大殺器即將抵達戰場,烏克蘭徹底廢了!

一個壞土豆

又一個大殺器抵達烏克蘭戰場!

據《華盛頓郵報》7月7日報導,拜登批准向烏克蘭提供違禁武器集束彈藥。美國國防部隨後將宣佈包括大量集束彈藥在內的新一輪對烏克蘭軍事支持。

集束炸彈的威力有多大?

集束彈藥,號稱現代版的超級梨花暴雨針,因為威力太大,被一百多個國家聯名抵制。是將數百個如網球大小的小型炸彈集合在一起,做成空用炸彈或炮彈,這些小炸彈也叫做子炸彈,所以集束炸彈也叫做子母彈。

比較典型的是美國的CBU-87B集束炸彈,一枚裡面安裝了202個子炸彈,每個子炸彈能分裂成300多個碎片。也就是說一枚炮彈,就能分裂成6萬塊彈片,實現地毯式全範圍覆蓋打擊,一旦引爆,除非運氣好到逆天,否則方圓數里之內都沒有生還的可能。

而戰場上創造最好戰績的是美國研發的石眼航空集束炸彈,一枚炸彈的覆蓋範圍可以達到4000平方米,可以輕易擊穿80毫米厚的鋼甲。

1991年,美軍發動海灣戰爭,伊軍打不過,薩達姆宣佈完全接受聯合國決議,命令伊拉克軍隊全部從科威特撤出。

接到撤退命令後,伊拉克三個師的兵力,以及一些平民,開著大約2000輛各式車輛,沿著80號公路想從科威特撤退到伊拉克。

很快,美軍就偵查到了伊軍的動向,其實美國知道他們是在撤退,事實上這個時候戰爭已經結束了,薩達姆已經同意撤軍科威特,但美國說不行,必須要殺人立威,讓他們知道霸主的厲害,先是出動轟炸機是轟炸了伊軍車隊的前後兩端,造成交通癱瘓,以阻止車隊前進或後退。

隨後,美軍出動一波又一波的軍機,在連續數小時內,向被困車輛和人員進行了猛烈的轟炸,投擲的就是石眼集束炸彈,集束炸彈產生的連環爆炸形成了密集的毀滅之網,百萬片炸彈碎片之下,根本就是一邊倒的屠殺,士兵和平民無處躲藏,遭受了煉獄一般的打擊,沒有爆炸的車輛殘骸上布滿了如篩子一樣的彈孔。

能活著逃離的人幾乎沒有…….

整個公路上到處都是士兵的斷臂殘骸,被炸壞和被丟棄的車輛排下來竟長達36公里。後來這條公路也被稱為了死亡公路,從此集束炸彈成了公認的最恐怖的武器之一。

更要命的是,集束炸彈由於攜帶了大量的小型炸彈,並不能保證這些小型炸彈全部爆炸,一般會有7%-30%的子彈藥在射出後會成為啞彈,他們在相當長的時間隱藏下來,即使衝突結束後的幾十年,一旦有人觸碰或踩踏就會引發爆炸,對生活在這裡的平民構成長期威脅。

受到集束彈藥污染的土地因安全問題無法耕種,也阻礙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最典型的受害者就是老撾。

在越南戰爭期間,在美國的封鎖下,為了獲得周邊國家的援助,越南開闢了一條從老撾到越南的胡志明小道,繞道老撾暗中輸送物資。

這個小道其實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路,而是是一片交通網絡,其中共有5條主路、29條支線還有無數的小短道。

或者說這是一整片跨過叢林、山脈的區域。

早在1960年,美軍就用偵察機發現了胡志明小道的存在,但由於小道範圍太大,運輸線路多變且複雜難辨,美軍無法準確定位,同時,畢竟老撾是中立國,美國還不好下手。

但後面美國越打越不順,國內反戰運動此起彼伏,美軍一不做二不休,隨即就在老撾展開一系列的魔鬼行為。

既然摸不清楚胡志明小道的具體方位,美國就打算成片打擊,寧可錯殺,不可錯放!

那麼集束炸彈就是最優的選擇。

1965年到1973年,美國空軍就對老撾投擲了2.6億枚集束炸彈!

2.6億枚!

我當時看歷史的時候看到這個數據以為我看錯了,反復確認,所有的官方資料和新聞都最終明確了就是2.6億枚。

當時老撾只有300萬人口,相當於一個人分86枚炸彈…….

美國對老撾空襲最多的一年高達48000次,可以說平均每八分鐘老撾人的頭頂上就會遭遇一次投彈。

即使今天到老撾的遊客,都能鮮明的看到老撾特色,因為當年美國投擲的炮彈實在是太多了,現在依然隨處可見……..

平民家中也有很多沒有被處理過的彈殼。半圓形的彈殼放在地上之後就成為一個合適的椅子,圓柱形的彈殼就是一個天然的水桶,經過簡單的焊接之後就能用來打水或者裝水。還有一些人會把彈殼用來裝修房子,堅固的彈殼能被用來當房子的支柱和房頂…….

在10多年間,美國空軍的轟炸造成了老撾2萬多人死亡或受傷,數十萬難民逃離,而最為危險的是,因為老撾到處都是密林,而且常年多多雨氣候濕潤,這導致其中還有多達三分之一的炸彈也就是多達上億枚還沒有發生爆炸。

這些沒有爆炸的集束炸彈廣泛的分布在老撾,帶來了巨大的隱患,你根本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會爆炸,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散步的時候就觸碰到了危險的炸彈…..

現在的老撾依然是全球最危險的國度,成為了全世界人均爆炸率最高的國家,戰爭結束後到現在依然傷亡超過3萬人以上,其中1.1萬人死亡,很多意外引爆炸彈事件中的受害者都是孩童…….

看到沒有,當時轟炸的時候炸死了2萬人,戰爭結束後居然還炸死了1.1萬人!

這裡額外說一下,二戰後到現在,使用集束炸彈的幾乎都是美國,即使是在戰爭後,大量未爆炸的集束炸彈也造成了大約5萬以上的傷亡,其中1/3的受害者是兒童,因為大量的案例是兒童在嬉鬧時觸發了未爆炸的集束炸彈。

大家都知道2021年的時候,從昆明到萬象的中老鐵路通車了,這條鐵路翻山越嶺,建有167座隧道、301座橋梁,中老鐵路建設難度和艱苦程度堪稱世界之最。

但其實,這些對於基建狂魔的中國來說,根本就不是難事,難的是,清理美國當時留下的集束炸彈!

從2017年到2019年,我國先後派出多個專家團到達老撾,和老撾團隊共同排除鐵路施工沿線的不穩定因素。在這兩年時間裡,中老雙方一共排除了大量的未爆炸彈,可以說這是中老鐵路建設中付出最大的工作之一。

美國向老撾投擲的這些集束炸彈,如果一直留在土地裡面,那一片土地就無法種植任何農作物,這對於現在還靠著土地生活的老撾人民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所以為了能繼續耕作,老撾人只能冒著生命危險去清理那些炸彈……..

因為炸彈,現如今的老撾經濟依舊靠農業和礦產為主,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敢在這裡投資,沒有外部技術和資金湧入,如果沒有中國的幫助,老撾在未來要實現工業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今天為止,老撾也僅僅清理了不到40萬枚炸彈、也就是不到0.47%的彈藥被清理!

也就是說,只要集束炸彈管夠,這個國家基本就廢了!

話說回來,為啥現在美國集中向烏克蘭提供集束炸彈呢?

因為常規的155毫米的榴彈炮美國已經提供了200多萬枚,現在庫存已經見底了,但是美國還有大量的集束炸彈可以用,3月時,美國參眾兩院的議員就致信拜登政府,敦促白宮用這些炸彈緩解美國對烏克蘭的彈藥供應壓力。

而現在烏克蘭大反攻已經事實上失敗了,烏軍傷亡慘重,卻沒有取得任何拿得出手的戰績,澤連斯基每天在抱怨沒有炮彈。所以美國自然是有什麼用什麼了,趁著還有大量的集束炸彈的庫存,趕緊給過去……

美國還裝了一下,說我們的集束炸彈很安全,只有15%的啞彈率。

這是啥意思呢?

美國的集束炸彈基本上都有200枚以上的子炸彈,也就是說一枚炸彈會留下至少30枚啞彈,而成為未來隱藏的危險。

根據美國的庫存,集束炸彈的庫存遠多於榴彈炮,這次至少為烏克蘭提供400萬枚集束炸彈,也就是說要為烏克蘭的土地上留下1.2億枚定時炸彈…….

而美國為啥說他的安全呢,因為俄羅斯已經開始大範圍在俄烏戰爭中使用集束炸彈了,而俄羅斯的啞彈率據說是30%…….

反正俄羅斯和美國的集束炸彈加起來,烏克蘭一共會留下最少兩億枚啞彈,現在烏克蘭大約只有2000萬人,人均可以分10枚!

到時候這些炸彈會廣袤的分布在烏克蘭的森林、農田和城市中…….

俄烏戰爭什麼時候會結束?

現在看來有3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是烏克蘭打到沒人,澤連斯基實在賺不到錢了才會收手,但目前的局勢看來,要把人徹底打光怎麼也還要兩年以上。

接下來,澤連斯基和他的團隊們還要大量的倒賣軍火……

第二種可能性是北約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目前歐盟已經徹底疲了,被美國收割得外焦裏嫩奄奄一息,對俄烏戰爭實在沒心思去關注了,但美國和英國興趣盎然,根本不願意收手,尤其是美國,俄烏戰爭的勝負和拜登的業績是正相關,所以拜登怎麼都要扛下去;

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貧鈾彈,現在又是集束炸彈,美國說我的大殺器多的很,絕對管夠,用完了我還有白磷彈和生化武器…….

第三種可能性是美國開始降息,配合經濟政策可能會給俄烏戰爭降溫,但上周美聯儲的內部會議已經明確說明,要接著加息,至少要持續到明年7月份之後;

顯然,美國覺得現在收割歐日韓還沒收割夠,還要美元繼續回流,那麼在這樣的狀態下,就會繼續讓俄烏戰爭的態勢惡化,接著薅盟友們的羊毛。

那麼在未來的一年,俄烏戰爭就不會結束,更別說明年的11月5號是美國大選,俄烏戰爭是拜登任內的核心工作之一,拜登是絕對不允許大選前烏克蘭出現重大失敗的,否則他就沒法給選民交代。

所以,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拜登還要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捐助,並推動烏克蘭取得一定的成果,讓他有足夠的成績去證明自己的能力…….

所以,俄烏戰爭要結束,也是2025年之後的事情了,至少還要打一年半。

其實吧,戰爭從去年2月開始到現在,大家都失去關注的興趣了,中國該做的事情也都做了,各種勸和促談,可惜澤連斯基團隊和美國軍工復合體要一起掙錢,攔是攔不住的。

等到俄烏戰爭結束的時候,烏克蘭只剩下1000多萬的人口,所有的工業區成為了廢墟,而它的噩夢還不會停止,因為集束炸彈將給它留下至少一億枚定時炸彈…….

這簡直就是教科書一般的範例,告訴世界想做美國的盟友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到時候烏克蘭重建都沒辦法搞了,除非是基建狂魔上,那就要看烏克蘭給出什麼條件了…….

反正吧,我們該勸的都勸過了,既然不聽,那就讓俄烏雙方都加油吧。

都好好打,打出風采來,最後俄羅斯和美西方集團結下血海深仇,整個歐洲徹底衰落……

最後,只能說美國這個國家不分裂,地球就永遠都不會太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