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比亞迪被印度罰了!

牲產隊長

這來得太快了。

僅僅一個月不到,先是比亞迪計劃投資印度10億美元建廠。接著,印度就以安全為由,拒絕比亞迪的投資。現在,印度的罰單就來了,以「稅費繳納不足」為由,要求比亞迪補繳7.3億盧比的稅費,折合人民幣約6360萬。

根據印度方面提供的數據,2022年,比亞迪在印度才賣了1960輛電動汽車,主要是Atto 3電動SUV和E6電動汽車,借助原來與印度公司合資建設的「電動巴士工廠」生產。這個Atto 3就是國內的比亞迪元Plus,E6則是一款純電出租車,國內已經停售。根據原計劃,比亞迪還打算在今年的下半年,在印度市場推出Seal電動轎車。

這個Seal純電轎車就是國內版的比亞迪海豹,比亞迪宋 Plus則被命名為Seal U,主攻海外市場。

可從印度政府的操作來看,比亞迪在印度怕是不好混。比亞迪在印度唯一的一個工廠,也要和小米一樣,被印度政府狠狠地薅一把羊毛。莫迪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印度製造」,也就是說,外國整車廠去印度建廠,不能只搞組裝,必須把供應鏈企業一起遷入印度,提高印度本土的汽車產業鏈能力。

這個要求,就跟中國引入特斯拉一樣。特斯拉入駐上海,上海政府對特斯拉開出了極為優惠的條件,就是想借助特斯拉這條鯰魚,倒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整體性升級。印度引入比亞迪,也是這個想法。可比亞迪是一家走全產業鏈路線的公司,如果把零部件公司都遷入印度,比亞迪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這些錢不會有其他公司幫比亞迪分擔,都得比亞迪自己承擔。

這個風險,比亞迪自然是冒不起的。印度政府對小米的罰款,還歷歷在目呢。比亞迪不像特斯拉,特斯拉去墨西哥建廠,還可以動員中國的供應鏈公司去墨西哥建分廠。這些產業鏈投資的錢不需要特斯拉自己出,由各個供應商自己出,特斯拉成本壓力就比較小,主要持續給下游供應鏈訂單,就足以吸引其他零部件公司一起去墨西哥了。

可比亞迪做不到,印度也不同於墨西哥。在俄烏戰爭打響之前,墨西哥就是中國汽車的第一大進口國。中國的汽車品牌在墨西哥已經打下一片江山,像奇瑞、名爵都已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國零部件公司去墨西哥,也能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在墨西哥的落地,以墨西哥為製造中心,出口到美國去。

印度則根本不講武德,毫無契約精神不說,還動不動就對中國公司執行巨額罰單。對比亞迪而言,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從國內進口零部件,到印度去組裝。這就讓印度極為不滿,比亞迪的印度罰單也就不可避免地來了。

幸好比亞迪的10億美元沒有砸下去,這第二工廠沒有開起來。要是比亞迪的印度第二工廠真開起來了,罰款就遠不只是6360萬了。小米就被罰了50多個億,OPPO、VIVO都在印度吃了憋。

這個6360萬罰款怎麼來的呢?印度給出的理由是,對完全組裝的電動汽車進口徵稅70%或者100%,對進口零部件徵稅15%或者35%。講道理,比亞迪印度工廠只是進口零部件,在當地組裝,並沒有進口整車,稅率應該是15%或者35%。但是,印度現在對比亞迪按照70%或者100%來徵稅。

你要是質疑印度的稅費政策,印度官員自己也搞不清,就一句話解釋:「不符合低稅率的要求」。反正,罰你就對了。比亞迪電動汽車在印度總共才賣了1960輛車,就要被罰6360萬!這生意沒得做,不僅不賺錢,還要給印度財政倒貼!

印度這麼搞,就是惱羞成怒了。它的本意是讓比亞迪帶動印度電動汽車的產業鏈發展,結果比亞迪都是進口零部件,只搞了一個組裝廠。搞產業競爭,印度搞不過,就只能耍流氓了。

對於引進特斯拉,印度政府也提出了一個要求:讓特斯拉號召中國的供應鏈公司一起去印度建廠。

莫迪想的是,特斯拉不是動員中國供應鏈公司去墨西哥建廠了嗎?既然可以去墨西哥,為什麼不能來印度呢?說實話,在隊長看來,莫迪的這個要求,馬斯克真的做不到。

目前,中國汽車產業出海,主要集中於四大區域。

一是俄羅斯,奇瑞、長城都在本地完成了建廠。

二是巴西,奇瑞已經在巴西建廠,是巴西銷量最高的汽車品牌,比亞迪也與巴西敲定了合作,準備在巴西建設三座汽車廠。

三是歐盟,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恩捷股份、億緯鋰能等中國動力電池公司都在匈牙利建廠。因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扎堆匈牙利,匈牙利一舉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動電池製造中心。

四是東南亞,比亞迪、上汽、長安、哪吒等都在泰國建廠,吉利則並購了馬來西亞國民汽車品牌:寶騰。

墨西哥則是在特斯拉的推動下,很可能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出海的第五大製造中心。可你讓特斯拉動員中國公司去印度建廠,莫迪可能不知道,印度政府在中國的商譽已經完全是臭名昭著了。

沒有中國供應鏈企業的支持,特斯拉印度工廠根本就沒法落地。

按印度這種搞法,就是殺敵800,自損1000。不過,印度也不著急,燃油車的生命力依然強大。新能源汽車落後,印度也沒那麼在乎。印度的基礎設施太差,連路都還沒修好,充電樁就更加難以普及了。沒有足夠完善的基礎設施,電動汽車在印度也沒有成長的土壤。印度無非就是繼續擁抱傳統的日系合資燃油車,固守既得利益罷了。

可燃油車,印度做的也不好啊。

寧願把這合資的蛋糕分給日本,也不願意分給中國。印度頭頂「跨國集團的墳場」的名號,真乃名不虛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