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線潰敗,拜登終於徹底搞砸了

史客郎

開聊之前,先說一件事:假如有個人,費盡心機,到了把頭髮都想空了的那種,才設計出個陷阱。他的對手也一步步地,踏進了陷阱,就在這人高高興興,準備收網時,對手突然從陷阱裡一躍而出,還給他個燦爛的笑容。

大家不妨想一下:經過這麼一齣,這人的心情,會是怎麼樣呢?

肯定茫然無措,禁不住要喃喃道:我該怎麼辦?

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聰明無比,花了好幾年時間,精心布下了兩個大局,結果在不到兩個月內,這兩個大局都被破了,他現在感覺會怎麼樣呢?

到這裡,就可以說此人是誰了!

拜登!

不到兩個月內,他這幾年精心謀劃,在亞歐大陸兩端布下的兩個大局,就統統都被破了!

那兩個局呢?

第一個局是針對我們的科技戰,重點方向是芯片!

這事大家都知道:8月29日,也就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到訪我們的當天,華為突然極其低調地,宣佈mate60 pro手機開始預售!

然後,人們發現很多之前想不到的事:

它居然是5G手機!

要知道,在5G芯片上,美國早就對華為進行制裁了呀!

然後就有人拆開手機,發現了更讓人驚訝的事:裡面的原器件,幾乎全是是國產的!

這部手機還有個更讓人想不通的事:它支持衛星通話功能。

支持衛星通話功能的設備,之前不是沒有,但它往往要帶很長一根天線,至少得超過1米,但華為這只新手機卻不用!

怎麼說呢?

手機預售的消息,發佈得極為低調,所以剛開始只是一圈小漣漪,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搞了拆解後,大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不可思議之處,這小漣漪就不斷擴大,慢慢地變成了波濤,現在則成了軒然大波!

完全可以用這八個字來形容: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西方媒體呢?

剛開始靜悄悄地,但在暗中,它們其實都在拼命地想要搞到這款手機,然後拿來拆解!

這兩天,在結果出來後,它們紛紛說話了!

總體什麼一種感覺呢?

倒吸一口涼氣!

像《彭博社》就說:在經過對這款手機的測試後,它發現mate60 pro用的是中國自產5G芯片。

《華盛頓郵報》則要沮喪得多,它先說:這表明中國完全可以在沒有美國技術的情況下設計、生產出有「相當能力的產品」,之後它又說:對美國那些「所有華為前技術供應商」是「重大打擊」。

但這還不夠,《華盛頓郵報》還加了一句:這件事具有「地緣政治意義」!

為啥《華盛頓郵報》要這麼說呢?

這裡就得提起今年7月《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了。

對這家報紙的背景,我之前介紹過:它和民主黨關係非常密切,簡直就是它的黨報!

當時拜登和他那批人,心情當然和現在完全不同:他們覺得我們已經一步步地,踏入了他們設計的陷阱,而且根本不可能脫身而出!

人覺得自己絕對會贏的時候,用什麼辦法,才能讓自己更爽?

當然是把自己的計劃說出來啦!

只有這樣子,才能顯得自己英明神武,才能讓對手更沮喪嘛!

因為拜登和他那批人,當時是這麼一種心情,所以《紐約時報》這篇文章,就講出了很多關於美國怎麼在芯片上卡我們脖子,想要絞殺我們科技產業的內幕!

出來放話的,是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名叫格雷戈里·C·艾倫。

這家智庫是美國最頂級的智庫,幕後大老闆是大家熟悉「軍工復合體」,對美國怎麼搞決策影響很大,同時當然也知道很多內幕。

這位艾倫當時怎麼說的呢?

他先說了兩個2022年「將被歷史銘記的日期」:第一個是2月24日,第二個就是10月7日。

前一個日子,我們都知道:這一天,俄烏戰事開打。

後一個日子,是什麼日子呢?

當天,針對我們的先進芯片生產和超級計算能力,美國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

因為這些年,美國人對我們搞的出口管制啦、制裁啦什麼的,實在太多了,所以當時關注到這事的人,其實不怎麼多,就算有人當時關注到了,沒過多久也忘了。

美國人呢?

當時也刻意壓低這件事的熱度,把它「淹」在之前的很多的出口管制和制裁裡。

但在7月時,美國人實在太得意了,就忍不住,讓人出來講了。

這人是誰呢?

名叫彼得·哈勒爾。

美國前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際經濟高級主任,他參與制定了10月7日的那個出口管制。

哈勒爾當時是這麼說的:之前我們搞華為,為啥老是效果不好?是因為我們在搞事之前,總有人會先說出來,這就讓華為有了提前準備的時間。

然後哈勒爾說:在總結了這個「戰術教訓」後,我們就決定,今後不能再這麼搞了,要出其不意,對華為發起偷襲!

2022年10月7日的那個出口管制,內容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全線出擊:

先進制程和涉及到超級計算能力的芯片,必須到美國商務部申請,取得許可證後,才能出口!

製造設備,尤其是光刻機,美國當然不能出,它還會給所有盟國施壓,要它們也都不許出!

中國的半導體生產,美國人不能提供任何支持,包括技術、服務、資金!

更狠的是:美國人還列了很長一個名單,上面有很多家中國公司和個人!

怎麼形容呢?

之前我們還是說「卡脖子」,美國去年10月7日那個新規,簡直是從頭到腳,處處一起卡!

突然偷襲,還是最猛烈的那種,總該把我們搞定了吧?

當時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助理沙利文也超級興奮,所以他在公開演講時,就得意洋洋地說:在關鍵技術領域,我們對付「競爭對手」的策略改變了!

怎麼改變呢?

沙利文說:之前我們是怎麼玩的呢?用的是「滑動尺度」這種辦法,也就是覺得只要保持幾代人的領先優勢就行了。

現在呢,不一樣了。

沙利文說:我們現在不這麼玩了,我們的玩法是「保持盡可能大的領先優勢」!

從上面這些人說的話,能看出什麼來呢?

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芯片這場仗,我們贏定了,現在終於到可以說的地步了!

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為啥華為mate60 pro出來後,美國媒體為啥剛開始不說話,忙著搞手機作測試,搞拆解,這兩天它們才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啥感覺呢?

美國人陰謀搞了很長時間,也暗暗得意了很長時間,最後才發現:小丑竟是我自己!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要說了:芯片產業,確實很重要,但一個國家的產業,可是很多啊,這事有這麼重要嗎?

看美國人自己怎麼評論的,就明白了。

還是7月《紐約時報》的那篇文章,當時美國人心情還是得意洋洋的,覺得自己肯定會贏的,在這篇文章裡,它說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如果美國採取的封鎖措施能夠成功,可能會影響中國一代人的進步;如果失敗,則可能會產生驚人的適得其反的結果,美國在極力避免的那個未來會更快發生。

第二句話是:這一結果可能會影響未來幾十年的中美競爭以及全球秩序的未來。

結果萬沒想到:當時美國人在極度得意的情況下,說出的這句話,才隔了一個多月,居然一語成讖!

所以怎麼形容這事呢?對美國來說,這是場戰略級的失敗!

當初你有多嗨,現在你就有多失落!

但以為這樣就算了嗎?

沒有!

在另一個方向,同樣是戰略級的那種,美國人也失敗了,而且也是慘敗!

這就得說到美國人設計的第二個局:俄烏戰事。

為啥說這個方向上,美國也遭到了慘敗呢?

看這條消息,就明白了: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說,他已經向烏克蘭最高拉達遞交辭呈,辭去了國防部長職務。

而在之前,澤連斯基就宣佈說:他已經解除了列茲尼科夫防長職務,並任命烏梅羅夫擔任國防部長。

對列茲尼科夫這人,我之前介紹過:他早年是幹律師的,算烏克蘭的「金牌律師」,澤連斯基上台後,就進入烏克蘭政府,先開始當副總理,到2021年11月,他突然「主動請纓」,說我要降級,要當國防部長。

然後就當了。

之後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他當了國防部長後,俄烏之間的關係,就驟然緊張起來,烏軍對頓巴斯地區的武裝,還有俄羅斯本土的行動,突然一下子多了起來!

結果在去年2月24日,俄烏戰事爆發!

現在西方媒體都說:列茲尼科夫為啥被解除職務呢?是因為他在當國防部長時,烏軍內部出了非常多的腐敗醜聞,像去年烏克蘭人從土耳其採購了一批軍服,付給土耳其人的價格是每件28美元,但做賬時卻變成了86美元,漲價超過3倍,還有烏軍採購食品、軍用物資啦什麼,也都是醜聞一大堆!

但真是這樣嗎?

這裡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

知道在俄烏開戰前,西方媒體是怎麼說烏克蘭的嗎?

歐洲最腐敗的國家!

再說了,在被澤連斯基任命為國防部長之前,烏梅羅夫是幹什麼的?

國家財產基金負責人!

掌管烏克蘭幾乎所有的國有資產!

因為管著大筆資產嘛!所以烏梅羅夫這方面的傳聞,可一點都不比列茲尼科夫少,甚至更多!

那列茲尼科夫究竟是因為什麼丟官的呢?

原因其實一目瞭然:戰場失敗!

到什麼程度呢?

這段時間,西方媒體差不多天天在說:烏克蘭這次進行的反攻,結果是「災難性」的,簡直就是把我們辛辛苦苦湊出來的錢,從庫存裡掏出來的裝備,胡亂地灑在戰場上!

必須得說:在搞事方面,西方媒體就是厲害。

比如說當它們要說某個人好時,就能臉一抹,不管它們之前怎麼罵這人,瞬間就能把他誇得想朵花似的!

當它們決定要說某人不行時,也能臉一抹,不管它們之前怎麼誇這人,瞬間就能把他說得像條狗!

這速度,遠超四川變臉!

這段時間,歐美媒體在講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哎呀呀,前線好慘啊,一波波的烏軍士兵,絕對是炮灰啊,就只見他們衝進俄羅斯的防禦陣地,很少見他們能活著回來啊!

有的媒體,像英國《金融時報》,就說:烏克蘭人真是慘啊,他們送到德國去訓練的新兵中,有一個居然都71歲了!

還有的媒體,則是說俄羅斯的防禦陣地有多麼堅固:多層雷區、反坦克「龍牙」、陷阱、固定火炮,還有攻擊直升機,根本不受空中對抗威脅,每架光一次可發射12至16枚反坦克導彈……

怎麼形容這些報導呢?

整體來說,差不多就都是這麼一個調調:烏克蘭人,你們已經敗了,你的人力已經耗盡了,你就認輸吧,別再裝自己還在進攻啦!

西方國家的政客呢?

他們還是有點收斂的,不怎麼像媒體,公開講烏克蘭人不行了。

但私下裡,他們肯定在講。

為啥敢這麼肯定呢?

因為8月31日,在西班牙的托萊多,舉行了歐盟外交部長會議。

這種會議麼,通常在開場時,讓記者進去拍個照,之後就關門開會,至於大家在裡面歡聲笑語,還是破口大罵,通常沒人知道。

結果這次會議開完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突然當眾發飆了,他說:有不少歐盟的官員,居然質疑烏克蘭反攻速度過慢,「我建議所有批評者閉嘴」,否則的話,就你行你上,自己來烏克蘭,「親自嘗試解放哪怕一平方釐米的土地」!

這說明什麼?

肯定是這個會議閉門討論時,歐盟成員國的外長們對庫列巴冷嘲熱諷,讓他感到極度難受,要找地方洩火嘛!

到這裡,有人要說了:近段時間,烏克蘭在戰場上的進展,確實很不順利,但為啥要說這是美國人設的一個大局呢?

這背後的事,我之前其實已經講過:差不多在去年冬天,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都不斷地給拜登和他那批人提建議,說烏克蘭人不行,肯定搞不成反攻,不如乘著冬天雙方僵持的機會,壓烏克蘭人讓出點土地,和俄羅斯和談,把這場戰事結束掉算了。

比如說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當時就這麼建議的,但結果呢?

遭到了烏克蘭人的臭罵!

拜登和他那批人也不爽!

為啥呢?

烏克蘭人那邊,而且極可能就是這個剛被解職的列茲尼科夫,跟拜登和他那批人吹了很大的牛,差不多就是我們很行,我們很能打,俄羅斯人不行了,你們要是再給我們搞點武器,我們就很快能把俄羅斯給打敗!

拜登和他那批人呢,居然不但信了,還非常瘋狂地準備起來。

怎麼準備的呢?

他們四處張羅,比如說到日本去要炸藥,到韓國去要炮彈,然後跑到一個個它的歐洲盟國,反正就是想盡辦法,要它們不能再藏著掖著,必須盡可能地,把所有軍火庫存都挖出來,送到烏克蘭去。

不光這樣,拜登和他那批手下的心,還超級地野。

到了讓人啼笑皆非的地步!

仗都還沒打,也不知道會打到什麼程度,他們居然還同時,打起了兩個主意!

一個是:哎呀,俄羅斯很快就要被烏克蘭人打敗了,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於是就有了今年8月5日在沙特吉達舉行的那場峰會!

之前我就說過:這場峰會,是極其地莫名其妙!

至少在兩個地方,非常奇怪:

一是你搞的既然是和平峰會,那總該讓打仗的兩家都參加,大家坐下來,再加一堆國家當和事佬,相互勸著,來達成和平協議的吧?

但這場峰會沒有!

美國人只要沙特邀請世界上一大堆國家,包括我們,然後就只是烏克蘭,俄羅斯人沒被邀請!

這啥意思呢?

差不多就是1816年,拿破侖戰爭失敗後,一堆歐洲強國對法國的態度!

德國、奧匈和奧斯曼土耳其一次世界大戰敗後,協約國對它們的態度!

所以能看出:美國人為這場峰會預先想定的場景,是俄羅斯戰敗!

二是就吉達峰會當天,我們南海的仁愛礁出事了,菲律賓人突然弄出幾條小船,想要硬闖進去,給擱淺在那裡的破船運建材!

這事顯然不是巧合!

而是早有預謀!

為啥呢?

烏克蘭人發動反攻,是在今年5月底6月初,當時整個西方,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都沈浸在與拜登和他那批人一樣的幻想中:烏軍這次贏定了,俄軍輸定了!

就像今年7月,美國人覺得在芯片戰中,自己贏定了,所以《紐約時報》就忍不住興奮,出來講話,道出拜登和他那批人是準備怎麼絞殺我們芯片行業的內幕一樣,在今年6月初,也有個人實在忍不住,出來講了一段內幕。

此人是誰呢?

丹麥前首相、北約前秘書長拉斯穆森。

知道北約內幕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在接受採訪時,突然講了一段話:很多人覺得,我們北約對俄羅斯很在乎,其實我們根本一點都不在乎!

既然不在乎,那為啥過去一年多,不管是美國,還是它的一堆盟國,都急乎乎地,表現出一副想要把俄羅斯快速打死的姿態呢?

拉斯穆森說:我們北約為啥要武裝烏克蘭,同時修理俄羅斯呢?是因為這麼幹了之後,就能「徹底解決在歐洲方向的戰略焦慮」。

啥意思呢?

就是北約準備用烏克蘭人,在歐洲這方向,不光要堵住俄羅斯人,還要借此耗盡它的國力。

但歐美好端端地,為啥要這麼幹呢?

拉斯穆森就開始玩「真心話,大冒險」了:一旦搞定俄羅斯後,我們北約將集中所有優勢軍事資源,對付西方世界的終極目標——中國。

看到這裡,想必對拜登和他那批人在歐亞大陸兩端,所設下的兩個大局,就差不多清楚了。

他們是這麼盤算的:

去年2月24日,通過拱火,讓俄烏之間出現戰事。

然後西方一邊猛烈援助烏克蘭,一邊瘋狂制裁俄羅斯,想要通過這場戰事,達到耗盡俄羅斯國力,讓它再也沒法爬起來的地步。

同時在10月7日,在經過暗中精心準備後,美國人對我們的芯片行業,以出口管制的方法,也發動了偷襲。

想要一舉擊垮我們的芯片行業,從而達到不讓我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目的!

但事實證明,這些只是美國人的如意算盤。

它在兩個方向布的局,都失敗了!

在俄羅斯那邊,現在烏軍從6月反攻,一直到現在,已經3個多月了,除了損失數量很大的武器裝備和人員外,基本沒啥進展,甚至在戰線的北部,俄軍還反過來,在向前推進!

對這種情況,美國人很痛苦!

這從拜登前段時間的古怪表現,就能看得出來:

夏威夷發生了大火,非常慘,很多人家園盡毀,還有無數人為了逃避火災,被迫跳進大海,結果被浪捲走,至今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拜登是美國總統啊,他當時啥反應呢?

說給夏威夷每個還活著的老百姓,一次補助700美元!這筆錢,連住一天旅館都不夠!

但對烏克蘭呢?

他卻像個輸紅了眼的賭徒一樣,要美國國會再同意援助烏克蘭240億美元,讓他扳回這一局!

然後就是這次華為mate60 pro的問世。

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只手機,因為它的問世背後,其實藏了太多太多的事:

比如說,在美國已經禁止華為用芯片設計EDA軟件的的情況下,這個麒麟9000S芯片是怎麼做出來的?

我之前講過,它可是號稱「半導體皇冠上的明珠」,這個軟件極其複雜,它是之前無數人一代代,繞過了無數大坑之後,才搞出來的!

這個手機出現,就說明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EDA軟件。

還有這個芯片,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因為現在已經證明它是5G手機,而荷蘭ASML已經在這塊,對我們進行了光刻機限制!

還有華為mate60 pro這款手機,可不是那種做個幾十隻、幾百隻的實驗室手機,而是準備生產好幾千萬只的!

這說明:在這只手機背後,一條和美國完全不同,可能會涉及到成千上萬家企業的產業鏈,也在不聲不響中,已經形成了!

面對這種形勢,美國人能怎麼辦呢?

只能採取兩種辦法。

一種是美國繼續加大制裁力度。

但我之前說過:在這世界上,最嚴厲的制裁就是傾銷,因為這樣才能把一個國家的產業,壓在地上打,讓它起不來。

如果美國人用這種辦法,那它等於繼續為中國芯片企業創造一個難得的溫室,讓這些企業成長得更快。

從現在的態勢來看,用不了幾年,這些企業就變得足夠強,去和美國以及其它企業爭奪全世界的市場份額。

另一種是既然搞不定,美國乾脆放開,不搞管制了。

這其實也不行。

因為如果沒之前那麼多事,這種辦法還行,但現在美國哪怕說破了嘴,我們的企業恐怕也不會相信你下次不會再搞芯片戰了吧?

所以這種辦法也沒啥可行性,畢竟昨日已逝,不可能重現了!

所以怎麼說呢?

雖說最終結果,還要等幾年才會出來,但芯片戰的結局,已經非常明確:美國這次也是慘敗!

這次慘敗,對拜登和他那批人的打擊,可能更大,因為在烏克蘭的計劃慘敗後,拜登還擺出一副要扳回一局的樣子,這次芯片戰輸得,美國方面可是連一個願意出來吭聲的人都沒有。

到這裡,就可以進入第三層了:美國布下的這兩個大局,在很短時間內,連續遭到慘敗,對我們個人來說,將會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在去年俄烏戰事爆發後,當時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進行簡直無所不包,前所未有的瘋狂制裁,當俄羅斯扛住制裁後,發生了哪些事?

因為很多國家害怕像俄羅斯一樣,遭受西方的制裁,所以掀起了「去美元化」的浪潮!

很多發展中國家因此受到鼓舞,因此開始擺脫美國的控制,變得越來越自主,這方面最明顯的,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中東格局大變,沙特和伊朗實現和解!

二是前段時間,金磚國家實現了擴員!

我們這次扛住了美國搞偷襲、突然發動的全面芯片戰之後,將會發生什麼事呢?

會大大地增強不光是國人,同時還有很多發展中國家對我們經濟的信心!

這種信心會體現在很多方面。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中東那些大戶們,這麼多年賣油,其實積累了很多的錢,他們的國家主權基金,非常龐大!

之前它們手頭的錢,會投資在哪裡?

歐美的各種資產,甚至是它們的科技產業啦什麼的,但現在通過華為這只手機,我們已經證明瞭自己在科技方面的實力,大家覺得在今後,中東或者其它什麼地方的大戶們,哪怕從分散風險的角度出發,是不是會加大對我們這裡資產的投資?

這會涉及到很多行業。

比如說,只要去過外國,就明白不管是加拿大,還是美國,包括澳大利亞的所謂獨棟別墅,其實地理位置,方便程度,很可能還不如我們不少地方的農民房,更別說城市裡的公寓了。

如果拿來和農民房,甚至一些鄉鎮國有土地上的房子價格相比,它們的價格其實嚴重偏高的。

為啥高呢?

就是因為不少人覺得在這些地方有前途,購置資產有增值空間。

但如果有人告訴你:它們已經不行了呢?

那資金就會另找更好的地方,那更好地方的資產,就會升值,而不管是美國、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的這些地方,就會貶值,甚至會沒人要啊!

而這就是《紐約時報》2個月前講的:如果美國發起的這場芯片戰失敗,可能會產生的那個「驚人的適得其反的結果」,會更快發生的那個「它在極力避免的未來」!

這世界運行的邏輯,就這麼簡單!

所以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說:大家不要光看到眼前的困難,而要眼光放長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發展,尤其是要對資本市場這塊,多加註意,就是這意思。

怎麼說呢?

因為拜登和他那批人有著野獸般的想像力和魔鬼般的執著,歷史的大門終於提前向我們打開了,雖說現在還有個過程,但我們已經破繭而出,從此不可阻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