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已掀開新的一頁,我們將迎來真正挑戰

2020年2季度華為擊敗蘋果與三星,登頂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品牌,引起美國的高度警覺,隨後發動全面科技戰,拉起全世界對中國進行封鎖,使得華為在被切斷供應鏈的情況下艱難求生。

3年之後,美國開始意識到了,圍堵與封鎖只能讓中國的自研能力全面加強,於是雷蒙多訪華時提的要求是:禁止華為繼續在高科技領域的研發。

2023年上半年,華為研發費用826億元,那麼放在全年將是1652億,這個數據讓美國膽戰心驚。

半年826億是啥概念?

去年深滬兩市的4561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全部加起來全年研發投入為13408億,也就是說華為一家的研發投入,可以佔到所有上市公司的12%,超過了562家主板上市公司投入總和。

台積電2022年的研發投入,也就是54.7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不超過400億;

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在全球位於絕對的領先。

於是在美西方集團的重重封鎖之下,在雷蒙多訪華之際,華為發佈的新機,在性能上均已經超過或不遜色於蘋果,給了美國一記響亮的耳光。

這意味著什麼?

蘋果,依託的是全球採購,他的200家供應鏈在美國本土的不會超過12家,製造中心更是遠離美國,如果僅僅在美國本土,蘋果別說手機,別說芯片,連攝像頭都做不出來。

可是華為在美國的「嚴格監督」之下,只能依靠獨立供應鏈,卻打通所有環節,做出了與蘋果平分秋色的產品。

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華為可能已經全部搞定,這一次在麒麟芯片上,清晰的標注著CN,在性能上已經等同於高通驍龍5nm的888芯片。

從自主開發的角度上來說,華為的完成度是100%,而蘋果的完成度不會超過10%;

2019年時,國家工信部、科學技術部相繼發佈信息,我們有35項核心技術被美西方集團卡脖子,現在僅僅還不到5年時間,這些技術已經被攻克了23項,掘進機主軸承、激光雷達、水下連接器、真空蒸鍍機、醫學影像設備元器件一個個都被搞定了;

航空發動機、核心算法已經被搞定得差不多了;

今天,華為的突破,表明全球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即將又被我們摘下了一顆。

中美科技戰,現在勝負已分,美國的封鎖全面失敗,接下來已經是尾聲了,我認為在3年左右的時間,將打破所有的行業壁壘,實現高科技產業的全面解鎖。

但是,接下來的中美博弈,才迎來真正的艱苦卓絕的戰役。

為什麼這麼說?

科技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大國博弈的基礎,沒有科技一切都是空想,但科技並不能代表一切,只能對復興起到加速作用。

有了科技,有了產品,但更重要的是市場!

要知道,英國並不是完成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就成為了全球霸主,而是因為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四次英荷戰爭擊敗荷蘭,7年戰爭打敗法國;

美國也並不是完成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就成為了全球霸主,而是通過二戰「解放」了歐洲和日本;

他們這樣才得到了全球市場。

在3年前,華為在5G通訊上已經對美西方集團有著壓倒性優勢,但美國就能讓自己的殖民地拒絕華為的產品。

理由太簡單了,對美國來說,他們的國家安全是個口袋罪,什麼都可以裝進去。

而歐洲各國為什麼拒絕物美價優的華為,卻寧願被美國的通訊系統監聽?

美國說TM的那都是我的殖民地,是我當年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我憑什麼給你做生意?

其實早在1860年左右,美國就率先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

1894年時,美國的工業產值就已經超過了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

1905年時,美國的生鐵產量為3146萬噸,鋼產量3180萬噸,煤產量5億多噸,全部遙居世界前列,超過英、德、法3國的總和。

1913年,美國的工業產值絕對的世界第一,超過了日德英法的總和。

此時,美國鐵路里程已達38萬公里,這個數字超過了整個歐洲總和,佔全世界鐵路總長度的1/2;

而且,當時美國還是全球最大債權國,所有歐洲列強都借了美國的錢。

這一幕和今天的中國是不是很像?

我們今天也是全球唯一的工業霸主,產值超過美日德,高鐵里程超過了全球的70%,且是全球最大債權國;

可美國為什麼還要費盡心思,投資德國和日本,運籌帷幄最終策劃了二戰?

因為並沒有「自由市場」,美國製造遭遇重重阻礙, 這個時候,英國加上殖民地面積3380萬平方公里,法國帶上殖民地1298萬平方公里,兩邊加起來幾乎佔了半個地球。

美國的市場非常有限,英國法國說你想到我的殖民地賣貨?老子打下來的江山,讓你去掙錢?

這個時候的美國,在科技和經濟上碾壓英國,可惜,英國在軍事上壓倒性的超過了美國,這個時候,英國保有34艘無畏艦,而美國只有17艘,是英國的一半。

不僅如此,在軍艦質量上,英國海軍的優勢更為明顯,其擁有新型戰列巡洋艦9艘,輕巡洋艦27艘,而美國海軍中這些軍艦的數量為0。

不僅如此,英國還佔領著全球的關鍵航道,有軍事價值的地方幾乎都有英國的軍港,也就是說,英國的海軍實力是絕對的碾壓美國。

雖然這個時候美國的工業和科技完勝英國,但連輿論戰都打不贏。

一戰之後,美國作為整個歐洲的債主和絕對的第一經濟工業大國,總統威爾遜興衝衝的跑向歐洲去參加巴黎和會,他認為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的決定性力量。

事實上也是這樣,如果不是美國參戰,沒有向英法提供貸款和物資,一戰根本就不會是這樣的走勢。

在巴黎和會上,美國既不要賠款也不要割地,就是要重建世界,威爾遜提出的目標很明確,幫助受壓迫的國家獲得主權、公正、和平,首先就站到了道德制高點上,對此還發表了「十四點和平原則」。

外交公開、民族自決、各國相互保障政治自由及土地統轄權,國無大小強弱,一律享有同等權利,戰勝國不要求割地賠款,倡議建立國聯,維護世界永久和平……這些都是威爾遜的主張。

美國為啥這麼主張呢?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代表正義!說過了,因為全世界都是英法的殖民地,這讓全球第一工業國的產品怎麼賣?當時的美國,迫切的希望在全球建立「自由市場」。

所以,威爾遜高呼民族自決,他認為自己必然會主導巴黎重建一個全新秩序。

萬萬沒想到,他的主張被英法等國無視了,不僅如此,整個歐洲的媒體開啓了對美國的群嘲模式,英法的代表看威爾遜如同看傻子一樣,美國被認為是粗鄙無知的暴發戶;

在當時的歐洲文化圈子裡,美國人是長期被鄙視和奚落的,被認為是靠偷竊歐洲的技術發展起來的,歐洲對美國有強大的心理優勢,一直以來移民到美國去的都是在歐洲混不下去的人,尤其是在1845年到1850年的愛爾蘭大飢荒中,愛爾蘭人就跑到美國上百萬人,構成了美國的一大基本盤,而愛爾蘭人大家都知道,在歐洲處於鄙視鏈的底層,是渣中之渣…….

威爾遜的和平主張根本不被歐洲人搭理,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海市蜃樓,被晾在一邊,一戰後的國際局勢怎麼定,英法已經定好了。

巴黎合會一直開了6個月,最後妥妥的開成了分贓會議,威爾遜遭到無視,最後怒而退會,美國重新關起門來發展。

美國再次回到歐洲的時候,已經過去了30年,這次,整個歐洲都匍匐在美國的腳下,市場敞開了大門….

為啥,是因為美國經濟更強大了嗎,還是因為科技更先進了?

都不是,因為美國靠武力「解放」了歐洲!到處都是美軍的基地。

隨後,美國肢解了歐洲的所有殖民地,因為歐洲本身就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美國製造全球再無障礙…….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科技和經濟,就能改變一切。

我當然不是說科技不重要,英國和美國如果沒有完成工業革命,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

沒有科技什麼都是空想,但是科技才是走完第一步!

英國的工業領先全球時,依然要通過戰爭把地盤打下來。

美國的科技領先全球時,但還是要通過手段把市場佔領下來。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同樣的,市場也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否則,就如同新疆棉事件一樣。

他只要有好處,就讓你做生意,他要沒好處或好處不夠大,隨便一個謠言就讓你搞不下去;

今天的歐日韓對於美國,猶如100年前的印度對於英國;

而國際規則也是武力最強的國家制定的;

遊戲規則,隨時是可以變的;

要麼,我拉攏殖民地封鎖你的供應鏈;

要麼,我以國家安全為藉口不讓你銷售;

要麼,我污蔑你強迫勞動踢你出局;

甚至於逮捕你的高管和員工,制裁沒收你的資產;

………

美國說在我的地盤不讓你賣貨,我有9種辦法,藉口隨便我找。

要真找不到藉口了,我還可以掀桌子。

我在全球有3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投入了那麼多錢,是用來做什麼的?難道是維護秩序銷售中國製造的嗎?

我想說的是什麼呢:

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力的上限,是由他的軍事實力所決定的。

而今天我們的經濟,已經達到了軍事能力所能保障的上限,不可能脫離軍事實力而孤立的突破了。

其實這些道理都很簡單,為啥很多國家都接受美元而不是盧布?

因為是美國在波蘭駐軍,而不是俄羅斯在墨西哥駐軍;

解鎖高科技產業,點亮全部科技樹,是我們復興的基礎,也只是開始。

今天,麒麟9000S芯片量產,意味著美國封鎖的全面失敗,而當工業皇冠上面的明珠被我們全部摘完的時候,接下來才是真正艱苦卓絕的鬥爭。

美國說你想要登頂嗎?我先後投資了日本和德國,策劃和主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幾乎打到了地球上每個角落,在全球建立了300多個軍事基地,才得到了鑄幣權,拿下了全球市場,建立了美國優先的國際秩序!

在美國的重重封鎖之下,我們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突破。

而接下來的,才是真正的挑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