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普京,沒事美利堅!亞美尼亞咎由自取

后沙

高加索地區持續了幾十年的「納卡衝突」突然就結束了,結局是亞美尼亞投降-承認納卡地區主權屬於阿塞拜疆。

從9月20日開始,近萬名亞美尼亞民眾在首都埃里溫市的共和國廣場進行抗議,高喊「恥辱」,要求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什尼揚下台。

另一批民眾卻在衝擊俄羅斯大使館,他們撕毀了自己的俄羅斯護照、焚燒俄羅斯國旗,指責俄羅斯沒有保護好納卡地區,「我們永遠不會原諒你,該死的邪惡帝國」。

親美勢力則在街頭升起了美國旗、歐盟旗、還有印度旗(亞美尼亞買的是印度武器),要求立刻關閉俄軍基地。

9月21日,又恰逢亞美尼亞獨立日,在這一天失去他們的「耶路撒冷」–納卡地區,亞美尼亞人的屈辱感可想而知。

納卡問題走到這地步,離不開執政的「出路黨」(現在叫「公民契約黨」)這幫人的折騰。

帕什尼揚就是那種嘴炮無敵,能演能唱,一旦上台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選舉達人」。

「帶路黨」(寫錯划掉,出路黨)只用了五年時間,就將納卡地區拱手讓人。

帕什尼揚在9月7日宣佈,亞美尼亞國防部將和美國在境內舉行「鷹之夥伴-2023」聯合軍演,時間定於9月11日至20日。

他還在忙著討好美國人,他說亞美尼亞加入「國際刑事法院」(ICC)的決定不會改變。

俄羅斯方面指出:

一、亞美尼亞加入「國際刑事法院」做法是不可接受的;

二、與美國的「鷹之夥伴-2023」聯合軍事演習將嚴重破壞地區穩定。

而亞美尼亞方面置若罔聞,帕什尼揚對美軍的「庇護」很有信心,阿塞拜疆增兵只是虛張聲勢。

結果阿塞拜疆真幹了!美軍立刻按時結束軍演走人。

納卡地區這幾年一直依靠不到五公里寬的「拉欽走廊」與亞美尼亞建立聯繫。

否則,這裡就是一塊「飛地」。

「拉欽走廊」是由俄軍「維和部隊」駐守,「納卡共和國」得到了生存機會。

阿塞拜疆也無法拔掉這顆眼中釘,因為有俄軍在這裡「調停」。

對俄羅斯來說,因「納卡共和國」而導致的亞阿衝突,有利於俄羅斯增強在高加索地區影響力。

俄羅斯既不想讓阿塞拜疆消滅「納卡共和國」,也不想讓亞美尼亞與「納卡共和國」合併。

從歷史上來說,這是蘇聯解體留下的又一個地緣政治爭端。

關於納卡歷史,我以前寫過幾篇,簡述一下: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位於外高加索,絕大多數居民是亞美尼亞人。

1923年,蘇聯將這裡變成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州(NKAO) 

1988年,納卡地區發起與亞美尼亞加盟共和國的統一運動。

1990年,在阿塞拜疆首府巴庫發生了「巴庫慘案」,由於戈爾巴喬夫逃避責任(躲到歐洲,拒絕下令出兵平息暴亂),導致暴亂升級為民族仇殺。

1991年9月2日,納卡地區亞美尼亞人宣佈建立「納卡共和國」。

1992年至1994年,阿塞拜疆與「納卡共和國」開戰,亞美尼亞出兵幫助「納卡共和國」,造成3萬多人死亡。

1994年,雙方同意停火,保持現狀。

俄羅斯派軍維和,局面長期沒有大的變化。

亞美尼亞政府在帕什尼揚2018年上台前,一直是親俄的。

因此俄亞簽定了《友好互助條約》,俄羅斯有義務在亞美尼亞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威脅時,出兵保護。

關鍵問題是,該條約是否適用於納卡地區?這取決於亞美尼亞政府是否認定納卡地區主權屬於亞美尼亞。

對於亞美尼亞人民來說,納卡屬於亞美尼亞是毫無疑問的,他們認為俄羅斯軍隊保護「納卡共和國」是義務。

9月19日,阿塞拜疆實質佔領納卡地區後,9月20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納卡局勢是阿塞拜疆的內部事務」,要求阿塞拜疆軍隊不得傷害平民和破壞民用設施。

所以,亞美尼亞一些民眾對俄羅斯「不作為」會如此憤怒。

但這些憤怒的民眾「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真正的賣國賊就是尼科爾·帕什尼揚這些「民逗」們。

這五年來,每當阿塞拜疆對納卡用兵,帕什尼揚就跑去找普京幫助。

每當普京平息了衝突,帕什尼揚就去抱美利堅大腿,高喊什麼「普世價值」、「民主自由」……

阿塞拜疆再用兵,帕什尼揚又去找普京……就這麼周而復始。

普京已不止一次邀請帕什尼揚和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到克里姆林宮談判。總的來說,普京一直是護著亞美尼亞的。

雖然普京對帕什尼揚的來回跳反非常失望,但為了高加索戰略,俄羅斯也沒有過於計較。

普京給亞美尼亞的禮物就是:由俄軍維和部隊駐紮在拉欽走廊等地(行政上屬於阿塞拜疆拉欽區),2020年底開始執行。

然而,亞美尼亞政府卻極為反常,2021年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亞美尼亞站在烏克蘭一邊。

2021年11月,阿塞拜疆對納卡地區進行試探性進攻,土耳其也派兵助威。

帕什尼揚又把老劇本演了一遍,2022年9月也是這樣。

今年3月24日,亞美尼亞憲法法院院長季蘭尼揚宣佈加入「國際刑事法院」,並要履行法律義務(「逮捕」普京)

帕什尼揚說政府不能干涉司法,因為這是民主價值觀的一部分。

阿塞拜疆發現機會又來了,3月30日,阿塞拜疆軍隊佔領了拉欽通道,俄軍果然沒有動。

亞美尼亞民眾發現與納卡地區的聯繫被切斷,上街要求帕什尼揚下台。

帕什尼揚再把老劇本演了一遍,普京再次出面,但這也是普京最後一次幫助亞美尼亞。

為什麼俄羅斯要停止幫助亞美尼亞,是它要放棄高加索地區嗎?

此事很複雜,轉折點在於美國的介入。

今年初,中國奇跡般地促成了中東地區大和解,沙特與伊朗宣佈建交。

美國心裡又苦又酸,作為美國外交掌門人,布林肯總得找回一點面子。

他也想做道高難度的題目:調停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衝突。

5月1日,布林肯邀請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國外長抵達弗吉尼亞州,舉行三邊會談。

畫面中只有布林肯在笑,亞阿外長表情跟出殯一樣,《美聯社》攝影師甚至找不到三人同時展露笑容的一剎那。

5月11日清晨,阿塞拜疆軍隊炮擊亞美尼亞軍隊在格加爾庫尼克省的陣地,再次開戰。

帕什尼揚故意不找普京,而是去找拜登和沙利文。

在美國勸說,阿塞拜疆暫停炮擊。

6月1日,帕希尼揚在接受CNN採訪時公開宣稱,在俄烏衝突問題上,亞美尼亞不是俄羅斯的盟友。但西方國家有不同看法,這令亞美尼亞感到擔憂。

他要西方相信,亞美尼亞是跟西方一伙的,而不是俄羅斯。

6月16日,帕希尼揚伙同布林肯強迫「納卡共和國」武裝派代表與阿塞拜疆代表到第三國談判。

這表明,亞美尼亞已經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拋開俄羅斯,引美國介入高加索地區爭端。

帕希尼揚還暗示,亞美尼亞準備承認包括納卡地區在內的8.66萬平方公里領土屬於阿塞拜疆,以此配合布林肯的「和平計劃」。

阿塞拜疆當時半信半疑,還有這麼好的事?

9月13日,帕希尼揚向美國雜誌《政治家》(Politico)證實,亞美尼亞政府承認納卡地區是阿塞拜疆一部分。

帕希尼揚還強調,他願意在歐盟、美國和俄羅斯調解下與阿塞拜疆達成《和平協議》。

「納卡共和國」武裝就急眼了,這是歷史性的出賣,他們準備反抗。

普京隨即在《東方經濟論壇》會議上向各國表示,亞美尼亞領導人事實上已經承認了阿塞拜疆對納卡地區的主權。他強調,這不是俄羅斯的決定,而是亞美尼亞的決定。

9月19日,阿塞拜疆軍隊就以「反恐」為名對納卡武裝發起攻擊。

在攻擊時,他們還擊毀了一輛俄軍車輛,造成六名維和俄軍官兵死亡。

阿利耶夫已打電話向普京道歉,並宣佈將一名軍長撤職查辦,還逮捕了數名涉事官兵,事故原因是大霧「誤傷」。

俄羅斯就順著台階下了,只採取了外交行動,沒有採取軍事行動。

9月20日,佩斯科夫表示納卡局勢是阿塞拜疆內部事務。

這一連串事件表明,俄羅斯寧可讓阿塞拜疆控制納卡,也不想讓美國有機會利用納卡衝突介入高加索事務。

所謂納卡戰爭,一天就結束了,俄軍不出手,亞美尼亞武裝根本不堪一擊。

帕希尼揚在社會壓力之下,又想起《亞俄友好互助條約》。

然而,既然帕希尼揚向美國人表示納卡屬於阿塞拜疆,那麼納卡就不在俄軍保護範圍。

目前該條約的作用就是阻止阿塞拜疆向亞美尼亞本土發起攻擊。

以上就是納卡問題突變的過程,並不複雜。

最後說說帕希尼揚上台過程:

2015年,亞美尼亞「民主派」搞」政治改革,把總統制變成了議會制,權力轉到總理府。

2018年,阿爾緬·薩爾基相當選新總統,4月17日,他任命前總統謝爾日·薩爾基相為總理,普京馬上發來賀電。

當天,反對派「出路黨」主席帕希尼揚發動「天鵝絨革命」,一幫人賴在街上癱瘓交通。

謝爾日·薩爾基相被迫辭職,5月,帕希尼揚通過街頭運動,成為了總理,他的外交主張:

一、斷絕與俄羅斯經濟關係,退出「集體安全」組織;

二、要求俄羅斯關閉在亞美尼亞的102軍事基地。

他得到了美國的口頭贊美,他只用了兩年多時間,就敗光了前幾屆政府積累下來的納卡優勢。

然後就是甩鍋,甩鍋給亞美尼亞軍方,說他們無能;甩鍋給俄羅斯,說俄軍維和不力,反正他是沒有錯的。

五年,他賣完國,就可以走了,索羅斯的NGO組織當初能送他上台,現在還能給他一大筆「養老金」。

至於納卡的「耶路撒冷」地位,是海內外亞美尼亞人精神支柱問題,跟他有什麼關係?罵俄羅斯去。

阿塞拜疆不會受到西方制裁,因為它有天然氣。

一切都結束了。

這件事證明,這些為美國利益服務的政客,都是賣國賊。

當初被它們激動人心的話術忽悠的亞美尼亞民眾們,現在後悔了嗎?

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美國靠得住,母豬能上樹!■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