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的前途

虛聲

以色列和哈馬斯這場戰爭,最終還是老百姓買單。其中大部分的因果,最終都會由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老百姓承受。他們可能失去家園,可能失去親人和朋友。

現在以色列為了打擊哈馬斯,試圖把加沙北部的巴勒斯坦人往南部驅趕,很多普通巴勒斯坦人會因此而流離失所。

這對巴勒斯坦人很不公。

當然哈馬斯也不想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南去,因為平民是他們的盾牌,如果盾牌離開了,那麼哈馬斯的處境會更為凶險。

關於巴勒斯坦的遭遇,除了以色列的攻擊之外,國際社會的反應也是暗波湧動。

美國一邊支持以色列,一邊又建議埃及開闢人道主義走廊。大意就是在以色列封鎖期間,從埃及的西奈半島到加沙地帶之間開闢一條路,外界可以通過西奈半島向加沙地帶運送物資,加沙地區的難民也可以到西奈半島。

乍一聽,貌似不是壞事啊;起碼在以色列進攻過程中,巴勒斯坦人道主義災難可以減輕一點。地理上的加沙地區,陸地上除了以色列之外,只和埃及的西奈半島連接。如果要建通往加沙地區的人道主義通道,必然要經過西奈半島。

這裡插播一句,所謂西奈半島就是蘇伊士運河、紅海、地中海與以色列之間的那塊地,屬於埃及領土。由於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阿拉伯國家戰敗,西奈半島、加沙地區(第一次中東戰爭中被埃及佔領)、約旦河西岸、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都被以色列佔領。

實際上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巴勒斯坦遭遇了亡國般的打擊,埃及也損失慘重。

1979年,在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見證下,埃及和以色列在美國白宮簽署《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根據該條約,以色列同意在三年內從西奈半島撤出,並承認埃及的主權和領土完整。1982年,以色列完全撤離,把西奈半島歸還埃及。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埃及和以色列從對手變成了盟友,雙方關係還算不錯,經常進行一系列合作。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很多矛盾,經常由埃及出面協調。以色列能封鎖加沙地區,也必須由埃及配合。

考慮到埃及和巴勒斯坦關係也不錯,似乎應該接受建立通往加沙地區的所謂人道主義通道的建議。

然而截止到此刻,埃及政府選擇了拒絕。

埃及軍隊目前已經進入高度戒備狀態,數千名士兵被部署到與加沙地帶接壤的邊境地區。

埃及政府的理由是保護「巴勒斯坦人堅持其事業和土地的權利」。

實際上美國的建議和埃及的拒絕,都有更深的理由。

美國提議建立的所謂的人道主義通道,實際上是包藏禍心的。

1、有了人道主義通道,就可以說難民逃走了,剩下的都是哈馬斯及其支持者,從而減輕以色列在軍事行動過程中的道義譴責。

2、有了人道主義通道,有利於以色列用暴力驅趕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離開。

3、有了人道主義通道,還可以把極端的哈馬斯驅逐到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國家去搞破壞。

埃及拒絕的理由也很簡單:

1、難民問題難以承受。土耳其被敘利亞難民折騰得焦頭爛額的例子並不遠。畢竟埃及自己也有著巨大的人口包袱,自己吃飽飯都難。

2、埃及自己由於內部問題頗多,也有極端勢力蠢蠢欲動,很怕哈馬斯跑過來霍霍自己。當初約旦和黎巴嫩就被巴勒斯坦極端組織搞得很慘。

由於埃及顧慮頗大,就意味著接下來沒有人會真正對巴勒斯坦施以援手。這會讓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更加絕望。

說到這裡,大家不禁要問,巴勒斯坦的出路在哪裡?這個問題可以讓很多人懵逼。因為雙方已經打了幾十年了,也沒有找到和平的方式。

但是站在第三方的視角看,巴勒斯坦應該盡力恢復自己法理上的領土。這便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非常複雜的鬥爭。

為什麼說複雜?因為這不僅牽扯到以色列,也牽扯到周邊阿拉伯國家。在之前的中東戰爭中,埃及和約旦也佔領過巴勒斯坦領土。比方說眾所周知的「兩國方案」,是指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推動巴以和談。

如果深度挖掘歷史的脈絡,1967年的兩國方案所主張的邊界,其實只是指讓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的邊界。因為在1967年那會兒,巴勒斯坦的很多領土被阿拉伯國家佔據。比方說1967年時,加沙地區被埃及佔領。退回1967年,加沙地區也不可能退給埃及。

所以巴勒斯坦要想恢復自己的領土,面臨的局面極其複雜。但不論多麼複雜的鬥爭,原則也無非就是「戰」或「和」。

所謂的戰鬥模式也有很多種:

第一種戰鬥方式,哈馬斯的模式。

哈馬斯的方式能戰勝以色列麼?很明顯不能。至少現階段,以及可以預期的未來,哈馬斯這種方式無法戰勝以色列。因為哈馬斯的這種方式,會讓自己變得很孤立。具體表現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國家,都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但不表態支持哈馬斯。

阿拉伯國家之所以不表態支持哈馬斯的原因:

1、不想和以色列繼續打仗,五次中東戰爭已經打累了。部分阿拉伯國家(如埃及)已經與以色列和解,不想翻臉。

2、懼怕美國。尤其是波斯灣南岸以沙特為代表的那些石油王國,非常富裕,本身就不善於打仗。它們本身有美國駐軍,且安全方面依賴美國。

3、部分阿拉伯國家,也怕哈馬斯的極端主義在自己的國家傳播;便默認法塔赫為巴勒斯坦代表。

很明顯,現階段哈馬斯的戰鬥方式會讓自己很孤立。

第二種戰鬥方式,法塔赫之前的模式。

哈馬斯在和以色列戰鬥時,法塔赫在約旦河西岸隔岸觀火。

法塔赫現在成了主和派。

但是之前的法塔赫,戰鬥慾望絕對不輸現在的哈馬斯。

在法塔赫戰鬥慾望很高的那些年,不僅經常點燃巴以之間的戰爭,還曾經把戰火燒到黎巴嫩、埃及、約旦等國,造成了不小的破壞。埃及總統甚至因此而丟了命。

正因為法塔赫當初造成的破壞性很強,成了阿拉伯國家不想直接支持哈馬斯的原因。法塔赫現在之所以變成主和派,也是因為明白了極端戰鬥方式解決不了問題之後的選擇。

既然法塔赫在歷史上、以及哈馬斯在現實中都證明極端戰鬥方式無法解決問題,那肯定要改變戰鬥方式。

再說巴勒斯坦的和平鬥爭的方式:

巴勒斯坦有沒有過和平建國的機會?當然有過。1947年聯合國決議,以色列建國那會兒,巴勒斯坦也可以同時建國。然而那個機會錯過了。

現在巴勒斯坦的主和派便是法塔赫。雖然法塔赫之前戰鬥意志很高,但現在的法塔赫名義上主和、實際上差不多成了躺平派,沒有了戰鬥意願。

歷史上有通過躺平式主和的方式索取回領土的麼?當然沒有。按照法塔赫現在的主和模式,永遠都不可能收回領土。

要想收回領土,不可能只有和平,而沒有鬥爭,也就是以和平的方式進行鬥爭。

有些人可能很納悶:鬥爭就是鬥爭,和平就是和平,什麼叫以和平的方式鬥爭?其實以和平方式進行鬥爭的案例有很多。

比方說甘地帶領印度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比方說曼德拉帶領南非黑人走上領導崗位

都是成功的典範。

所謂和平鬥爭的案例中,大部分並不成功,比方說緬甸昂山素季就很失敗,比方說韓國政客絕食抗議,大部分也都失敗了。

但所謂和平鬥爭,並沒有一個固定模式,但一定要表現出鬥爭意識,不能躺平。

簡單來說,從第三者角度來看,

巴勒斯坦想要恢復領土疆域,

既不能如哈馬斯那般極端

也不能如法塔赫那般躺平

從理想狀態下,兩者可以相對綜合一下,法塔赫恢復一點戰鬥意識,哈馬斯少一點極端行為,是最為理想的情況。當然這種理想狀態,並不是所謂的空談理想,而是要構建旨在恢復領土的統一戰線。

巴勒斯坦想要構建統一戰線很難,但必須去做。

第一個難點,哈馬斯和法塔赫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融合。

現階段哈馬斯和法塔赫都認為自己才代表巴勒斯坦,但實際上誰都不可能單獨代表巴勒斯坦。只有兩者完成融合,才表示巴勒斯坦內部形成強有力的中央組織,否則一盤散沙,很難對以色列形成壓力。

第二個難點,哈馬斯和法塔赫融合之後的組織,團結旁邊的阿拉伯國家。

雖然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有私心,但涉及到和以色列的矛盾時,至少在表面上都會支持巴勒斯坦。這種情況下,巴勒斯坦爭取到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並不難。

第三個難點,爭取伊朗的支持。

伊朗可能在私下支持哈馬斯,但那是因為哈馬斯會給以色列製造難題。伊朗和阿拉伯世界的矛盾,其實並不小。伊朗對哈馬斯的支持,對整個巴勒斯坦來說,是一柄雙刃劍。玩得好,可以給以色列施加額外的壓力,玩不好,對巴勒斯坦自己的反噬也很大。

對巴勒斯坦來說,自身融合、並獲得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之後,再尋求伊朗支持,最為穩妥。

第四個難點,中東之外。

巴勒斯坦在東方的潛在支持者,主要是中國。印度和日本都很難真正意義上支持巴勒斯坦。在西方,白左其實是巴勒斯坦潛在的盟友。因為白左至少在表面上,要遵循平等、自由與民主啥的。巴勒斯坦尋求自己的獨立、自由和平等,完全符合白左的道德觀。

所有這些難點中,第一步其實最難。哈馬斯和法塔赫雖然之前也有過表面的和解,但本質上還是相互看不順眼(參考哈馬斯對法塔赫的和談無動於衷,法塔赫對哈馬斯和以色列的戰爭無動於衷)。最關鍵的是,他們雙方都拿不出如何團結巴勒斯坦人的有效方案,而導致無法找到說服、接納對方的方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