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重燃,爆發激烈「爭吵」,拜登要對以色列來硬的了?

占豪

巴以戰火重燃,美以爆發「激烈爭吵」!

在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國的努力下,在全球各國的施壓與斡旋下,巴以衝突難得停火了幾天。然而,這種停火,不過是給國際社會上的眼藥,根本不可能持續。

為什麼不可能持續?答案很簡單,以色列與哈馬斯的矛盾是生死矛盾,根本不可能調和。暫不說深層次的矛盾,就是這次衝突,雙方就是你死我活。以色列要的是徹底控制加沙這片土地,是要實現徹底侵佔以拓展以色列的國土面積,而哈馬斯決不可能答應以色列佔領加沙,如此又如何能實現持續停火呢?國際社會要求停火,是要以色列放棄入侵加沙,這和以色列早已計劃好的意圖完全相悖,若非碰到硬釘子,至少現階段內塔尼亞胡不可能退讓。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時間12月1日早間,以軍發佈聲明稱,由於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違反臨時停火協議,並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作為回應,以軍已重新開始對加沙地帶哈馬斯組織發動攻擊。只要想打,那什麼都是理由;只要想停火,那怎麼都不會打。所以,以方這種理由不過是再次開打的藉口而已。

坦率說,從當地時間11月24日上午7時雙方以交換人質為由宣佈停火4天,後來又延長到了12月1日,差不多一周時間,對於第一次停火,這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了。而且,以色列的交換人質其實是一種幌子,因為他一方面從監獄里釋放了210名巴勒斯坦人,但同時又在約旦河西岸抓了260多名巴勒斯坦人,抓的人比釋放的人還多。

不過,真正值得關注的焦點並非戰火重燃,而是美國和以色列用媒體的話說出現了「不尋常對抗」。據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以色列,與以方磋商延長停火期限和加大對加沙地帶人道主義援助力度。布林肯在會談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停火雖然起到了釋放人質和擴大向加沙地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規模的效果,但還遠遠不夠。他強調稱將進一步呼籲相關國家採取行動。

布林肯作為美國的「使者」是來談延長停火的,結果他11月30日到以色列,以色列第二天就開打,真的是一點面子都不給。最後,布林肯只能通過強調「在重啓作戰前必須採取措施,盡可能地把巴勒斯坦無辜民眾的犧牲降到最低」來緩解自己的尷尬。怎麼辦?美國的「以爹」他不聽勸啊!

哪怕以色列再怎麼恣意妄為,美國都不敢把以色列怎麼樣,所以在雙方會晤後的記者會上,布林肯只能說一如既往地支持以色列。

對於布林肯的來訪,以色列媒體爆了一個猛料,稱布林肯在與以戰時內閣的會議上,「訓斥」以色列不得在加沙南部展開像北部那樣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的軍事行動,並暗示以色列只有幾周,而不是幾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其宣稱的摧毀哈馬斯的計劃,以色列必須改變在加沙南部的戰術。

對於以色列媒體的爆料,有幾分可信度?布林肯敢訓斥以色列?這詞彙顯然誇大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布林肯根本沒有這樣的勇氣。那麼,所謂布林肯不允許以色列在加沙南部展開像北部那樣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的軍事行動是真是假?美國這種表態是有可能的,但所謂的不允許不過是美國表表態而已,美國說美國的,以色列根本不會聽,這完全是雙方的一種「默契」,雖然這種「默契」並不一定是美國所願意的。報導還提到,會上美方試圖就加沙戰後治理問題向以色列施壓,結果遭到了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的當面「潑冷水」,整場會議充斥著「不尋常的對抗」。這種所謂「不尋常的對抗」,是演戲給別人看的,當不得真!

至於所謂「暗示以色列只有幾周,而不是幾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其宣稱的摧毀哈馬斯的計劃」,這其實不能算美國對以色列說的,而是美國對國際社會說的。說這話的目的,是為了「甩鍋」,就是以色列幹的事不能怪美國。然而,現實卻是,以色列幹的這些屠殺,不但武器都是美國提供的,美國還派航母為其入侵加沙保駕護航,在安理會更是不斷否決停火的議案。

事實上,這次訪問,布林肯所謂的政治目的都沒有達到。所謂只有幾周時間的說法,以色列根本不在乎,不但如此還立刻打臉美國。根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1日援引數名消息人士的話稱,以色列正計劃對哈馬斯發起一場為期一年或更長時間的戰役,目標包括殺死三名哈馬斯最高領導人。具體而言,以軍地面攻勢最密集的階段將持續到2024年初,還將深入加沙南部開展行動,而在主要地面行動結束後,將進入一個軍事行動強度較低的「過渡和穩定」階段,旨在為建立戰後秩序做好準備。

大家看到新聞的表述了吧?其實,說白了,前面的都是藉口,後邊的才是目的,就是要在地面攻勢結束後,再滲入到加沙南部開展行動,這一切都結束後再進入所謂的「過渡和穩定」階段,核心目標是建立所謂的「戰後秩序」。啥是「戰後秩序」呢?說白了,就是以色列全面控制的加沙的所謂秩序。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入侵嗎?這和美國所說的完全相反,這也充分說明了美國的那些話其實根本不是說給以色列聽的,而是說給國際社會聽的,意思是美國做了努力,但無法阻止。但現實卻是,美國一直是以色列這些行動的全力支持者,沒有美國的支持,哪來的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大屠殺呢?

所以,所謂激烈爭吵,那不過是忽悠外人的而已!

面對內塔尼亞胡的桀驁不馴,拜登將對以色列來硬的?

大家注意觀察會發現,在巴以衝突問題上,幾乎全世界都站在了以色列的對立面,而美國是極少數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在西方國家當中,諸如西班牙、愛爾蘭、比利時等國都對以色列提出了激烈的批評,甚至要求制裁以色列。在美國內部,包括馬斯克在內的一些力量也對以色列進行了激烈的批評。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壓力,美國現在其實有些「三難」。

一方面,美國必須支持以色列,這既是由美國的國家利益決定的,也是因為猶太財團在美國的影響力太大;另一方面,美國又真的不希望以色列把衝突搞太大,因為美國的真正對抗的目標是中國,巴以衝突搞大了會讓美國失去目標;最後一方面,支持以色列讓美國站在了幾乎全世界的對立面,這恐怕還是美國建國以來的第一遭。對美國來說,這「三難」是一個極端挑戰!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邏輯,客觀說以色列是傷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站在美國政府的視角來看,美國的確也有對以色列用強、逼著以色列讓步的理由,當然以美國的國力來說當然也有這種能力。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也有專家認為,美國最終會因為美國的國家利益對以色列出手,迫使以色列再巴以問題上讓步。

坦率說,看到這樣的觀點,大家還是把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想簡單了。美國本土的力量是不是已經對以色列不滿了?答案是肯定的,否則馬斯克怎麼可能說那種話呢?但是,最終的結果如何呢?馬斯克被邀請訪問以色列,然後被內塔尼亞胡教育一通,接著馬斯克也得閉嘴。至於白宮,拜登怎麼可能對以色列用強呢?明年是大選年,如果把猶太財團都逼到特朗普那邊去,他連任可就是一點戲都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拜登又怎麼可能得罪以色列呢?至於以色列,侵佔巴勒斯坦的領土是其計劃中的事,他要利用美國最後的霸權餘暉來達到自己的軍事擴張的目的,他又怎麼可能聽白宮的適可而止呢?

接下來,以色列必然繼續推進軍事行動,美國必然「迫不得已」支持,所以巴以衝突可不是一時半會能結束的,接下來必然會有更多國家的更多力量被捲入這場衝突當中,這完全是可以預期的事情。「布林肯警告以色列官員,戰爭持續時間越長,來自全球的壓力就越大。」但是,那是美國的想法,按照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的目的,那怎麼可能是短期行動呢?

所以,接下來圍繞巴以問題的全球大博弈開始了!巴以衝突爆發,最倒霉的是誰呢?最倒霉的是烏克蘭。因為,美西方的支持幾乎沒有了,俄羅斯要對烏克蘭發力了!普京,應該會抓住這樣的機會繼續向西推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