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圳融合

陳文鴻

香港聖誕前後每天離港人次達五、六十萬,來港的只是一半稍多。離港的多是北上度假,來港觀光購物的內地客大不如前,反映出香港多年停滯不前,少有發展,故步自封。內地即使有眾多問題,卻是銳意發展,一日千里。

以深圳與香港比較,深圳各方面的城市建設和服務已追上,但成本比香港低,深圳把全國各地的特色服務網羅,借內地多元化文化,呈現出在現代化條件下的中華文化匯集,且有融合創新,對內對外吸引力巨大。此所以港人熱衷北上,把生活、購物、飲食擴及至深圳,並且推展至廣州、珠三角各市。珠三角對愈來愈多香港人來說是一體化,香港與珠三角變成同一生活圈,不是以往的經濟圈,僅只為賺錢,過關暢順便利,金錢成本與時間成本大減。港人的購買力和生活質素在深圳等突出地體現出來,發展出香港賺錢、珠三角消費的大灣區分工模式。

香港的國際化褪色,單只金融投機與內地資金外流通道,把城市的生活功能降低,生活成本貴,服務質素下降,徒成國際金融中心,只服務少數人,社會生活的質素與多元化和創新都一一下降,年輕人和中下階層困守下流,沒法突破,也沒法安居樂業,致使內有向外移的衝動,外則無力競爭。現時僅靠着積蓄和內地「走資」服務,沒有多大的實體經濟發展,衰落明顯。或許未至「金融廢墟」之敗象,但前景不樂觀。中下階層港人之大批北上消費,證明香港性價比的低落,是衰落的先兆。位居興盛中國內地的側鄰,竟有如此發展,實在令人感嘆。

為今之計是重新國際化,與深圳內地交錯發展方向,重建差別性的經濟競爭力。另一是承認與深圳、珠三角的一體化,把部分城市功能轉移,部分人口轉移。首先與深圳分工,北部都會區、中部水域填海計劃都應全面調整。

香港的城市發展不應再依循英治時期的畫地為牢,而是要與深圳、珠三角交錯嵌入共同發展,捨成本高、效益不高的北部都會區與中部水域填海,用省下的上萬億元資金打開與珠三角的通道,把部分經濟不活躍的人口轉移,鼓勵跨境就業、跨境上學。與此同時,把香港的教育、醫療、社福政策伸延內地,服務內地港人,建構大灣區的香港融入珠三角,把騰出來的資金、土地開拓更大的國際化、香港轉型模式。■

1 Comment

  1. 你知道中環租金係商業地租金排世界第幾嗎?放棄發展北都同明日大嶼等於將商業成本推高,咁有利於金融中心發展咩?唔好披住愛國愛港既羊皮,幫地產商做污糟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