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事件,暗示一個對中國極重要的變局

ESSRA

導讀:2023年是和解與衝突交織的一年。兩場戰爭引人注目。俄烏戰爭持續接近兩年,烏克蘭從夏季開始的反攻開展不利,效果甚微,西方援助枯竭和前線僵局下,談判路線或在明年重新變得可能。中東地區從年初沙伊復交後迎來緩和,也門和平進程隨即取得重大進展;與此同時,美國推進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阿以和解卻意外激化了巴以矛盾,10月7號哈馬斯對以色列史無前例的襲擊,開啓了新一輪巴以衝突,至今雙方衝突已導致超過兩萬人遇難,在中東和世界激起千層浪。

和解潮和衝突潮的交迭,顯露了世界新秩序可能具有的內在特徵。一方面,霸權國家主導分配地區秩序的模式逐漸崩塌,區域安全與經濟發展更仰賴區域國家的內生需求和動力。另一方面,後疫情時代的南方國家和新興市場正在積極制定新發展戰略,塑造新貿易關係,並在戰爭與和平、全球治理與國際秩序等重大問題上發出不同於西方世界的聲音。冷戰結束後就開始流傳的多極化預言,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2023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過去10年是中國與世界深入鏈接的10年,也是中國與西方關係經歷巨大波動的10年。如何想像下一個10年?我們對當下全球趨勢的把握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前提。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特邀請專家與國際問題研究相關學者評選2023年度影響最為深遠的十大全球事件,並據評選結果和新媒體本年度相關推送進行總結盤點,供讀者參考和辨析。

2023年:影響深遠的十大全球事件

1、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宣佈復交

2023年3月10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達成恢復雙邊外交關係的協議,標誌著2016年以來兩國斷交且持續多年的冷對峙局面開始得到扭轉。在與伊朗和解的同時,沙特還在美國斡旋下,推進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談判。在中東地區,伊朗是沙特首要的地區競爭對手,而以色列則是阿拉伯世界共同的敵人,對抗以色列是沙特維繫在阿拉伯世界聲望的重要途徑。沙特同時推進和兩大地區國家和解,體現了美國在中東力量收縮大背景下、美國地區盟友不得不更多依賴於平衡外交的手段來保證自身的安全與穩定。

另一個觀察沙伊和解的視角是地緣政治與經濟的互動。隨著中國啓動「一帶一路」倡議,伊朗的關鍵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亞非的重要樞紐,對沙特來說構成新挑戰。然而,這場地緣經濟競爭遠不像地緣政治競爭一樣激烈殘酷,沙特和伊朗可以通過選擇雙雙融入歐亞大陸一體化而獲利。沙特近年來開始大刀闊斧進行經濟社會改革和產業規劃,利用平衡東西的外交戰略推進經濟轉型計劃。隨著沙特和伊朗戰略競爭的緩和,中東發展的巨大想象空間正在打開。

2、OPEN AI更新GPT4.0 人工智能革命加速

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當之無愧的「元年」。OPEN AI公司連續發佈基於大語言模型的聊天機器人GPT 3.5和4.0,讓全球感受到人工智能革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隨著人工智能產業開始快速發展成型,人工智能的潛在挑戰也隨之浮現。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級速度超乎想象,國家試圖控制人工智能並使其為己所用,但卻遠遠跟不上人工智能的升級和普及速度。這一技術很有可能威脅民族國家作為世界地緣政治主體的地位,並將引發全球權力結構和平衡的地震式轉變。

圍繞人工智能的監管問題也引發了激烈爭論。「加速派」認為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進步可以促進人類繁榮,「遏制派」則認為人工智能將帶來人類社會無法應對的挑戰。在利用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和日益複雜模型帶來的危險之間取得平衡是我們必須處理的時代命題,這些探討不應局限於計算機領域的專家,而是需要整合來自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見解。

3、G7集團加強經濟安全聯盟 關鍵礦產和原材料成核心議題

對關鍵礦物的關注伴隨著清潔能源轉型而出現,但近兩年來地緣環境的變化使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紛紛將保護關鍵礦產供應鏈提升到戰略高度。去年六月,美國牽頭髮起「礦產安全合作夥伴關係」,加強G7在關鍵礦產領域的協作,今年4月G7部長會議進一步提出關鍵礦產安全的五點計劃,這預示著,「護衛供應鏈」正朝著以構建友岸外包理念為核心的「排他」性聯盟演進。

長期以來,中國是全球礦產和能源的主要消費國。儘管中國是一個地廣物博、資源豐富的大國,但是在資源領域中國仍然深度依賴世界市場的供應。以2022年數據計,中國進口鐵礦石11.07億噸,對外依存度78%;錳礦石2996萬噸,對外依存度95.8%;鋁土礦10060萬噸,對外依存度61%;銅礦石2523萬噸,對外依存度83%。最極端的例子是氦氣,中國近年來氦氣一度接近100%依賴進口。關鍵礦產和供應鏈泛安全化的傾向,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挑戰。

4、世衛組織結束COVID-19 全球衛生緊急事件狀態

2023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解除2020年1月30日拉響的最高級別警報。然而,全球經濟復蘇未及預期。IMF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22年的3.5%放緩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其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預計將小幅下降,從2022年的4.1%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4.0%。新冠疫情、供應鏈危機、糧食短缺、烏克蘭戰爭、全球通脹和能源衝擊的出現、西方貨幣緊縮、全球衰退的幽靈,共同擾亂了前20年全球增長的樂觀情緒。如今,發展中國家的停滯和危機已經近在眼前。

回溯全球發展的黃金時代,問題已經埋下伏筆。「亞洲經濟奇跡」掩蓋了其他發展中地區「去農業化」和「去工業化」的不安趨勢。探尋新的發展經驗迫在眉睫,而國家的能動性又重新回到中心地位。近年來,許多國家紛紛出台自主的經濟發展戰略願景,國家主導的空間規劃、產業政策和基礎設施投資成為全球發展決策精英的共識。新共識明顯與以「華盛頓共識」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結構改革劃清界限,但同時又必須持續仰賴於以「華爾街共識」為代表的基礎設施融資模式。擴大發展中國家的融資渠道、減低其融資成本和風險,是後疫情時代這些國家走出困境、實現增長的關鍵。

5、瓦格納閃電「兵變」 其領導人普里戈津8月墜機身亡

2023年6月,俄羅斯雇傭兵集團瓦格納調動部隊進軍莫斯科,這支在俄烏戰場中發揮重大作用的私兵組織與俄羅斯官方的矛盾突然公開化。雖然「叛亂」最終和平落幕,卻為非正規武裝力量如今在國際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打開了一個觀察之窗。瓦格納的活動範圍超越了傳統的私營軍事公司或私營安保公司,更準確來說,它是俄羅斯利益的「准國家影響力代理人」。而瓦格納與俄羅斯國家間的戲劇衝突,也表明這股力量時刻有著脫繮的可能性。

除了俄烏戰場,瓦格納在非洲的壯大已然不容忽視。非洲多個國家的安全治理十分脆弱,瓦格納成為他們的最佳合作夥伴。在利比亞、中非共和國和馬里,瓦格納首先了履行了與私營軍事或保安公司類似的職能。瓦格納在利比亞直接參與了戰鬥;在馬里試圖打擊恐怖組織。瓦格納還通過在非洲的採礦活動獲得自主的經濟收入。瓦格納在俄羅斯引發的動蕩最後以其領導人普里戈津墜機身亡告終,然而,瓦格納在全球各地的活動和網絡將持續發揮影響。

6、金磚集團宣佈擴員至沙特、伊朗、埃塞、埃及、阿根廷和阿聯酋

2023年8月,金磚國家峰會在南非召開。在當下的複雜國際環境中,這一組織重新迸發出新的活力。峰會正式接納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聯酋6國成為成員國,這一前所未有的擴員步伐,將助推金磚成為非西方世界最重要的獨立平台,在多邊貿易和多邊治理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全球經濟體系出現了以地緣政治為導向的重要轉型,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美,都在追尋建構一個新的經濟循環體系,同時,第三方希望避開意識形態聯盟的興趣也大大增加。金磚機制恰好為所有相關國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經貿合作平台,未來有望成為主要大國的重要「替代市場」。

金磚機制的另一項重要議程是推動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改革,減輕美元霸權為全球貿易和金融帶來的風險。《金磚國家經濟合作2025戰略》強調了在支付、支付系統合作、金融技術發展以及擴大NDB中本國貨幣使用方面的重要性。即使金磚國家內部存在一定的政治分歧,但是其追求經濟目標的行動表明,去美元化仍然是金磚國家的首要任務。

7、美國宣佈對華投資限制 涉及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技術、人工智能

2023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行政命令監管美國企業對中國實體的投資,相關限制領域主要包括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從對華為的全面禁令,到6月的新一批31家「實體清單」,美國對華技術管制不斷升級加碼。從特朗普政府時期的貿易戰到如今拜登政府的科技戰,關注重點的轉移表明關鍵技術已經成為美國所認知的中美競爭的核心。澳大利亞智庫一份廣為流傳的報告指出,西方國家正在失去在全球技術和科研競爭中的優勢地位以及留住全球人才的能力,而中國在大多數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中逐漸建立起了驚人的領先優勢,為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大國奠定了基礎。

對美國而言,「小院高牆」形式的對華科技打壓,面臨平衡風險和成本的問題,泛安全化的管制很有可能限制本土創新。對中國而言,加強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關鍵技術實現自主創新,是未來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

8、哈馬斯襲擊以色列 開啓新一輪巴以衝突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宣佈對以色列採取代號「阿克薩洪水」的軍事行動,造成數十年巴以衝突以來以色列單日最大傷亡,隨即以色列宣佈進入戰爭狀態,並以剿滅哈馬斯為目標,對加沙地帶展開地面攻勢,至今已導致加沙地帶超過21000人死亡。戰爭引發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以色列堅定推進軍事行動,聯合國呼籲雙方停火的努力收效甚微。

中東地區形勢隨著戰爭持續而發生劇變,巴以問題擺脫了過去的孤立和被邊緣化,重新回到所有地區國家的優先關切中。伊斯蘭世界民眾反以情緒高漲,使得美國此前推動的阿以和解進程迅速崩解。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扣押以色列船隻,直接威脅全球關鍵航路,導致亞歐航線成本上升接近一倍,經濟影響外溢至全球。巴以衝突如何打亂了美國小心翼翼維持的中東安全架構?巴以衝突會不會進一步外溢,成為地區戰爭的新策源地?衝突能否達成有效的政治解決方案?一系列懸而未決的問題增強了2024年中東和世界的不確定性。

9、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召開

2023年10月18日,「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之際,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共15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會。10年來,「一帶一路」合作網絡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涵蓋全球65%的人口、1/3的GDP和1/4的貿易總額。2013年到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累計雙向投資超過3800億美元。在互聯互通的「硬聯通」領域,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陸續建成並投運。

和物質性的成就相比,「一帶一路」倡議更重要的方面是為全球發展提供了新想象。大規模的互通互聯,打破了海權對全球經濟體系的控制,為經濟空間的重組提供了前提條件。無論是已投入運營的中老鐵路,還是尚在規劃中的中吉烏鐵路,它們意味著邊緣國家開始有了聯通世界的新方式。「一帶一路」倡議還通過支持工業落後的國家改善基礎設施,在去工業的發展中世界注入工業化的新動力。這些新想像不僅在發展中國家中獲得了共鳴,甚至也開始倒逼西方國家提出類似的經濟外交方案,如美國「重建更好世界(B3W)」和歐盟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戰略。未來,「一帶一路」倡議將繼續為全球共同發展事業作出貢獻。

10、中美元首於APEC舊金山會議會晤

2023年是中美關係持續起伏的一年。一方面,年初美國炒作的「氣球風波」阻礙了中美接觸和溝通的進程,直至進入下半年才有所好轉。2023年10月在舊金山舉辦的APEC會議期間,中美元首繼2022年巴釐島會議之後再度會晤,達成了若干有限的合作共識,中美關係氛圍有所緩和。另一方面,美國對華競爭的意志在2023年更為堅定和公開,已有的對華限制打壓政策幾乎沒有緩解。隨著美國兩黨和新一屆政策精英的戰略共識形成,「穩定」逐漸成了中美關係的預期上限而非底線。

與「中美競爭」的兩極想像相比,多極化可能更接近未來世界的現實。仍有一部分學者認為美國單極世界將持續下去,或者認為中美競爭是未來的主旋律,但近年來一系列衝突和危機使越來越多歐美國家意識到,世界正進入一個不平衡的多極格局。多極化是否意味著自由國際秩序崩塌後不可避免迎來新的失序?正如冷戰不等同於和平,多極化世界也未必等同於衝突。中美關係的走向,最終也許並不取決於美國對兩極競爭的關注,而取決於兩國以何種方式各自鏈接和融入多極化世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