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聲稱能夠同時應對「兩場戰爭」,儘管一再表態對烏克蘭和以色列的堅定支持,可跡象表明美國近來已經急於擺脫這兩場戰爭的拖累,以集中力量打壓遏制中國。只有結束了這兩場戰爭,才有能力與中國展開最後的決戰。
如果說烏克蘭戰爭是美國「拱火」的結果,那麼以哈戰爭則應當是一場意外。當然,也可能是以色列為了把美國留在中東的一場苦肉計。不管怎麼說,以哈戰爭徹底打亂了美國的戰略計劃和節奏。
原本拜登上台之後,就已經把中國定位為最大的挑戰和打壓對象。為了集中力量打壓中國,不但弱化了中東戰略,同時也提出要建立可預測的、穩定的美俄關係。同時也準備通過修復關係拉歐洲一道建立新的反華聯盟。
然而,歐洲堅定拒絕加入美國戰隊與中國搞對抗。而俄羅斯也並不想對美國讓步。或許這觸怒了美國,才直接拱火澤連斯基挑釁俄羅斯,也才有了烏克蘭戰爭。
儘管拜登直言戰爭的目的就是通過消耗和制裁削弱俄羅斯。這樣可以削弱一個強勁的對手,同樣可以集中力量打壓中國。
同時,通過戰爭把歐洲綁上美國的戰車,也可以增加對歐洲的控制。
美國不僅惱怒於歐洲不配合或不加入反華戰略之中,也怕在中美對抗時歐俄乘機走近。歐洲穩定了,美國就更難控制了。
然而,美國似乎怎麼也沒有想到,集中了50多國家支持烏克蘭打這場代理人戰爭。一是沒能如預期的改變戰場態勢;二是沒能如預期的拖垮俄的經濟;三是普京的支持率依然強勁;想在俄搞顏色革命也不可能了。
關鍵是,沒拖垮俄,美歐自己先被拖疲了。烏克蘭的戰爭潛力、戰爭意志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美國的信心也快要崩潰,而戰場態勢對俄更有利。
可以說,目前已經不是美國要不要持久的打下去的問題,而是俄羅斯要不要持久打下去的問題。
打到目前這個份上,只有在美歐烏三方主動認栽的情況之下,俄才能徹底永絕後患。
因為,戰爭結束後,面臨的是與歐洲北約關係的再平衡問題。只有讓美歐北約認栽,俄才能掌握主動權。否則,即使戰爭結束,俄還要面對美歐的重大壓力。
儘管俄消耗巨大,可如果能夠把烏東地區全部劃歸自己,這個巨大的消耗就值。而打得越久,或控制的時間越久,烏克蘭受創越嚴重,烏東地區的民眾對俄的認知度就越高。所以,持久戰或許更符合俄的利益。
然而,就在美方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卻意外爆發了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
以色列是必保的。不但關係特殊,更關係到美國的中東的戰略。所以,一開始,美國的表態就非常堅定。並派出兩個航母打擊群提供戰場支持。
然而,以色列的暴行,堪比當年的希特拉法西斯,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美國也因此而形象受損。
重要的是,原本阿拉伯國家就已經開始疏遠美國,這一仗則加劇了疏遠之勢。
重要的是,目前反以武裝都不同程度對以色列和美國進行襲擾。伊朗更是態度強硬。沙特埃及等重要中東國家雖然極力避免捲入戰爭之中,可反以武裝的武器彈藥來源想一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實際上,以哈戰爭正在演變成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代理人戰爭。
也門胡塞武裝能夠如此強勢的介入戰爭之中,與沙特聯軍打了10幾年還能有如此多的重武器,肯定是有持無恐和有強大的後援。
也正因為如此,面對胡塞武裝對紅海的封鎖式襲擊,美國始終也沒敢對其宣戰。怕的就是引爆更大規模的戰爭。
美國目前,既要對以色列提供強力的支持,同時也不能放棄烏克蘭。如果戰爭這麼持久打下去,牽制和消耗太大。不要說戰爭外溢,就是持久打下去,美國也消耗不起。
日前,在內塔尼亞湖訪美之後,美國宣佈福特號航母直接回本土母港。而以色列方面也宣佈戰爭進入到第三階段,並同時撤出了部分軍隊。很顯然,美國在施壓以色列盡快結束戰爭。
儘管拜登還在強烈表示堅定地支持烏克蘭取得勝利。可美國國會卻直接否定了對烏軍援案。別看拜登表現的是的擊破的憤怒和著急,實際上恐怕是想把對烏支持不力的責任推給國會,畢竟戰爭是他親自拱火引起的。
澤連斯基去了一趟美國,什麼也沒得到。跑了趟歐洲,得到的還是空頭支票。
烏克蘭的武器彈藥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大反攻也失敗了。目前也只能是進行恐襲式打擊,而這又受到了俄軍更嚴重的報復性打擊。
美國在烏克蘭戰場上可以說是回天無力了。目前也只能是希望歐洲能夠勉強的支持一下烏克蘭,只要保證澤連不投降就行。
儘管這兩場戰爭的影響是世界性,可畢竟對中國構不成直接的影響。關鍵是牽制和消耗美國,這給中國贏得了極佳的戰略空間和時間。
目前處於中美重構世界秩序的大國競爭的關鍵階段,也是中國復興強國的最後衝刺階段。如果美國不想中國贏得大國競爭,如果美國不接受中國復興強國。目前這種「競爭」方式顯然不行。
貿易戰沒能重創中國經濟,反而促進了中國經濟加快轉型調整升級。科技封殺也封殺了寂寞。
貿易戰也好,科技戰也罷,在脫鈎、去風險之前,都注定是一損俱損。重要的是,中國在高科技與核心製造領域都進入了井噴式發展階段。以目前的這種「競爭」方式,10年後的中國,即使不能完成超越,也將令美國徹底無可奈何。
而貿易戰、科技戰無果,美國也就只能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了。戰爭雖然殘酷,畢竟還是解決爭端的最有效的也是最快的終極手段。
因為中國發展速度太快,實力提升也太快。可以說,目前已經是中美實力差距最大的時期了。也就是美國與中國進行大決戰的最後機會。
因此,盡快結束這兩場戰爭,才能盡快無顧慮加強對中國的決戰部署。
如果能夠擺脫這兩場戰爭的消耗和牽制,未來美國會在西太平洋一線擺開戰場。南海、日本、朝鮮半島、台海,都可能成為中美軍事對抗的爆發點。目前中美都在積極進行著最後大決戰的準備。
總之,要想扼殺中國復興強國進程,或者說要想贏得大國競爭,現在已經是美國的最後機會了。而要與中國展開大決戰就必須盡快結束這兩場戰爭牽制和束縛。所以,美國目前是非常著急。
雖然難以擺脫修昔底德陷阱,但這也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而已。
首先,想擺脫這兩場戰爭的牽制與消耗也並沒有那麼容易。
儘管中國的綜合國力較強,但俄才是第二大軍事強國。特別是俄的核打擊能力才是天下第一。美歐都應當清楚,俄才更有帝國野心。一旦讓俄就這樣實現了在烏克蘭的目標,一旦俄的經濟形勢好轉,就又將成為美歐最大的「對手」。而這個對手才更可怕。
因此,儘管美國想擺脫烏克蘭的牽制和消耗,可也不能就這樣結束戰爭。美國希望自己撤出,由歐洲來承擔削弱俄的責任。可歐洲沒那麼傻,禍是美國惹的,想拍拍屁股走人,沒那麼容易。
而一旦歐洲頂不住壓力而主動改變對俄關係,或者說俄歐走近。那可就意味著將徹底失去歐洲控制權了,還談何世界霸主?
儘管以色列方面近來弱化了狂轟濫炸模式,可徹底消滅哈馬斯武裝的初衷不會變。減少進入加沙的軍隊,也就意味著戰爭持續的時間延長。
以色列的大屠殺,令巴勒斯坦人民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反以情緒會更強烈。法塔赫的不作為,反可能突顯哈馬斯的地位。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殺死一個哈馬斯還會有更多的人加入。
要命的是,以色列的暴行,正在激怒伊斯蘭世界。即使戰爭停止了,以色列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也已經是嚴重的惡化,未來的以色列的安全可不容樂觀了。所以以色列輕易也會罷手。
還有就是,以也門塞武裝為代表的參戰勢力,也並非完全是為了支援哈馬斯,而是借機壯大自己,甚至是借機使自己的勢力合法化。這些武裝的領導人恐怕不會希望戰爭盡快停止。就算美以想結束戰爭,這些反以武裝恐怕也不會輕易罷手。是否停戰也未必完全取決於美以兩國。
而對於以色列來說,儘管受到了來自美國的壓力,不得不對狂轟濫炸模式進行調整。可消滅哈馬斯的目標不會改變。在沒有消除威脅或沒有得到應有的安全感之前,也不會輕易結束戰爭,這就是猶太人的「天命信條」。
只要以色列繼續戰爭,美國就只能是繼續被動牽制和消耗下去。
正因為上面的原因,以色列會死拖住美國。美國必須重新增強在中東的軍事存在,不只是為了以色列,更有伊朗和沙特兩個重大國的關係。
伊朗會借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而沙特會更加疏遠美國。疏遠美國自然就意味著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目前中國與海灣國家的合作可是在快速加強。
中東既是能源重地,也是連接亞歐非的要地。在中東局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之下,美國也不可能完全擺脫中東的戰略牽制,特別是在中東地緣政治加速去美國化的情況之下。
如果美國還要擺脫中東的束縛和牽制,弱化軍事存在,中俄兩國會乘機加強滲透,這是攻美國之必救。美國還是得加強其軍事存在,而重新調整中東戰略可是既需要時間也需要精力的。
其次,想盡快結束烏克蘭戰爭也沒那麼容易。儘管戰爭是拜登拱火的結果,可澤連斯基的錯誤選擇也是重要的因素。儘管已經打不下去了,可對澤連來說,戰爭的結束很可能意味著對他清算或審判的開始。丟失這麼大片土地的責任他可承擔不起。
我們早就分析過,烏克蘭戰爭的結果還不完全在於最後的輸贏,而在於戰爭結束後歐洲安全秩序如何重建。在沒有削弱拖垮俄的情況之下結束戰爭,麻煩可能更多更複雜。戰爭的結束,不意味著俄與美歐敵對的結束,或許還是新的開始。
此前拜登強調,打敗烏克蘭之後,俄會打擊其它北約國家。這也並非不可能。敵對不解除,北約繼續擴張,戰爭就會隨時發生。
其三,這兩場代理人戰爭對美國的影響遠非消耗和牽制本身,而在於戰爭結束後對戰爭反思的後遺效應。
如果烏克蘭戰爭在沒有分出個高低輸贏的情況之下結束,那就等於是接受了這場代理人戰爭的失敗。
在付出如此巨大的情況之下,在聯合了50多個北約和盟友國家共同的支持之下最終還是輸掉了戰爭,或讓俄實現了行動目標,這對美國的心理打擊太大。或者說是難以接受的,以後還敢打這樣的戰爭嗎?
另外,如果就這樣結束戰爭,以後還會有國家願意成為美國的戰爭代理人嗎?如此的陣仗還是無法取勝或認輸,這讓世界會怎麼看?
在以哈戰爭中,美國從一開始無條件支持甚至是派出了兩個航母打擊群提供支援,到後來要求以色列克制和維護人道,再到福特號航母灰溜溜撤回本土。連一個小小的胡塞武裝都不敢打,顯然是一個怕字當頭。那個曾經動不動就先發制人打擊的美國哪兒去了?
這兩場戰爭表明,儘管美軍依然強大無比,可美國的霸權威風卻已不在。這表明美國已經無法再發動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也不敢過多戰爭投入。這兩場戰爭過後,美國恐怕就更沒有膽量輕言戰爭了。一句話,美國的不自信會日益嚴重。就更難以拉上盟友上戰場做「墊背」的了。
其四,就是中國因素。
俄的綜合國力比中國差了許多。聯合50多個國家支援烏克蘭打一個俄羅斯,都消耗不起了。如果與中國開戰,不管是直接還是打代理人戰爭,就更打不起了。
儘管美軍強大,可在先進武器裝備方面,美國有的中國也基本上都有了,甚至於中國有的美國還未必有。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已經非常強大。
現代戰爭,打的不僅是先進的武器,更重要的打的是工業基礎和製造能力。這是中國的強項。
這一次烏克蘭戰爭,最突出的亮點之一就是無人作戰。在無人機方面,美國已經沒有了先進性優勢,更沒有量的優勢。在無人機作戰方面,儘管中國還沒有實戰經驗,可無人機聯合作戰甚至是智能作戰,中國已經走到了美國前面。無人作戰,恐怕應當是中國才有優勢。
面對加速復興強國的中國,美國是想戰而不敢戰。在目前有優勢的情況之下不敢戰,在未來沒佔優勢的時候就更不敢戰。
因此,儘管美國急於結束戰爭擺脫消耗和牽制,以集中力量與中國對決,可限制戰爭衝動的因素遠比戰爭衝動的因素要多。結束了戰爭,可能就更不敢言戰了。這兩場戰爭,把美國的信心、形象都打沒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