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上不會統,綠上不會獨

西西弗

台灣問題,本質上是中美問題,和台灣地區是綠是藍,沒多大關係。

1

台灣地區這次地方領導人選舉,民進黨賴清德最終取勝,得票率40%,國民黨的侯友宜得票33.5%,柯文哲得票26.5%。

之前也沒寫這個話題,覺得沒啥可寫的,藍白合失敗,基本上賴清德基本上就贏定了,台灣的選票分布,其實是比較穩定的。民進黨有35-40%的鐵盤,國民黨有30-35%的鐵盤。剩餘30%,對兩黨都不滿意,如果出現有人格魅力的第三方,會投第三方,如果沒有第三方,就捏著鼻子在兩黨之間選擇一個勉強能接受的。

從2000年開始,24年,7次選舉,基本都是這個規律。2000年,宋楚瑜叛出國民黨拿到了一些國民黨的鐵票,國民黨只得到了23%的選票,宋楚瑜拿到了37%,除此之外,國民黨的選票從未低於30%。民進黨這七次選舉,得票最低的反而是2000年,陳水扁當選時的39.3%。

馬英九兩次當選,主要還是因為個人形象好,有魅力,能拿到中間那30%票中的大部分,但馬英九之後,國民黨再也沒有任何人贏得中間30%選票中的大多數。

即使藍白合,如果侯正柯副,估計國民黨仍然勝少敗多。柯文哲靠個人魅力拿到的26.5%的票中,相當大部分會流到民進黨。2004年連宋配,也只拿了49.9%的選票,還是遺憾敗北。如果2024年這次想讓民進黨穩下台,只有白藍合,柯正侯副。這樣國民黨的30%鐵票可以保證,柯文哲26.5%的票,大部分也可以拿到。但國民黨內部應該無人有此胸懷魄力,願意退位讓賢,把正位讓給柯文哲。

2

有些人問,這次賴清德上台,是不是未來台海爆發戰爭的概率會增加。

我認為區別不大。這次選舉,基本不會改變台海的現狀。台灣問題,本質上是中美問題,和台灣地區是綠是藍,沒多大關係。今年11月的選舉,對海峽兩岸的影響,說不定比剛剛發生的這次,影響更大。

台灣人也這麼認為,這次選舉,中國大陸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中美目前態勢沒有明顯改變,綠上台,並不會獨,當然,藍上台,也不會統,還是維持現狀。台灣的命運,和自身的選擇無關,是中美博弈的結果。

荷蘭和比利時這兩個國家,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都宣佈保持中立。一戰和二戰,德國兩次破壞比利時的中立。比利時是德國入侵法國的必由之路,德國一定會入侵比利時。而荷蘭在一戰中成功維持住了中立地位,二戰德國卻直接佔領了荷蘭。區別只是二戰中,德國海軍認為荷蘭的海岸和港口對德國海軍有利用價值。最終,二戰中荷蘭只堅持了四天。

在禮崩樂壞的大國爭霸時代,小國的命運與自身的選擇並沒有多大關係。因為中美兩國還沒完全撕破臉,都不希望打破現有的國際秩序,都希望維持競爭但不衝突的局面,台灣目前還可以維持現狀,歌舞昇平。但是,再過十年二十年呢?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大陸的主流民意。任何一位中國大陸的領導人,都不可能承認台灣獨立,台獨即意味著戰爭。台灣是中美對抗的最前線,一旦中美兩國之中的任何一國做好了開戰的準備,台灣毀滅的命運就不可避免了。無論中美這一戰誰勝誰負,台灣都是損失最大的一方。可惜,今天的台灣人還在醉生夢死,心甘情願的做美國制衡中國的棋子、工具和炮灰,絲毫不知道他們未來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

3

台灣海峽爆發戰爭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美國主動挑起戰爭,在背後支持台灣獨立,把大陸逼到不得不動手的境地。美國企圖用台海戰爭,軍事上擊敗中國,阻止中國崛起。第二種就是中國大陸一方主動發起武力統一。

什麼情況美國會主動挑起戰爭?中國一方經濟強,軍事弱時,美國會主動挑起戰爭。如果美國喪失了在經濟領域和平競爭擊敗中國的信心,認為無法通過和平手段遏制中國的崛起;同時美國認為其仍然保留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可以在軍事上擊敗中國時,就會支持台灣獨立,引爆台海危機。

什麼情況下中國會主動武力統一?首先是軍事上,中國大陸有100%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在美軍全力介入的情況下完成武力統一。打贏了才叫「武統」,打輸了不但無法統一,反而直接變成「台獨」了。另一種可能是中國大陸一方沒有100%的把握,但在經濟領域的和平競爭中處於不利局面,靠和平競爭無法超越美國成功崛起時,可能會冒險武統。

對中美兩國來說,在經濟領域越自信,越不會動手;在軍事領域,越自信,越傾向動手。

如果我們觀察美國的媒體輿論,能看出來,美國現在並不希望在台海和中國發生衝突。美國的主流輿論是唱衰中國的經濟,同時強調中國軍事力量的威脅。唱衰中國的經濟,是給美國民眾信心,讓美國民眾相信,不打仗,和平競爭,美國也能擊敗中國。強調中國的軍事力量,也是讓美國民眾不要頭腦發熱去支持戰爭。

美國最希望的,是希望把台灣打造成一個武裝豪豬,下一個烏克蘭。希望美國不需要出手,中國大陸也會陷入台灣的泥潭,從而打亂中國崛起的節奏。但有趣的是,在中國大陸軍事實力日益增加的今天,台灣似乎並沒有感受到威脅。2023年,台灣宣佈了191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大概相當於2.6%的GDP。這個數字雖然高於中國大陸,但和台灣歷史上的國防預算比例相比,要低很多。1990-1995年間,台灣的國防預算大約是5%的GDP,當時台灣GDP接近中國大陸的一半,台灣的軍費一度超過大陸。

在中國大陸經濟軍事實力快速增長的同時,台灣軍費佔GDP的比例卻從5%下降到2-3%。兵役從2年縮減到4個月,2024年才恢復到1年。有趣的是,台灣軍費大幅下降,正是李登輝時代後期,一邊喊台獨,一邊削軍費。而陳水扁任期內,兵役也從2年縮減到1年。很有趣,台獨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同時大幅縮減國防預算和服役期。

台灣似乎認為大陸是絕對不敢武統的,也不太願意做武裝豪豬。2023年8月,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憤憤不平的撰文認為,台灣面臨如此大的威脅,卻不願意增加國防預算,一味依靠美國,不太地道。 

今天的中國其實也一樣。雖然受房地產和消費信心拖累,中國最近兩年的經濟不太好,但這兩年的產業和技術升級進展的都不錯。決策者對中國衝破美國的技術封鎖是有信心的,認為時間在中國一邊。

中國的國防預算,2023年為1.55萬億人民幣,佔GDP的比例僅為1.25%,不到2200億美元。軍費總量和佔GDP的比例,都遠遠低於美國(8420億美元,佔GDP3.1%) 。從國防建設的進度看,中國還是維持正常和平年代的軍備進度,並沒有備戰的跡象,還有大幅度提高軍費的空間。

中國大陸一方要想獲得台海的主動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快速擴軍。從現在的軍備建設進度上,中國大陸一方既不著急武統,似乎也並不太擔心台灣會馬上宣佈獨立,改變現狀。

4

今日海峽兩岸博弈三方,似乎誰都不準備現在打仗。

中國大陸國防預算佔GDP的比例是最低的,但即使在這個情況下,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和美國的差距仍然在逐步拉近。大陸這邊一點也不著急,慢慢追趕。

美國是軍費比例已經是最高的,但仍然缺乏在台海和中國大陸開戰的意志。目前希望通過貿易戰技術戰,阻礙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

台灣則最有趣,一方面民進黨叫囂台獨,一方面在軍事上吝於投入,把全部希望寄託在美國干預上。

軍事角度,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海空軍對峙線,1996年之前是大陸海岸線往外15海裡。1996年之後推進到海峽中線。佩洛西訪台以及隨之而來的軍演,把雙方軍事力量的對峙線,從海峽中線,推到了台灣本島周圍(也許是往外12海裡)。中國大陸的海軍和空軍,已經開始圍繞台灣本島做常態化巡航。

大陸海空軍繞島常態化巡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如果大陸一方突然動手,台灣軍隊將毫無反應時間。台灣巨資修建的佳山和志航空軍基地,也失去了作用。目前台灣似乎也放棄了用海空軍與大陸對抗的想法,準備等大陸登陸後,搞陸戰巷戰焦土戰術了。海戰空戰,就等著美國天兵援助了。

如果中美之間能維持現狀,海峽兩岸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什麼時候戰爭風險會增加?如果美國這邊出現一次經濟危機,或者中國這邊開始大幅增加軍費,那時,出現衝突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