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如果三場戰爭同時爆發,中美俄會不會全面攤牌?

六爺阿旦

2024年一開年,就感覺不簡單。全球各地的災難和戰爭此起彼伏,有點像是三體世界要進入亂紀元的感覺。現實的世界,雖然看起來很亂,但實際也不太平。如果我們從更宏大的視角來看,感覺就是百年變局的節點,正在逼近某個關鍵的轉折點。

這種關鍵轉折點的意義,就是它會具有某種里程碑式的宣示性,全世界一看就知道,喔嚯,這個世界可能真的要變了。但是在這種標誌性事件發生之前,其實趨勢往往已經持續的演變了很多年。甚至可以這麼說,這種標誌性事件,只不過是趨勢之下的一個必然結果。

當我們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這個世界的舊秩序在不斷崩塌,當全世界都開始出現人心思變,其實這個趨勢就早已經形成,並在背後推動著這個世界,向著趨勢最小阻力的方向前進,然後一系列既熟悉又陌生的改變,開始隨之上演。

那麼當時間來到2024年的時候,很多量變的積累,就要開始露出眉目,很多過去看不清楚的變化,在2024年可能也要暴露出更加明確的軌跡。如果說2025年可能是一次國際秩序的質變,那麼2024年,就是量變引發質變的前夜。

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到了趨勢與局勢,已經出現摧枯拉朽似的改變發生的時候再去作出應對,那就來不及了。如果我們想要稍微提前一點,去洞悉這種按照預定趨勢發生的變化,那麼2024年,可能就是一個我們個人,最後作出調整的時間窗口期。

再往後,可能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你還來不及去做出改變,就已經被卷進了歷史的洪流。

三大熱點共振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今世界,地緣戰略安全格局,正在發生著怎樣的變故?

對很多人來說,現在有很多正在發生的激烈衝突,已經從曠日持久演變成熟視無睹。但是如果我們從另外的視角去看,會發現這些事情其實並不那麼理所當然,它們依然是很危險的,也是不正常的。

就比如現在正在發生的兩場戰爭,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事實上它們遠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這麼簡單。這種已經演變成持久戰的戰爭泥潭,看起來像是戰爭雙方在戰場上無力打破平衡的一種無解格局,但從時間點上去看,它們卻很有可能成為國際秩序巨變前夜的一種寧靜。

暴風雨前的寧靜。

我經常會跟大家講到國際地緣戰略安全格局,一頭是奉行海洋霸權的美國,在不斷擴張與進攻。另外一頭是傳統陸權的國家,中俄在防守與反擊。最後形成的格局,就是西方在東西南三個方向齊頭並進,擠壓陸權國家的戰略生存空間。而大陸型國家為了自保,最終形成了中俄伊的三角支撐戰略格局。

在這個大的格局之下,我常常講美國在全球地緣安全戰略上有三大支點,分別是在西邊,主要目的是針對俄羅斯的北約。在中東是針對伊斯蘭國家的以色列。在東亞則是針對我們的美日安保條約。

關於這三大支點,我們在過去已經談論過多次,而現在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隨著時間來到2024年,我們發現,就是這三大支點中的兩個支點,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戰爭狀態。

而且這兩個支點的戰爭狀態,是一種讓人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的方式,也就是持久戰,而不是過往在熱點地區經常會出現的閃電戰。

尤其是這次巴以衝突,更像是讓以色列陷入了戰爭泥潭。這與過去以色列所採取的戰爭行動,可以說是完全不同。在過去以色列都是盡量避免這種曠日持久的戰爭,但很明顯,以色列如今也有一些迫不得已之處,就在於其對戰爭的主動權,似乎已經失去了掌握。

那麼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之下,人們很自然地會關心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剩下的第三個支點,會不會也出現戰爭,從而形成三大支點同步共振?

過去關於這個問題呢,我有過一些相關的思考,但是在當時我認為的順序可能是俄烏衝突最先爆發,其次是東亞,最後才是中東。因為從整體的戰略態勢來看,肯定是實力越弱,就越會容易率先失去戰略定力,從而先進入到容易失控的戰爭狀態之中。

但是確實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是,在2023年的10月份,巴以衝突率先爆發。我一直強調一點,以色列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台海關聯的東亞局勢是我們的核心利益,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美國都不太可能讓自己的核心利益率先受到挑戰。

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美國的戰略態勢,在某些方面,一定是陷入了被動。只是這種被動後面的具體因素,目前還沒有暴露出來,一旦它暴露出來之後,大家肯定會發現它背後可能還會有更大的問題。

所以現在對我們有利的一個方面,就是以色列率先進入了持久戰。或者換一句話說,就是在地緣安全戰略上,美國其實已經率先陷入了被動狀態。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自然的就會想到,如果美國一旦進入比較危險的狀態,其要作出反擊,一個很有可能的選擇,就是在東亞挑起衝突,從而在事實上,讓中美俄三方,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事實上,美國要想讓我們在東亞陷入新的戰爭之中,是相對容易做到的。因為過去我們多次向美國強調過,台海就是我們的核心利益,不容挑戰。實際上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一旦這裡的戰略態勢出現實質性的改變,那將會意味著戰爭。

目前美國所主導下的東亞戰略格局,其對日本,韓國,台灣,依然有著非常強大的影響力。如果說美國一意孤行,要在東亞製造戰爭,其實是很難避免的。但是我們看美國,沒有這樣做,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又是為什麼呢?

東亞戰爭與美國兩難

戰爭從來不是美國的第二選擇,換句話說,對於美國這樣沒有什麼底線的國家來說,如果能用戰爭解決的問題,它一定不會做出第二選擇,除非它沒有辦法,或者說戰爭的成本與風險已經遠遠高過了預期的收益,那麼美國就會放棄將戰爭作為第一選擇。

在過去這麼多年裡面,美國對於聯合盟友去打小國家,對小國主動發起戰爭,可以說是樂此不疲。但是對於大國之間的戰爭,美國一貫是非常謹慎的。對於戰爭販子來說,戰爭往往是解決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但是它的副作用就是容易讓人陷入戰爭的泥潭,從而導致亡國的危機。

所以美國的第一原則是打小不打大,如果一定要打大國,就必須是通過代理人,堅決不會讓自己直接捲入衝突。在這方面,美國是有強大的戰略定力的。我們看現在的俄烏衝突,巴以衝突,都是如此,美國是堅決避免自己被直接捲入衝突之中的。

打代理人戰爭,做代理人背後的老闆,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及時止損,避免出現戰略性崩盤,所以當美國在面對我們的時候,其第一選擇,肯定不是直接衝突,美國所能承受的,最多也只不過是代理人戰爭。

我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假如美國要在東亞挑起代理人戰爭,其最大的問題,是要解決誰來當這個代理人的問題。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島國其實並不適合當戰爭的代理人,因為從資源和戰略縱深的角度來說,都不是最好的選擇,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要進行持久戰,就必然需要發動地面進攻,這對島國來說是一個天然的短板。

島國出動地面部隊,那就意味著是領土的入侵戰爭,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管是東北亞,還是東南亞,像目前的美國,能找到的最有可能擔當代理人的,只有日本和菲律賓,但是作為島國,它們都並不適合這樣的角色。

那麼剩下的,其實可供選擇的目標就已經很少,甚至說只有唯二的兩個目標,那就是韓國和台海。因為韓國和朝鮮有漫長的邊界線,目前彼此之間緊張的局勢也沒有完全消除,現在可以這麼說,朝鮮半島如果作為一個火藥桶,是隨時可以被點燃的。另一邊就是台海,其實道理是同樣的,這裡也隨時可以觸碰紅線,但前提是美國要豁得出去。

那麼我們看現在的全球地緣戰略安全格局,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都已經提前上線。如果說美國真的有這樣的願望,我覺得就美國的底線來看,但凡能在東北亞挑起戰爭,它應該早就這麼做了。如果現在都還沒有,那一定事出有因。

這個事出有因的因,是什麼呢?我想在於兩個方面,讓美國進退兩難,不敢貿然挑起戰爭。因為挑起戰爭的成本和風險,恐怕是現階段美國還無法承受的。

第1個原因在於東北亞,目前是全球三大工業中心的供應鏈核心。整個西方的基礎商品供應,很大程度上還是來源於以我們為核心的產業鏈配套,這也是美國這些年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重組的根本原因。

如果東北亞發生戰爭,美國要是直接參與,一方面,我們可以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上切斷對西方的供應,另一方面,如果美國在馬六甲海峽切斷我們的海運通道,那反之,我們可能會在南海切斷整個東南亞向西方輸出商品的海運通道。

當然,這個原因其實隨著過去幾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重組推動,其影響權重已經在逐步下降。目前的美加墨北美自貿協定,已經可以很好的起到補充作用。其他像南亞的印度,斯里蘭卡,目前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如果真的發生戰爭,導致這種供應鏈的中斷,對美國來說,其衝擊尚不足以說完全無法接受,真正無法替代的應該是第2個原因。

第2個原因就是韓國與台灣,是目前全球高端芯片的核心生產基地。如果美國借這兩個地方挑起衝突,其必然的後果,就是全球高端芯片的供應會徹底中斷,而且沒有可以替代的第3選項。

而這也正是過去這幾年,美國加緊推動韓國三星和台積電,到美國進行芯片製造產業投資轉移的核心原因。那麼目前產業轉移進行到什麼程度了呢?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這些產業轉移的速度,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衝突可能會到來的時間。

在過去幾年,三星和台積電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甚至是直接進行本土生產線的搬遷和轉移。在過去的大量報道中,他們有一個預估的美國基地投產時間,這個時間點,大部分就是設定在2024年年底之前。

換言之,我們可以這麼說,在2024年年底之前,如果美國國內的尖端芯片生產不能按時投產,那麼今年東北亞就會相對安全。如果今年年底,美國的這幾條生產線都順利投產,那麼警鐘就會敲響,倒計時可能就會開始。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在2024年,東北亞總體而言,可能不會像過去那樣的穩定,但是走向全面衝突的時機並不成熟,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就是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

會不會全面攤牌?

在幾年之前,我們就已經提出了芯片生產的自主率目標,就是在2025年實現芯片70%的國產化率。目前來看,我們還有一年的時間,在過去的幾年,我們進口近上千條生產線,同時我們的國產光刻機研發,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所有的這些行動,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就是在2025年,要實現芯片生產的自主戰略安全。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後,不僅僅是國家產業與經濟的安全,實際上還關係著地緣戰略的安全。不誇張的說,如果美國推動芯片生產製造本土化的進度能按預期實現,那麼美國芯片大規模本土化生產之時,可能就是戰爭開啓倒計時之日。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事實上,這是美國的迫不得已。

如果說烏克蘭是俄羅斯的戰略安全底線,台海是我們的戰略利益紅線,那麼同樣的道理,以色列就是美國核心利益的底線。我們常常笑話說,以色列就是美國的第51個州,但事實上,以色列的地位,甚至有可能比美國本土一個州更加重要。

它既是美國的優勢,也是美國的短板。我們常常說這樣一句話,就是如果國際秩序推倒重來,就一定要威懾美國本土安全,要讓美國無法獨善其身。否則的話,如果讓美國偏安一隅,它就會寧可天下大亂,以方便火中取栗。

事實上美國遠在美洲,這是它可以偏安一隅的有利條件,但同時因為遠離歐亞大陸,也導致它沒有在歐亞大陸上干預國際事務的有力抓手,所以它必須借助一個超越於盟國關係的盟友,才有可能深度的介入歐亞大陸的國際事務。

這個超越盟友關係的盟國,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的地位無可替代,而且是美國絕對不能失去的重中之重。因為以色列背後關係的是石油美元的生死存亡,上一次在冷戰中拯救處於下風的美國,就是依靠石油美元。正所謂,成也石油美元,敗也石油美元。

現在國際秩序變化的焦點,逐漸又回到了這個,美國不可承受之重的以色列身上。目前以色列已經是陷入了戰爭泥潭,被對手緊緊咬住,美國是否會被拖下水,其實只在一念之間。這與美國的大選其實可能關係都不大,因為不管誰上來,以色列的地位是無法改變的,除非美國不再需要石油美元。

越是如此,美國的芯片自主戰略會越是緊迫,一旦這最後一塊短板補上,那麼東北亞就隨時有可能戰火重燃。那個時候全球三大熱點,便會出現同步共振。而關於國際秩序的推倒重來,在這一刻,可能就不得不面臨全面的攤牌。

按照芯片產業規劃的既定時間節點,還有12個月。

最後

三大熱點共振,是否就必然意味著中美俄的全面攤牌,甚至是國際秩序的推倒重來?我想每個人可能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有一點共識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現行的國際秩序,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是縫縫補補便可以拖下去的。

2024年的開年之初,災難與戰亂,導致的峰煙四起,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百年變局的關鍵時間節點正在逼近。也許我們剛熬過了一個艱難的年頭,但是不得不說,請珍惜2024年吧,它雖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也正是這種不確定,才讓它有機會,成為最後一個時間窗口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