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遇難,伊朗會認栽嗎?大國鬥爭白熱化,我們要小心被挖坑!

占豪

伊朗總統遇難,到底是意外還是刺殺?

伊朗總統竟然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真的是令人唏噓,但卻並不令人意外。在過去百年人類歷史當中,當地緣政治鬥爭出現白熱化的時候,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當年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薩拉熱窩一槍,背後真正的兇手是誰?可能誰都不知道。

就在最近的半個月內,就先後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先是傳出沙特王儲小薩勒曼遇刺多名保鏢身亡,小薩勒曼受輕傷的消息;接著,斯洛伐克就發生了左派親俄總理菲佐遇刺,菲佐差點身亡,剛剛轉危為安;然而,就在菲佐遇刺的數日後,伊朗總統突然墜機身亡······除此之外,在非洲還有剛果金的親美政變被挫敗,其中長期旅居美國的叛軍領袖克里斯蒂安·馬蘭被拿下,其中還有一名美國顧問被俘;剛剛,又有加納總統的車隊出了車禍,至少一名司機死亡,多名安保人員受傷,加納總統躲過一劫。

這些消息,來得未免太快,也太突然了。而且,這些遇刺或「意外身亡」的國家領導人,都有一個特徵,要不就是不聽美國的話,要不就是親俄,再或者就是反美。怎麼就那麼巧呢?

伊朗總統墜機身亡到底是意外還是有預謀的事件?

伊朗官方現階段給出的說法是直升機「技術故障」。之所以說是「現階段」,根本原因在於,政治很多時候是會有變化的。那麼,這件事到底是不是如伊朗官方媒體所說的為「技術故障」呢?

首先,咱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但一國總統的座機因為「技術故障」墜機身亡,這種事一方面太過離奇,另一方面也有太多值得懷疑的點。

這件事,從可能性而言,是有預謀刺殺的可能性是遠高於意外事件的。而且,無論是從動機和對手想達到的目的來看,刺殺的可能性都非常高。也可能有人會說,刺殺就那麼容易?坦率說,從技術上來說,這事並不難,因為這個過程中太多安全漏洞。

首先,伊朗總統萊西的行蹤和事件非常容易被敵人掌握。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就不說伊朗的確被以色列等國滲透得如篩子的現實情況 了,咱就說萊西希的行程和所活動的位置,就是極其危險的。

根據伊通社的報道,萊西希是在參加完伊朗與阿塞拜疆交界處的一座大壩的開工儀式後,在返回伊朗國內途中發生墜機意外的。當地時間5月19日,萊西對阿塞拜疆進行了訪問,會見了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兩人一同參加了阿塞拜疆霍達阿法林縣的水庫大壩落成儀式。幾個小時後,萊西乘坐美制貝爾212直升機返回,途中在大霧的惡劣天氣下發生「機械故障」而墜機。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國和阿塞拜疆的關係以及美國對阿塞拜疆的滲透,萊西的行程可謂是一清二楚。這種一清二楚不一定是線人給的信息,也可能是放飛的無人機偵查得到的信息。更何況,美國對美制貝爾212直升機的相關信號或通訊系統是掌握的,所以想拿到萊西的行程有很多種辦法。

大家還應該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還在伊朗進行搜救的過程中,以色列就表態說人已經死了,並且與以色列無關。伊朗在自己境內都還沒搜到,以色列怎麼就知道那麼清楚呢?

在昨天文章中,占豪在分析中特別強調了氣象武器「人造霧」。「人造霧」早在1958年中國就進行過試驗,中國進行試驗的目的是為了農業生產,避免農作物結霜而採取的一種研究。但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開始把「人造霧」作為氣象武器來研究了,而且研究水平明顯比中國高。相關內容,都是有相關論文的,有興趣的戰友可以搜搜看看。

對伊朗總統萊西來說,其座駕是上世紀70年代巴列維王朝時從美國進口的貝爾212直升機,這種直升機都服役快半個世紀了,本身的確是老化嚴重。更重要的是,這種型號的飛機因為當時技術落後,缺乏現代雷達、地形測繪和夜視攝像頭等先進設備,很難理解為啥伊朗總統會選擇這麼老的飛機作為自己的座駕。試想,這樣技術條件的飛機,如果遇到大霧天氣,應對能力本來就會很弱。而且,飛機的位置就在伊朗邊境,對面就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這兩個國家與美國在軍事上都過從甚密,距離土耳其也不遠。試想,如果美國在這些地方放飛電磁干擾的無人機,或者直接用地面電子戰設備進行干擾,再或者對GPS定位系統進行一些特別設置,萊西是不是就處於絕對的風險之中?

當然,咱不能說美國幹了這事,因為沒有證據。但就技術條件而言,一切都是成熟的,所有的情報至少對美國來說相當於透明,以美國的實力有一堆手段來完成這一切,就是想不想的問題。在這裡只能說,小國就是小國,在安保方面的水平防防恐怖分子還行,對一些科技發達的大國而言,這些中小國家的安保猶如紙糊的一樣。

總統遇難,伊朗會認栽嗎?

對於這次「意外」,占豪認為有很大的可能性不是意外。對於這一點,伊朗顯然也是心知肚明的。甚至,隨著調查的深入,伊朗會逐漸掌握更多信息,也會慢慢理清楚其中的邏輯。但是,面對這種情況,伊朗又能怎麼選擇呢?為了穩定,他在現階段只能說是「技術故障」。

首先,伊朗缺乏直接證據。大家想想看,萊西座機出事後,伊朗在知道飛行路線的情況下竟然搜救了十幾個小時才找到,大家就應該明白伊朗在技術方面的落後程度了。如果是被刺殺的,伊朗要掌握相關證據,需要很長時間。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伊朗哪怕有心也不能打草驚蛇,不排除未來伊朗態度有變的可能,一切都看政治需要。

其次,如果真被刺殺太丟人,現在宣佈對伊朗政治上不利。伊朗是中東什葉派的領導國家,如果領導國家的總統都被敵國給刺殺了,這個震懾作用太大了。所以,從當下的政治格局看,伊朗以「技術故障」的理由來放消息是符合邏輯的。

其三,伊朗現在不想與美國撕破臉。這事假如是刺殺的話,兇手會是誰?其實,大家都很清楚,能完成這一切的恐怕只有美國,或者是美國和以色列的配合,別的國家要完成這樣的行動太難了,而且動機也不足以讓相關國家去刺殺伊朗的總統。美國和以色列則不同,美國可以輕鬆斬首伊朗革命衛隊高官蘇萊曼尼。在沙特伊朗和解的大背景下,在伊朗成為對抗以色列和以美國的幕後主導的情況下,毫無疑問美國和以色列都是有非常強烈動機的。對美國和以色列來說,能夠破壞掉沙特和伊朗的和解進程是戰略層面的利益,而這次「意外」死亡的正是沙特與伊朗和解的伊朗方面的主導者——總統萊西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然而,哪怕如此,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伊朗既不能與美國撕破臉,同時伊朗本身也不想和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撕破臉,所以「技術故障」是當下伊朗對外的最佳說法。當然,除非伊朗國內因此矛盾不可調和,要和美國徹底決裂賭一把的情況下,伊朗又會選擇另外一種態度來表態。

所以,這事不是伊朗想不想認栽的問題,而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問題。何為兩害相權取其輕?就是在正常情況下,現階段伊朗只能選擇暫時吞下苦果。至於未來,也可能有變化。或者,伊朗因此導致內部矛盾不可調和,必須選擇對外極其強硬來賭一把,伊朗才會選擇與美國撕破臉,並做出相應表態。

不過,無論如何表態,對於這種事美國都不太可能承認,以色列更加不會承認這種事,畢竟一國政府刺殺他國元首是不被世界輿論所接受的,因此這件事未來只能是撲朔迷離,不會有統一的結論。而且,這一切所有的選擇都是政治選擇,與本身的事實關係其實並不是很大。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應該如何思考呢?

這件事對中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首先,我們要明白,伊朗總統和外長雙雙在「意外事故」中遇難,這件事一定是對沙特和伊朗的和解產生負面影響。接下來,伊朗的新總統是誰?是不是會完全按照之前的思路行事?伊朗會多大程度地投入到與沙特的和解當中?這事都需要重新摸底。而且,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正在施壓沙特,要迫使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考慮到小薩勒曼此前可能遭遇暗殺,他是否會在高壓下屈從呢?或者說,未來沙特會不會再出現重大政局動蕩呢?因為,站在美國角度來說,如果小薩勒曼徹底與美國利益對立,他真的可能對其下手,爾後扶植一個親美的沙特國王。

為什麼說現在的鬥爭白熱化?這些都是表現。誰能知道會發生什麼呢?都很難說!也正是基於此,我們需要高度警惕,同時也應該做一些準備,以避免這種政治動蕩對我國的海外利益或國家戰略構成傷害。有些事,咱們就是需要多未雨綢繆,多做一些準備!大國鬥爭,輕則局部死傷,重則世界大戰!歷史,需要我們去借鑒!■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