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再次上演

史客郎

不少小夥伴留言,要我詳細地聊一下美國當年的滯脹往事,順便說說如果美國滯脹,會有那些機會。

這段時間,找了不少資料,寫篇還算有點長的文章,算作個總結,但大家在裡面能看到什麼,覺得自己能找到什麼機會,就看個人了。

(一)

說起滯脹,先得從二戰之後講起,當時的美國人,日子過得,簡直不要太爽:這場戰爭,蘇聯死了4000萬人,我們超過3500萬人傷亡,英國、德國,很多歐洲國家都打成了一片廢墟,全世界各國都欠美國錢,因為自家工廠被毀,都搶著要美國貨。

美國人那時,因為吃到戰爭紅利,過得挺爽:一個工人,不愁會失業,也不愁買房子什麼的,差不多只要一年多的工資,就能買下個大house,還帶草坪,還能吃好喝好,好吃好喝。

我大概四五歲時,因為有段時間沒人管我,老爸就帶著我上班,但又怕我出事,就是把我鎖在他管的工廠圖書館裡,不知道是誰選的書,裡面一大堆美共的書,基本主題是一個:1950年代的美國,日子太好過了,革命工作不好搞啊!

後來才知道:這中間也有波折,像在1954年,朝鮮戰爭結束後,沒仗打了,美國就出現經濟波動,就有人排隊去領救濟糧。

但當時的美國人,經過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一通點播,再加上大蕭條時小羅斯福的實操,對這種事早就胸有成竹:經濟不行,多搞點公共工程,不就行了嗎?

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他趕緊搞個洲際高速公路系統,幾年時間就修了8萬多公路高速公路,花了當時的1290億美元,連炸藥都用了150萬噸,土石挖出了320億立方米。

一直到1960年代,凡是遇到經濟放緩,美國政府馬上就會開出老貼一方,而且基本一針見效:銀行降息,政府搞工程,把通貨膨脹搞上去,然後就業率啦,經濟啦什麼的,就統統都上去了。

然後到了1960年,美國經濟又不行了,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肯尼迪,雖說他上台時的口號是: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們做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很多後來吹小政府的人,都用這句話。但那只是肯尼迪對老百姓巧妙的討好術,你怎麼能牛逼哄哄地,把自己說成老百姓的恩主呢?

其實肯尼迪玩的,還是大政府,依舊是美國的三板斧:降息、減稅、政府搞工程。

當時美國的基建,已經被艾森豪威爾搞得差不多,所以肯尼迪就搞住房、搞教育、搞醫療,這三樣屬於軟件,但花錢會特別多,畢竟它們合併起來,叫「三座大山」嘛!

儘管肯尼迪只工作了兩年,之後就心胸大開了,但至今仍有很多人認為他非常優秀,覺得他太懂老百姓的人心,太體貼人了。

(二)

但人世間,樂極之後,往往會生悲。

這時一個奇怪的美聯儲主席冒出來,此人名叫馬丁。這人怪的地方,就在於在公開場合,就算面對總統,他也擺著一副臭臉,說我美聯儲可是獨立機構,不是你總統的下屬,但在背地裡,卻比美國政府的部長,還更會迎合總統。

馬丁曾有一句名言,說美聯儲的工作就是在宴會要進入狂歡時,就得撤掉大酒杯了。

他說的這句話,後來經常被提起,專門用來介紹美聯儲是幹啥用的。

但在實際上,馬丁只是說說,他在實際上,是宴會要進入狂歡時,他不但沒有撤掉大酒杯,而是拿出了更大的酒杯。

1962年肯尼迪遇刺。副總統約翰遜繼任,1963年美國全面參加越戰,1964年約翰遜正式當選總統,約翰遜更猛,搞出了一個「偉大社會計劃」,更大規模地撒錢。

馬丁全力配合,大規模啓動印鈔機。他為啥這麼幹,有很多種說法。

約翰遜

有種說法是這樣的,有次馬丁終於下定決心,要收水了,結果約翰遜十分憤怒,把馬丁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頓,說:馬丁,我們的孩子正在越南死去,而你卻連救命的錢都不肯印。

結果就是:整個60年代,美聯儲與財政部合作放水,聯邦基準利率從來就沒超過通脹率,到1968年時,美國當年財政赤字就到252億美元,前所未有。

這時,一個奇怪的事發生了:按照之前凱恩斯的理論,政府放水,應該是水漲船高啊,經濟增速會變得越來越高啊,但放著放著,人們猛然間覺得,可能有個大麻煩,要來了!

美聯儲和財政部這麼瘋狂放水,進行這麼大力度的經濟刺激,1969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居然只有3.1%,失業率卻上漲到了6%!

開了30多年的老藥方,突然失靈了!

為啥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當時所有經濟學家,都很茫然,這時跑出一個經濟學家,名字叫保羅·薩繆爾森,直接把英國人在1965年就發現的一個詞語,給搬了過來,叫這種現象是Stagflation,現在翻譯成滯脹。

這個保羅·薩繆爾森,很多人應該挺熟的,因為他寫的那本《經濟學》,很長一段時間,是各種經濟學科的入門書。

這個滯脹剛一出來,就害慘了一個人,此人名叫麥戈文,當時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他的人品其實還是可以的,比如說他去世之前,就一直反對伊拉克戰爭,說要把小布殊和切尼,送入牢房。

但問題是:他是民主黨的,正好美國在越南戰場打得不順,反戰運動慢慢興起,再加上他同黨的約翰遜,經濟搞得也不怎麼樣,結果就沒選上,反而是尼克松選上。

誰也沒想到:尼克松上台後,直接一把火,各種騷操作,把滯脹這玩意兒,硬是給弄成一場沖天大火。

(三)

尼克松這人,和拜登的自詡有點像,他最擅長的領域是搞外交,對經濟事務不精通。但經過這些年,我們應該知道了:尼克松是真善於搞外交,拜登的善於搞外交,是在吹牛。

尼克松也知道自己不善於搞經濟,就找了一個會搞的,此人名叫伯恩斯,當年尼克松在艾森豪威爾政府里混時,他和尼克松就是好朋友,所以尼克松上台後,就用他當了美聯儲主席。

伯恩斯算是個明白人,所以在當美聯儲主席後,開始逐步緊縮開支,美聯儲也提高了利率。儘管經濟未出現好轉,失業率仍然很高,但通脹率下降了。

本來伯恩斯幹得好好的,但在1971年時,尼克松自己卻著急了:我快要競選連任了,你就算把美國經濟搞好,對我有啥好處?

他找到伯恩斯,明確告訴他:我不希望這麼快就告別首都華盛頓,我需要連任,你需要加班,用盡一切辦法,來幫我能連任上。

伯恩斯一看:這事不好辦啊,就挺難,磨磨唧唧了好幾個月,但他最後還是答應了尼克松,說他已經準備好了,明天就開始降息放水。

結果伯恩斯才一放水,馬上就出事,1971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黃金飆升,美元大幅度跳水。美國幾乎所有的銀行和大公司,都在將手頭急需的美元,換成德國馬克或日元!

到5月5號,事情更麻煩了:一大堆國家,像德國、瑞士、比利時、荷蘭和奧地利,都關閉了本國的外匯交易市場。到8月,黃金價格開始飛漲,從35美元換一盎司黃金,變成了70美元,才3個月,就漲了一倍!

當時美國財政部,有個主管金融的副部長,名字叫保羅·沃爾克,這人是個傳奇人物,之後我們會提到他,他一看就知道情況不對,美元即將崩盤,然後迅速向尼克松做了匯報。

尼克松一聽,也慌了:這事太嚴重了!

他可能心急,也可能他這人本身就有點莽,他居然在1971年8月15日,突然發表了電視講話,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鈎,關閉美元兌換窗口,還宣佈實行工資物價管制,為期3個月。

我之前講過:二戰之後,美國牽頭,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其中很重要一環,就是美元可以直接兌換黃金,尼克松這場講話,就等於宣佈當時整個國際貨幣體系崩潰!

為啥說尼克松莽呢?宣告國際貨幣體系崩潰,是多麼大的事啊,你總該跟其它國家通個氣,讓大家做好準備吧?

還有搞實行工資物價管制,都是經濟危機或者戰爭時期,才能搞的事啊!連當時的蘇聯都不敢輕易搞,你怎麼能隨便亂搞呢?

結果沒有,於是8月16號,也就是第二天,所有西方國家的金融市場,統統亂成一鍋粥,所有人都嚇傻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大家在暗地裡,問候了尼克松他們家女性祖先好多次。

就在這次事情之後,前所未有的危機,就降臨在了美國身上。

(四)

因為尼克松幹了另一件蠢事:他居然下了行政命令,想要控制住工資,通過這個,再控制住物價。

這事怎麼說呢?

現在很多人都以為:美國之所以能搞垮蘇聯,是因為它搞小政府,搞市場經濟,搞自由開放,讓每個人的創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發揮,結果僵化的蘇聯體制受不了,這才轟然倒下。

這種說法其實完全錯誤:因為在冷戰的絕大部分階段,美國實行的制度,根本連市場經濟的邊都不沾,它比計劃經濟還要計劃經濟。

哪個小政府會下行政命令,宣佈凍結全社會的工資這種事?

後來廣為流傳的那套說辭,其實都是在1990年代之後,才發明出來的,用來PUA大家的。

結果這麼猛地一幹,尼克松倒是成功當選了,但工資雖然被凍結住,但物價沒管住,通脹還是上漲了3.2%。

到第二年也就是1973年,物價突然一飛沖天,首當其衝是雞蛋,一年裡漲了49%,之後是各種禽類和肉類價格大漲,整體上漲25%,很多單項是乾脆就翻倍。

尼克松一看:什麼?我都凍結工資了,我都不許物價上漲了,你們居然還敢漲價?於是他下了道更嚴厲的命令,用行政手段,來強行平抑物價。

結果火燒得更大:德克薩斯的一個農場主,直接在電視攝像機前,把自己養的4萬只雞,一隻只活活淹死。

因為尼克松不許雞漲價,又不給他補貼,他就只能虧本,所以當眾銷毀,居然還是可以減少損失的妙招。

這次事情後,美國全國養豬、養雞、養奶牛的,紛紛有樣學樣,統統來這麼一手。

結果就是在美國市場上,居然買不到肉類和其他食品了!超市貨架上,空空如也!這是自從17世紀,歐洲殖民者踏上北美土地以來,在和平年代,美國人第一次感受到物資短缺!

後來很多美國人,都在拼命嘲笑1980年代,蘇聯超市裡沒啥貨物,空空如也,卻沒人肯說早在十多年前,他們自己早就經歷了這一幕!

現在我們很多所謂搞經濟的,也死活不肯說這一幕,拼命地想告訴大家:當年蘇聯就是物資短缺,就是老百姓生活不好,卻怎麼也肯定提美國1970年代滯脹時期,也發生過這樣的事!

這種為了說美國好,而說美國好,非常不應該,我們一定要實事求是。

就在這時,屋漏偏逢連夜雨,1973年10月,中東出事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美國人一看:爸爸被打,怎麼能忍,於是趕緊援助武器。

沙特聯合其他石油輸出國,宣佈報復美國,辦法是每月降低5%的石油產量,同時它們還威脅美國,如果再敢給以色列送武器,我們會徹底對你實行禁運!

尼克松並不信邪,第二天仍然向國會請求向以色列提供15億美元軍火,結果當年10月20號,沙特宣佈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國際油價瞬間從3美元,暴漲到12美元,美國通貨膨脹更厲害了!

尼克松1974年因水門事件辭職時,情況已經不可收拾:一年內GDP下降0.5%,物價上漲12%,失業率創新高到9%;股市簡直像遇到了泥石流,標普500下跌43%!

(五)

尼克松辭職後,福特繼任,但因為搞不定滯脹,沒能連任,美國經濟還是一團亂糟糟,然後是1976年,卡特當選總統。

這段時間,美國整個社會簡直亂糟糟:一會兒加息,搞緊縮;一會兒搞降息,搞放水。各路經濟學家匯聚一堂,紛紛出各種主意,結果美國的經濟被他們越治,反而病得越重,簡直弄到了快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這時候,一個人出現了:他就是之前提到過的保羅·沃爾克,發現布雷頓森林體系快要支撐不住,就趕緊跑過去,告訴尼克松,然後尼克松一激動,就通知都不通知其它國家,直接發表電視講話,宣佈美元不再兌黃金,弄出一場大風暴來的那位。

卡特這人做事,挺細膩的,他先找幾個可以當美聯儲主席的人,一個個面試。結果好多人都當面表忠心,差不多意思是:總統讓我火裡去,我就火裡去;總統讓我水裡去,我就水裡去。

但就只有保羅·沃爾克見卡特時,跟他講美聯儲要有獨立性,不能你總統要搞選舉了,就要我降息放水,你總統當選了,就讓我加息,這樣我是吃不消的。

講完後保羅·沃爾克就出來了,他覺得自己也就是講個痛快,卡特肯定不可能用他,因為總統從來只喜歡用聽話的美聯儲主席。

結果沒想到:第二天,卡特親自給他打來了電話,跟他講,以後你就是美聯儲主席了。

卡特和沃爾克

當時美國的經濟,已經完全不成樣子了:黃金價格已經瘋狂上漲,到了每盎司850美元,才幾年時間,價格就上漲了10倍。要知道佈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的價格,可是每盎司35美元啊。

大家想想看,這中間差多少?

保羅·沃爾克上場後,就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到1980年時,他已經把利率提高到12.5%,結果不見效,之後進一步提高到21%,基本就是把經濟往死裡幹了,一般企業哪裡來那麼高的利潤啊,所以無數企業倒閉,無數工人失業,整個社會怨聲載道。

結果1980年,又是個大選年,卡特也要競選連任。但這次卡特和之前的各個總統不同,他在電視講話裡,對保羅·沃爾克破口大罵,說加息過猛,讓所有人都吃了很大的苦頭。

但後來證明,卡特確實和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強壓美聯儲主席降息放水,但他就只是電視上公開罵人,在背地裡,沒有給保羅·沃爾克施加任何壓力。

但任何加息,都是要有段時間的,卡特在台上時,失業率、通脹率和經濟增長率全面下跌,美元地位在全世界,也搖搖欲墜,甚至連巴黎的叫花子,都說給法郎、英鎊啥的都可以,但如果你給美元,我是不收的。

這種狀況,卡特還能選得上嗎?

當然不可能!

於是換成列根上台!

列根反正選上了嘛,就接著用沃爾克,他又在10%以上的高利率,堅持了2年多,到1982年10月,情況開始大變:在3個月內,道瓊斯上漲300點,當年通脹終於下降到3.2%!

之後又趕上計算機、微電子、生物工程、核能技術等一大堆新技術爆發,美國終於渡過了難關,迎來了1980年代的新發展,然後笑看老對手蘇聯陷入困境。

這事怎麼說呢?

其實整件事是卡特受苦,列根摘桃。但美國人還記得卡特,所以給他起了個綽號「好人卡特」,還有美國人說他是「美國總統中,唯一不是戰犯的人」。

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卡特,在冷戰中獲勝的,就不是美國,而是蘇聯,世界的歷史將因此重新改寫。

(六)

到這裡,美國整個10多年的滯脹歷史,就說完了。到這裡,就該講講當年那段歷史,對我們個人來說,有什麼啓示了。

首先是在美國滯脹的時期,每個行業表現,其實是不一樣:絕大部分行業虧成狗,但有些行業,居然欣欣向榮!

當時什麼行業最虧呢?

最慘的是製造業,因為製造業本身利潤就低啊,所以當年美國人虧得實在受不了,製造業企業要麼在滯脹期間關閉,要麼就遷出,所以當時日本、亞洲「四小龍」,還有東南亞,就迎來猛烈的一波產業轉移。

美國去工業化、鐵鏽帶,就是當年擺脫滯脹的副產品

這裡要順便提一句:我們有不少搞經濟的人說,我們的產業起來,是承接了美國的產業轉移,所以我們要感謝美國,這種說法不對。

因為我們產業起來,已經是在2000年後的事了,我們其實是憑著自己的產業優勢,再加上我們人多、市場大,有部分搶過來,有部分是自己國內發展起來的,和美國的產業轉移,其實不是很大,因為人家早在1970到1980年代,就已經轉移完了。

當時除製造業外,日子過得很慘的,還有交通運輸、倉儲、建築業、零售業和批發貿易等。

但有些上游資源行業,還有下游服務業,因為具有定價權,所以增速明顯能超越通脹的漲幅。

在70年代,美國增長最強勁的行業分別是採礦業、農林牧漁、金融服務業和公用事業,平均年增速超過10%,遠遠跑過通脹,其中採礦和農林牧漁的年增長超過50%。

銀行當時的日子,也過得不錯,因為1970年代,正是美國政府猶猶豫豫,不斷放水,所以處於貸擴張、高槓桿、高盈利的好時光,結果等沃爾克把滯脹打下來,美國銀行立即迎來一波債務危機。

還有一些行業,漲得沒上面講的那麼多,但它們的小日子還能過,也算小康,主要是這些行業:通訊服務業、教育、醫療產業、房地產、住宿、食品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等。

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上面說的,是美國當年滯脹時的情況,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當美國再次陷入滯脹時,它的製造業,甚至連它的互聯網產業、高科技製造等,因為利潤沒之前那麼高,也會進一步垮掉,像黃金價格、大宗商品價格什麼的,則會大幅上升。

上次美國滯脹,其實我們沒吃到它的行業,但這次,它的有些行業,真會被我們吃到。所以有時,對當年美國的事,我們不妨倒過來看。

但人世間的事,從來沒定數,大家就參照當年歷史經驗著,能不能從中發現機會吧!

不過有件事,倒像是歷史的宿命:美國當年如果不下猛藥,就擺脫不了滯脹,就贏不了冷戰;但它下了猛藥後,就不得不去工業化,就不可避免地,使我們成為這塊最大的贏家,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之前我可是說過:自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要成為世界老大,先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才是標配。

這當然是先輩們和我們努力的結果。

但或許冥冥之中,或許還有天意。

現在美國重回1969年,再次陷入滯脹,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又要再次上演嘍,只是它這次的運氣,肯定沒上次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