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塌糊塗,美國從戰略失誤走向戰略失敗

遠方風林

很多人覺得:近年來我們的國運真是太好了。

每次美帝想打壓我們的時候,它就會遇到事情,不得不調轉槍口,把注意力對準別的方向。

這是它強大的時候。

現在它垂垂老矣、尚能飯否的時候,它依然想打壓我們,但它會遇到更多的事情。

它不僅做不到調轉槍口,甚至只能保持一定的戰略錠力。

從三國殺的角度,別人還未完全出力,美帝已經竭盡所有,這就不太妙。

雖然還能威嚴示人,但得祈禱別人不要親身嘗試挑戰!

美國的戰略反復,平白無故耗費大量國力。

1990年代,美國精英層已經預見到中國潛在的崛起可能,所以想盡辦法刁難、打壓。

說實在的,那幾年搞得我們渾身難受。

經濟方面,美國掐著WTO入世的許可權,年年拿貿易最惠國掐我們的脖子,我們仰人鼻息,無可奈何,只能不斷滿足他們的嚴苛要求。

政治外交方面,這個國人耳熟能詳,銀河號、台海危機、炸館事件、南海撞機等等。

這些事件,漸漸放到今天的輿論環境,那都是要舉國震怒的。

這是正兒八經的軍事挑釁,以前美國人敢做,現在,只能碰瓷刷存在感。

如果不出意外,我們進入21世紀,會繼續被壓著。有點喘不過氣來。

如果美帝保持當年的節奏,我們發展不到現在的樣子,至少還得20年。

當然,後來911來了。

美國的911事件,歸根結底還是美帝在中東樹敵過多,成了恐怖組織首選的搞事對象國。

為了爭取其他兩個大佬支持,美國火速批准中國入世,還和俄國成了好朋友。

21世紀開頭那幾年,幾個大國關係都不錯,這也是最近幾十年大國關係最和諧的幾年。

從阿富汗到伊拉克,美軍武德充沛,耗費幾萬億美元。

緊接著又是阿拉伯之春,多國內戰爆發,ISIS崛起,中東天翻地覆,亂得不可開交。

雖然期間奧總說要重返亞太,但大體上沒有多少精力管亞太的事情。

也是大疫前兩三年,老美慢慢抽身出來,反正歐洲、中東就那樣了,歐洲慢慢走向自主和抱團,中東局勢漸漸趨穩,敘利亞內戰政府軍也掌控了大局。

川總集中火力對準這邊,一下場就扔出大部分底牌,貿易戰一開打就是幾百億上千億,為了遏制這邊的高科技產業,甚至直接下手乾起了綁票的黑活。

川總縱有萬般不是,好歹目標明確,火力集中,不過壞就壞在他四處開火,把在座的各位都當成「佔便宜者」壓著打,所以他對華各種手段大體上就是孤軍奮戰。

拜總上台後,他比川總更亂,關鍵還糊塗,所以,在對華、對俄兩條戰線上左右搖擺,對華博弈佔不到絲毫便宜,就老是去搞一搞俄國。

這不,俄烏戰火就點燃起來了。

俄烏戰爭,老美的算盤打得噼啪響,滿滿的優勢在我。

美國總統的任期一屆就四年,老拜總想留點什麼政治遺產。

中國那邊的骨頭太硬了,啃不動,或者沒個七八年,啃不下什麼大骨頭。

還是大毛好啃一些,撩幾下,煽動幾下,就急吼吼地入坑了。

等俄軍打進了烏克蘭,美西方陸續給俄國施加了上萬項制裁。

美國算的挺美的,把俄國人極限制裁幾個月下來,那俄國必然就崩潰了。

俄國倒下了,就能集中力量,對付東大了。

戰爭爆發後,美西方陣營在各種渠道和場合給東大施加了空前的壓力。

當然,貼心的美帝也給了東大兩個選擇。

要麼,加入進來,一起搞翻俄國人,

自然,只要東大加入制裁陣營,俄國撐不了多久。

這樣的話,東大和大毛的關係就算塌了,美西方可挨個解決。

第二條,這也是老美留的後手,畢竟老美也覺得第一條,東大不太可能選。

如果東大不斷了和大毛的關係,那美西方就能發揮一下。

比如大毛已經被打入賤民國家,東大既然不和大毛斷了關係,還要繼續合作,那東大也是邪惡國家。

這兩個邪惡國家都應該打入十八層地獄,至少美西方的勢力範圍之內,兩個國家沒有什麼存在空間。

老美就能順勢把大毛和東大逐出它的圈子,讓歐洲也全面孤立東大。

這就進一步造成亞歐大陸世界島的全面分裂。

這個結果也不錯。

不管中方怎麼選,最後都沒什麼好結果。

美利堅必然、也必須永遠是人間的燈塔。

結果,東大既不加入西方陣營,對陣營對抗也毫無興趣。

我們致力於做大自然的搬運工,只對做生意感興趣。

美國人拿著放大鏡、望遠鏡,找不到一丁點東大銷售武器的證據。

實在沒辦法了,索性就認定,你和俄國做生意,就是軍援俄國人。

當然,沒人搭理它。

歐洲幾個老美的應聲蟲跟著喊幾聲,更沒人理了。

東大和大毛反倒走出了大國合作的典範了。

你看,這合作共贏、互相平等相待、不針對第三國等等合作內涵,這本該就是國際合作的正常標準嘛。

老美那一套陣營對抗的國際關係,才是反人性的。

這也怪不得美利堅家的布卿跑很多國家訪問都享受不到紅地毯的待遇。

以往美利堅家的高官到各國去訪問,有點接近於西周王室的大臣代天子巡狩地方諸侯,那是各國都得罪不起、要拼命恭維好的。

布卿只能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中國和歐洲、中國和俄國的經濟關係更加緊密。

2023年,中歐貿易額7830億美元,高於2021年的6950億歐元。

雖然低於2022年的8473億美元,但2023年歐洲的需求明顯下降了。

但就這金額數,老登政府想讓中歐脫鈎的念想,算是泡湯了。

至於東大和大毛的貿易,那是沒得說,從千把億迅速漲到約2500億。

要知道,歐洲的經濟體量是大毛的十幾倍。

在美的幫助下,兩國的貿易實現了飛速發展,以前很多年都很難佔據的市場,比如汽車、機床等工業品,因為美西方的全面撤出和制裁,就拱手送給了東大。

1.4億人的相對較強的大型消費市場,就送給我們去經營了,這妥妥的國際主義戰士才能做出的感人之舉。

我們知道,美利堅的霸權需要建立在亞歐大陸的四分五裂基礎之上,這樣他才能做高高在上的仲裁者。

只是,這2年它不斷努力製造分裂和衝突,但效果卻是在促進亞歐大陸陸權的整合。

所以,說實在的,你也不知道老登到底想要什麼,他做了那麼多自認為正確的事情,但效果卻是給別人的。

大毛二毛之爭,美利堅在戰略上已經輸了。

這場戰爭,老美能接受的就是二毛不斷給大毛放血,消耗大毛的國力。

它不想大毛贏,這會動搖乃至摧毀美國在歐洲、在世界的霸權,所以它要二毛繼續頂住。

它也不想二毛贏,因為大毛如果急眼了,一旦扔出蘑菇彈,那大家就沒有玩下去的機會了。

就想讓兩家這麼耗著。

所以,美國人既要二毛頂下去,但又不全力支援二毛,給起武器裝備總是卡卡索索。

美國人援助給二毛的上千億美元裝備,幾乎都流入美國幾大軍火商的腰包,價格虛高不說,質量還不咋的。

1000億的裝備,大概也就發揮出大毛200億裝備的效果。

而且,這些錢都是連本帶利要還的。

而目前戰爭的性質來說,明眼是美西方通過二毛消耗大毛,實則大毛通過二毛反向消耗歐洲和老美。

這是一場長期的常規武器的消耗戰,打這種仗,大毛裝備彈藥已經保持隨時充足的狀態。

但二毛不行,裝備不足,彈藥不足。

二毛的戰士很勇敢,和大毛硬抗2年,但他們的裝備和火力總是相對劣勢。

現在大毛準備打持久戰,一點一點消磨美西方的實力,並一點一點奪取二毛的土地。

這幾乎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這國際博弈,老美在戰略上已經輸了。

這三年,經過老登王八拳一通亂揮,重新促進了各地緣板塊的整合。

美國不再被認為值得信任,也失去了在一些地緣熱點問題上的話語權。

比如中東的巴以問題,美國的話語已經沒多大用處了,布卿跑哪兒都是冷板凳。

它甚至可以為了小以和全世界站在對立面,那人們只能認為,這是一個被他人控制的霸權。

你這國家不正義,沒有公信,不能服眾。

當然,拳頭好像也不利索了。

相對我們做的一系列佈局,比如沙伊和解,地緣整合,共同體,產業合作,全球基建等等。

這不是一個維度的競爭了。

雖然它現在還有幾百個軍事基地,10個航母艦隊,哪又怎樣呢?

衰弱就是衰弱了,沒多少年,就該成一堆破銅爛鐵了。

有些秩序,也該進垃圾堆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