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博士奇謀:加入中方,曲線強國

遠方風林

印度一名認證名字為戴博士的網友在推特上分享了自己的一個絕招。

他的意思啊,就是你看中方的基建水平不是很好嘛,我們印度很想也能搞得這麼好啊,那怎麼辦呢?

要不我們印度向北鄰主動求投降,求兼併好了,這樣我們不就是一家人了嘛。

既然是一家人了,那中國人肯定要為我們這塊新土地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嘛。

這樣的話,十到十五年,我們印度就能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了。

然後我們再想辦法開展獨立運動,重新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這樣的話,只要小幾十年時間,我們印度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成為一個自由發達的國家。

而且,因為發達的經濟,我們還能多享受一個新的額外假日。

如果我是一個印度人,我也一定為這種「邏輯清奇」的思路大呼牛B。

這種曲線強國的思路確實是個大大的聰明辦法,太聰明了,我們都想不到。

我想他是這麼認為的,既然兩家人家老是不對付,我們印度肯定打不過北鄰嘛,本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我們印度主動加入你們中華大家庭好不好。

我們可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文明的古國,有著近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4億人口。

加上我們印度力量的助力,那我們大中華什麼數據在全世界那都是妥妥的第一了。

看起來是不是很吸引人,中國肯定會忍受不住這個誘惑同意印度的加入。

到時候,中國就得把印度這邊的基建好好地搞起來,國家投資嘛,印度這邊不用掏一個子兒。

想想就覺得很爽。

只要忍受二三十年的被合併日子,就能白白獲得一整個國家的全套基礎設施。

然後光榮獨立(非暴力不合作?)歡天喜地的又獲得了一個獨立日的國慶節。

這想法想的真美好,恆河水喝多了,不光強身健體,還能開拓思維。

我們知道,要致富先修路,中國這些年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印度因為受制於資金、技術、徵地、規劃、體制等等方面的約束,基礎設施的升級遙遙無期。

其實,印度面臨的情況,也是大多數國家面臨的普遍情況——基礎設施極其落後。

情況好點的能保障城市、城市之間的交通設施基本管用,差點的那就是還維持在被殖民時期的水平。

我們是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把全國的基礎設施大規模的搞了一遍。

有個段子不是說麼,我們2年用的水泥,是美國20世紀用的水泥的總和。

印度的基建在第三世界國家裡也不算很差,但是它畢竟是個大國,體量擺在那邊,又老是拿中方對標,西方又老捧它,心裡的雄心很大,但實力又不允許,就造就了它極其矛盾的心態。

是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態呢?不好說,感覺這麼比較也不合適。

也許是丫鬟的命得了小姐的病吧。

實力只能坐經濟艙,但每次都想坐頭等艙。

印度對中方有什麼意義呢?

說實在的,沒什麼特別的意義。

除了體量擺在那裡比較顯眼,它給中方帶來什麼意義了沒?

每年上千億美元的貿易,八九成是對華出口,經濟上,印度與中方沒什麼大的聯繫,可替代性強。

我們需要的資源,外面一抓一大把,印度幾乎沒什麼特別豐富的資源又正好我們急需的。

我們需要的國際經濟文化科學等等合作,印度說實在的大多數時候扮演了攪局者、背向而行的角色。

我們需要的外交、軍事合作,印度扮演什麼角色,大家都很清楚。

說到底,我們要這麼大體量的國家併入我們這裡幹嘛呢?沒什麼用嘛。

我們可沒金錢和資源來養它14億國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