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析文章中說過,在懂王與建制派的終極決戰中,懂王的優勢在民間,因為他擁有更加龐大的選民群體,尤其是其中的數千萬鐵桿粉絲。
但在華盛頓政壇,懂王乃是絕對的少數派,甚至接近於孤家寡人。
這種實力構成,決定了懂王可以輕鬆贏得選舉——當然,是在排除掉建制派舞弊的前提下——但卻很難贏得與建制派的權力鬥爭。
在這樣的局面下,如何將民間力量引入政壇,就變成了懂王必須解決的問題。
而在美國的普選體制下,在移動互聯、人人自媒體的現代社會環境中,對於自帶流量的懂王來說,利用自媒體激發民間情緒,都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中國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乃是最難破解的陽謀。因為在古代中國的政治倫理中,皇權就代表著政權合法性。
在猶撒的現實中,挾民意以令政客,同樣是難以破解的陽謀。因為在當代美國的政治倫理中,民意就代表著政權合法性。
對政客來說,皇權也罷、民意也罷,它們帶來的大義名分都只是幌子,不能明著違背,卻能設法偷換概念,所以皇權可以被架空,民意也可以被操控。
這就是懂王第一任期就熱衷於推特治國的根本原因。
在建制派利用各種法律、規則形成的普遍性抵制下,懂王就好比陷入華盛頓沼澤的大象,他的任何一個動作,都必須借重美國最高權力的來源——民意,否則就舉步維艱。
注:華盛頓建立於沼澤地區,華盛頓沼澤本來就是嘲諷美國政壇隱秘世界的雙關語,懂王也曾多次用華盛頓沼澤比喻深層政府。
進入第二任期,雖然推特已經更名為X,懂王也初步拉起了自己的行政班子,但通過自媒體平台直接借用民意的力量向建制派施壓,依然是懂王最主要的博弈手段。
因為跟建制派那盤根錯節的百年老店比起來,懂王依然勢單力孤。
這個邏輯很簡單,體制內搞不贏,自然就要向體制外借力。
第一任期,懂王的本意,也許只是想坐上桌、吃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蛋糕。
但經過八年無底線的撕比,原本屬於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的兩黨博弈,已經轉變為反建制派對建制派的革命。
懂王代表的反建制派,已經與閹黨所代表建制派形成結構性矛盾,懂王第二任期的終極目標,只能是也必須是把建制派徹底從桌子上趕下去。
可以想見,隨著懂王第二任期的開啓,反建制派與建制派之間,必將發生一場你死我活的衝突。
這個時候,對於民間力量,懂王比第一任期更加依賴。
雖然尚未正式就任,但懂王發動群眾鬥官僚的主要戰術思路已經畢露無餘。
改良也罷、變法也罷,雖然也會涉及普通民眾的利益,但屬於統治集團的內部博弈,大家會借用民意,但絕對不會讓民眾直接參與廟堂之爭。
大規模發動民間力量、徹底推翻現行政治體制,則是革命的典型特徵。
懂王變法,雖然沒有準備推翻美國政治體制,但從大規模發動群眾的角度看,已經具備了革命的明顯特徵。
目前來看,不管是關鍵的人事任用,還是重要的執政方針,比如要不要啓用蓬佩奧、要不要禁止LGBT運動、要不要收緊移民政策,正式決斷之前,懂王都非常高調地通過媒體平台徵集民意。
除了懂王,懂王的親信,比如馬斯克、懂王大兒子等人,也在通過自媒體賬號發出類似信息。
此番情形,估計又會讓很多患有西方崇拜綜合症的人徹底破防:你看人家美國多民主,不僅總統要通過民選上台,重要抉擇還廣泛徵求民意。
且不說懂王根本不能代表傳統建制派的統治模式,也不說懂王的本意純粹就是為了發動群眾鬥建制派,在話題的選擇上,懂王也帶有明顯的傾向性。
比如他不想用蓬佩奧,就故意放出來讓民眾投票,然後理直氣壯地將其拍死。
可對於其他可能引發爭議的人事任命,比如提名馬特·蓋茨為司法部長,懂王就只會獨斷專行。
對於馬特·蓋茨,有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一句話總結,此人乃是懂王在國會最大的打手。現在放到司法部,很多對懂王搞過司法調查的建制派政客就該瑟瑟發抖了。
因為在三權分立的美國,要想搞倒、搞臭總統,同時掌握FBI調查權和司法權的司法部,乃是必須爭取的部門。懂王第一任期,就被司法部和FBI整得很慘。
同理,類似禁止LGBT運動、收緊移民政策這樣的話題,原本就是懂王最主要的競選綱領,既是必須完成的競選承諾,也是得到選舉驗證的主流民意。再徵求一遍民意,無非就是繼續維持輿論熱度,同時彰顯一下懂王言出必行、從善如流的偉光正形象。
簡單歸納,所謂徵求民意,其實就是發動群眾鬥官僚,那是懂王的權謀道具,屬於典型的「選擇性執法」。
只有那些符合懂王利益、需要民意支持且肯定能夠得到民意支持的事項,懂王才會掛網。至於那些符合民意卻不符合懂王利益,或者需要私下操作的事項,懂王才不會公開。
那麼,懂王發動群眾鬥官僚的戰術,最終會取得成功嗎?
基本判斷:短期內效果顯著,中長期則很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反噬懂王陣營乃至美國的立國根基。
具體說說其中的邏輯。
短期效果顯著應該很好理解。
一是民意領先
懂王能夠同時贏得普選票與選舉人票、以絕對的優勢再次當選,並且帶領共和黨贏得參眾兩院,就充分說明,支持懂王的美國民眾,已經在數量上壓倒民主黨選民。
既然民意領先,引入民意、發動民意,議題又是懂王設置的,效果自然好。
二是鐘擺效應
選舉政治尤其是兩黨制本來就存在明顯的鐘擺效應,加上閹黨大搞LGBT、零元購、吸毒合法化等反人類、反人性、反人道、反人倫的垃圾玩意兒,已經激起了正常美國人的極度反感,進而導致中間選民大量倒向懂王。
本次大選,共和黨取得全面勝利,本身就是鐘擺效應的體現。
三是蜜月期效應
任何社會組織調整領導層,都會產生一個蜜月期。
在蜜月期,領導會盡量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群眾也會對領導的行為有所期待、有所包容。
因此,在短期內,懂王對民意的借用,肯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即便那些對懂王存在懷疑心態的中間選民,也願意給懂王、給自己、給美國一個機會。
但對於美國的中長期發展來說,將民意引入日常施政過程,絕對是弊大於利。
一、民主的盡頭是民粹、民粹的盡頭是納粹
前面說了,兩黨制存在明顯的鐘擺效應。
當美國社會矛盾相對緩和的時候,選民群體的訴求差別不大、兩黨政見差異也沒那麼大,因而鐘擺效應引發的選民對立情緒很容易平息。
這在美國選舉史上有無數例證。大家該投票投票,投完票後,即便是自己反對的政黨上台,選民也會平靜地接受。
但隨著白人人口比例的下降、中產階級的瓦解,美國社會矛盾逐漸激化、兩黨選民逐漸分化,已經形成了高度對立的二元化社會結構。
原來選民認賭服輸,是因為輸掉也不怎麼會影響生活,現在選民輸不起,是因為選舉結果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甚至飯碗,選民是真的輸不起。
按照正常邏輯,不管誰當選,首先要做的,都是盡量安撫反對派選民、盡快緩和社會矛盾,為施政創造好的社會條件,這也是美國政黨的習慣性做法。
但不管是懂王翻奧黑的政治燒餅,還是陰王翻懂王的政治燒餅,都充分說明,他們嘴上也許還會說些團結美國、建設美國的漂亮話,但在具體行為過程中,卻根本不會向反對派選民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讓利舉措。
簡單說,就是蛋糕就這麼大,政客的胃口越來越大、選民的胃口也越來越大,政客吃飽之餘,還要投餵自己的基本盤,哪裡還有多餘的蛋糕討好反對派選民?
更何況,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美國已經呈現出非常強烈的泛政治化跡象,原本純屬行政事務的政見分歧,已經演變為不能並存的政治旗幟——討好對方選民,就等於得罪自己的基本盤。
這樣的政治旗幟很多,比如LGBT、移民、墮胎、禁槍……
面對如此尖銳對立的社會環境,最穩妥的做法,就是一邊緩解矛盾,一邊設法疏通引發矛盾的社會性堵點。
但從懂王已經發佈的施政綱領來看,他老人家準備刮骨療傷。
而從懂王大規模引入民意的跡象來看,這場刮骨療傷的手術,懂王非但不準備上麻藥,還準備帶著一群實習生搞全球直播。
刮骨療傷有錯嗎?
病不重的時候,沒錯。
比如健康人剛剛發現癌細胞,肯定是一刀切了最乾淨。
但美國現在兩黨的基本盤相當接近,懂王大勝哈妃,普選票對比也不過是7464:7091萬張,得票率分別為50.5%、48.0%。
對於大選來說,我們可以說懂王大勝,但對於施政來說,誰又能夠用50.5%的選民來否決掉48.0%的選民?
這就好比一個滿身基礎病的老人得了癌症,並且已經擴散到將近半個身體。這個時候,誰能說把得病的半邊身體切掉?
二、不符合現代政體運行客觀規律
民主是構建現代政治體制的重要根基,但絕對不是全部。因為但民主主要體現在決策前端,高度集中才是決策後端的常規模式。
以美國為例,選舉、立法、制定政策是典型的決策前端,因此有普選、有三權分立、有內閣、有各種為總統提供咨詢服務的機構,但總統的決策是典型的後端,因此總統必須擁有最終決定權,並具備一言九鼎的權威。
在總統日常履職中,如果時時事事都要引入民意,不僅不具備現實操作性,也容易反過來被民意綁架。
正常的行政行為,公開什麼、不公開什麼,應該有統一的標準。
這一招,就跟此前建制派為了打壓懂王,不斷突破美國政壇的各種規則底線一樣,懂王將民意當成政壇博弈的主要手段,隨心所欲進行選擇性發佈、選擇性執法,同樣打破了規則底線,將對美國政治體製造成巨大的破壞,甚至危及美國的立國根基。
閹黨一直在倒行逆施,懂王也在飲鴆止渴。
三、激進的執政團隊
由於建制派基本控制了美國的行政體系,以反建制派為己任的懂王,幾乎不可能爭取到政壇內部的支持,包括政黨色彩比較淡的技術官僚、普通公務員。
因為這些技術官僚、公務員,同樣屬於建制派、深層政府的一部分,同樣屬於既得利益階層。
因此,技術官僚與普通公務員反懂,同樣屬於生存本能。
之所以懂王會成立政府效率部,之所以馬斯克上任就暗示要削減80%的聯邦公務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人天然反懂。
不把這些人清理掉,即便懂王搞定政壇高層,他的政策依然推不動。
懂王提出清理深層政府的十條措施,針對的可遠不止建制派大佬,而是涉及到美國的整個行政體系,包括中央與地方。
「百萬漕工、衣食所系」。李自成加入農民起義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明末裁撤驛站,致使其失去了生活來源。
雖然即便失業,美國公務員也不至於沒飯吃。但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的雙重墜落,足以引發嚴重的街頭革命,進而徹底引爆美國的社會矛盾。
這麼激進的改革措施,但凡有點政治頭腦,都絕對不會輕易啓動。
還是用治療癌症的例子,就算半邊身體都有癌細胞,理論上確實可以切除乾淨。但切癌細胞的時候,病人早死了。
更何況,懂王做這個超級大手術,帶的不是專家團隊,而是一幫實習生。
懂王的施政班底,主要由缺乏施政經驗的少壯派組成。網絡戲言,乃是一個接近八十歲的老憤青帶著一群八零後。
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53歲的商業奇才、政府效率部部長馬斯克,39歲的網紅作家、副總統萬斯,44歲的網紅主持、國防部長海格塞斯,42歲的國會打手(已辭去議員)、司法部長馬特·蓋茨,43歲的前民主黨人、國家情報總監賈巴德,40歲的共和黨眾議院會議主席(共和黨眾議院的第三號人物,利茲·切尼之前的職務)、聯合國大使斯特凡尼克,39歲的印度裔企業家、另一位政府效率部部長拉馬斯瓦米……
不否認,這些人肯定各有所長,否則不會在美國政壇脫穎而出被懂王看中。
但政治乃是世間最複雜的難題,個別天才也許能夠從政治素人變成政治家,但天才從來不會成片出現。
懂王執政團隊的人員結構,就好比當年德國的落榜美術生,帶著一堆日本的少壯派軍官。他們一邊裹挾著民意,同時也被民意裹挾著,向建制派發起了自殺式衝鋒。
治大國如烹小鮮。
高手也許可以顛鍋爆炒,但對於學徒來說,文火慢燉更穩妥。
文火慢燉可能出不了超級美味,但至少不會破壞食材,更不會輕易翻鍋。
顛鍋爆炒,一個不小,要不炒糊了,要不鍋翻了。
結語:
老祖宗說,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
越是思想混亂、矛盾激化的階段,民心越是容易被蠱惑、民意越是容易被操控,政客也容易被反向操控。
民主的盡頭是民粹、民粹的盡頭是納粹。
不管是希特拉的德國,還是裕仁的日本,都是借著民主的名義搞民粹,最終由民粹發展為納粹。
懂王的本意,也許只是發動群眾鬥官僚,但作為被鬥的建制派,肯定也會發動群眾鬥懂王。
在雙方基本盤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最後的結果,就必然是發動群眾鬥群眾!
在懂王與建制派來回翻燒餅、不斷刺激民間情緒、不斷發動群眾鬥群眾的過程中,猶撒是否會走到納粹那一步,只有天知道!■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