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的「逃亡路線」,才是賴清德與小馬科斯關心的

雁默

12月7日,韓國總統尹錫悅通過電視直播發表對國民談話,就短暫緊急戒嚴風波向國民道歉

賴清德、小馬科斯應該都帶著愕惋悵然的心情,向尹錫悅所在方向大喊,「你好嗎?我很好」……

美國在第一島鏈的三個「看門犬」,都面臨著激烈的內部矛盾,所以發動戒嚴以整肅反對勢力的念頭,絕不只尹錫悅有。關於此,台灣民進黨在第一時間就露了餡,並成了全球唯一公開支持韓國戒嚴的政治團伙。

然而,這與長久以來的「民主敘事」不兼容,因此民進黨迅速龜縮,拒不承認自己支持戒嚴,但也拒不道歉。

鬧騰了幾天後,賴清德含糊稱「民主台灣絕不會走回頭路」,乍看似乎在反對戒嚴,實則留下了發夾彎的空間。因為今天說「民主台灣絕不會走回頭路」,明天也可以說「戒嚴是為了保護民主台灣」。民主是什麼,隨便他捏造,類似的伎倆「台獨」已經玩了九年,公信力為零。

將韓國戒嚴事件展開到第一島鏈的層面看,我認為,美國「深層政府」可不是什麼無辜的旁觀者,而是深度參與的共犯。今日韓國,明日台灣(或菲律賓),不必深究「台獨」會不會比照辦理,答案是「會」,而且是百分之百。

時間點,是個人分析韓國戒嚴的主要角度。選在民主黨敗選後,特朗普上台前發動,對誰最有利?答案是尹錫悅本人,以及美國深層政府。

華盛頓在事後的表現是「大力按踩」又不沾鍋,在我看來就是心虛與掩飾。以選舉落敗後拜登政府的一系列表現來看,從歐洲到中東,從中東到亞洲,「深層政府」搞亂世界的企圖昭然若揭,而這麼做的用意,就是為了累積與特朗普做第二輪鬥爭的籌碼。

對尹錫悅而言,今年選舉的慘敗,注定了他的未來將不得善終。既然坐穿牢底是肯定的,那麼他關心的就只有逃亡路線而已。

有印度新聞主播形容韓國戒嚴是「危險的業餘舉措」,從民主角度來看確實如此,但從「失勢政客的逃亡路線」角度來看,尹錫悅此舉可能是相當專業的決定。司法官出身的他知道,要逃過法律制裁,唯有走「美國通道」。

簡言之,美國深層政府與尹錫悅有共同的需要,搞一場表面幼稚、實則機關算盡的政變。

這就是賴清德與小馬科斯看韓國戒嚴的重點:一是問為何戒嚴失敗,二是看美國如何為自己的忠犬準備逃亡路線。「兒皇帝」的終極關注,只有逃亡路線,沒有其他。

儘管美國在第一時間的表態是不知道,沒參與,但是一個極度親美的政權,一個有美軍駐守的首都,不可能不事先知會美國發動戒嚴。除非該政權要徹底反美,並也鎖定了駐地美軍。這是作為美國卒子的基本常識。

戒嚴背景是俄朝背靠背

經過了「解嚴」後的數日混亂,韓國媒體已開始爬梳「戰犯」此前的行為。首先被瞄准的,就是前國防部長金龍顯。

在金龍顯遭緊急逮捕的同一天,有韓媒指出(注1),10月發生的平壤無人機事件,可能就是金龍顯與反間諜司令共謀出來的事件,意圖借由外部危機,為日後的戒嚴鋪路。

平壤於10月三度遭到無人機入侵,朝鮮當局在調查後指控尹錫悅政府就是肇事者,但當時韓國政府矢口否認,金龍顯還倒打一耙,稱這是朝鮮自導自演,目的是為了服務金正恩的「兩國論」。執政黨議員則稱無人機是3D打印的產物,韓國軍方不生產這種無人機。

當時韓媒信了這套說詞,但現在就必須重新覈實,此舉是否顯示金龍顯在就任國防部長後,便開始為戒嚴佈局。

從平壤無人機事件往前推,6月俄朝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7月朝鮮指責美國企圖再次於韓國搭建「聯合國軍司令部」,8月德國宣告加入「聯合國軍」成為第18個成員國,9月烏克蘭指控北韓向俄羅斯提供大量彈道導彈,10月初,金龍顯表示朝鮮極有可能向烏克蘭部署正規軍。在平壤無人機事件後,便傳出朝鮮已向俄羅斯派遣1萬民士兵。

大致上,這段期間朝鮮半島局勢升溫,而伴隨著此一外部形勢的韓國內政樣貌,就是執政黨遭在野黨杯葛,擋預算、彈劾官員的高峰。其中,金建希獲不起訴事件是激化朝野對立的關鍵。在尹錫悅戒嚴的說詞中,司法部門恐遭癱瘓是重中之重,因為那攸關其個人生死。

11月美國大選結果,應該是讓尹錫悅「提前」政變的主因,特朗普當選對韓國而言的挑戰是多面向的,但對尹錫悅而言只有一個——特朗普就職後,他(與金建希)還能「落跑」嗎?答案顯然有高度不確定性。

擺在台面上的是,特朗普與深層政府的鬥爭即將開始,而「兒皇帝」的主人從來都是後者,但想跑的失勢政客又絕不敢押寶「未來的失勢政客」,因此必須搶在明年特朗普就職前,讓「深層政府」先安排好逃亡路線。

承上述,尹錫悅政變若成功,有助於「深層政府」在特朗普當政後繼續把持外部事務「處理密碼」,而考慮到韓國在野共主李在明的反美反日傾向,尹錫悅政變就算失敗,也不能讓李在明無痛繼任。

如此才能解釋,韓國執政黨為何三番兩次發夾彎。因為對執政黨而言,拋棄尹錫悅可能是「斷尾求生」,但對深層政府而言卻是「斷頭尋死」。於是乎,台面上「不挺戒嚴」,台面下「力保尹錫悅」維持總統名分,就成了唯一的戰略選擇。

如果你覺得上述推論聽起來像「陰謀論」,我們可以看下這次事件的結果,而不是美韓政客在過程中說了些什麼。就目前來看,已經有了一個暫時性的結果,即尹錫悅保住了金建希,也保住了總統之位。說沒有美國在背後發力,我是不信的。美若要尹死,尹不能不死。

再者,尹錫悅因此卸除了各種執政壓力,為討好特朗普的高爾夫集訓也免了,現在他只需要集中操心一件事,就是能否走入美國通道,逃出生天。

至於執政黨,無論出於權力邏輯,或出於美國壓力,都只能選擇「軟著陸」以免全軍覆沒,因此雖然在野勢力要周周發動彈劾,成功率並不大。想扭轉此一態勢,只有大規模人民訴諸暴力或准暴力抗爭,才有可能,光憑在野黨在既定的遊戲規則內與尹錫悅博弈,贏面非常小。

換言之,用動亂來換取公平正義,是韓國人民唯一的路,方法包含對個別執政黨議員的集中「取消」行動。只是,這已非我們局外人關心的事,我們要緊盯的是尹錫悅的「逃亡路線」,以評估賴清德與小馬科斯可能的未來終局。

朝鮮選擇沉默,是聰明之舉

韓國戒嚴事件最響亮的信號,就是朝鮮的沉默。金正恩沒有趁亂取利,是聰明之舉,因為魯莽介入,得利的只有美國深層政府,和金與正口中的「美國走狗」。

相較於深陷「民主迷宮」的韓國知識界,朝鮮對政治現實的評估透徹得多。美國戰爭販子如坎貝爾之流,在事後所表現出來的憤怒,不是因為怒韓發動戒嚴,而是憤韓戒嚴失敗,因為韓國親美勢力一旦消退,特朗普更能不受深層政府制約,重玩朝鮮半島棋局。而這就是朝鮮的利多。

倘若朝鮮介入了韓國內亂,哪怕只是言詞上的挑撥離間,都會凸顯尹錫悅戒嚴的合理性,並成為「美國走狗」的救生筏。所以金正恩選擇了默默觀局,其樂無窮。

平壤無人機事件,朝鮮是以「違反國際法」指責韓國,此舉與過去兩國以統一為目標而採取的做法迥異,並將美國與韓國列為共犯。該事件若被韓國司法單位證實確為金龍顯所發動,則韓國不但違反了兩韓的「停戰協議」,還讓朝鮮能借此選擇國際法院訴訟,徹底坐實兩韓關係不是「特殊關係」,而是「國與國關係」。

朝方發現墜落無人機的現場

此外,在朝鮮的「垃圾氣球」攻擊事件裡,同黨也具體指控金龍顯要求軍方進行「源頭打擊」,此舉也違反「停戰協議」。與朝鮮不同,韓國違反「停戰協議」會造成與美國的「困擾」,也讓所謂「聯合國部隊」的存在受到挑戰。

所謂「困擾」,是指美國同意你做某事,但你要處理乾淨不留話柄,否則會連累美國。

韓國境內的「聯合國部隊」並不是由聯合國指揮,而是美國,早在1975年聯合國大會就通過了第3390號決議,要求解散這個旨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的組織,但遭美國持續拖延擱置。這是一個掛羊頭賣狗肉,意在「北約亞洲化」的非法組織。

換言之,「解嚴」之後,韓國抓「戰犯」並尋找犯行的過程,難免會暴露美韓互相配合搞戒嚴的痕跡,而朝鮮的沈默有助於外界將焦點放在美韓的不法勾當。

被拜登政府引以為第一島鏈最重要政績的美日韓聯盟,其實打自一開始就缺乏民意基礎,其中,韓國人民的反感最為醒目,畢竟,要韓國人親日,與要朝鮮人放棄統一類似,都會帶來高度不適的感覺。

但是,「深層政府」抓住了尹錫悅這個歷史機遇,確實快速建立了許多具體的聯盟制度,並歸納在去年夏季美日韓在戴衛營的聯合聲明。正由此,拜登政府不願在離任前看到聯盟破裂,就算剩一張皮也需要供著尹錫悅。

無論如何,此一面子工程也維持不了多久,韓國執政黨的「軟著路」是否能成功,還要看其挺不挺得住明年特朗普所帶來的衝擊。

合理預測,韓國執政黨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特朗普早就嗆聲要韓國上繳100億美元保護費(國防分攤),拜登政府在特朗普連任前一天與韓國敲定了一項11.9億美元的新協議,不可能得到特朗普的認可,但可能是韓執政黨過度親美的喪鐘。

距離特朗普上任也不過才幾十天,金正恩等得起,完全不需要趁亂去撿什麼小便宜。對最近很討厭韓國的俄羅斯而言亦然。

地緣政治將發生結構性轉變,但這已不需要尹錫悅擔憂,如果他還能順利流亡,那麼屆時就可對著賴清德與小馬科斯的方向喊,「你好嗎?我很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