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香港爆發修例風波,觀察者們通過分析,找到了香港高房價這個經濟原因。
由於高房價,讓香港新一代失去上升通道,在美西方的誤導下,年輕人沒將怨氣指向壟斷地產資本,卻指向了香港特區政府。
這就是我們看到,風波中大部分街頭黑暴,都是1997年之後成長起來的一代。
香港並不是沒有土地,我們之前文章也分析過,比起大灣區,特別是一河之隔的深圳,香港有大量閒置土地,為什麼不把這些土地建成房子給香港居民居住呢?
目前香港約75%的土地是綠地或自然景觀,被划為郊野公園,在回歸之前,港英政府就定下不准開發的規定。因此只有7%的土地是住宅區,導致香港750萬人口必須擠進夾在大海和山脈間的密集高層社區。最擁擠的地區是九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9萬人,相比之下,美國的紐約曼哈頓人口密度只是2.76萬人。
所以,我們經常會見到香港野豬穿街走巷,甚至坐地鐵的新聞,正是因為「環境太好」了。
特區政府是不是沒有努力過呢?
當然不是,為改善香港市民的居住環境,香港一回歸,特區政府就發起了「八萬五」計劃,很可惜後來因各種原因,最終不了了之。
什麼是「八萬五」計劃?
故事要回溯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前夕。
知道東方之珠要回歸祖國的英國企業,準備拋售在港資產,回到英國。
為了賣出更好的價格,他們惡意炒高香港房價,放出風聲稱只要有香港的房子,內地政府就會來買。甚至放出謠言,「中央政府發文,要求各省在香港購置物業。」
在英國資本和謠言,還有眾多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回歸前夕香港樓價大漲。當時的香港有產階層,自然瘋狂搶樓,喜笑顏開。
1990年代的香港經濟,地產、股市都屢創新高,經濟一片繁榮,很多人通過炒賣股票和地產而致富,金融業和地產業成為香港經濟重要支柱。
據統計,香港的整體樓價在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的高峰期,3年零10個月之間上升了68%。
當時香港中等住宅普通房價約7至10萬港元每平方米,一般中產者需要持續工作直到退休後才可完成供款。樓價的持續上揚使中下階層難以自置物業,即使是租住物業,租金也連年上升。
在1997年的高峰期,香港人平均把月薪的74%用作供樓。市面開始出現聲音,要求政府壓抑樓價的升勢,但港英政府藉口中英聯合聲明,一直限制住宅的開發。
特區政府成立後,房價已經上漲到當時的「天價」,租金也水漲船高,普通香港市民住房出現困難。
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迅速看明白了癥結所在,在1997年度施政報告中就提出一項重要的政策。
董建華提出每年供應不少於8.5萬個住宅,希望到2007年,香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廉租房)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
目標定下來了,如何增加房屋呢?
特區政府打算使用增加土地供應的方式,由開發商拍下土地後建成房屋,只要房子供應多了,有房子住的人自然也多了。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現實卻很骨感。
1998年爆發了亞洲金融風暴,國際金融大鰐血洗了泰國和印尼之後,把目標瞄准剛回歸不久的香港。
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路跌至6,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在中央全力支持下予以回擊,動用大量外匯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元,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準上。
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
金融巨鰐索羅斯至今不忘在國際上攻擊中國,就是因為中國給他留下了這一個深深的教訓。
外敵是擊退了,但是作為戰場的香港,也一片狼藉。
98金融風暴之後,東南亞、日本等地資金均無力再投資香港樓市,紛紛退出。而香港地產資本也不樂見「八萬五」計劃實現,明裡暗裡抵制。
同時,「八萬五」計劃的成效也逐漸顯現,九八年起,香港公私營房屋的供應量便逐年攀升,到2001年達到十萬個的高峰,遠超過八萬五。
供應充足加上資金撤離再加上地產資本暗中抵制,使得香港樓價一落千丈,普遍私人物業在5年多的時間內貶值70%,很多中產階級成為負資產,香港經濟一片蕭條。
以著名歌手王菲為例子。王菲在1997年以七成按揭,分20年供款的方式以4800萬港元購入了沙田寶松苑豪宅,每月供款額達29萬港元,但是兩年後,王菲的這所豪宅只能以半價出售。
面對劇烈下跌的房價和蕭條的經濟,在地產資本的刻意引導下,大量香港有房市民開始將矛頭對準了「八萬五」計劃,紛紛要求政府暫停實施,並要求政府救市。
而血洗香港的金融巨鰐們,卻被拋在腦後。
面對壓力,董建華也只能放慢了八萬五計劃實施的腳步,不再出售土地。但「八萬五」暫停實施並沒有拯救香港的樓市,香港樓市在2000年後又整整下跌了3年。
為救樓市,2002年11月,著名的「孫九招」公佈,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推出的多項房屋政策,開始護盤樓市,這九招包括了:取消土地拍賣一年;停止公屋新建計劃;停止私人建屋與混合所有制建屋計劃;取消限購政策等等。
至此,「八萬五」計劃,正式宣告失敗。
2002年以後,特區政府大量減少住宅供應,2010年新建的住宅只有不到兩萬個,還不足「八萬五」的四分之一。
在「孫九招」的刺激下,加上香港背靠祖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客觀背景,從2003年開始,香港樓市開啓了連續上漲15年的大牛市。
到了香港第二任特首曾蔭權時,香港樓價已經明顯高企。
曾蔭權曾說:「我們的房價太貴,中產階級發現自己已經買不了房了。」
人們口中價值千萬的「千尺豪宅」面積不過一百平米,許多家庭一家六七口人只能擠在面積四五十平的小戶型內,一些靠救濟金(綜援)生活的窮人被迫居住在只能夠容納一張鋪蓋的「巢屋」內,一些老人說到:「我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
在反對「八萬五」的過程中,剛剛萌芽不久的亂港派發現策動民意、發起遊行示威抗議特區政府能起到效果。
這也為2003年反對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大遊行,埋下伏筆。
同時,在香港回歸後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由於沒經歷過港英政府的殖民統治,卻只看到香港回歸後樓價的高不可攀,到了他們婚嫁年齡,香港房價已飆升至全球最高,許多看不到安居希望的新一代港人,在亂港派入侵了教育、傳媒系統後,接受了反中亂港的思想。
由於矛頭對準特區政府,以後特區政府再有想改善香港市民居住環境的計劃,大都被壯大起來的亂港派和地產資本支持的環保組織否定。
而普通香港市民接受的教育、看到的媒體,只告訴他們如何反對政府施政,沒告訴他們,曾經特區政府在為香港市民人人有房住而努力過。
難道,就這樣將香港推給亂港派嗎?
當然不是!香港是中國的香港!
2019年修例風波後,中央果斷出手為香港止暴制亂,亂港派紛紛敗退,離開體制,使得香港行政、立法系統煥然一新。
統一了思想,減少了阻力,特區政府施政就能順暢。2021年,特區政府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計劃建設房屋90萬套,吸納250萬人到該區域居住生活。
除了首任的董建華特首,這種建設力度在往屆特區政府中,是不可想向的,因為會被各種各樣勢力阻撓。
即將接任第六任特首的李家超也表示,會優先處理房屋問題,令整個建屋流程達到提速、提效及提量的效果,將成立由司長級帶領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及「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利用好司長級的指揮能力,做好統籌工作。
可以預見,李家超特首將延續林鄭月娥特首的土地政策,繼續為香港市民建設更多的房子,實現25年前那個「人人有屋住」的夢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