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街頭的兩聲槍響,日本一代強人安倍晉三永遠倒下了,享年67歲。毫無疑問,這是日本戰後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也給世界極大的震撼。
具體刺殺細節就不說了,卻不得不感慨命運弄人。要知道,安倍當天搭飛機轉汽車,特特趕到奈良,在街頭發表政治演講,聽眾也就寥寥幾十個人,卻不想最終將命送在了那裡。
死者為大。全世界一片哀悼。但這位重量級政治家的悲劇性落幕,不可避免給日本給周邊鄰國以及世界,帶來極大的震撼和影響。
完全個人觀點,至少十個後果吧,有些,還牽涉到外國對安倍的評價,以及「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的借題發揮。但其中傳遞出的一些信號,我們必須提高警惕。
後果一,日本人心態改變。
看到不止一個日本人感嘆,這件事會「永久改變日本」。
安倍之死,肯定會改變日本政壇,但更會改變日本人的心態。日本被認為是世界上槍枝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2018年,僅有9人死於槍枝暴力,美國則是39740人。但偏偏,安倍還是被當街刺殺了,日本政壇肯定人人自危,誰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民眾難免人心惶惶,日本現在還安全嗎?
日本進入多事之秋,國內矛盾凸顯。一些矛盾不排除激化,肯定還會外溢,影響到周邊乃至世界。
後果二,右翼肯定會抬頭。
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但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殘酷現實。
被抓的兇手山上徹也,曾是日本自衛隊成員,宣稱就是對安倍不滿,「就是想殺了他」。動機可能永遠是謎,哪怕公佈了,人們也未必相信。但悲劇性的事件,安倍右翼領袖的地位,肯定會導致日本右翼抬頭,甚至不排除加快安倍心心念念的修憲進程。
這不由讓人想起日本戰前的刺殺,今年正好是日本「五·一五事件」90週年,當時一些右翼少壯軍官刺殺了日本首相犬養毅,由此,拉開了日本法西斯化的序幕。
但願,這是我的憂慮。
後果三,日本政壇洗牌加劇。
當然,現在的日本,畢竟不是戰前的日本。安倍離開後,日本政壇將急遽洗盤。
短期內,自民黨會展現團結,日本民眾也會投下同情票。但岸田文雄畢竟不是安倍的子弟兵,兩個派系素有不和。岸田加快走出安倍陰影,不排除馬上內閣重組剔除安倍的親信,比如,安倍的親弟弟防衛大臣岸信夫、自民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等。
安倍的右翼化會被繼承,甚至強化;但安倍的基本盤,將被其他派系瓜分。當然,鬥爭激烈時,日本對外就會更強硬,更具有挑釁性。
後果四,周邊更趨複雜化。
事情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後果二和後果三,必然最終導致後果四。
日本修憲,朝鮮會怎麼想?韓國會怎麼想?中國會怎麼想?東南亞會怎麼想?畢竟,日本是給整個亞洲帶來深重災難的國家,日本重新軍事化而且急遽向右轉,這些當年的受害者,必然更加警惕。
尤其是朝鮮、韓國、中國,與日本關係將更加複雜,鬥爭將更加激烈。大家接下來就看吧,希望不是血雨腥風。
後果五,看到日本政客兩面性。
安倍絕對是一個狠角色,通過安倍之死,更讓我們看到日本政客的兩面性。
一面是隱忍、務實。我曾經寫過,他曾為見普京一溜小跑,甚至不顧禮遇,覲見還未上台的特朗普。安倍的解釋,他只是遵循「君子豹變」。這出自我們的古籍《易經》,原話是: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安倍的解釋是:「並非為保身而豹變,而是為了國家和民眾,可以捨棄面子,這是我們作為領導人應該有的姿態。」
另一面是頑固、保守。比如,下台後迅速參拜靖國神社,對中國各種指責,揚言「台灣的事情就是日本的事情」。他甚至還洋洋自得披露,當年和特朗普第一次見面,就「告狀」說:中國用了近30年的時間增加了約40倍的國防經費,除了中國外,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速度……
這樣的日本兩面政客,難道就只有安倍嗎?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後果六,美國最後一次利用。
安倍死後,全世界哀悼。畢竟,作為戰後日本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也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日本領導人。
但美國總統拜登的哀悼,更與眾不同。拜登裡面有一句話說:「暴力襲擊是絕對不可接受的,槍枝暴力給所有受其影響的社會都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這明明是政治刺殺,怎麼是槍枝暴力呢?很顯然,在拜登眼裡,哀悼安倍去世只是一個由頭,正好來對美國槍枝暴力表態。一些美國人就批評,美國總統的官方文件,尤其是哀悼安倍的特殊時刻,居然也「出口轉內銷」和「夾帶私貨」。
國際政治,有時就是這樣勢利。哪怕哀悼對象是極盡交好美國的安倍。這就是美國。或許,這也是安倍被美國的最後一次利用吧。
後果七,普京話中有話。
俄烏衝突後,日本和俄羅斯關係全面惡化。普京的唁電,更是話中有話。
在唁電中,普京說:「一雙罪犯的手扼殺了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安倍長期領導日本政府,為發展兩國睦鄰友好關係做出了很多貢獻。我們與安倍保持著長期接觸,他優秀的個人品質和專業素質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說得更直白:「我們向全體日本人民表示深切慰問,安倍先生是真正的日本愛國者,他始終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並且更願意在談判桌上這樣做。正因為如此,他與普京總統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建設性關係,現在這種政治意願在一些國家是稀缺的,他們更願意在戰場上捍衛自己的利益,這是一個死衚衕。」
說的是安倍,但更像是說給岸田文雄和其他領導人聽的。這就是外交的技巧。
後果八,莫迪果然很有一套。
在所有領導人的唁電中,莫迪果然很有一套。
安倍去世後,莫迪連發七條推特,對「親愛的朋友」不幸去世,感到震驚和難過,並為安倍、安倍的家人和日本人民祈禱。他並且回顧和安倍的多年交情,並稱不久前訪問日本時還見到安倍,「我沒想到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最讓人刮目相看的,是莫迪下令,為表達對安倍「最深切的敬意」,印度將於7月9日起舉行為期一天的全國哀悼。
這就是外交,莫迪的柔韌功夫,確實別具一格。安倍去世了,但這樣破格對安倍的哀悼,對日印關係來說,無疑是一大加分。
後果九,對中國的特殊考驗。
我們看到,不管此前對安倍有怎樣的批評,中韓都第一時間表達了哀悼。
中國外交部的表態是:安倍前首相曾經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發展作出過貢獻。「我們向安倍前首相的家屬表示哀悼和慰問。」
還是那句話,死者為大,該批的時候要批,但特殊的時候,該有的外交禮節還是要有。這才是大國外交。
具體到我們普通人,我看到,確實各種表態都有。但竊以為,畢竟,對方已經是一個逝者了,我們可以不原諒他曾經的劣行,但大度表達一下哀悼,也是一種更成熟的國民心態。將朋友搞得多多的,將敵人搞得少少的,也最符合中國的利益。
當然,對日本接下來的舉動,尤其是更右翼化的表現,我們該警惕的還是要提高警惕。
後果十,對日本軟實力的加分。
這一點,我們尤其要清醒。那麼多世界領導人,不管是西方東方還是南方,都對安倍去世表達了沈痛哀悼。
能享受到這樣哀榮的政治家,環顧整個世界,也不是特別多的。《時代》週刊也立馬登出了安倍的封面文章,肯定也多是溢美之詞。
這也讓我們看到日本的軟實力,雖然我們周邊國家,很容易看清日本政客的兩面性,但在全世界,日本的軟實力強於很多國家,也包括我們中國,卻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一點。
安倍悲劇性的落幕,世界各國的同情,肯定又會進一步美化日本的形象,讓日本有時更有恃無恐。
這或許也是安倍對日本最後的貢獻吧。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卻以這樣的方式命喪街頭。唉,人生苦短,縱是再絢爛的櫻花,也不過是剎那的芳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