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博弈進入新階段

中美戰略博弈進入新階段 2023-06-30 07:00·宋魯鄭 就在五年以來首位美國國務卿訪問中國之際,首次外訪的李強總理開啓了歐洲法德之行。貌似巧合的安排,恰恰是當今世界格局的寫照:中美戰略博弈、俄烏衝突背景下,相互需要的中歐日益走近。 大國關係必有外溢效應,歐洲邀請中方訪問,當然是劍指俄羅斯,同時還借此向美國施壓尊重歐洲的利益。中國應邀前往,則要打破美國的遏制。 從中國的角度看,冷戰結束後,中國迅速成為和美國比肩的國家。由於後冷戰時代中美戰略盟友因素不復存在,雙方的競爭與對抗日益凸顯。中美的戰略博弈自從拉開帷幕。三十多年間,如果從中國應對的方式角度,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991年至2012年。這一時期主要的特點是韜光養晦、戰略忍耐,盡量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面對美國的挑釁,也保持克制並適度反擊。如果有機會則盡可能主動與之合作。比如雙方組建反恐聯盟、共同攜手應對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從而維持中美關係鬥而不破。 所以儘管這個時期發生了炸館和南海撞機等突發嚴重的事件,但都很快化解,沒有影響中美鬥而不破的大局。同時中國向全球特別是美歐提供物美價廉的工業產品,提高了它們民眾的購買力,並把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儲備投入到美國國債,從經濟層面建立起相互依賴。 這一時期的中國,戰略上以最大程度的忍耐獲得的最大戰略成果就是贏得了發展時機。這一戰略能夠成功也是當時雙方國力所決定的。此一階段的美國仍然沒有明確把中國確定為最主要的威脅。它也能夠被其他挑戰所轉移。 第二時期是2012年至2022年。 從中方角度講,標誌性的事件有「一帶一路」,南海建島、加速擴軍。美方標誌性事件是特朗普正式對中國進行貿易戰和科技戰以及拜登的戰略圍堵。這一切都標誌著以「不鬥爭」換取中美關係鬥而不破的時代結束。但是由於政策慣性以及對美國的判斷需要時間,這一階段中國除了貿易戰進行反擊外,在其他領域仍然保持克制,沒有進行對等反擊。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就是以外交部為代表的輿論戰開始升級。雖然不具實際意義,但象徵意義很大。其他一些外交制裁手段,也更多的是象徵意義。 第三個時期二十大及兩會之後。 二十大及兩會之後,中國走出疫情,新一屆政府成立。這使得中國可以全力以赴應對美國的挑戰。從目前看,主要特點是不正面衝突,而是以間接的方式削弱對方力量為主。這體現在多個方面。 第一、斡旋沙特、伊朗衝突、和拉美國家洪都拉斯建交、和拉美國家巴西重新恢復良好合作關係----巴西也公開反對美國的俄烏政策、法國等歐洲國家元首相繼訪問中國,特別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結束訪華時發出不做美國附庸、歐洲不應捲入台海衝突的重磅聲明。 這四個領域都有一個共性,都是美國傳統勢力範圍或者主導的區域。中國在這一區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意味著美國影響力的下降,並會在全球產生示範效應。 當然美國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比如同一時期布林肯訪問我們的鄰國越南,並投資15億美元建新大使館。美國由於國內政治的原因,很難對外進行援助。2022年美國和東盟十個國家舉行峰會,僅只拿出1.5億美元就是如此。所以對越南就以建大使館的名義曲線進行援助。 第二借助俄烏衝突開始加速消解美元霸權。 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特別是金融制裁,導致很多國家對美元不信任,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出現使用本幣結算的計劃與行動,這對美元的霸主地位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美國財長耶倫今年4月16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公開承認用美元做武器對美國傷害很大,會動搖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顯然,美元地位的消弱自然會動搖其霸主地位。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多國宣佈使用人民幣結算或放棄使用美元。今年3月人民幣首次超過美元,成為中國跨境交易中最常用的貨幣。 第三、中國開始對美國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反擊。 這突出體現在對美國芯片製造商美光進行的制裁。美光的芯片國內外都有替代,它也曾是美國芯片法案的推手之一,現在也正在虧損:2023年第二季度營收同期相比衰退53%,虧損23.1億美元,毛利率為負20%。這一消息立即導致美光股票大跌9%。中國出手可謂時機和對象絕佳。 此外美國的高通、博通和英特爾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更大。中國選擇美光,釋放信號的意味濃厚。也令其他公司不得不考慮美國對華芯片政策的代價。 第四、中國開始強力推出「中國式現代化」。比如今年4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式現代與世界」,習主席專門發了賀電。 大國要想在全球博弈包括地緣政治、經濟博弈獲得優勢,必須要有一個能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意識形態。美國和歐洲是民主、人權,前蘇聯是共產主義。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雖然還談不上是新的意識形態,但它要提供一個和歐美不同的發展模式還是很明確的。中國能提供一個替代品,其效果自然是會削弱美歐模式的地位和影響力。這不僅在國內有助於消除歐美意識形態的影響,對外也是在爭奪話語權。 中美這種競爭模式的益處在於,一是有助於解決全球存在的問題。二是避免中美直接對抗。 李強總理在布林肯訪華之際出訪法德,也是中美戰略博弈新階段的一環,它體現了中國「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戰略思路。這一方面是由於中美關係已經攤牌,中國只能直面鬥爭。另一方面是中國已經具備足夠的實力去善於鬥爭。 ■

就在五年以來首位美國國務卿訪問中國之際,首次外訪的李強總理開啓了歐洲法德之行。貌似巧合的安排,恰恰是當今世界格局的寫照:中美戰略博弈、俄烏衝突背景下,相互需要的中歐日益走近。

大國關係必有外溢效應,歐洲邀請中方訪問,當然是劍指俄羅斯,同時還借此向美國施壓尊重歐洲的利益。中國應邀前往,則要打破美國的遏制。

從中國的角度看,冷戰結束後,中國迅速成為和美國比肩的國家。由於後冷戰時代中美戰略盟友因素不復存在,雙方的競爭與對抗日益凸顯。中美的戰略博弈自從拉開帷幕。三十多年間,如果從中國應對的方式角度,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991年至2012年。這一時期主要的特點是韜光養晦、戰略忍耐,盡量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面對美國的挑釁,也保持克制並適度反擊。如果有機會則盡可能主動與之合作。比如雙方組建反恐聯盟、共同攜手應對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從而維持中美關係鬥而不破。

所以儘管這個時期發生了炸館和南海撞機等突發嚴重的事件,但都很快化解,沒有影響中美鬥而不破的大局。同時中國向全球特別是美歐提供物美價廉的工業產品,提高了它們民眾的購買力,並把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儲備投入到美國國債,從經濟層面建立起相互依賴。

這一時期的中國,戰略上以最大程度的忍耐獲得的最大戰略成果就是贏得了發展時機。這一戰略能夠成功也是當時雙方國力所決定的。此一階段的美國仍然沒有明確把中國確定為最主要的威脅。它也能夠被其他挑戰所轉移。

第二時期是2012年至2022年。

從中方角度講,標誌性的事件有「一帶一路」,南海建島、加速擴軍。美方標誌性事件是特朗普正式對中國進行貿易戰和科技戰以及拜登的戰略圍堵。這一切都標誌著以「不鬥爭」換取中美關係鬥而不破的時代結束。但是由於政策慣性以及對美國的判斷需要時間,這一階段中國除了貿易戰進行反擊外,在其他領域仍然保持克制,沒有進行對等反擊。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就是以外交部為代表的輿論戰開始升級。雖然不具實際意義,但象徵意義很大。其他一些外交制裁手段,也更多的是象徵意義。

第三個時期二十大及兩會之後。

二十大及兩會之後,中國走出疫情,新一屆政府成立。這使得中國可以全力以赴應對美國的挑戰。從目前看,主要特點是不正面衝突,而是以間接的方式削弱對方力量為主。這體現在多個方面。

第一、斡旋沙特、伊朗衝突、和拉美國家洪都拉斯建交、和拉美國家巴西重新恢復良好合作關係—-巴西也公開反對美國的俄烏政策、法國等歐洲國家元首相繼訪問中國,特別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結束訪華時發出不做美國附庸、歐洲不應捲入台海衝突的重磅聲明。

這四個領域都有一個共性,都是美國傳統勢力範圍或者主導的區域。中國在這一區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意味著美國影響力的下降,並會在全球產生示範效應。

當然美國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比如同一時期布林肯訪問我們的鄰國越南,並投資15億美元建新大使館。美國由於國內政治的原因,很難對外進行援助。2022年美國和東盟十個國家舉行峰會,僅只拿出1.5億美元就是如此。所以對越南就以建大使館的名義曲線進行援助。

第二借助俄烏衝突開始加速消解美元霸權。

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特別是金融制裁,導致很多國家對美元不信任,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出現使用本幣結算的計劃與行動,這對美元的霸主地位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美國財長耶倫今年4月16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公開承認用美元做武器對美國傷害很大,會動搖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顯然,美元地位的消弱自然會動搖其霸主地位。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多國宣佈使用人民幣結算或放棄使用美元。今年3月人民幣首次超過美元,成為中國跨境交易中最常用的貨幣。

第三、中國開始對美國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反擊。

這突出體現在對美國芯片製造商美光進行的制裁。美光的芯片國內外都有替代,它也曾是美國芯片法案的推手之一,現在也正在虧損:2023年第二季度營收同期相比衰退53%,虧損23.1億美元,毛利率為負20%。這一消息立即導致美光股票大跌9%。中國出手可謂時機和對象絕佳。

此外美國的高通、博通和英特爾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更大。中國選擇美光,釋放信號的意味濃厚。也令其他公司不得不考慮美國對華芯片政策的代價。

第四、中國開始強力推出「中國式現代化」。比如今年4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式現代與世界」,習主席專門發了賀電。

大國要想在全球博弈包括地緣政治、經濟博弈獲得優勢,必須要有一個能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意識形態。美國和歐洲是民主、人權,前蘇聯是共產主義。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雖然還談不上是新的意識形態,但它要提供一個和歐美不同的發展模式還是很明確的。中國能提供一個替代品,其效果自然是會削弱美歐模式的地位和影響力。這不僅在國內有助於消除歐美意識形態的影響,對外也是在爭奪話語權。

中美這種競爭模式的益處在於,一是有助於解決全球存在的問題。二是避免中美直接對抗。

李強總理在布林肯訪華之際出訪法德,也是中美戰略博弈新階段的一環,它體現了中國「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戰略思路。這一方面是由於中美關係已經攤牌,中國只能直面鬥爭。另一方面是中國已經具備足夠的實力去善於鬥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