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5月12日突然通過了一項非立法性決議,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決議援引一些歐洲企業和工會的擔心,它們認為這種承認將導致更多中國商品進入歐洲市場,影響歐盟就業。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規定,在「雙反」調查中,歐盟國家可以不以中國國內實際成本作為依據,而選擇一個「替代國」的同類商品價格為標準。但該條款的適用期限為15年,將在2016年12月11日失效。直白點說,就是在2016年12月11日前,歐盟對中國進行「雙反」調查具有「任意裁殺權」,因為以歐盟國家的生產成本來衡量中國商品顯然是偏頗的。但是,這一期限為15年,那就意味着2016年12月11日將不能再這麼做。
既然如此,歐洲議會為何突然與中國「耍賴」,到時候還不準備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呢?這背後是什麼邏輯?歐盟是真的要這麼做還是另有他因?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事發生的背景。中國幾年前就要歐盟和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是美歐都沒有承認。但是,從去年開始美國就開始聯合自己盟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記得當時新聞奧巴馬還建議歐盟國家不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最近,美歐議會在一周之內接連動議,試圖阻止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華盛頓當地時間5月9日,美國國會參議院3位民主党參議員聯名提交了一項立法動議,名為《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國會審議法案》。此項動議的目的,是授權美國國會對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一事上握有最終的決定權。參議員們的聯合聲明說:「如果美國商務部決定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國會將有權要麼批准要麼否決它。」
由此可以看出,美歐的這次動作是有呼應的,雖說兩者想達到的目的不同,但的確是聯動的。那麼,歐盟為何在接近承諾兌現期時通過這樣一項「非立法性決議」?歐盟和美國的意圖一樣嗎?歐盟想達到什麼目的,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歐盟之所以發起了這樣一項決議,根本原因有四:
一、試圖再給中國套上一個枷鎖。
歐盟之所以通過這份決議,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們想用另外一套他們掌握主動權的規則來束縛中國,即用另一個規則來替代之前的規則,而不是直接終結前面的要求。如此,歐盟在中歐之間貿易話語權上會得到一定程度保持。
二、試圖在貨幣戰上施壓中國。
如果大家注意,去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后,美國財長雅各布·盧連續訪華斡旋,最終雙方妥協了,人民幣兌美元保持一定穩定,貶值換成美元。這樣的結果是,人民幣兌美元雖然沒有編製,但兌歐元等主要貨幣還是貶值了。這麼一來,相對歐盟的產品來說,中國的一些和歐盟開始有競爭關係的產品開始更加有競爭力,這對歐盟或大或小構成了一些壓力,特別是產品對華出口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在這種背景下,歐盟一方面不能在貨幣上直接對中國施壓,所以只能找個理由來給中國找點茬,那麼市場經濟地位就是其中一個籌碼。
三、要在最後一刻再「訛」中國一筆。
某種程度上說,歐盟也是想將市場經濟地位作為一個籌碼再最後「訛」中國一筆,這是西方人的一貫伎倆。所謂「訛」一筆,就是通過製造一些障礙,然後再和中國談判,然後再向中國要條件,最後再妥協。
四、試圖在中美間提升自己的博弈籌碼。
中美在戰略上是博弈對手,美國呼籲歐盟不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其實是基於兩國的戰略博弈,歐盟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通過設置這樣的關卡,一方面是對美國訴求的回應,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己在中美兩國的地位籌碼。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歐盟和美國在對待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個問題上意圖是不同的,美國是真的不想承認,歐盟則是想以此作為籌碼進行交易,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的。
對於歐盟,我們要知道,其目的很大程度上並非絕對為了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是為了得到更多好處。在這種情況下,就實際操作層面而言,我們應該用三個步驟來應對:
一、要表達足夠強硬的立場以示警示。
要特彆強調歐盟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對中歐經貿關係發展的負面影響以及給歐盟帶來的潛在損失,這麼做是為了用中國未來的潛在市場力量來敲打歐盟,以達到警醒他們的目的。
二、在實際操作層面,要立足於談。
考慮到中歐貿易的互補性和增長空間,歐盟並非真的就是一心不想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目的還在於利益,想得到更多利益。只要有訴求,這就是突破口,大家就可以坐下來談,有事好商量,但不是低姿態去商量,而是抱着大家互惠互利、平等協商的態度去溝通。
三、要用未來吸引他們。
什麼樣的未來?中國潛在市場的未來,「一帶一路」戰略的未來。對於現實利益,一定要基於對等交換,不能只給予不往回拿;對於未來利益,適當可以稍微慷慨一點,以未來利益換現在的利益,表面上看起來稍微吃點虧都沒關係,因為這有利於彌合分歧。以中國如此大的市場,以中國如此強的對外工業輸出能力,中國在未來的合作中是絕不會吃虧的。
在歐洲議會通過這一決議后,法國外長就開始喊話了:支持中歐對話!這意思不過是,咱們就坐下來談談吧。談談就談談唄,又不是沒談過。
對於歐盟,我們要理解其當前經濟處境和政治環境,中國對其既要保持一定的強硬和原則不被其牽着鼻子走,又要給他們一些甜頭,特別是要多給他們一些未來的預期(未來的預期其實是很對他們的症),用這些預期利益來換取當下的更加深化的合作。對付歐洲,這種思路和方向才是正確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