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心態已經轉弱

施永青

從美國處理北韓問題的表現來看,美國作為世界一級大國的心態正在轉弱。特朗普上台後,只口頭上好像比前更敢於罵人,但行動上仍不敢作為。口頭上說要以「Iron & Fire」來教訓平壤,但實際上只是派些戰艦在鄰近海域巡遊,卻沒有作真正的軍事行動。金正恩全不看作一回事,照試氫彈,照試遠程導彈,還射飛彈飛越日本上空。不知為甚麼美國的防空系統沒有把飛越日本領空的導彈打下來?慎戰是應該的,但美國的表現已給人畏戰的感覺,以致國力遠比美國薄弱的北韓也敢公然欺負美國。


在小布殊年代,美國曾自誇有能力在同一個時間在地球上開展多場戰爭,所以未打完阿富汗就打伊拉克,還在中東四處挑起火頭,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敍利亞,一個也不放過。結果弄到尾大不掉,只好撇下爛攤子,無功而回。

經此一役,中東不但在民主憲政上沒有寸進,在經濟上更比之前倒退(在利比亞、埃及、也門、敍利亞都有這樣的情況),人民不得不離鄉別井到別處找生存空間;形成到處流竄的難民潮,為歐洲帶來沉重的負擔。

其實,流向歐洲的難民不算多,流入巴基斯坦、伊朗、約旦等伊斯蘭國家的難民就遠比歐洲多,單是巴基斯坦一個國家就來了二百多萬難民,是整個歐洲的兩倍多。巴基斯坦可要比歐洲窮得多呢!

難民潮的出現,不但衝擊了西方的經濟,亦衝擊了西方的價值觀——人權、民主、自由市場。要拒絕難民入境,人權就不可以無疆界。要維持基督教文明,就不能讓孩子生育得多的回教徒有投票權(以色列如果讓佔領區的巴勒斯坦人有投票權,猶太人政府就一定下台。如果地球村也一人一票選村長,村長最有機會是中國人或印度人)。

如果不想本國市場被人口多、勞動成本低的國家的產品所佔領,就不得不放棄全球化,而改行貿易保護主義。

自從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後,西方就一路想利用全球化把自己的那套價值觀,推廣至世界上所有地區。現在卻連自己推廣的那套,自己也不相信了。在歐洲,右翼的民族主義者雖未能成功執政,卻足以令執政黨在某些政策上向他們靠攏。在美國,選民更選出了一個與主流傳媒的意見相左,主張美國優先的「瘋老頭」。實質上這已顯示,美國選民希望透過特朗普,不再讓墨西哥人與伊斯蘭人可以在美國享有同一樣的人權。

歐洲只是在民主與人權上向種族主義作了讓步,在國際貿易上仍是堅守自由市場的原則;但美國就對本國的處境更加緊張,所以覺得連自由貿易的信念也可以不要了。因為,美國一旦失去了做一哥的紅利,損失將會十分嚴重。所以,今後美國一定會赤裸裸地推行美國優先的政策,不會再奢談甚麼普世價值了。

保護主義其實是心態弱的一種表現。如果實力雄厚的話,不但不用處處都要設法保護自己,還有餘力去扶助其他人呢!由此可見,美國雖在實力上依然是世界最強,但在心態上已經轉弱。美國人應已意識到,美國在國力增長的勢頭上已比中國遜色了。所以只能美國優先,沒法再照顧盟國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