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清晨,解放軍出動18架次戰鬥機逼近台灣島,三度飛躍所謂的「海峽中線」,台灣戰機緊急起飛並喊話:「你已飛過海峽中線,立刻轉向脫離」。
但我軍戰機飛行員直接回應:「沒有海峽中線!」
21日,中國外交部,以國家的身份公開回應了所謂的海峽中線問題,那就是:
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這句話說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中國在所有的公開文件中,從未承認過海峽中線的存在,所以在法律上當然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22日,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對媒體這麼解釋所謂的「海峽中線」:雖然「海峽中線」是「我們思考出來的一條線」,但它是多年來「避免兩岸軍事衝突、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一個象徵」。
換句話說,台灣自己也知道沒有所謂的海峽中線,這只是台灣自己「思考出來的一條線」。
不過按照台「防務部」對媒體公布的解放軍戰鬥機飛行軌跡圖,我們顯然也知道台灣「思考」出來的這個所謂的海峽中線。
9月18日,有數架解放軍戰鬥機,就是特意壓着這個「海峽中線」的軌跡飛的,恰好越線一點點,就回去,還有幾架在偏一點的位置,大幅超過海峽中線。
9月19日,飛行軌跡圖也是類似。
這表明我們知道台灣那邊是怎麼想的,這麼飛也是故意的。
但不管怎麼飛,都是我們的自由,因為這個海峽中線不僅在法理上不成立,在事實上也不成立。
如果真的有海峽中線,那台灣的飛機和運輸船,天天都在越線,不信你看看金門和馬祖的位置就知道了,連台灣媒體自己都覺得海峽中線可笑。
金門島離廈門島,只有10公里,咫尺距離,想收復金門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情,為什麼金門會在台灣手裡?
當年故意留下金門,和今天故意飛躍海峽中線一樣,都是政治上的大智慧。
政治高於軍事,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
金門慘敗
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開始了渡江戰役,百萬雄師過大江。
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佔領南京。
1949年7月,解放軍入福建,國民黨守衛部隊一觸即潰,降者如雲。
渡江戰役發動之前,毛主席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真打起來之後,大家發現毛主席說錯了,這哪是紙老虎啊,壓根就是個紙氣球,一戳就炸。
掃平了整個福建後,解放軍先鋒部隊立即着手準備攻擊金門島,把國民黨軍徹底趕下大海。
此時的蔣介石,增調胡璉軍團增援金門,令金門島的守軍規模達到了4萬人。
解放軍知道金門島的守軍規模,但依然不在意,4萬人的國民黨軍幾天之內就被打到徹底崩潰的事情,幾乎幾天就能見到一次。
負責攻擊金門島的第十兵團,充溢着樂觀情緒,上上下下都抱着同一種思維,那就是登島即勝利。
看不起敵人,固然會大大增強士氣,但也會帶來很大的隱患。
粟裕對攻擊金門作了「三不打」的指示:
沒有一次運載6個團的船隻不打;
敵有強兵增援不打;
要求山東沿海挑選6000名久經考驗的船工支援10兵團,船工不到不打。
但造化弄人,9月份,粟裕大將回到北京準備參加開國大典,臨行前安排葉飛負責整個金門戰役的指揮。
開國大典後,粟裕留在北京出席了一系列會議,等他回到福建時,金門戰役已經打完了。
10月中旬,台灣多次增援金門島,把金門島的守軍規模從2萬殘兵敗將,擴充到了3萬人,並帶來了大量給養裝備。
10月24日,葉飛得到確切消息,胡璉兵團即將增援金門島,如果任由胡璉兵團登島,守軍規模會達到4萬人,這會讓解放軍在未來登島戰役中受到極大的損失。
事不宜遲,葉飛當機立斷,立刻啟動登島戰役。
葉飛之所以決定提前打金門,並不是怕胡璉登島後就打不下金門,只是不想讓部隊多受損失而已。
按葉飛的估計,如果胡璉兵團登島了再去解放金門,解放軍可能要付出4000人的代價。
金門已經3萬守軍了,如果胡璉增援那就4萬守軍了,但按葉飛的估計,如果解放軍傷亡超過4000人,那就是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恥辱。
打台灣才有挑戰性,打金門簡直就是手到擒來。
這就是葉飛提前發動金門戰役的前提背景。
葉飛募集到的船隻,一次只夠運3個團上岸,但第一波部隊卻帶了好多箱人民幣,還帶了豬和一些慶功用品,甚至還帶了一些辦公桌椅,所有人都沒覺得這樣不對,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
按葉飛的原計劃,登陸之後,所有船隻還可以繼續運兵,幾波就能把國民黨軍給打崩了。
在陸地上,葉飛完全可以這麼瞧不起國民黨軍,但在海洋上可不行。
戰役開始後,國民黨軍龜縮一團,所有火力集中攻擊解放軍的渡船,大量戰機從台灣島起飛,也只盯着渡船炸。
很快,所有的渡船都沉了,留在金門島上的9000解放軍成了孤軍。
在胡璉軍團上岸後,國民黨軍以優勢兵力和火力,對困守在海灘上的解放軍發動了圍攻。
登島部隊在國民黨軍海陸空三軍的攻擊下,激戰三天三夜,真正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別說子彈了,連喝的水都沒有了。
而在10公里之外的廈門島,解放軍大部隊急的都冒煙了,也只能給予炮火支援,一個兵,一壺水都送不過去。
整整三個加強團,近一個師的兵力,連同船工,民夫在內共9086人,全軍覆沒。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金門的解放也被迫推遲。
這就是金門島為什麼可以在席捲全國的解放戰爭中倖存下來的原因。
也為後面的金門炮戰,留下了伏筆。
金門炮戰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並給台灣島提供了大量物資援助,令解放台灣在當時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軍事任務。
蔣介石和美國有大量的共同利益,但也有不一樣的利益訴求。
美國只想保留台灣,形成一個遏制大陸的屏障,但蔣介石希望的是反攻大陸。
1954年,美國炮製出一個《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宣布要保護台灣,但條約中明確規定金門、馬祖等靠近大陸的島嶼不受美軍保護,因為實在太近了,沒法保。
蔣介石不樂意了,他希望美國能保護「友方掌握的有關陣地及領土」。
金門和馬祖,在美國看來毫無用處,是惹事之源,但是在蔣介石眼裡,這裡既可以成為台灣的第一屏障,又可以成為將來反攻大陸的跳板,絕對不能放棄。
1958年5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親赴台灣,強迫蔣介石立刻從金門、馬祖等島嶼撤軍,否則就要削減對台灣的軍援。
美國的目的很明確,把台灣和大陸徹底割裂,雙方不產生任何聯繫,製造台獨事實,然後想辦法賦予台灣獨立的地位。
所有的台獨勢力,源頭都是美國,美國是最希望台灣獨立的人。
因為美國,只希望台灣能成為封鎖大陸的第一島鏈,不希望台灣再搞其他事情。
但台獨,既不符合大陸的利益,也不符合蔣介石的利益。
所以在1958年8月,金門炮戰爆發了。
炮擊金門是一個政治史和軍事史上的神來之筆,體現出了神乎其神的戰略水平。
根據史料,毛澤東發動金門炮戰的原因是:「向金門打炮,也不是為了解放金門,而是蔣介石希望我們打炮,這樣他就有了借口,可以抵抗美國的壓力。」
「我們現在的方針是援蔣抗美,堅決反對兩個中國的陰謀。杜勒斯到台灣,如果我們不炮擊金門,那實際上是聯美壓蔣。我們炮擊金門,就打亂了美國的陰謀,打亂了他的計劃。」
所以炮擊金門,是表面打蔣,實際打美。
因為,中國高層為金門炮戰制定出了「打而不登」、「斷而不死」的總策略。
但這一切,毛澤東並沒有通知蔣介石。
1958年8月23號下午,廈門前沿陣地萬炮齊鳴,把金門島一瞬間炸成了火海,連料羅灣的運輸艦,都被海軍岸炮給炸沉了一艘。
重量驚人的炮彈,許多送彈手連續送彈上百發,胳膊都腫了。
三天之內,10萬發炮彈傾瀉在了金門島的陣地上,金門防區三名中將級副司令趙家驤、章傑被直接炸死,吉星文重傷後不治身亡。
金門司令胡璉被炸重傷,僥倖生還。此外,還有2名美軍顧問,也在炮戰中喪生。
美國的《LIFE》雜誌,曾經刊登過金門炮戰的戰地實拍圖。
據台灣史料,金門炮戰後的第二天上午,睡醒後的蔣介石收到了戰報,老蔣先是一愣,然後默默思索了很久,最後眉頭舒展,面對微笑的連說了三個好,弄的身邊的秘書一臉懵逼。
高手過招,很多話不需要明說。
美國誤判中國大陸攻擊金門是獲得了蘇聯的授意,對此事異常的重視,直接集結了6艘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40艘驅逐艦、1個潛艇集群和20多艘後勤補給船隻前往台灣海峽。
要知道,當時全美國,只保留了12艘航母。
8月27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發布公開聲明:必要時將會協助台灣方面協防金門和馬祖。
蔣介石對此很滿意,但毛澤東更滿意。
1958年9月4日,中國人民政府發布聲明,首次宣布了中國領海的寬度為12海里。
「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
為什麼是12海里,因為金門炮戰,解放軍已經用實際證據證明了自己的炮彈可以打到12海里這麼遠,所以我們的領海範圍就是12海里。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同時,中國政府要求美軍退出台灣,並要求台灣退出金門和馬祖。
這下把美國政府架在火上烤了,中國發布了這麼硬的聲明,不強硬回復是不合適的。
但12海里這個是國際通用法則,中國聲明12海里合情合理。
以前沒人搭理這個規定,那是因為中國沒有那個實力保護12海里的領海,現在不是有實力了麼,10萬發炮彈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所以這個12海里沒法反駁。
讓美軍退出台灣,這個絕不可能,那剩下的就只有金門和馬祖可以說事了。
1958年9月4日當天,美國政府發布聲明回應中國,措辭極其強硬,宣布美國政府會立即派兵協防金門和馬祖,但沒提12海里的事。
毛澤東和蔣介石,對此都非常的滿意。
只有美國沒辦法強迫蔣介石放棄金門,那台灣就永遠不可能獨立。
中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再打就不合適了。
10月初,解放軍宣布炮戰改為「單打雙停」的模式,就是單日打炮,雙日休戰,給金門守軍一個修復陣地的機會。
1959年1月9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今後逢單日不一定都打炮」。
此後前線部隊的炮擊次數逐漸減少。
到了後來,打炮之前,會先放廣播。
一開始是暗示,後來是明示,直接在廣播裡吼我們要打海灘了。
到了最後,乾脆連炮都不打了,發射宣傳彈,送一堆勸降書過去。
國軍那邊,也是一樣,這樣的零星炮戰,一直持續到1979年大陸和美國建交為止。
去過廈門島的人,都會在和金門隔海相望的地方看到一個大牌子,豎立着八個大字「一國兩制,統一中國」。
而肉眼可見的對面,也有八個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這兩個字隔海相望已經幾十年了,唯一區別就是中國大陸這邊是經常更新維護,金門島那邊是已經很久沒人打理了。
這互相對望的八個字,就是大陸和台灣老一輩領導人之間的默契。
金門島,我們肯定會留着,只要解放軍不派一兵一卒上岸,沒有任何一個台灣領導人敢在無解放軍登陸的前提下直接命令軍隊撤出金門島,這無法向任何民眾交代。
而只要金門留着,台灣就必須和大陸產生聯繫,因為距離太近了。哪怕這個聯繫只是軍事矛盾,那也是聯繫。
金門島的存在,其實就是兩岸領導人在聯手故意製造矛盾,因為只要矛盾在,聯繫就在。沒有任何矛盾並不是什麼好事,如果太久沒有任何聯繫,那就真的分化並獨立了。
所以,在2020年9月,大陸戰機飛躍了台灣海峽中線。
新時代的金門炮戰
自1979年以後,大陸和台灣之間的炮戰就停止了,軍事矛盾和衝突沒有了,聯繫也沒有了。
這不符合海峽兩岸的一致利益所以和平統一的就被提上了日程,作為金門炮戰的替代品。
金門炮戰是為了聯繫,也是在海峽兩岸隔斷交流時唯一可以互相聯繫的方式。
但是在和平時期,我們有其他的辦法,可以替代這種軍事聯繫。
鼓勵台胞來大陸投資,就是一種聯繫,推動兩岸旅遊和探親,也是一種聯繫,互相採購商品,也是一種聯繫。
這種聯繫絕對不可能讓台灣心甘情願的和大陸統一,為什麼我們把這些稱之為和平統一的手段呢?
因為只要你有聯繫,你就斷不了關係,台灣就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依然屬於內戰的範圍,剩下的無非就是等待時機而已。
就好像金門炮戰不可能武統台灣一樣,但這依然是統一台灣所必須的步驟。
聯繫,絕不能斷。
而那些台獨勢力,之所以反覆阻撓兩岸交流,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1994年,萬惡之源李登輝成功的修改了台灣的大中小學教材,洗腦了新一代的台灣人,批量生產台獨分子。
現在很多新一代的台灣年輕人,已經遺忘了台灣的歷史,也不清楚台灣和大陸的聯繫。
30年來,大陸的經濟突飛猛進,實力與日俱增,但台灣的獨立傾向,竟然越來越強。
所以,有必要給台灣的年輕人科普一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關係了。
台灣的媒體都操控在台獨勢力手中,怎樣才能讓這些台獨媒體心甘情願的去科普兩岸之間的關係呢。
2020年8月9日,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訪問台灣,這是中美建交40年來到訪台灣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
這是對一個中國共識的嚴重挑釁,也是特朗普試圖以切香腸的方式一步步製造台獨事實的險惡用心。
而台灣,也投桃報李的向美國採購了一個大訂單,花費了176億新台幣採購了美國4家「死神無人機」,摺合10億人民幣一架,遠遠超過正常標準三倍。
作為回應,我們有必要再次發動一次金門炮戰。
但現在的中國的大方針是和平發展,動刀動槍不合適,而且廈門島的房價現在有點貴,而金門那邊什麼都沒有,互相炮戰太虧了。
所以,我們發明出了新型的金門炮戰。
派飛機在海峽中線飛一圈,迫使台灣飛機也跟着飛。
我也不把你怎麼樣,就是飛一飛,你跟飛我也不管,有本事你就先出手打我。
我飛一次,你就得緊張一次,然後台灣媒體就會爭相報導一次,台灣和大陸在法理上還正在內戰之中的事實就會被科普一次。
台灣媒體要是沒啥反應,那我就再飛的近一點,反正在法理上整個台灣都是我的,我就是直接島上飛,那都是符合國際法的,逼着你科普。
事情可以談,聯繫不能斷。
以特朗普這種愛搞事的性格和目前台獨勢力的泛濫成災。
我覺得吧,以後我軍戰機會經常到海峽中線附近飛一飛,這次只是第一次而已。
兵中有禮,禮中有兵。
先輩們有智慧,我們也有。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