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多真?

麥國華

美國心理學家保羅.瓦茲拉威克(Paul Watzlawick)是傳播理論的領軍人物,他的著作中有一本談到真實資訊的傳播,書名特別有意思,叫「真有多真?」(How real is real?)。成書已近半世紀,傳播媒介包括互聯網的發展不但沒有令他的主張落伍,反而為他加簽背書。

他在前言中說,「真實」往往會有好幾個不同版本,甚至互相矛盾,而所有版本都只是傳播的結果,不反映永恒的客觀真相。傳播的實際行為足以讓人相逼發瘋,或構成不同的世界觀。

上代人靠書報、電視和電台知道這世界的運轉,新世代則依附互聯網過活,資訊比50年前多得怕人,可惜得到的事實「版本」亦更多,混亂(confusion)和虛假消息(disinformation)充斥,真相寄生在傳播媒體的立場,變幻莫測。

不少混亂來自傳媒偏頗的報導。政府推小區強檢抗疫,封鎖樓宇,強令居民接受新冠肺炎病毒測試。有媒體引述居民、專家和議員說:檢測了千百人,只找到很少確診者,勞民傷財;行動早應該做,現在做太遲;完全擾民,居民被迫「坐監」;商舖攤檔沒了生意,損失幾萬塊錢;有人上不了班,拿不到食物,有貓狗幾乎餓死;有人拿了罐頭食物沒吃,都掉在後巷。區議會主席甚至說「封區」剝奪了居民的自由。

每一段報導都是記者第一身體驗和採訪得來,沒有造假,反映政府就是這樣窩囊、無能。不過看看另些媒體的報導,似乎又出現別樣的真相。

同樣訪問居民、專家和議員,除了批評外,也有人說:找到確診者數目不多,但已是不錯的成績,好開始;有檢測總好過沒檢測,大眾心安定些;拿了政府派發的食物包已足夠,在家休息兩天不難過;老闆體諒,工作沒有影響;攤檔商販長痛不如短痛,早日疫症清零,可以早日恢復正常生意。

每一段報導也都是真確的,同樣是第一身體驗和採訪,但讀者得到的卻又是另一幅圖像。傳媒按自己的立場選擇取捨新聞,資訊雖然真實,原來卻只是事實的部分,多看了便覺得亦真亦幻。

虛假訊息這名詞在過去4年全球大熱,特朗普在任期間向世界說了不知多少遍fake news,當然他指的假新聞有他賦予的新定義,就是那些對他不利的新聞。

香港媒體發布的假新聞也作了不少惡,遠的如報章給錢予家庭慘案的事主到深圳召妓作新聞,近的更假得可以:警察在地鐵站打死多人;女示威者被警察開槍射盲;大學女生在新屋嶺拘留中心被性侵等等。假新聞做出真新聞:黑衣人暴動、大學生搗亂校園、醫護示威抗議等,數也數不盡。即使真相大白後,不見得那些媒體有用丁點版位把真相告訴讀者。

新鮮出爐的偏頗新聞涉及封區抗疫,政府電台指官方派發的罐頭食物沒有附送開罐刀。該報道刊出罐頭底部的照片,外加圖說指賓館沒有開罐刀,讓讀者相信政府人員低能涼薄,卻原來大部分罐頭根本都附有易拉環打開。真假分明,電台依然死撐,一句「你抹黑我」便交代過去。有這樣的公共媒體,或許大眾對特朗普也應該多些包容了。

在這個誰算是新聞媒體也說不清的年代,要分清楚有多真才算真,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只好靠自己去看、去聽和去想。至於那些閉起眼睛、捂着耳朵、關上心靈的人,忘記他們好了。■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1月29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