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像晚清?「速勝論」的狂歡要不得!

北風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民智漸開,年青一代越來越平視西方,「關學」逐漸在「時政認知」領域成為主流。

通俗地講,所謂「關學」,主要有「出關」和「入關」兩大流派。

出關:是將當今世界看作「從春秋向戰國演變的古中國」,當今世界的先進西方國家,就是「函谷關外的六國」,我國就是「六世積累,一朝出關,橫掃六國」的大秦帝國。

入關:是將美歐等西方價值觀國家,類比「自視正統」內憂外患的晚明。我國是即將入關,佔據「世界主流正統」的清皇朝。

無論是「出關」還是「入關」,兩種學說都體現我們善於從「五千年文明傳承」中,以史為鑒,吸收歷史經驗,為今所用。

最近,《環球時報》採訪了著名的國際時政學者鄭先生。鄭先生提出「美國對外像蘇聯,對內像中國晚清」的新觀點。

作為「百年屈辱史」極為敏感,迫切希望吐氣揚眉的中國人,「美國像晚清」的觀點可以說切中了國民性格中「急於逆襲」的嗨點,引爆全網輿論。

但我認為,將美國視作可以隨意揉捏的晚清,和兩種「關學」已經不是一碼事。

我們需要正確認知中美兩國如今在國際博弈中的地位,在歷史類比中找到「正確的錨」,才不會因「必亡論」而沮喪,更不會因「速勝論」而輕敵。

壹、美國盟友體系只有「裂縫」

早在今年夏天,普京就提出「美國走在蘇聯的老路上」這一觀點。

於是全球許多學者,都在「新冷戰」的預期下,提出「今天美國更像冷戰中的蘇聯,今天的中國更像冷戰中的美國」這一觀點。

最近美國國內爆發了因「政治正確」而導致的民意撕裂和「零元購」動亂。

因此在亞洲都有一定聲望的鄭教授,結合普京觀點和美國亂局,提出「美國對外像蘇聯,對內像晚清」的觀點。

可是對比研判幾天的世界格局和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末年」,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如果說美國和晚清有什麼共同點,大概就是GDP佔比都一度接近過世界的三分之一。

可是晚清雖然「經濟虛胖」,但在國際視野上是「內卷」的。

晚清時期,清朝已經淪為西方各國予取予求的半殖民地,在國際上別說「藩屬國」,連有點體量的盟國都沒有。

當今美國,經歷了特朗普時代之後,我們會看到美國和盟友發出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可是本質上,這些盟友對美國的「大戰略」還是基本跟從的,只是經常「鬧情緒」得加錢而已。

美國在與盟友的相處中,絕對的「一言堂」「一呼百諾」的能力確實喪失了,可是只要是美國明確的「全球戰略」,敢於公然對抗的盟友,一個都沒有。

美國依靠軍事,經濟與科技優勢,在引導盟友圍堵對手方面,還有很多「工具」沒有使用。

比如台海問題上,美國在與中國直接對抗方面,在「元首通話」後選擇緩和,可是隨後啓動兩個「小花招」,就在國際上造成一定影響力。

第一招,是美國發動「忠犬立陶宛」,通過立陶宛「升級與台灣偽政權的官方往來」對我國進行挑釁。

在我國反制之後,立陶宛立刻「攛掇」波羅的海三國的部分議員,形成支援「台灣島偽政權」的更大聲浪。

在美國的「盟友體系」裡,立陶宛只是邊角料角色,這種級別的垃圾被我國打下去之後,美國還能盡力鼓動「體量更大」的盟友升級與我們的對抗。

第二招,是美國情報部門策動「所羅門群島」內亂,襲擊我國商鋪。

「所羅門群島」是過去幾年,台灣島偽政權遭遇「斷交潮」,轉而選擇與我國建交的「島國」之一。

「所羅門群島」原本是「台灣島偽政權過往邦交國」裡,棄暗投明的樣板之一,最近國際上又爆出「偽政權有邦交國要斷交」的消息。

於是美國利用自己情報界的影響力,讓「所羅門群島」的地方勢力發動暴亂,襲擊華人,打砸商戶。

美國這樣的陰暗小手段,就是在警告其他「還想棄暗投明」的國家,轉而與我國建交後,可能面對「後院起火」的內亂。

美國龐大的全球盟友圈雖然顯現了裂痕,但完全沒有「崩壞的跡象」。

美國依舊處在「使些小手段」,就能攪動世界風雲的狀態,和晚清時代的國際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貳、美國的霸權體系依舊強大

不說駕馭「盟友」的統帥能力,只說國家自身的「全球霸權統治力」,今日的美國和當年的晚清都沒有可比性。

當年的晚清經濟規模巨大,人口眾多,幅員遼闊,這都成為「鴉片戰爭」前西方懼怕並尊重清朝的原因。

可是一場鴉片戰爭, 讓西方認清了孱弱的清政府,從此晚清的人口眾多成為「最佳勞工掠奪地」,龐大的經濟體量,成為分食的豬肉。那時的晚清政府,別說霸權,連全球影響力都沒有。

今天的美國,我們經常通過「阿富汗倉促撤軍」,次貸危機等經濟亂局,來判斷美國的全球霸權從「鼎盛」在走向下坡路的路上。

可是美國的「國際霸權」的下滑是極其緩慢的。

當今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科技,軍事,金融等領域全方位挑戰美國霸權。

今天的我國,只是在經濟這一個方面高速接近美國,軍事,科技等領域在奮起直追,但依舊代差明顯。

在意識形態與金融兩方面,我國更是有「與生俱來」的短板,以及後發劣勢。

當今世界都在鼓吹「中國對美國霸權的全面挑戰」,但實際上,我們只是「製造業產業鏈」完成替代,經濟總量高速接近,除此之外的科技,軍事,金融,意識形態等方面,只是展露一點「苗頭」而已。

在當今世界的發展格局中,我國是最接近美國的「一極力量」,也只是在經濟和產業鏈領域挑戰美國而已。當今世界我國以外的任何國家,都有極為明顯的短板,連成為「挑戰者」的資格都沒有。

由此對比可以看出,蘇聯解體後,我國和俄羅斯歐盟雖然都在倡導多極化世界,但美國的全球霸權只是巔峰稍有回落而已。

叄、如何認准中美博弈的「歷史之錨」?

認清了美國的「盟友圈影響力」和「全球霸權統治力」,我們就不應該產生「美國像晚清」這樣的觀點。

當然,網絡熱議是「片面解讀鄭教授的觀點」,他只是說「美國內部像中國晚清」而已。

許多人贊成「美國國內像晚清」的觀點,是因為國內「黑命貴」與「MAGA」的民意撕裂和對立,都像極了思潮混亂的晚清。

美國聯合「西方盟友」,不談經濟發展,大談「意識形態」,「民主價值觀」,這種「務虛」的傾向,和清朝末年鼠目寸光,無視西洋,自視正統的封閉心態一模一樣。

同時,美國「零元購」盛行,「槍殺示威者被判無罪」等引發的騷亂,都讓人想到晚清時期的「義和團」。

這些特徵讓許多國人都認為「美國雖然對外依舊張牙舞爪,霸權餘威猶在,但內部已經孱弱成晚清狀態」。

這樣的理解依舊「低估了美國」。這方面,美國自己的學者反而相當清醒。

去年的這個時候,美國專家撕去人權偽善外衣,在彭博社發表高論:疫情擴大了美國對華優勢,因為疫情證明美國可以容忍更多的死亡,這方面中國政府是「軟弱」而又「不敢承受」的。

這就是美國「低人權狀況」體現出的「國家韌性」。

我們將美國的「零元購」和「槍殺無罪」視作巨大動亂,「亡國之象」。這是類比「以人為本」的我國來判斷的。

在美國,一個示威者在遊行中槍殺另外兩個美國人,是可以「宣判無罪」的。這種判決,在我國會有麼?在我國敢有麼?

別說「槍殺兩個人」。在我國,一個小鎮30個小孩飲食嘔吐,就可以震驚全國,一批官員被查。

在我國,一部電視劇劇情呈現「一隻寵物貓被毒殺」,圍繞這只「道具貓」死沒死,哪種方式殺死的?影視劇「真實」與「動保」的界限到底在哪裡,這些問題持續佔據一周的熱搜。

在我國,一隻道具貓引發的「人道主義關注」,遠超美國幾十個州同一時間爆發「零元購」。

如今,美國呈現出的「低人權」的忍耐力,也遠超「一百多年前」的清朝。

因此哪怕只分析美國內政,也比孱弱的晚清要強大許多。

以鄭教授為首的一些亞洲「相對中立」的學術權威,喜歡用「中國更像冷戰中的美國,所以更有可能贏得新冷戰這場博弈」這一觀點。

將中美博弈,類比為美國擊敗蘇聯的博弈,這種格局,顯然「小了」。

當今的中國,也一點都不像冷戰中的美國。

中美博弈的背後,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這會是一場「持久戰」!

中國絕不會以美國擊敗蘇聯的方式獲勝。中華民族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歷史之錨」,只應該在五千年的文明盛世中尋找!■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