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油畫?從哪些角度切入賞析?

大家有個誤區,好像西方畫都是油畫,其實不是的。

oil-paint

比如下面這幅: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 的《維納斯的誕生》,地球人都認得。

Birth of Venus

這幅為啥不是油畫呢?因為這是蛋彩畫。注意,這畫算是 15 世紀晚期的畫了,這畫出來的時候,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和拉斐爾 (Raphael)都能打醬油了。那時油畫還不算時興呢。

這幅畫呢?地球人都認識的,拉斐爾《雅典學派》?呃,這也不是油畫,是濕壁畫。

The-School-of-Athens

那是 16 世紀初了。拉斐爾畫這個時,米開朗琪羅在隔壁畫西斯廷天頂畫呢。

所以,油畫其實跨時間範圍不那麼大,最盛期,差不多是歐洲,16 世紀到 19 世紀。

歐洲在文藝復興前,歐洲大致可以分南北派。南派是意大利為主,又有佛羅倫薩、羅馬和威尼斯、博洛尼亞幾個分舵。這幾派基本講求形體、構圖、理想美、內涵。一般是給宗教和富豪畫畫。

北派,主要是比利時、荷蘭和德國,這一派基本講求色彩、逼真,跟鏡子一樣。這派除了給宗教和闊佬畫畫,也給小市民畫畫,所以比較接地氣。

中間呢,法國雄起。從紅衣主教黎塞留到路易十四再到路易十六,有錢啊,盡收羅南北之長,就成了獨樹一幟了。

油畫開山鼻祖,是範艾克 (Van Eyck) 兄弟。他們是北派。看這幅,15 世紀啊,就這麼纖毫畢現了。衣服木紋燈的反光,小動物都畫得毛茸茸的。都畫得逼真。這種畫,我們就主要贊美他們的寫實和細節勾勒。我們就叫北歐鏡子派吧。

Arnolfini-Portrait

但那會兒,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小家子氣嘛。

意大利講究形體美。構圖端莊。線條溫柔。寫實不寫實,無所謂。意大利畫派太多了,費拉拉畫派、羅馬畫派、錫耶納畫派,很瑣碎,只找主要的。

好,佛羅倫薩派,我覺得還是拉斐爾最好,他的畫就是理想美。我們就叫佛羅倫薩理想派。對了,拉斐爾後期一直在羅馬工作,所以他算羅馬畫派也行——牛人嘛,大家都把他往自己堆裡扯。羅馬畫派比較端莊,魯本斯認為有建築之美。咱就看個意思。比如聖母這幅就端莊穩定,結構跟個金字塔一樣。這就是結構和形體之美了。

The-Garvagh-Madonna

而這幅《該拉忒亞》就是構圖如神、形體美麗之極了。整體構圖又帥氣(注意每個人的造型),單個形體又圓潤美麗。這篇偏佛羅倫薩風。

Galathee

意大利另一大派是威尼斯畫派。大當家是貝裡尼 (Giovanni Bellini) ,傳了弟子是喬爾喬內 (Giorgione) 和提香 (Tiziano Vecellio),後來有委羅內塞 (Paolo Veronese) 和丁托列托 (Tintoretto) 這二位。威尼斯比較富麗堂皇,顏色華美。那我們就姑且叫威尼斯色彩派?

看提香走一個《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感受一下肌膚的柔潤色彩。

Venus-of-Urbino

以及委羅內塞《加納的婚禮》,就盧浮宮《蒙娜麗莎》正對面的,我最喜歡的畫作之一。感受一下這種明麗堂皇。

The-Wedding-at-Cana

大家已經發現了,威尼斯人畫畫比較老實,背景細節也給你畫。不像拉斐爾他們,背景比較玄幻。

這方面呢,佛羅倫薩和羅馬派比較唯美些。威尼斯就更重色彩明麗。

而北方畫派比較亂。

首先,北方有個手法主義,專門扭曲變形玩美感。他們認的祖師爺裡有一個是米開朗琪羅呢。

看博施 (Hieronymus Bosch) 這幅:

Bosch - Surrealism

所以你看,16 世紀就有超現實主義畫家了。我們就叫這派為手法主義派吧……欣賞他們,主要欣賞個構思和構圖……

意大利人不屑畫風景,北方人表示,他們樂意啊,就開始有風景畫,加了人,就是風俗畫(genre)了。於是有了風俗畫派。那會兒北方風俗畫派比較寫實。特別淳樸,不妖艷,還是按照鏡子派下來的。以下老波魯蓋爾 (Pieter Bruegel de Oude) 的農民風俗畫:樸實吧?結實吧?嗯就是這個。

Boerenbruiloft

後來呢,意大利錫耶納派和羅馬派幾位爺一倒騰,圭多 · 雷尼 (Guido Reni) 、卡拉奇兄弟們 (Carracci brothers) 開始研究光影。最後就出來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這個大魔王。他是獨成一派的,明暗對比(eclair-obscure),你看哪些畫裡黑魆魆的,那都是學他。我們就叫他卡拉瓦喬明暗派吧。看上去是不是有點舞台感呢?

David-with-the-head-of-Goliath

好了,卡拉瓦喬的舞台感和光鮮啟示了許多人。比如那會兒荷蘭獨立了,就出了荷蘭黃金時代畫派那些大妖人。中間就有倫勃朗 (Rembrandt) 和維美爾 (Johannes Vermeer) 這些怪物。

倫勃朗就是光影、畫技、人物神髓的集大成了。看這畫,光影、筆觸的感覺、整體對派頭、堅實程度、衣服材質的勾勒、頭發蓬松的質感,渾然一體了吧?

Rembrandt

維美爾則是光影細節上面有點瘋了。注意左邊打進來的陽光照在人臉的質感。

The-Geographer

倫勃朗的浸泡式光影和卡拉瓦喬的酒窖式明暗,後世都歸到了巴洛克 (Baroque) 裡面。但最巴洛克的人是誰呢?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這貨是比利時人,但去意大利學過藝,是貫穿南北的大宗匠。所以他畫的畫,有北方的色彩斑斕華麗,又有南方的肉體和構圖。他是布置場面的高手,場面宏偉無比。德拉克洛瓦說他是畫家裡的荷馬。他算是巴洛克力量派畫家?感受一下:力量、色彩、構圖、舞台般的場面激烈度。

the-meeting-of-david-and-abigail-peter-paul-rubens

巴洛克還有一位大宗師,西班牙的維拉斯凱茲 (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他是古往今來肖像畫最好的人之一,不過經常被低估就是了。他也算巴洛克那種華麗優美之風的代表,但戈雅認為他其實很酷……後話。

the-rokeby-venus-diego-rodriguez-de-silva-y-velazquez-

好了,來到法國了。

法國先是有一群人學卡拉瓦喬的明暗派,後來出了大宗師普桑 (Nicolas Poussin) 。這位長期在羅馬工作,簡直可以算羅馬畫家了。

他算是古典派,就是特別端正,畫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人的造型都穩重。藍色和紅色哪個都不會太多——藍色冷,紅色暖嘛。當然他畫裡也常有激烈的場面,但大體布局都四平八穩的,不會很亂。

看他的畫,大家都規規矩矩很穩重的樣子。感受一下他的溫厚吧。

我們就叫他古典穩重派。

Nicolas-Poussin

到了 18 世紀了。法國人不巴洛克了。他們要洛可可,要纖細,要優美。就出了個華托 (Jean-Antoine Watteau) 。他算是法國的大宗師之一,雖然英年早逝。這人的畫,輕巧明麗,有裝飾性,輕盈優美,有舞台感,細節畫得很巧,就跟宮廷舞會似的。他這一派比較獨立,就叫華托纖秀派好了。

Jean-Antoine-Watteau-painting

後來洛可可派出了兩個老流氓。一個是布歇 (François Boucher) ,一個是弗拉戈納爾 (Jean-Honoré Fragonard) 。畫自然沒的說,但畫得比較色情柔靡。大家批判的看一下這種洛可可老流氓派,感受一下那種輕盈細致。

Francois-Boucher painting

18 世紀末,又有幾派要造反了。

首先是戈雅 (Francisco Goya) 。這是個怪人。梵高之前的梵高(他們都很妖,而且都因為用黃色顏料鉻中毒)。戈雅喜歡畫各類妖異的東西,到晚年甚至打算放棄模仿 3D。總而言之,很有異域風情。看這幅裡的細節質感,以及那種幽森的感覺……

La-maja-desnuda

然後是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 為首的新古典。他們要畫歷史題材,畫英雄般的人體,畫古希腊古羅馬那種英雄姿態。新古典派基本都是大歷史題材。最有名的自然是這幅:逼真不逼真另說,看把這形體畫得多麼雄偉牛叉!我們就叫新古典主義翻拍歷史題材派。

Napoleon-at-the-St.-Bernard-Pass

大衛教了個徒弟叫安格爾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安格爾把新古典繼承下去,變成了法國學院派。他覺得就把人往拉斐爾當時的路子裡畫,畫得有理想美,畫得逼真。所以安格爾一輩子都在探索人體怎麼裸比較純粹比較美。注意下面這幅畫的肌膚光影、構圖和素描之准確。

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painting

但又陸續有人反安格爾了。

第一位是浪漫主義的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 。這人綽號叫浪漫主義獅子,崇拜魯本斯,所以就是浪漫主義獅子派。畫起來風飛怒發。他還是第一個把筆觸披灑讓大家看的人,感受下他的色彩、燥熱和力量:

The-Death-of-Sardanapalus

然後是庫爾貝 (Gustave Courbet) 。這位比較現實主義,要畫最日常的玩意,不想畫編出來的東西。比如:

Gustave-Courbet-painting

再然後,19 世紀法國有許多畫家喜歡野外寫生,裡面有位大器晚成的柯羅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成了史上最偉大風景畫家之一。他能夠把握景物的動態,畫出風吹樹葉毛茸茸的質感。

Jean-Baptiste-Camille-Corot-painting

於是:德拉克洛瓦的叛逆精神,庫爾貝的「畫眼前所見日常事物」和柯羅的野外寫生融合了。就變成了「在現場作畫、把握稍瞬即逝的光線,把握光影」的流派。

那就是印像派的莫奈 (Claude Monet) 了:

la-prominade

後來,塞尚 (Paul Cézanne) 進一步研究,覺得一切素描,其實都是色塊。所以他試圖在物體的材質、色彩和存在感上做文章,這就拋棄了以往的西洋畫技法了。大家感受一下塞尚對顏色和形體的執著:

Paul-Cezanne-painting

最後,就是大家都受了日本浮世繪影響,開始嘗試東方化的散點透視。西方油畫的技法開始和東方融合,就是後印像派和 20 世紀了。下面這幅,是梵高模仿日本大宗師歌川廣重的。

Van-Gogh-painting

油畫大師其實都是全能,只是各有側重。

所以呢,看佛羅倫薩,感受他們的形體構圖。

看威尼斯,感受他們的色彩堂皇。

看卡拉瓦喬那派,感受他們的明暗。

看荷蘭和整個北方畫派,感受他們的細節勾勒,看筆觸。

看巴洛克,感受他們宏偉的舞台感。

看古典主義,感受他們端莊穩重的構圖和配色。

看洛可可,感受他們的細密好看還有姑娘身段。

看新古典,就當在看歷史劇。

看學院派,就當在看活體雕塑。

看浪漫主義,感受力量沸騰。

看印像派,感受光芒,感受顏色給予你感官的力量。■

原文出處:知乎曰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