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為啥不去中國玩了

李春曉

雖然去年中國遊客出境人數創新紀錄、消費金額也高達數千億美元,但中國入境旅遊人次卻再度同比下滑。也就是去中國玩的老外越來越少了!這是為什麼?同樣的問題,我問了美國人,挪威人,外國工程師,公關經理,旅遊學者,聯合國轄下的世界旅遊組織。

Why-foreigner-dont-like-to-travel-to-China

小意外的是,老外們最強烈的觀感,竟然不是污染不是空氣不是物價不是防火牆,而是:簽證太麻煩。(我其實很想說:您真的知道什麼是麻煩嗎? 您提交了身份證戶口房產證車證工作證加5萬元定期存款嗎?)

折騰的簽證

湯姆‧伯傑(Tom Berger)是一名挪威籍攝影師,熱衷旅遊,過去五年曾兩度赴中國遊歷。他喜歡學習中國文化,也樂於在旅途中結識新朋友,但他認為申請中國簽證是一件十分折騰的事。

伯傑說,由於他居住的城市沒有中國領事館,所以他不但需要支付簽證費60歐元(520港元),還需額外向第三方公司支付75歐元,以便處理其申請。這兩筆費用合共135歐元,相等於往返中國機票票價的四分之一左右。

他指,中國也要求旅客預先提供行程表,對他這樣喜歡即興安排行程的人來說很不方便。

他說:「當我旅途中碰到其他朋友,向我推薦不能錯過的景點時,我常常會改變行程。」

近年來,伯傑開始避開中國,改為到其他更方便的亞洲國家旅遊。他去過的地方包括越南、馬來西亞、日本和泰國。

大衛.蘭德(David Rand)是一位在雲南昆明教書的美國人。他表示:「在亞洲國家中,中國對西方國家公民的簽證要求最復雜。」

蘭德說,他前往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和韓國可免簽證,而去老撾、柬埔寨和印尼則申請落地簽證即可。

為了取得簽證到中國,美國公民需要有來回機票和至少三晚住宿安排的證明文件,或由中國公民或組織發出的邀請信。

安徽大學商學院旅遊管理系副教授李經龍表示:「中國不應以復雜的簽證申請手續趕跑遊客。必須簡化手續,才能吸引更多人到訪。」

連年下滑

雖然2014年出境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創新紀錄,消費金額也高達數千億美元,但中國入境旅遊人次卻再度同比下滑。

旅遊專家和遊客指,中國污染問題嚴重,而且人民幣升值,加上簽證要求繁瑣,都使訪華人數進一步下跌。

根據中國國家旅遊局和聯合國轄下的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間國際旅客對中國的熱情逐漸消退,而同年,亞洲其他旅遊熱點的遊客人數卻強勢增長。

根據國家旅遊局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1月為止,中國入境旅遊人次為1億1690萬,較2013年同期下降1.1%。而當中只有2400萬人次是持有外國護照的遊客,剩下的分布是:香港遊客6940萬人次,澳門遊客1860萬人次,台灣遊客則為490萬人次。

根據國家遊遊局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接待入境遊客1億3540萬人次,但2012年下跌2.2%至1億3240萬人次,2013年入境旅客人次更下降了2.5%至1億2900萬。

中國太貴、老外太窮?

除了污染問題嚴重,互聯網審查制度,簽證要求繁瑣,還有什麼因素讓外國人望而止步?

北京旅遊學會副秘書長兼學者劉思敏指,近年人民幣升值,令外國遊客來華旅遊的意願大減。

儘管在理論上人民幣是與美元掛鉤的,但人民幣兌美元在過去十年已升值超過20%。 2004年,1美元可以兌換人民幣8元以上,現在只能兌換人民幣6.2元。

劉說:「隨著中國旅遊變得更加昂貴,對亞洲感興趣的遊客自然會被吸引到中國鄰近國家旅遊,特別是服務業發展較成熟的國家。」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雖然是外國遊客最想去的亞洲國家,但在2014年首10個月,其入境旅遊增速放緩。與此同時,香港、台灣、日本,甚至韓國的入境旅遊都快速增長。

日本、台灣和韓國均錄得雙位數字的增長。至於亞洲第二大旅遊熱點香港則取得9%的理想增幅。

美日遊客逞下降趨勢

中國似乎不止對伯傑等歐洲遊客失去吸引力,對美國人也一樣。根據國家旅遊局的數據,美國遊客來華人次從2012年的211萬,微跌至2013年的208萬。在2014年前三季度,人次更下降到154萬。

布魯斯.魯本(Bruce Ruben)在佛羅裡達州邁阿密任職公關總裁,他在2013年曾到上海和香港出差。他說:「中國很遠,機票也不便宜。」

安徽大學商學院旅管理系副教授李經龍表示,日本一直是中國旅遊業的重要客源,但近年來兩國關系因領土爭端而日益緊張,導致日本遊客數量下跌。

國家旅遊局的數據證實,近年到訪中國的日本遊客數量不斷下滑,從2000年的373萬下降到2013年的287萬。

雖然中日兩國正嘗試修補關系,但專家認為民族主義正在這兩個國家醞釀,修復關系仍會遇到很多障礙。

牆你沒話說

中國旅遊研究院(國家旅遊局直屬研究機構)的院長戴斌在接受《旅遊家》雜志采訪時,坦誠地提到了中國的互聯網管理制度可能會嚇跑潛在的西方遊客。

他說「過去人們來旅遊更多的是看山看水跟團走,現在不是了,散客自由行起來了,遊客到了當地以後除了要看山看水以外,還要看地鐵,看出租車會不會宰客,看手機是不是能上他們喜歡的一些社交網站,這些細節都是對結果有影響的。」

城市,汽車讓你面目全非

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湯姆.懷爾斯(Tom Wiles)是一名工程師,當他在2007年與妻子第一次到訪四川成都,他就非常喜歡當地熱情好客的居民﹑美味佳肴和悠閑的城市生活。

憶起第一次到訪的經歷,他說:「那時汽車很少,大多數人騎自行車或摩托車,﹑坐公交車或出租車。記得在晚上,我們坐著表哥開的車在無人的街上兜風。」

這對夫婦2011年再次回來探親,逗留了三周,期間懷爾斯留意到這個城市「明顯地」改變了。

他說:「成都以往有很多摩托車和少數自行車,但現在汽車無處不在,車都停在人行道上,因為停車的空間都不夠了。」

交通變得擁擠,他說「要穿過停泊著的汽車陣」,才能步行到他最喜歡的農貿市場。

當地車輛日益增多,令交通情況惡化,當時地區政府已經興建了一個二環高架,欲緩和城內的交通問題。

懷爾斯對中國城市的發展和政府的執行力表示樂觀。他說:「中國似乎很務實地適應不斷改變的世界,並采納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技術,以改善普羅大眾的生活。」

他說,「如果中國能繼續應用成熟的運輸技術﹑使用較干淨的能源,如以天然氣來取代煤炭,通過適當的規劃,將能及時解決交通和污染問題。」 ■

* 本文先後在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以及南華早報中文網刊登,此版本由作者刪改。

轉自:微信公眾號曉有所得(Xiaoyousuode)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