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跑贏經濟 毋憂結構性財赤

張志剛: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兼行政會議成員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儘管批評和「拉布」都會照樣存在,但相信也只是例行公事。社會大概都會歡迎這份預算案,主要是惠民的措施仍然推行,而且期望管理做得好,部分減免稅項就更是喜出望外。

HK-tax

市民對預算案最起碼的期望,就是保留以前的所得利益,長遠的規劃當然歡迎,但卻不能以此易彼,最理想當然是長短兼備,今次的財政預算案大概是可以謀劃和派糖兼顧。

做好期望管理 兼顧謀劃派糖

財政司司長最難為之處,是當無米炊的巧婦,一旦手上餘資充足,那就可以長短兼顧,今年一次過的惠民措施高達340億,再加上特別針對非法「佔中」受 影響商戶得到的減免和津貼,仍然預計明年有大幅盈餘。至於今年的財政情況,也是遠超預算,扣除上年的減免之後,仍然有600多億盈餘。香港財政狀況,不需 別人解釋,光是看數字已經一清二楚。

香港的稅收主力,包括利得稅和薪俸稅,都是創了歷史新高,再加上雙倍印花稅的收益,令到整體的稅收高達4,700億。但如果對照預算案的第九段,財 政司司長口中的香港經濟表現,則是差強人意,水準一般。香港在04年全年貨物出口增長只有1%,服務輸出增長更只有0.5%,導致全年經濟增長只有 2.3%,是連續三年低於過去十年3.9%的平均數。

今年利得稅1360億 升逾1成

當然,其中數字是有不同的經濟含義,這裏所用的經濟增長,是用了實質增長,也就是扣除了通脹因素。如果用統計處的未扣除通脹因素的名義增長,那是百分之五點三。那今年比去年稅收增加的229億,大概增幅只是相若。

真正大幅增長的,其實是利得稅。翻看過去二十年的資料,初期的利得稅只是平穩增長,而且受到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回歸前也只是在400億、500億之 間,往後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處於反覆的狀態。但一踏入03年,利得稅大幅回升,以後就處於一個上升軌。08年更首度突破1,000億大關,和02年的 370億相比,六年之間,足足升了兩點八倍,就算跟回歸前一年相比,也升了一倍有多。

今年修訂預算,利得稅高達1,360億,比去年的1,195億,多了166億,也就是13.8%。所以無論實質也好,名義也好,扣通脹也好,不扣通脹也好,這個13%的比率也是非常驚人。

邊際成本沒增 利潤增很自然

稅收和經濟表現脫鈎,是可以較容易解釋,例如印花稅、博彩稅、賣地收益、盈餘儲備投資收益,這些都跟實體經濟運作並無直接關係。就等於一場賽馬,投 注1億,馬是這樣跑,投注5億,也這樣跑,成本相差無幾,但政府的收益就多了五倍,股票交易也是類似。但公司運作,和實體經濟關係較大,但今年的利得稅增 幅是名義生產值增長的兩點六倍,那個差距就非常明顯,而且不是一年半年,而是一段長時間的持續現象。

如果這種現象成為一個新常態,那香港的稅收就有一定的保證,而不必對結構性赤字過分憂慮。■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5年2月26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