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危機與烏克蘭危機的內在聯繫

風留痕

南海與烏克蘭一個在亞洲一個在歐洲,一個是涉及中國與美+東南亞國家,而另一個同是涉及美+歐與俄羅斯。看似互不相聯,實際上卻有着很深的內在聯繫。

20150614-South-China-Sea-crisis

美國把戰略重點定位於亞洲,必然的要把主要的力量和精力轉向亞洲,也或者說,與中國的對抗必定牽制美國的主要力量與精力。這樣在其它地區就容易出現實力真空,也更容易出現新的不利於美國的力量平衡。為了阻止這種局面的出現,只能利用盟友來幫這個大忙。可是,由於擔心盟友藉機擺脫美國搞「獨立」,所以製造混亂把盟友牽制在其中。

與其說烏克蘭危機是為了遏制俄羅斯的崛起,還不如說是為了防止歐洲脫離美國的控制。在烏克蘭危機之前,俄歐的經濟關係不斷的增強。美國的擔心有二。一是擔心俄羅斯快速崛起,這樣美國就多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二是擔心日益緊密的俄歐經濟關係會使歐洲接納俄羅斯融為一體,這樣歐洲就不會再受美國的左右,甚至會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強勁對手。因此,利用烏克蘭危機激怒俄羅斯達到破壞俄歐關係的作用,對歐洲也是一個極大的消耗。這樣美國才能安心的重返亞洲搞戰略再平衡。

其實,美國製造烏克蘭危機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把俄逼向了中國,或者說促進了中俄關係的親密。但一方面美國可能沒有想到俄會如此的強硬,另一方面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畢竟魚與熊掌很難兼得。而這也恰恰證明了美國是有意的借危機坑殺歐洲的陰謀。還有一點可以證明美國的陰謀的是,歐俄貿易因制裁而下滑的時候,美俄的貿易額卻在增加。

不僅烏克蘭危機是美國的陰謀,目前的中東北非亂局,也是美國為防止外部勢力滲透進入這個世界能源和戰略要地所設下的陰謀。

歐洲人恐怕不會不知道這一點,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一方面小胳膊擰不過大腿,美國畢竟是盟主。另一方面歐洲與東盟國家一樣也恐懼於俄羅斯的崛起。也正是因為知道美國的險惡用心,所以歐洲在對待烏克蘭危機和對俄的問題上與美國一直存在嚴重分歧。法德總統繞開美國與俄烏達成的明斯克協議就足以說明問題。

雖然美國已經宣布重返亞洲,除了日菲越之外,亞洲的其它國家都堅持觀望態度。雖然南海危機一直沒有平息,但相對來說還算穩定。可是近來美國突然發飈,南海危機突然加劇,似乎已經演變成中美南海對抗。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局面值得深思。

中美南海對抗局面的出現恰巧是在亞投行熱出現之後,這是巧合嗎?恐怕不是。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已經進行了一年,美國大兵也一直在南海遊盪,不可能不知。選擇在這個時候發飈一定是有原因的,而最大的原因是中國激怒了美國。而近來中國在行動上能激怒美國的就是亞投行熱和一帶一路建設。

亞投行熱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展開,意味着以中國為核心建立起一套新的金融經濟秩序,這是美國最忌諱最怕的事情。一直努力維護舊秩序的美國不可能不擔心,不可能不發飈。

中國是亞投行的發起者,但中國卻未必是亞投行熱潮的掀起者。由於美國從一開始就積力反對,據透露美國事先已經與各主要盟國私下達成了抵制的協議,任誰恐怕都沒有想到會是今天這樣的局面。美國最衷實的盟友英國的突然反水引發了蝴蝶效應,不但帶動歐洲主要盟國加入,也促使了亞洲盟友的加入,自然就掀起了亞投行熱潮。世界上除美日之外的主要大國都加入了亞投行,這改變的就不僅僅是亞洲的金融經濟秩序,改變的是世界金融經濟秩序。這是美國不能接受的。

美國盟友在美國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悉數加入亞投行,雖然未必能說是一種背叛,恐怕也是對美國自私行為的一種報復。由於此舉意味着改變世界金融經濟秩序,所以可以預料的是會引發中美關係的緊張對立。雖然歐洲主要大國積極加入亞投行未必是有意挑撥中美關係,但實際上的結果卻是起了這樣的效果。美國不可能沖盟友發火,但向中國發飈是註定的。南海局勢的緊張對立是自然的事情。

中美在南海對抗加劇,肯定會起到轉移烏克蘭危機壓力的作用。近日,俄羅斯官員安東諾夫在新加坡表示,俄羅斯與中國達成一點重要共識:美國是中國南海的主要不安定因素。安東諾夫說:「我們對美國在該地區的政策感到憂慮,特別是美國越來越將其重點放在對俄羅斯和中國進行系統性的遏制上。」同時也宣布中俄將在南海聯合軍演。俄羅斯介入南海肯定會加劇中美對抗局面。俄與中國走近並支持中國在南海與美國對抗,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緩解自身的壓力,是希望利用中國牽制美國。

近來因亞投行建設與中國打的火熱的英法德,在G7會議上對俄表示強硬的同時也對南海表示了關切,這並不表示將疏遠中國,實際上恐怕是間接逼美國與中國對抗。同樣的也是希望以南海危機的惡化來轉移烏克蘭危機上的壓力。

俄歐對抗,符合中美的利益。而中美的對抗則肯定符合俄歐的利益。美國不希望烏克蘭危機儘快過去,俄歐恐怕也不希望中美南海危機得以緩和。烏克蘭危機與南海危機就形成了這種互相牽聯並互相牽制的內在聯繫。正因為如此,美歐與俄不會在烏克蘭危機中徹底翻臉全面對抗。而中美同樣也不會在南海徹底翻臉全面對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