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與退出 希臘與歐洲才能重生

呂紹煒

希臘與債權國之間算是進入最後階段的短兵相接,外界關注最後關頭是否達成協議、希臘是否違約,終而被迫退出歐元區。但深入看,希臘真正的問題不在欠債多少,這次是否達成協議已不是重點,最後恐怕終究要走上違約、退出歐元區之路後,希臘才能重生、歐元區也才能脫困。

Should-Greek-exit-or-stay

希臘與債權國各有籌碼

希臘與債權國的爭鬥,雙方各有籌碼;債權國的籌碼當然就是希臘「需款孔急」,拿不到紓困金,就要流動性枯竭,不僅無法償債,連公務員的薪資、退休金、社會福利金等全部發不出;經濟方面,必然是銀行體系資金加速外逃、甚至可能引發嚴重擠兌與倒閉、投資消失、金融動盪、經濟下滑。

至於希臘作為債務人,唯一的籌碼只有一個:希臘如違約,債權人的貸款是否能償還事小,真正的重點在歐元區因此承受的震盪,最嚴重則是說「希臘退出歐元區」會導致歐元區因此解體。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近日接受奧地利報紙《Kurier》採訪時就稱,希臘退出歐元區將意味著歐洲貨幣聯盟瓦解的開始。而且他強調「希臘脫歐不能成為一個選項」,無論對希臘還是對歐盟來說都是如此,脫歐將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也將意味著歐元區瓦解的開始,這對全歐洲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希臘手上王牌日益掉漆

債權人手上的籌碼當然百分之百克死希臘,不必多言;但希臘的王牌呢?債權國怕了嗎?

當然怕,否則不會拿紓困金給希臘,談判不順又要一談再談。不過,希臘這手牌也不是無敵、甚至無價到可需索無度、為所欲為,此所以當希臘左傾政府年初上台翻盤後,雖然債權國重新談判、作小幅退讓,但希臘索價過高時又態度強硬,逼迫希臘政府讓步。

這半年來,我們看到的是希臘政府最早提出的如民營化停止、債權減記、結束撙節措施等,雖然敲鑼打鼓喊得非常大聲,但最後其實最後都是希臘退讓。

希臘退歐的衝擊下降

那到底希臘違約、退出歐元區的影響與衝擊有多大呢?沒有人真正知道及可評估、預測,現在所有預測─不論是認為非常嚴重、或認為衝擊有限的講法,都不可信;因為希臘退歐是屬於「黑天鵝事件」,過去從未發生、經歷過,無從評估。但以爆發希臘危機的5年來的發展,希臘的籌碼其實在流失中,手上王牌日益生鏽。

5年前希臘危機剛發生時,整體歐元區仍在金融海嘯衝擊餘威中,不僅希臘而已,所謂「歐豬5國」(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全部陷入危急,當時如希臘退歐確實可能引發骨牌效應終而導致歐元區解體。但現在只有希臘仍在加護病房,其餘「豬國」即使接受過紓困,也已停止接受援助或甚至歸還援助金,經濟雖不頂好,但已有正成長,更有能力承受衝擊。當希臘財長說其退歐會發生骨牌效應時,義大利財長立刻表態說希臘退歐與否跟他們無關,因為義大利經濟已邁向正軌。

債權國感到希臘是無可救藥的惡鄰

而經過5年,歐元區國家已逐漸已作好希臘退歐的心理準備,不再視此為歐元一體的末日,因此也不再一味妥協。這可以從包括歐洲央行(ECB)、國際貨幣基金(IMF)及各主要債權國對希臘態度日趨強硬可看出。ECB斬釘截鐵的說不能用ECB的錢還IMF的錢;對6月底的還款,IMF在6月談判時就因不滿希臘未提交方案而先退出談判,總裁拉加德更明白說「沒有寬限期」;至於最大債權國德國,則更是沒好臉色,拒絕退讓妥協。

此外,希臘新政府的反覆、情緒、缺乏專業,讓債權國耐心盡失。齊普拉斯是典型的民粹型領袖,靠著反撙節上台,但事實上卻過於一廂情願及昧於國際情勢,對外談判不順立即在國內發飆,痛罵債權國─從要德國賠償二戰時占領希臘的損失(而且算出的金額剛好抵銷其負債)、到指責援助方案「掠奪希臘」,這些作法或許可凝聚民氣、達成自我取暖效果,但卻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激起債權國民眾更大的反彈。

德國的民調顯示,超過8成民眾懷疑希臘會遵守撙節與改革諾言;彭博社就說,採訪德國人的感覺是:其實德國民眾對於支持希臘沒有意見,但希臘官方將矛頭指向德國的言論愈來愈荒唐,讓德國人感到這個惡鄰已無可救藥。

齊普拉斯似乎忘記,不是只有他要面對國內民意壓力,每個債權國的政府都要各自面對自己的國內壓力。如果那些政府拿錢任希臘繼續揮霍,不作撙節的要求與規範,大概很快就要被自己的民眾唾棄。

救急不救窮 脫離紓困只能靠自己站起來

從過去歷史看,要結束主權債務危機,唯一的方式,是靠這個國家自己站起來,外來的紓困與援助只是救急,不能治本。而希臘完全缺乏這種靠自己站起來的「恥感」與決心,經濟改革毫無進展、經濟情況每況愈下。危機發生以來,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了25%,其它歐豬國家萎縮大概只在5-10%左右,問題就在希臘經濟與產業完全缺乏競爭力,又不願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病入膏肓的希臘經濟

希臘從2001年加入歐元區以來,一直是一個劣等生;經濟與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所以長期貿易赤字占GDP比重在5-10%左右;希臘政府治理差,公務員占全國的22%,10年間薪資調高1倍,50歲即可退休享受超過90%的退休年金;因而帶動民間薪資成長,同樣的10年間,其單位勞工上漲45%,而全球資優生德國德國只上漲5%。

初期在歐元區的庇護下,這種等於是政府借債挹注民間消費的經濟模式還可運作,但創造的經濟繁榮其實是另外一種泡沫。當希臘政府的稅收難以支應這種類似「龐氏騙局」的架構時,又無法在金融市場借到錢─即使借到利率也非常高,此時泡沫就破。這就是造成希臘危機的根源與結構因素。

但看看希臘發生危機後的表現,看不到太多經濟改革成果─逃漏稅如故、坐領乾薪與退休金的寄生階層仍多、政府行政效率低落不變、產業競爭力毫無提升,從政府到社會再到一般民眾,看不到太多反省與進步。這次齊普拉斯能靠反撙節上台,就可看到此一社會心理現象。

希臘要永遠當乞丐嗎?

希臘強調削減退休金、裁減公務員等撙節措施讓希臘經濟衰蔽,不能說錯,但卻只說了一個表象,真正讓希臘經濟持續下滑難以振興的原因,是其缺乏經濟改革、國際競爭力差(表現在高工資卻無相應的生產力)。債權國當然無法接受希臘拿了援助款卻拚命去發養老金;難道希臘要永遠當乞丐、一直伸手靠他人給錢援助嗎?

經濟學家克魯曼一直是反對撙節政策最力的學者,他認為撙節政策讓該國經濟更形惡化。從短期與表象看確實如此,但從長期與結構改革看卻非事實。18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陷入破產的韓國,接受IMF紓困。韓國遵守改革與撙節要求,也在經歷短期緊縮後很快站起來。當時韓國接受IMF提供195億美元的援助,此事被韓國人民視為「國恥」;韓國民眾為此發起「捐黃金救國家」。IMF的援助同樣附帶許多改革與撙節條款,韓國被迫全盤接受。

韓國紓困3年還款今成經濟強權

韓國也有民粹,輿論痛罵政府無能讓「韓國成為IMF的殖民地」;利率拉到30%、經濟衰退6.7%、企業倒閉風出現,連大財閥也倒了幾家,裁員四起,失業率拉高。不過韓國政府並未如希臘政府這般的反覆,而是信守承諾、嚴格執行紓困條件─更重要的是民眾勒緊褲帶咬牙支撐,剩下的財閥也奮進提升競爭力,三星、現代、樂金等都是在那之後才成長提升為有全球性競爭力的企業。結果韓國3年就還掉援助款,比原訂還款時間提早了快3年,現在已被列為全球最先進而有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了。

除了韓國的例子,其餘歐豬國家在撙節政策下,還是逐漸脫困。顯然撙節與否不是關鍵,本身經濟體質的提升與改革才是重點。希臘政府只把重點擺在撙節,經濟改革毫無進展,顯然不長進之極。

因此,就算這次希臘「再度過關」,雙方達成協議(不論是那方退讓的結果)、希臘拿到紓困金、避免了違約與退出歐元區,但只要希臘經濟改革不推動、產業競爭力持續低落、社會寄生階級龐大如常,希臘遲早還是要再出問題,這些紓困金還是等於丟到水中一樣。

希臘退歐才可能根本解決問題

債權國不必退讓,就讓希臘違約退歐吧,一來早日引爆這個不定時炸彈,對市場反而是好事,二來避免未來的道德風險與危機─如果退歐成為一個確實存在的選項與結果,現有的歐元區國家會更審慎、有責任感的控制財政與經濟。至於其衝擊與動盪,短期雖然在所難免,但歐元區應該有承受的能力了;5年前各大銀行曝險金額超過3000億美元,現在只剩下400多億;而希臘經濟體占歐元區比重已由原本的2.65%降到1.8%,只要控制得宜,不至於毀壞歐洲金融與經濟。

至於希臘,退歐後可能要迎來5-10年的不景氣,但在希臘退歐使用自己的貨幣、拿回完整的貨幣政策權後,才能以貶值刺激出口、拉抬經濟;而退歐也可能刺激希臘真正落實經濟改革,算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只有經濟改革、提振經濟,希臘才有脫困的一天。這個過程一定很痛苦,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永遠靠別人金援過日子,希臘政府與民眾都該醒醒。■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