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不僅影響健康 可能還決定你的性格

科學研究表明,腸道確實影響着整個身體以及人的大腦,當然,也包括你的情緒和性格。

Intestinal-Health

我們常常用心腸這個詞來比喻一個人的性格,如:好心腸、壞心腸、熱心腸、鐵石心腸……而科學研究表明,這些不單是形象的措辭,因為腸道確實影響着整個身體以及人的大腦,當然,也包括你的情緒和性格。

顯而易見的是,維持身體運轉的能量正是來自於腸道對食物的吸收。而負責吸收能量的數億個神經元位於腸道表層。同時,這些神經元組成的腸道神經系統十分強大,它不需要來自大腦的直接指令就能運轉。

腸道神經系統保證了食物以適當的速度進入腸道、負責獲取正確的消化液,並管理着腸道內壁的分泌物。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工作。

過去十年間,研究者認清了腸道對整個身體及大腦的影響。比如,腸道神經系統發揮作用的過程還會對數萬億個腸道微生物施加控制。這些微生物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必不可少,因為只有它們能夠幫助我們吸收養分,其中有些甚至還能防止感染。

腸道神經控制這些微生物的一個方法是改變腸內壁的厚度。神經系統判斷哪些微生物最能勝任某一項工作,然後通過腸內壁的變化決定它們在腸道中的數量。研究者解釋說,這個原理就像適應了潮濕雨林的生物會在沙漠中掙扎不已。

不僅如此,人們過去曾推測腸道可能會對大腦產生影響。如今,科學研究的確發現了大量關聯,以至於無法忽視腸道和大腦的關係。

研究人員用老鼠做了實驗(老鼠的消化系統與人類非常接近)。2011年的一個研究中,老鼠們被按照性格分成了兩組:膽小的和膽大的。之後,研究人員又找到了一組沒有腸道微生物的老鼠。這一組被平均分成兩半,其中一半被置入膽大老鼠的腸道微生物,另一半則被置入膽小老鼠的微生物。結果令人驚嘆,第三組老鼠複製了腸道微生物來源者的性格特徵!

2013年,加州大學的研究者收集了一批具有自閉症特徵的老鼠,比如壓力過大、反社會,以及患有腸胃疾病。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脆弱類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 )水平較正常老鼠要低。更為重要的是,當研究人員將自閉症老鼠身上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注射到正常老鼠體內后,正常老鼠也慢慢變得有自閉症特徵。

2014年的一項研究則發現,通過剖腹產出生的老鼠比自然分娩的老鼠更容易患上抑鬱症。檢測表明,剖腹產出生的老鼠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要遠遠低於正常出生的老鼠。

針對人類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2013年,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比起正常人,有行為障礙(如自閉症)的人的腸道微生物有顯著不同。

不過,這些實驗大都僅僅是發現了單純的相關性。為了弄清楚腸道與大腦聯繫的具體機制,研究人員藉助了一種可怕的生物——絛蟲。

大腦與腸道聯繫的一個方面是免疫系統。杜克大學的神經學家使用絛蟲展示了腸道免疫系統如何能夠預防失憶。

在這次實驗中,30隻老鼠被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感染了絛蟲,另一組則沒有感染。然後,研究者對兩組老鼠都實施了一次絛蟲感染,目的是增加一種大腦指令性化學物質——IL-1β。這種化學物質通常是有益的,但過量就會引起損害,通常與大腦疾病有關。

接下來,研究人員對老鼠的記憶力進行了檢測。研究者對老鼠們進行了劇烈震擊,以使它們對所在的屋子產生不好的記憶。第二天,所有老鼠又被帶回這間屋子。結果發現,最初感染了絛蟲的老鼠比沒有感染的老鼠更加傾向於退縮,其程度大約是兩倍。因此,比起最初沒有被感染的老鼠,兩次絛蟲感染使得另一部分老鼠免於失憶。

原因是,感染了絛蟲的老鼠已經有了免疫反應,當第二次感染時,IL-1β被保持在低水平。而大腦中較低的IL-1β水平確保了記憶的形成和保留。沒有被感染的老鼠的免疫系統則反應過度,產生出很高水平的IL-1β,破壞了大腦記憶力。

當然,沒有人推薦吞下幾隻絛蟲來預防失憶。這種迂迴的方法是為了得出確定結論:腸道變化能夠引發大腦變化。

杜克大學的實驗是首批證明腸道與大腦聯繫的因果機制的實驗之一。今後,還將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這些聯繫機制的具體細節。

總之,雖然腸道腸道神經元的數量遠不及大腦神經元,但科學研究已經表明,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