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殺:中美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36年前的新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受當時美國總統卡特的邀請,開啟了旋風九日的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領導人訪美的開端,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亟待融入由美國主導的戰後國際秩序,而美國也需要中國的幫助以鎖定冷戰勝局,兩國一拍即合,中美關係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蜜月期」。

love-and-hate-relationships

之後的36年裡,從李先念、江澤民到胡錦濤,中國的國家主席先後四次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不僅敘寫了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演化,也記錄著中美之間一次次的信任與猜疑。如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踏上了國事訪美的旅程。隨着中國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的變化,合作與競爭並存的中美,將在這一次習奧委會中,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昨天是今天的歷史,今天是明天的故事。如果再過36年,中美回望這次意義非凡的國事訪問,後人又會銘記下什麼?

邱震海(主持人):

似乎中美關係的本質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了,1979年是蜜月開始之前的一次戀愛,現在我們差不多在談離婚之前的協議,大家要重新定位了。未來36年,未來100年,中美還能繼續過下去嗎?

王沖(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中美其實談不上結婚,我覺得鄧小平1979年訪美更像是兩國在相親,之前沒有互相的了解,通過那次相親后彼此印象很好,進入一個關係很好的階段。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美兩國從當初的相親,發展到現在的情人關係,你喜歡我,我喜歡你,但你生我的氣,我也生你的氣。現在到了各種矛盾要爆發的時候,就要去看一看能不能解決,把這個情人關係理順,我們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壞,我們不結婚也不離婚,就是這樣讓雙方共同進行一次撫慰。

林長盛(美國克萊蒙頓研究所軍事專家):

我覺得鄧小平訪美,跟習近平訪美,其實整個大的戰略背景已經發生了重大甚至根本性的改變。鄧小平在1979年訪美,中美經濟關係什麼?經濟關係是零,幾乎沒有任何經濟關係,但今天我們看中美關係如此密切。1979年的美國,對中國的定位是什麼呢?是准同盟國,美國在這個問題上非常厲害,因為中國當時雖然經過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之後,依然在蘇聯的東部牽制了一百多萬蘇聯軍隊,在國際上沒有另一個國家可以替美國分擔此責任,只有中國。所以當時美國根本不在乎跟中國有多少經濟關係,中國的制度怎麼樣等等,這都不重要,重要就是這個戰略利益。

張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師):

從1972年到1979年,我個人倒覺得那像是中美之間在談戀愛,有的時候好,有的時候不好。比如說在尼克松的階段還相對好,到了福特的階段就相對冷淡了,到了卡特的時候就宣布要結婚了。這個婚姻關係經過了30多年,經濟關係已經成為了中美政治關係的潤滑劑和壓艙石。但我始終還有這樣一個觀點,如果夫妻關係僅僅靠經貿來維繫,那通常不是一個牢固的婚姻關係。雖然中美之間有非常多結構性的矛盾、政治體制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兩國文化差異巨大、歷史差異巨大,但我們必須要在更廣闊的領域裡面找到共同點。

今天的中美 昔日的美蘇?

邱震海(主持人):

中美之間是情人還是夫妻我們先不爭了,反正這對男女在一起矛盾很多,好像每一個議題都是矛盾。但在談矛盾之前,大家回答我一個非常不確切的比喻,我說曾經的中國之於美國,就像今天的越南和印度,戰略利益相似。可中美走到今天卻有點走向過去的美蘇,你們認同嗎?

王沖(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這個我不能認同。當年美國跟蘇聯就像兩個人在打拳擊,要麼你把我擊倒,要麼我把你擊倒,就是你死我活。中美兩國是情人關係,大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愛有恨,有競爭有合作,是極其複雜的一種關係。從戰略上來說,以前是兩個國家爭當老大,現在中國作為潛在的二把手有可能挑戰美國,但中美還是有可能達成一個合作,以前美國人就提出G2,意思是中美在世界秩序和兩國關係發展的領域,從雙邊、多邊到全球治理,都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我想這就是我們新型大國關係的意義,這跟美蘇那種你死我活是不同的。

邱震海:

但中國現在搞南海島礁擴建、搞亞投行、搞一帶一路,所有的議程設置全部是中國來主導,美國會覺得你在奪取我的一部分權力,你會把我的軍力從西太平洋慢慢趕往中太平洋,再慢慢趕往東太平洋。雖然你嘴巴上一直說我們無意挑戰,但你卻用實際行動在挑戰。美國很講究實用主義,他會觀察你具體的邏輯,這該怎麼解釋?網絡安全也是。

王沖:我覺得剛才的討論觸及到中美關係一個本質,實際上中美關係問題矛盾的焦點在於,美國要當世界老大,他認為中國要挑戰他的地位,但中國告訴他我不想挑戰你的地位,我只想在現行秩序下做的更好。但問題是美國不相信,習主席訪美就是為了讓美國相信中國無意挑戰。

林長盛(美國克萊蒙頓研究所軍事專家):

因為美國人看到,你雖然這樣講,但是隨着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力增強,你的利益邊境不斷擴大。以前中國經濟弱的時候,也許不可能去到印度洋有什麼活動,更不可能派軍艦到北海或白令海峽,但是當你國力發展、經濟活動擴大后,你的利益也不斷擴大,你活動範圍就更大了,對中國來講覺得都很正常,但是對老美來講,他們就覺得你這個活動等於觸犯了美國主導世界。

張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師)::

中美現在“老大和老二”的關係,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所以雙方肯定都要一個相互適應又不適應的過程。所以說,中美之間的矛盾、相互指責,最後還是會達成相關的協議和妥協。這可能會成為未來中美關係的一個新常態。

網絡安全軍事管控打打鬧鬧幾時休?

邱震海(主持人):

剛才我們無論用情人、婚姻、離婚、冷戰、美蘇等類比中美關係,但是我要說的是,西方有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讓我們來看看現實,三位,據目前收到的公開消息說,這次習近平訪美要簽兩個東西,一個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的網絡安全管控協議,第二個是中美空軍在空中相遇了怎麼辦,也要簽一個管控協定。聽上去很有建設性,但背後凸顯的背景卻是非常危險的,說明雙方在網絡、空中都要打起來了,所以我們才需要一個管控機制。但這樣的軍事管控協定,過去美蘇也有,又能怎麼樣呢?

張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師):

簽肯定比不簽好。我剛才也提到了中美有很多結構性矛盾,不是一兩代領導人就可以克服的,需要更長的時間,關鍵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導致這個關係出現大的突變。

林長盛(美國克萊蒙頓研究所軍事專家):

其實這兩個協議簽署,實際是中方做了很大的讓步。在空中相遇,其實最根本就是,你的戰鬥機不能太逼近,不能耍一些非常危險的動作。但我們知道現在中國的飛機根本飛不到美國的近海,都是美國的偵察機飛到中國的近海進行偵察。以前是中國為了驅逐美國軍機,必須飛得很近去把它逼遠,現在一旦簽了協議,中國就不能飛得太近。至於網絡問題,現在美國老說中國網絡怎麼樣,但是美國卻始終沒有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實際就是逼中國政府把民間和企業都管制住。但在網絡問題上,我們想想誰的技術最發達?當然是美國了。老實講,我不相信美國沒有通過網絡去監視別的國家。

邱震海:

你只要看斯諾登透露的東西就知道了,連香港中文大學他都要去監控了。

王沖(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我覺得這兩個協議恰恰說明中國的能力在提升,包括軍事能力以及網絡方面的能力。美國對全世界進行監聽,但美國跟歐洲之間就很難簽署這樣的協議,為什麼?因為歐洲包括德國、甚至法國,他們在這方面的能力跟美國沒法去掰手腕。我覺得這協議的簽訂說明中國能力在提升,是一件好事,而能力的提升又是以這種有秩序的方式進行,就像我們兩個情人之間有很多矛盾,我們就簽個協議,你晚上12點以後不要給我打電話,或者說你早上起來不要騷擾我。實際上我想起尼克松訪華時的一句話,「治大國如烹小鮮」,中美關係也一樣,我們空泛地談論戰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是一點一滴的細節,每一個行業都要去做一些規範。■

原文轉載自《震海聽風錄》 2015年9月25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