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轉向中國,德法緊跟背後隱藏着玄機

占豪

習總正在訪問英國,受到從王室、政府一直到民間輿論的廣泛關注和歡迎。據媒體報道,中英在繼去年李克強總理訪問英國簽署300億美元的協議后,這次預計將簽署300億英鎊的合同(約合460億美元))。英國媒體BBC報道稱,預計兩國將簽訂超過150份的合作協議。雙方合作領域涵蓋創意產業、零售、能源、衛生和科技、金融服務、航天航空、教育等,其中包括投資額高達245億英鎊的Hinkley核電站。

Britain-turned-to-China

英國首相府表示,隨着近期英國一系列空前的部長級代表訪華,包括上月英國財政大臣對華訪問,意味着兩國關係正式進入「黃金時代」。針對中國與英國的深化合作,美國已開始醋意十足。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亞洲主管、奧巴馬前亞洲首席顧問EvanMedeiros評論稱:「如果在處理中國關係上存在一條真理的話,那就是你只要屈服於中國的壓力,那麼你將面臨更多的壓力。英國正在玩一場非常危險的遊戲,它希望通過戰術上的遷就獲得經濟利益,但這樣只會帶來更多問題。」新美國安全中心亞洲專家Patrick也指出,英國必須小心翼翼地在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上維持平衡,尤其是在能源、電信和金融領域。他表示:「美國正在越來越擔憂,中國不斷加深與英國的關係有什麼深意,而英國曆來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中國通過這些投資,已經進入英國的國家安全領域。」

美國人的醋意和憂慮在今年3月份英國作為發達國家第一個宣布加入亞投行時就已凸顯,但英國並不管美國的態度,而是毅然決然地與中國靠近,這一點做得甚至比美國亞洲盟友韓國更加「赤祼裸」。事實上,英國之所以如此,在於英國並不擔心與美國的關係會破裂,在對歐洲問題上美國離不開英國的配合,在北約方面沒有英國的協調美國也會遇到問題。

事實上,轉向與中國緊密合作的國家不僅僅是英國,德國、法國在這方面走得比英國更早,特別是在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后,歐洲國家對中國的態度明顯不同(2008年奧運會火炬傳遞事件還歷歷在目),發展與中國的關係也更加義無反顧。

據報道,默克爾正在爭取今年訪華以深化與中國的合作,而法國總統奧朗德則會在下月初訪華。我們知道,法國在薩科齊上台後一度反華並會見藏獨達賴,默克爾剛上台時也反華同樣會見了達賴,卡梅倫上台後也沒出意外地會見了達賴······過去,西方國家為了體現自己的政治正確,往往會刻意在中國領土問題上製造一些話題從而提升自己的「bigger」。但是,這三位國家領導人後來先後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紛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至於歐盟的其它國家也是如此,過去有一些反華情緒的國家紛紛積極發展對華關係。

為何原來一直親美的西歐國家突然都轉向了中國,同中國加強合作關係呢?這背後原因有五:

一、美歐在國家戰略上存在分歧。

美國國家戰略的核心依然是維繫其全球霸權地位,保持世界單極化以獲得超常規的國家利益。但無論是英、法、德及歐盟的其它主要國家,如今都再不希望這樣,老歐洲有自己的打算,他們也在努力推動歐盟成為世界權力的一極。

美歐這種戰略上的矛盾在進入21世紀后越發凸顯,其中最典型的動作不是歐盟發展與中國的關係,而是歐盟要發展與俄羅斯的新關係。所謂歐俄新關係,本質上是擺脫美國的一種新的歐俄關係,這是歐盟試圖從美國手中解套的動作。這種關係一旦確立,代表美國控制歐盟的北約必將解體。歐盟這種世界多極化的強烈意願,在在2010年歐債危機發生后顯得更加強烈。美歐的這種戰略分歧決定了,雙方在政治外交上必然會出現方向性的不一致,其中很重要的不一致就是在發展對華關係方面。

二、美歐在發展路線上存在分歧。

近幾年,美歐在發展的路線上已存在明顯且嚴重的分歧。美國所堅守的發展路線,依然是發達國家掌控一切規則的路線,是完全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霸權規則,這種模式是一種不公平的發展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這種發展方式事實上已經難以為繼。原因也很簡單,發展中國家有維持可持續發展的訴求,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喪失領導能力,無法可持續地帶動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自身也爆發了危機。這種訴求在中國綜合國力上來之後已呈經勢不可擋。

歐洲人在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后已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並願意出讓部分權力以增加彼此的合作。譬如,西歐國家願意出讓IMF的一部分股份給發展中國家就是一例。但是,美國卻不願意進行世界經濟規則改革,這實際上已嚴重阻礙了世界經濟秩序的重建,這種阻礙客觀上又限制了歐洲的發展。相比美國,歐洲更願意選擇開放式的合作關係。美歐在發展路線上的分歧在對待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亞投行建設的態度上凸顯得淋漓盡致。

三、美歐在安全上存在分歧。

美國為了自身的霸權維繫,不惜引爆烏克蘭局勢,試圖引發歐俄的新冷戰。一旦新冷戰爆發,美國就能在軍事上更加有力地控制歐洲,經濟上也就能進一步將歐洲納入到自己的體系當中。但歐盟顯然並不這麼認為,歐盟不希望與俄羅斯爆發冷戰,更不希望被美國所完全控制。

在對俄關係上,歐盟雖然已經儘力避免與俄羅斯走向新冷戰,但迫於美國的壓力和自身的利益,與俄羅斯的關係無法避免地惡化了。一方面與俄羅斯關係惡化了,另一方面又要進一步降低歐亞大陸上形成新冷戰的安全壓力,那麼和中國發展關係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選項。

四、美歐在對華、對俄態度上存在分歧。

現階段,美國將俄羅斯視為敵人,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對俄羅斯美國採取的是敵視政策,對中國採取的則是圍堵策略。歐盟與美國則不太一樣,歐盟視俄羅斯為應該進行對話的合作者,將中國則視為歐盟的發展機遇;對俄羅斯,歐盟一方面是施壓同時進行減壓以避免雙方關係破裂,對華則是戰略靠近以拓寬和深化彼此合作。這種態度上的區別,事實上就是源於上述戰略和發展路線上的分歧以及現實利益上的分歧。

五、美歐在重大地區問題上存在分歧。

美國和歐盟在重大地區問題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我們可以從幾個熱點看出這一點。在烏克蘭問題上,歐盟希望是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盡量避免與俄羅斯進行對立而引發新冷戰;美國則完全相反,恨不得烏克蘭戰爭規模越來越大,這樣可以盡量把俄羅斯和歐盟推入到對抗的漩渦當中,自己則可漁翁得利。.在中東問題上,由於難民問題,歐盟已從原來堅決推翻巴沙爾政權轉入現在的一種觀望狀態,而美國則在推翻巴沙爾政權問題上毫不退讓。另外,在中國南海、北非等問題上歐盟和美國也完全不同步。

美歐這種在地區問題上的分歧,決定了在政治上的選擇會有不同。

對中國來說,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至關重要,這不但關係到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和民族偉大復興,事實上也關係著世界的和平。「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起來了,那麼歐亞大陸上大多數的地區緊張和問題都有望逐漸揭開,反之戰爭則可能不斷擴大化。中國要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俄羅斯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而歐盟就必然是戰略合作夥伴,在東方的中國只有和西歐這些發達國家連起來,歐亞大陸整合所迸發出的經濟能量才能解決人類發展中的問題。所以,中歐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不僅僅是因為歐盟轉向發展與中國關係,更是因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謀求可持續發展也離不開歐洲。

過去一兩年,習總一直在提「全球治理」。譬如,在10月12日下午的中央政治局的第27次集體學習中,習總對國際局勢給出的5個最新判斷,這第一條就是「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上」。這一提法說明,中國的國家治理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國內,而是將國內國際作為一盤棋來考量。更直白點說,中國正在考量的是基於中國的全球治理構想。一旦中國的戰略計劃實現了,將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是會給世界帶來和平與發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