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騷亂 印度想超越中國難矣

馬平

結合這幾天的新聞,我談談印度追趕中國的可能。

india-is-hard-to-bypass-china

一般來說,即便是對印度經濟最樂觀的人,也不會惦記讓印度挑戰中國工業,起碼幾十年內不太可能。畢竟現在孟買和新德里的地鐵上跑着中國車廂,而中國1969年的地鐵一號線就用上了國產貨。常見的說法是印度可以憑藉語言優勢和信息產業,進行「彎道超車」,無需經過傳統的工業社會發展階段,就能在經濟上壓倒中國。

然而,最近幾天來自印度新經濟中心班加羅爾的新聞似乎在消滅這種可能性。事實證明,缺了工業化這一課,基礎設施跟不上,人口爆炸解決不了,資源短缺是必然結果,新經濟(其實也是低級代工)製造的少數發達城市很快就會碰到自己的發展上限:

印度兩個邦因缺水爆發騷亂 已致6人死傷

因常年缺水,卡納塔克邦與泰米爾納德邦一直共享流經兩邦的科弗里河(Cauvery river),但12日印度最高法院支持泰米爾納德邦的申訴,裁決卡納塔克邦水庫須開閘放水,即日起至9月20日加大排水量,以滿足下游泰米爾納德邦的灌溉需求。

當地時間12日晚,在卡納塔克邦首府班加羅爾等地,不滿裁決的居民衝上街頭,打砸泰米爾納德邦人經營的店鋪,向懸挂泰米爾納德邦車牌的汽車扔石頭,甚至縱火焚燒懸挂泰米爾納德邦車牌的客車和貨車。報道稱,騷亂者打亂了班加羅爾常規的生活節奏:部分學校關閉,公交車無法正常運行。

在班加羅爾西北城區,一些暴徒在搶劫商店時與維持秩序的警察發生衝突,縱火焚燒警車和警用摩托車,迫使警方開槍還擊,造成至少1人死亡,5人受傷。截至12日深夜,警方已逮捕225名騷亂分子。

受騷亂影響,被譽為印度「硅谷」的班加羅爾12日陷入停擺。地鐵和公交一度停運,學校和大學停課,很多公司也被迫放假一天,讓員工提前下班確保人身安全。

類似的騷亂在印度本來不算新聞,但能導致班加羅爾停擺,對印度來說就算大新聞了。印度少見的立交樞紐下出現了街壘和暴亂,誘因是水資源分配,深層原因呢……只是水嗎?

我先去查了一下資料,這條讓「印度硅谷」停擺的科弗里河(Cauvery river)的常用說法是高韋里河,是南印度不算長的一條河流,只流經前面提到的兩個邦:

高韋里河 (有譯科弗里河),印度半島南部的河流。發源於卡納塔克邦西高止山東坡的布拉馬吉里山,東南流經泰米爾納德邦,注入孟加拉灣。全長760公里,流域面積7.25萬平方公里。上、中游多瀑布,富水力資源,已建水電站多座。河口三角洲段,分成許多汊流注入孟加拉灣,偏南各支入保克海峽。

下面的圖標出了高韋里河與班加羅爾的位置。

20160920114856347
20160920114904490

再配上政區圖,可以看到,班加羅爾所在的卡納塔克邦(左側藍灰色)在上游,泰米爾納德邦(右下淡藍色)在下游。這兩個邦的矛盾,是不是印度常見的種族和文化衝突呢?

20160920114952598

從語言文化地圖(注意疊加了各邦界限)來看……還真不是。這兩個邦都是南方泰米爾系,邦界還特意按照民族分佈修訂了走向,很難因為文化衝突而製造大型動蕩,倒是可能同仇敵愾地對付北方中央政府。

那麼,他們真的就是爭水嗎?我翻了一下較早的消息,這還真的只是純粹地搶水。搶水的原因不是水少了,而是兩地工業發展觸及了水資源的上限。

從古代記錄來看,這個高韋里河的水是夠用的,下游的泰米爾納德邦還特意利用高韋里河的水搞了大型灌區,早在秦漢年代就用上了:

公元前3世紀左右,印度河流域的北方地區已建成亞穆納水渠;南部則建有高韋里河三角洲灌區。公元 200 年左右,出現了眾多大小不一的石堰工程,創造出大量的旱澇保收田。雖然史料缺少水利工程方面的記載,但從古印度婆羅門經典《吠陀》和有關文學作品中,還可找到許多有關水利設施管理方面的資料。如公元前 300 年前後,印度政府曾作如下規定:「一般情況下,從建有水壩的河流、湖泊中用水,要支付生產收入的四分之一作為國家的稅收。」「河流中的水生動物、水渠和水壩受到保護」。「如果個人的水壩失於管理長達 5 年,其管理權則由國家接管。如果公共捐款建造水壩,則 5 年內免稅,如系修理舊壩,則免稅 4 年」。這些規定,一方面反映出統治者對水利建設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印度的水利建設具有相當的規模和一定的技術水平。公元 19 世紀時,改建了古印度的高韋里河

三角洲渠繫上的古大阿尼卡特壩,可灌田 44 萬公頃。這與早期的建設基礎是分不開的。

高韋里河擁有Shimsha、Hemavati、Arkavati、Honnuhole、Lakshmana Tirtha等眾多支流,總流域面積達72000平方公里,千百年來不僅為流經地區帶來了豐富的農業灌溉水源,也富有水力發電之利,對兩岸的農業、經濟、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因此在印度教中被廣泛認為是一條聖河。

但到了最近一個世紀,高韋里河的水開始成為問題,下游的農業區不得不用井水灌溉。等到水位降低引發海水侵入,下游又重新盯上了河水。這就是剛剛發生的騷亂誘因。

即使是一個國家版圖內的河流,也同樣會在不同地區之間引起糾紛,有些糾紛甚至更難解決。例如印度的高韋里河,它在泰米爾納得邦和步那塔克邦之間引起的紛爭已經持續了100多年,多次發生嚴重的暴力事件,直到今日仍看不到解決的前景。在印度,這類水的紛爭已經多次導致內閣中的垮台和總理的被刺。這些例子足以說明,水權的確定該是多麼困難。但是,困難的問題往往也是最重要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人們應當知難而進,積極探索解決的途徑。

「高韋里河在印度是最具爭議的主要河流。目前還沒有分水協議,上游沿河邦—卡納塔克邦一直在不間斷地開發大型的灌溉工程,使得作為泰米爾納德邦糧倉的三角洲不再肥沃高產。而且泰米爾納德邦也一直在開發Amaravathi河(在泰米爾納德邦內連接高韋里河的一條支流)。像在Sathanur一樣,現在傳統的灌溉者幾乎得不到灌溉用水,而聽任高韋里河就這樣進一步使三角洲更加荒蕪。而且上游泰米爾納德邦內和喀拉拉邦(上游在Amaravathi的沿河邦)仍在建設新的蓄水壩,不僅使得三角洲和老農田的收成降低,也使得新近開發的農田和泵站工程喪失生產能力。」

而這一場騷亂實際上是十四年前內戰的重演:

印度最高法院5日要求南部高韋里河上游的卡納塔克邦放水,以緩解臨近的泰米爾納德邦的旱情。這一裁決引發卡納塔克農民騷亂。

卡納塔克邦政府當天就最高法院裁決召開會議,最後宣布拒絕執行最高法院命令。邦首席部長克里希納當天晚些時候重申,除非下雨,否則卡納塔克邦不會放水,他說:「秩序和法律將得到恢復,農民的利益也會得到保護。」

印度最高法院5日在聽取了泰米爾納德邦的請願後,下令卡納塔克邦從高韋里河放水8.3億立方英尺(約合2350萬立方米)給下游的泰米爾納德邦。消息傳到卡納塔克邦,農民們竟不顧當局勸阻,攔截火車,中斷公路運輸。

卡納塔克邦和泰米爾納德邦的農民都依賴高韋里河水灌溉農田,但上月,卡納塔克邦農民因水源問題發生騷亂,其中一名示威者甚至自殺以示不滿。隨後卡納塔克邦政府切斷了高韋里河對泰米爾納德邦的供水。

2002年的新聞,改個日期放到今天不用換內容,說明這兩個邦的水資源爭端簡直就是「無解」。

但14年來,上游和下游的城市化、工業化都很迅速,尤其是班加羅爾在拚命抽水。

印度班加羅爾湖泊嚴重污染 數米厚毒泡沫反覆起火

印度班加羅爾的居民被深深地震驚了,當地的貝蘭杜爾湖(Bellandur Lake)竟然在燃燒。此前數周,湖面上覆蓋著一層厚達數十厘米的有毒泡沫,《印度教徒報》曾對此現象進行過報道,稱「遠遠看去,湖水表面彷彿覆蓋著積雪」。因嚴重的化工污染和污水排放,雪白泡沫下面的湖水其實早已變成了黑色。

本地的湖已經不能用了,到哪裡取水呢?

德里雖然坐落在亞穆納河畔,但由於用水量過大,現在只得「借用」流經附近哈里亞納邦和烏德蘭恰爾邦的恆河水;班加羅爾的大量生活用水,更是從相距100公里的高韋里河運來的。德里和班加羅爾還算是幸運的,其他不少城市即使跑到100公里以外,也找不到一條可「用」之河。

SCADA系統將監視BWSSB供水設施的所有數據,如水處理廠、泵站、水庫及將水從相距150km的高韋里河運至班加羅爾市的供水網,還將監視所有污水處理設施的數據。監視系統將於2015年5月首先用於供水設施,之後其覆蓋範圍將擴大至污水處理設施。

而且不用和下游商量,也沒有中央干預。

在印度,水的管理涉及農村發展部、城市發展部、農業部、水資源部、糧食部和環境部等6個政府部門,很難協調。而印度憲法還規定,水的問題屬於各邦「內政」,中央政府可以通過協商就相關問題作出決議,並給予財政撥款,決議的具體實施則由各邦自行負責。
下游的泰米爾納德邦也並沒有因為耕地用水而停下工業化的步伐,大量耗水的工業園區正在高韋里河下游紛紛出現。

泰米爾納德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顯著的經濟成就在於保持了基建業的優勢。目前,邦內有20個工業園,28個經濟特區。2000~2015年3月,外資進入泰米爾納德邦達到170億美元,位於全印度第三。

細分每個行業看,泰米爾納德邦的紡織業為對製造業的貢獻在於19%,皮革為30%,電子為18%,機械為15%,汽車及零配件為25%。

這樣高韋里河兩岸就陷入了死結——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緊張,水資源緊張導致工業發展不充分,工業發展慢導致大多數人口停在農業時代,婦女權利低下——這恰恰是計劃生育無法推進的原因,工業化製造的現代化社會是避免人口爆炸的良藥。

不過,雖然下游的稻田和紡織廠都轉不動了,高韋里河流域還有發達的班加羅爾啊!

南印度的水問題

與之相比,卡納達卡邦與泰米爾納都邦之間的水資源競爭要激烈得多。卡納達卡擁有著名的城市、作為「印度硅谷」的班加羅爾。班加羅爾有超過650萬的人口,匯聚了全世界大量IT企業。但卡納達卡邦的其他城市的人口都少於100萬,遠遠無法和班加羅爾相比。整個卡納達卡邦的差異非常大,雖然班加羅爾的IT化程度很高,但項飈(2012)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幾乎是匯聚全印度資源的結果,效果都沒有「溢出」(spill over)至卡納達卡邦的其他地區。

事實證明,超越傳統工業化階段,給歐美做信息產業代工,這固然可以製造繁榮的班加羅爾,但並不能通過帶動配套企業等方式帶動周邊地區。繁榮的班加羅爾並不能改造周圍的農村,也就無法阻止人口爆炸。上周的騷亂新聞表明,等到激增的人口耗盡了高韋里河的水源,今天的班加羅爾也不能獨善其身。

其實南印度會缺水本身就是個很荒誕的事情,隨便翻開一本世界地理書,就知道印度是個多雨的國家。下面這張圖說明,南印度這幾個邦雖然談不上暴雨如注,但也是多雨的濕潤地區,沿海還有連片的2000毫米降水帶。這樣的地方缺水,充分說明沒有充分利用降水,水利設施非常不足。

20160920131624457

實際上,印度的法官也知道高韋里河的水資源問題在現有框架下無解,只有大幹快上基礎設施才可能從根本上緩解問題。回到前面談過的2002年兩邦爭端,我們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判決。

調水的環境代價:從韓國大運河到印度調水工程

在印度連接河流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英國的水利工程師阿瑟·考頓(Arthur Cotton)提出在印度南部將河流連接起來的設想。他這樣做是為了方便印度內陸的交通和運輸,但後來因鐵路的快速興起而擱置了這一計劃。

據英國《自然》雜誌報道,印度現有的調水計劃來歷十分奇特。2002年,印度南方的省份泰米爾納德邦和卡納塔克邦因灌溉用水的使用爭議在最高法院打官司。法官做出了一個令人倍感迷惑的判決:在2012年前完成連接河流的工程。這個判決對案件來說是間接的,而且連接河流的想法當時還僅僅處在論證階段。相關人員表示,法院以此種方式進行介入讓很多人感到震驚。

印度的調水計劃是非常宏偉的,要從上面那張圖的的東部深藍區調水到全國:

印度版「南水北調」,聚焦印度史上最大水利項目

穆迪說道,「我們的農民得到水並會看到這個項目會完成什麼樣的奇迹」。為了推動印度的經濟,印度總理推動一項巨大的水裡工程,所謂的「河流連接項目。」

20160920131901778

預計建造水道接近15000公里長。這一長度比德國全境高速公路總長還要長。項目包括3000處大型水壩,30條水渠。根據負責的水利開發局NWDA的說法,年均引導水量高達175兆升水,約合4個博登湖的水量。根據計劃項目建設的水壩年發電量34千兆瓦。項目總投資估計超過1500億歐元(譯註:約合10500億人民幣)。

如果調水工程得以實施,泰米爾納德邦可以沿着南北方向的運河得到足夠的供水,把高韋里河水留給上游的班加羅爾。或許「北水南調」工程真的能結開南印度的死結,在人口爆炸中拯救印度工業化社會。(孟加拉人怎麼想是另一回事)

然而,現在距離那位睿智的法官做出判決已經有14年,印度的調水工程依然只是一個宏偉的計劃。

印度政府為抗擊乾旱將實施調水工程

印度水資源部長烏瑪·巴蒂表示,計劃將印度主要河流,其中包括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恆河的水調到正在遭受旱情的地區。

他還表示,已經將調水工程設為政府首要任務。儘管有生態學家抗議,但印度最高法院還是通過了此提議。

目前在印度多地因乾旱已有3.3億人受災,大部分地區溫度超過40攝氏度。

這倒也不奇怪,因為規劃工程容易,落實工程是一個發達工業國才能迅速做到的事情。40年代國民黨政府就有心修建三峽,但到了昨天(2016年9月18日),隨着升船機運行,三峽工程才算最後完工。

印度企圖越過傳統工業化道路搞「彎道超車」,就必須接受基建速度慢的代價。從班加羅爾的近期騷亂來看,很多發展階段是繞不過去的,印度「新經濟」的發展已經觸到了自己的天花板。如果穆迪領導的印度不肯回頭補課,人口暴漲帶來的內部矛盾怕是會先撕裂印度乃至破壞新經濟中心,超過中國什麼的,想得多了……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