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韓文越南文的漢字化

唵啊吽

我們知道,電腦翻譯文字至今不盡如人意,要真正把外文翻譯成地道中文最終還得依靠人來翻譯。我這裡提議的,是對日文、韓文、越南文等文字翻譯的一種可能的翻譯模式,這個模式,目的不在於把這些外文翻譯成地道的中文,而在於把這些文字漢字化。由於是漢字化,這樣的翻譯就真實地保證了譯文的本意,保證了譯文在原有外國文字語法下的本意。當然,中國人需要學習和適應怎樣讀這些漢字化的外文。如要學會日語的「腹立」就是普通話「生氣」的意思,要學會「手紙」不是草紙而是信紙,要學會「便當」不是痰盂而是午飯。


這種翻譯基本是一一對應,適合電腦翻譯。我不把它稱為語言的翻譯,而稱為文字的翻譯,因為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去拼音化的操作,把這些文字的拼音化成分恢復為漢字表意形式。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想法呢?我以前學過一些日文,當時的日語水平連日本小學二年級的文章都很難讀懂,因為片假名拼音成分太多。但是,藉助字典看一些日文專利資料和學術文章並不太難,原因是為了表達嚴謹,這些日語學術文章漢字化程度很高,只要把一些語法助詞和外來語搞懂了,就能看懂這些文章。日語的名詞、形容詞等大多數有對應的漢字,只是語法助詞用片假名。但是,這些語法助詞是有相應漢字表達的。如日語「……は……です」可以譯為「……者……也」。即把は對應為漢字「者」,把です對應於漢字「也」。「……者……也」雖然不是現代漢語,但是對中國人來說讀懂並不難。日語語法用一個後綴語法助詞規定日語的詞性和短句的功能,這種表達古漢語常用。如「鬱郁乎」的「乎」表明「鬱郁」是形容詞。「有亭翼然」的「然」表明「翼」是狀語副詞。日語許多詞都是可以漢字化的,其中沒有漢字化的詞,只要規範地將其漢字化,那麼百度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將所有日韓網頁漢字化。如韓國首都就不應該拼音化為「首爾」,而應該漢字化為「漢城」。當然,官方漢語中依然要稱韓國首都為首爾,但我們必需了解漢字表達的韓文中「漢城」就是首都的意思,正如日文中「腹立」不是趴着的意思而是生氣的意思。

中國人初讀漢字化後的外文可能會有困難,因為這樣漢字化的文字可能與唐代的中國古漢語相當。不過這不要緊,中國人讀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都與現代漢語有差異,但是,要把三國水滸都翻成現代普通話讀起來反而不自在。

只要網絡漢字化,網民自然會自我教育自我學習習慣這些漢字化的外文。聖經中有個巴比塔的故事,說的是人們蓋一個塔,越蓋越高,上帝看到很不高興。照這樣下去,人類就越來越聰明,最後就會只依靠自己不依靠上帝了。於是,上帝讓人類講不同的語言,是人類四分五裂,無法團結在一起。Seoul不漢字化為「漢城」而拼音化為「首爾」就是製造亞洲區域文化的分裂隔閡,破壞亞洲文化的和諧。所謂「國際標準」翻譯方法完全是借口,為什麼America不是音譯為阿麥粒假而譯為美國?外文翻譯為中文,就應該按照中文表意的特點,漢字化來表達,而不是按照西方拼音習慣,一味音譯。

物理學中entropy譯為「熵」就是很好的漢字翻譯,laser譯為「激光」就比「雷射」更加準確地表達了這個物理概念。漢城旁邊的河就是漢水,譯成首爾完全脫離地理概念和歷史概念,所以Seoul翻譯成「首爾」不如翻譯成「漢城」準確。拼音化翻譯,就是重導巴比塔事件,不是旨在人類喜歡溝通而是旨在破壞人類和諧。我認識的韓國人,他們的名字都有漢字表達,音譯反而見外了。日本首相和韓國總統的名字就是漢字化譯過來的,從來沒有按照所謂「國際翻譯慣例」音譯過來。今天,人類依然面臨著如巴比塔這樣的上帝給人類的難題。由於語言不同,民族和國家相互不了解,結果世界戰爭不斷,衝突不斷。

語言學家發明了世界語,希望能夠統一人類的語言,但是,世界語根本無法推廣。在全球化的今天,人類面臨著共同的環境問題和許多全球性問題,但是,由於語言文化的差異,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景非常渺茫,以至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的理論。漢族為什麼成為人口最為眾多的民族?是什麼使得中國有獨一無二的兩千年大一統不間斷的文明?這不得不歸功於秦始皇統一文字。對,語言或許難以統一,但是,文字有可能統一。不統一語言但統一文字,就得擯棄拼音文字。

秦始皇統一文字兩千年,普通話與粵語、上海話、閩南話等方言至今無法口頭溝通,但是文字是一樣的,所有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中國應該重開秦始皇統一文字的偉業,禁止西方人類學家和傳教士到中國為少數民族製造拼音文字,儘快以漢字統一少數民族文字。不如此,中國就是下一個巴比塔,中國就會四分五裂。如果網絡能夠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漢字化,必然能夠大大提高少數民族的網絡資訊能力,對少數民族地區順應全球化經濟發展意義非凡。漢字無法統一人類文字,但是,漢字化對整合東亞和東南亞區域經濟絕對有益無害。這樣可以降低區域文化衝突,增進區域和平與安全穩定。

漢字化翻譯日本互聯網資源,非常有好處,讓國人隨時了解日本民情輿情。把韓國越南的網上諮詢也漢字化,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中國周邊國家語言的漢字化是去意識形態的技術性擴展儒家文化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