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危局之時 中國人更不應忘卻甲午戰爭帶來的教訓

后沙月光

朝鮮半島對中國有多重要?不誇張的說,它關係著中華民族的現實安危與未來發展。


沒有1950年毅然決然的「抗美援朝」,也許美國軍事力量已經擴張至山海關,如果不想讓美軍來到山海關,那麼,東北必然要經歷一場傷亡極其慘重的大戰,就算打贏,也談不上什麼重工業建設,糧食基地,能源開發。

美國有了朝鮮這塊跳板,任何時候,任何理由,都可以從陸地上進犯中國,至少能讓中國疲於奔命,無法集中精力做大事。

然而,現實卻是這幾十年來,美國非但沒能控制朝鮮半島,而且還多了一個眼中釘,肉中刺。

美國要做的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施展軍事,政治,輿論等各種手段,達到顛覆朝鮮政權的目的。

從目前來看,至少美國在輿論沒少下力氣,中國網絡也成了攻擊朝鮮的前沿陣地。

美國想要讓朝鮮半島,接受它的政治體制,它的意識形態,它的金融體系,它的文化形式,它的軍事控制。而朝鮮的存在,令這一切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翻開歷史看一眼,想要侵略中國,得先在朝鮮半島上下功夫,甲午戰爭的爆發,並非偶然,它完全符合這個歷史邏輯。

甲午之戰

這場戰爭,既是中日關係的轉折點,也是中國命運的轉折點。1895年4月17日,中日議和,《馬關條約》簽訂,條約帶來了兩個直接後果:
一,日本對朝鮮侵略合法化。
二,日本對朝鮮經濟控制全面深入。

中學歷史課本,一般側重強調《馬關條約》背後的戰敗屈辱和大清割地賠款的無能。對中學生來說,這種警示是必要的。

但作為成年人,更應當深入了解對日本而言,它的戰略目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條約的重點在朝鮮。

日本從《馬關條約》中得到利益過於龐大,以至於其它列強也看不下去,於是有了「三國干涉還遼」,俄德法提出的看法是:
一,如果日本佔領遼東半島,朝鮮「獨立」有名無實。
二,妨礙歐洲各國商業利益。
三,威脅大清首都。
四,妨礙東洋和平。

日本不得不忍氣吞聲讓遼東半島吐了出來。但從此正式開始了海外殖民之路。

為實現對整個中國的野心,全面控制朝鮮是必須要做到的一個小目標。前提是日本要在貿易上樹立對朝鮮市場的統治地位,最主要對手就是中國。

甲午之戰前的四年多時間,日本為了營造國內輿論,積蓄戰爭力量,1889年11月5日,在東京星岡茶寮成立了「東邦協會」。

這是一個力量極強的全國性組織,涵蓋了日本的政界,媒體,實業,軍人,外交等社會精英。如坂垣退助,谷千城,犬養毅等102名會員。

東邦協會的主要事業有:
一,收集(研究)朝鮮,中國及南洋的地理,商情,國情,歷史,殖民,兵制,水文等數據信息。
二,研究國際法以及歐美外交政策和殖民貿易。
三,收集中國,朝鮮的通信,報業,著述,古書。
四,舉辦演講,座談,交流研究成果。
五,向各目標國派遣探險隊,考察隊。
六, 設立學校,培養人才。

東邦協會在中日開戰前,會員人數最高達到了1200人,擔任過首相的有大隈重信,加藤高明,原敬,內田,但任過外相的有林權助,金子堅太郎,小村壽太郎,陸軍大臣有石本新六,財界大佬有澀澤榮一,添田壽一。

因為限於篇幅,人物無法一一介紹,比如澀澤榮一,無論百度百科也好,公知筆下也好,都成了膜拜對像,全然不提他是侵華急先鋒,發的是戰爭財。

東邦協會的好處是,它能幹日本政府不方便乾的一切事情。「東邦」這個概念,中國認為就是中日,而日本則認為是中國,日本,朝鮮。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控制朝鮮經濟,文化的一些機構,都是由東邦協會派生而來。

貿易上佔據壟斷地位,日本繼而控制朝鮮金融業,實行資本輸出,朝鮮第一家銀行「第一國立銀行」就是由日本財閥大倉喜八郎出資設立,與日資在朝鮮鐵路建設一起,牢牢掌控了朝鮮經濟命脈,這些財閥在朝鮮立穩腳跟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實行對華經濟擴張,大倉等人向中國提出的口號是「互通有無,中日親善,攜手並進,經濟結合」。

日本人真實意圖是:
一,非工業化的中國成為日本原材料供應地
二,日本掌握資金,技術,中國負責人力和資源。

1895年三井物產的益田孝寫下了著名的《棉花論》,也預示着日本的海外擴張目標,已經從朝鮮轉向了中國,因為朝鮮已經慢慢落到了日本手中。
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在朝鮮矛盾的必然爆發,以武力較量告終。大清戰敗,就意味着永遠失去了對朝鮮的領屬關係。朝鮮得到了名義上的獨立,而實質上落到了日本人手中。

今天來看,美國只是得到了半個朝鮮--韓國。韓國在名義上也是獨立國家,但大家都知道它是准殖民地式生存,而朝鮮就成了各方博弈的長期焦點。

1904年的日俄戰爭,則是日俄雙方為了中國東北利益的狗咬狗式博殺,日本擊敗俄國后,就進入到了對華侵略擴張的第二個階段--控制東北,第三階段就是918事件之後。

國與國較量往往是幾代人的較量,如果今天只是圖着一時痛快,為美國滅掉朝鮮政權而鼓掌,那麼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呢?

從1894.1895的甲午戰爭到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走了四十多年,中國到了幾乎滅國的地步。我們失去的不是朝鮮,而是戰略安全。

《馬關條約》到美軍駐韓

《馬關條約》對日本來說有三重意義:
一,否定了中國對朝鮮的宗主權,清除了日本控制朝鮮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二,破壞了1871年的《清日修好條規》中的互有領事裁判權體制。
三,日本在控制朝鮮基礎上,開始對中國東北進行擴張。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就急需與中國訂立一個有利條約,來實行其「拓荒四海」的侵略國策。從1871年起,日本國內就有「征韓」「聯韓」之爭,從大方向來說還有「南下」「北進」的辯論。但是日本從未改變過對中國的覬覦之心。

美國國內現在對朝鮮政策也有很多爭論,但遏制中國的野心從沒改變,也不會改變。等到時機成熟時,美國會毫不猶豫的第二次動用武力解決朝鮮問題。

日本為了等待開戰時機,也是花了很多年時間。它必須解決幾個問題:
一,國內徹底完成廢藩置縣改革,實現中央集權運作。
二,修改與列強不平等條約,奪回關稅權和治外法權。
三,與英國簽訂《日英條約》,保證英國不會出兵干涉日清之戰。

以朝鮮而言,1876年2月的《江華島條約》到1882年這五年期間,日本以釜山港為橋頭堡,遂漸取得對朝鮮貿易的壟斷權,大清則內憂外患,無力顧及。

1882年壬午事變爆發及1884年甲申政變,表面上是中國希望強化對朝鮮的控制,本質是中日矛盾體現。

大清的手段使得《江華島條約》成了廢紙,中日在朝鮮利益衝突已經註定早晚以軍事來解決。衝突主要體現在:
一,新修訂的《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強化了宗主國權力。
二,迫使朝鮮按照中國政治體制進行機構改革,授受中國顧問(袁世凱等人),參於制定政治,軍事政策。

而這時日本在軍力上無法與清帝國正面對抗,政府採納了井上毅的主張--「避實就虛,避重就輕」。避免與清帝國發生大規模衝突,暗地裡發展軍力,以等待時機,相機行事。

到甲午戰爭前這十年,大清在擁有控制權的情況,仍然被日本從容對朝鮮實行了經濟滲透,獲利豐厚。大清之無能腐朽,能臣袁世凱的目光短淺一展無遺。
這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袁世凱在朝鮮真的如此神勇嗎?看看基礎建設利權分配好了。

日本獵取的有:
一,釜山海底電線敷設權
二,釜山,仁川間電線敷設權
三,釜山貯炭所
四,捕漁權
五,仁川貯炭所
六,京釜鐵道敷設權。
大清呢?只有一個仁川義洲電線敷設權。

日本沒有在這十年推翻大清宗主權,但它的資本已經足夠控制朝鮮基礎設施。再傻的人也知道,日本肯定會發動一場全國總動員的戰爭來保證它在朝鮮的利益,擠掉大清。

山縣有朋和伊藤博文有共同的觀點,他們認為日本的「利益線」不能再局限在本土,而應當是朝鮮。這不是口號,而是需要海陸軍的擴充做保證。

「利益線」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核心利益範圍。中國的屬國朝鮮,居然成了日本的核心利益,今天也一樣,中國的鄰居朝鮮,成了事關美國安危的地區,而很多中國人也在認同武力推翻朝鮮政權的合理性。

大清如此無能尚且在壬午事變後,與日本抗爭了十年。今日之中國,如果眼睜睜看着朝鮮政權崩潰,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摧毀朝鮮政權,為什麼這樣一個明顯大大有利於美國的計劃,會得到如此多中國人的支持?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日本在《甲申條約》中獲得了一項當時看來並不重要的權利,就是出兵權,它變得跟大清一樣,一旦朝鮮有變,日本有權出兵干涉。10年後,朝鮮東學黨之亂時,日本出兵的法律依據就是來自於此。

安倍晉三也在不斷試圖修憲,以獲取海外大規模派兵權利,國際社會除了中國,韓國外,幾乎都保持沉默。中國親日派也不會炒作這些事情,網友也不大關注,因為,這些事的確在今天看不出作用。

等一切準備即將就緒時,日本開始在輿論上興風作浪,一方面是日本國內,一方面是朝鮮社會,掀起對大清的輿論攻擊。

1893年4月1日,《東京日日新聞》爆料,袁世凱公然責令朝鮮當局將紙幣上的「大朝鮮」里的「大」字取下,意在屬國不配稱大。其它報紙迅速轉發,加重評論調門,通過對袁世凱的批判,將日本形容成一個反抗強權,誓為朝鮮爭獨立,爭自由的正義天使。現在美國在半島也在扮演這種角色。

袁世凱的做法是否妥當?確有商榷之處,但可以看出日本人輿論宣傳,社會動員,爭取國際同情的能力要遠遠超過大清。

《馬關條約》是清政府麻木不仁,昏聵腐朽最好體現,中國人直到1949年才翻過了這屈辱的一頁。

二戰之後,朝鮮半島的問題,一直延續到今天。該撤兵的人,死活不肯撤兵,尋求各理由在半島長期駐軍,甚至搬來了核武器。

2003年幹掉薩達姆,很多人支持美國,以為自己站在了正義一方,現在伊拉克想再找出一個薩達姆來重新穩定國家都不可能了。

其實對一個普通中國人來說,晚餐吃什麼?遠比薩達姆,金正恩倒不倒更重要。你要是連印度的遠程核導彈都不放在心上,會為了朝鮮核武器睡不着覺?誰怕誰知道。
公知會含淚說著村上春樹一句名言:在石頭與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一邊。

那他們在美國和朝鮮之間,站隊倒是很古怪?美國是弱者?這時他們說要跟正義在一起了。那公知是承認弱者也有邪惡的?那麼這麼多熱點事件爆炒又怎麼解釋?
說白了就是話語權在誰手中,網民就得跟着誰轉?

無關弱者強者,無關正義邪惡。需要什麼,就搬出什麼。

甲午戰爭的警鐘,永遠在朝鮮半島上空回蕩!忘記歷史的人,不要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