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艦再闖南沙12海里 特朗普南海政策走向值得警惕

俠客島

5月25日凌晨,美軍派出「杜威」號導彈驅逐艦,再次闖入中國南沙島礁鄰近海域,這次挑戰的是美濟礁——確切地說,應該是「美濟島」。經過陸域吹填後,它已是中國在南沙最大的實際存在,外界估計已有約6平方公里的陸地。


美方官員已經確認,「杜威」號是在執行「航行自由」行動。因此可以推測,該艦闖入了美濟礁的12海里。這也是特朗普上任後、也是美方自去年10月以來的首次「航行自由行動」。

目前看,這又是一次所謂的「無害通過」,在戰略和戰術上,除增加局勢的緊張複雜外,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但其時機的選擇、透露的信息,值得中國關注和警惕。

背景

先看時間:白宮為什麼現在批准美軍行動?
與奧巴馬政府不同,特朗普對南海沒有「維護規則、秩序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原教旨主義興趣。雖然他在競選時期多次指責中國,但上台以來,美國在南海的言行都趨向低調。例行演習訓練、抵近偵察雖在繼續,但曝光度遠不如奧巴馬時期。

這自然與朝鮮半島的形勢有關。特朗普既已經鎖定朝鮮是「最大的麻煩」,又要積極尋求中國的幫助,就不可能在南海過於刺激中國。同時,特朗普務實而精於算計的作風,與此類「航行自由行動」的形式主義,也顯得格格不入。

這兩大理由決定了,特朗普不太情願批准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據稱,此前美軍太平洋總部開展行動的3次提議,都被五角大樓或白宮所拒絕。

然而,在南海問題上,美國的智庫、政策官員、軍方、戰略界等精英層,仍然將南海博弈標定為中美亞太地緣戰略競爭的焦點,一副沒了南海活不下去的架勢,頻頻發聲、搞動作。

這不,5月9日,美國國際問題與戰略研究中心剛發布了幾百頁的題為《反擊亞洲的海上脅迫》(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大部頭報告,聲稱中國正在南海、東海採取模糊、非對稱和漸進的所謂「灰色地帶」(Gray Zone)策略,美國需要全力進行反制。

近期,不少訪華的美國專家也私下表示,「南海這事兒依然沒完」。島叔不得不承認,經過奧巴馬和希拉里8年的渲染和炒作后,美國精英在南海的偏執和對中國的偏見已經深入骨髓,這病一時半會恐怕是好不了。

而鼓吹「明天就準備在南海開戰」的美軍太總部司令哈里斯,則多次表示,「我認為我們不久就會在南海採取航行自由行動」。

所以,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國內實際上存在了兩條路線:一條是特朗普代表的務實路線,另一條是傳統精英所支持的激進務虛路線。

用意

本來,特朗普一向特立獨行乾綱獨斷,並不一定會在乎精英們的呼聲。不過,近期,特總統似乎惹上了大麻煩——「通俄門」事件持續發酵,已有議員提議對其進行彈劾,他遭遇着執政以來的最大危機。

因此,白宮突然批准美軍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恐怕與特朗普最近的境況不無關係。雖然這樣的普通行動當然談不上轉移視線,但多少能給國內南海的強硬派有所回應和交代。

白宮開了綠燈,但怎麼搞,在什麼時間搞?美國軍方和太總部卻是有較大的自由度和發言權。這是因為,艦船在海上的行動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此前的申請方案只能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提議。島叔推測,具體的行動時機,軍方和太總部應有一定的裁量權。

為達到最大的政治和宣傳效果,美軍近幾次在南海的行動時機,都有意選在中國召開重大會議或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期及前後。此次也不例外——近期,中國與東盟國家達成了「南海行為準則」的框架方案,並與菲律賓啟動了首次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南海局勢持續降溫,美國戲份越來越少;5月24日,中國最高領導人視察海軍機關。

以美國軍方的調性,不可能漏掉這些重大事件。此時在南海搞動作,顯然有與中國海軍叫板的味道。

效果

自在南海進行「航行自由行動」以來,美國政府和軍方就宣稱,要給中國在南海「傳遞明確信息,釋放強硬信號」。但事實上,美國所傳遞的信息是模糊的——在聲稱不承認的中方海域12海里內進行所謂「無害通過」,不是等於間接承認中國擁有島礁的主權和12海里領海?

因此,所謂的表面強硬,實際上是軟弱的。本來想試圖給中方劃定一條「紅線」,給外界的感覺卻是一條「粉線」。這種略顯柔和的行動,既無助於穩定中美關係,同時也不太可能達到測試中方底線的目的。

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還試圖拉攏菲律賓、日本等盟國在南海開展聯合行動;現在,杜特爾特已明確拒絕,日本則心有餘而力不足。迄今為止,「航行自由行動」依然是「曲高和寡」,示範的效果幾乎沒有。

同時,東南亞國家也逐漸對美國的這種色厲內荏瞭然於胸,不僅不響應美國,反而加快了與中國進行談判磋商的進程,東盟絕大部分國家在南海的立場和政策,基本上回到了09年以前。

所以,如果非得要說效果,激起中國政府和民眾的反感可能要算一條。

策略

好酒獵槍都有。國防部今天證實,中國海軍「柳州」號、「瀘州」號兩艘導彈護衛艦,對美艦進行了識別查證、警告驅離,把美方行動定性為「炫耀武力、推動地區軍事化、且極易引發海空意外事件的行徑」。

在島叔看來,如果未來時不時再來這麼一出,中方應該有如下策略。

首先,要重視美國國內政治和軍政關係的複雜性,合作與鬥爭的手段要兼備,要有層次。

不可否認,海湖莊園會晤后,兩國總體關係發展趨勢良好。可是,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國內暗流涌動,一大票人和機構正在抓住一切機會,極力阻止南海形勢緩和。即便特朗普再有合作誠意,也不可能完全忽視這種暗流,特別是不可能忽視軍方意見。況且,特朗普本人多少也有點想將南海問題作為一張牌。

因此,宜將中美總體關係的穩定與南海的鬥爭分開,將朝核問題上的合作與南海的博弈分開,強化在南海與美國鬥爭的準備與手段,更千萬不要有「搞定了特朗普就搞定了美國」的線性思維。

其次,有必要向特朗普政府表明立場。目前,特朗普的南海政策還未定型,尚在形成之中,中國的表現,對該政策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

說到底,美國不能指望中國能一方面與其在經貿、朝核等問題上緊密合作,另一方面能在南海無限制忍受其羞辱。我們可以積極以中美總體關係、應對朝核等議題進行議題聯繫,對美國施壓。總之,不能什麼都不做。

準備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視情加快在南沙島礁的部署和布防。南沙的機場、碼頭、房屋等基礎設施早已建設完畢,而據島叔觀察,在武器裝備上島問題上,中方一直保持着相當的剋制。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海軍不會任由南海的局勢走向穩定。美國戰略界甚至有觀點認為,「要做就要做得更狠一些,當前的對抗烈度依然太低,不足以傳遞明確信息,也不足以測試彼此的政策底線」。

對此,我們只能視情加快和增加在相關島礁上的陣地設置和裝備部署。為了避免無端刺激局勢緊張和誤會,驚嚇越南、菲律賓等,中方不妨專門針對美軍量體裁衣,特意部署一些先進的針對美國艦機的裝備。美軍來的次數越多,動作越大,這種必要性和緊迫性就越強。

去年初,島叔就提出,美國今後還將變換花樣在南海進行武力示威和政策試探。在未遭遇實質性風險之前,這類試探?不會偃旗息鼓。阻止的有效方式,是適當升高對抗的等級,加大博弈的砝碼,促使美國在風險過高時保持必要審慎。

回顧舊文,當時島叔是這麼寫的——

「中國不妨將自己的底線告知美方,併發出明確警告,若再有此類行為,中方不能保證美國軍艦的安全,美方將承擔一切可能的後果」。考慮到中國今後在島礁周圍日益頻繁的演習訓練等活動,中國的這種警告應該被看成是良心和負責任之舉。

如果美國繼續在中國控制的南沙島礁周圍進行「無害通過」,中國的行動策略應是以維護島礁安全為由,通過伴航、語音警告、近距離示威等方式,在現場給予美國足夠壓力;如果美國在南沙島礁周圍進「有害通過」,或繼續侵犯西沙領海,中國的行動策略應是以維護主權及安全為由,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如緊貼威逼、航向管制、靠近驅逐、警告射擊等。

「現場風險的上升,有助於美方重新審視自己行動的極限,中國的行動正是為了幫助美方看清現實,是防禦性的威懾動作,而非是為了發起與美國的軍事對抗」。

我們當然希望和平。所以,希望美國這屆政府在南海的政策,不要走到需要中國推高南海對抗等級的程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