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向對以條約形式訂明、具約束力的協議都不大喜歡。偏偏它跟位於自己東北方的小國朝鮮有一個特別的關係。中國至今唯一與其他國家簽訂、具約束力的互助合作條約,是與朝鮮在1961年7月簽訂的。
協議七條條款中,第二條是最重要的,內容是:「締約雙方保證共同採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國家對締約雙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締約一方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或者幾個國家聯合的武裝進攻,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外界一直都在問:如果朝鮮在沒有挑釁其他國家(例如美國和韓國)的情況下被入侵,中國會有甚麼反應?這條條款大概已能簡單解答這個問題。
根據條款規定,中國必須派員協助朝鮮。這種規定,塑造了中國跟朝鮮在過去和未來的關係。
我們在歷史上已經有一個先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聯合國決定派出部隊支持韓國,中國隨即派出上百萬名士兵援助朝鮮。朝鮮是中國的附庸國,也為中國與韓國之間提供了一個緩衝帶,而且它現今的軍備要比朝鮮戰爭時期先進多了。中國很可能會投入衝突。
雖然今天的中國跟六十多年前比已經不一樣,但它與朝鮮的互助合作條約至今仍然生效。
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1976年去世後,中國再沒有緊緊地跟隨社會主義的規範,轉而進行大規模的改革。這個運動的結果,就是中國今天複雜的社會結構。中國的經濟和地緣實力同時也迅速增強。
但是朝鮮的發展卻十分不同。平壤當局過去30年多戰戰兢兢嘗試多次嚴禁操控的改革,大多以失敗告終。
2000年代初,朝鮮前領袖金正日訪華,中方為他安排到上海等經濟特區參觀,讓他明白如何如持以馬克思、列寧等的意識形態下,發展以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為目標以製造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
很明顯地,中方的話,金正日都沒有聽進耳朵裏去。朝鮮當局推崇的主體思想。換句話說,就是一種純正的民族主義,令朝鮮對複製其他國家的模式十分抗拒。
至少,即使朝鮮國內有任何形式的交易市場,它們都受到十分大的限制,大多以支持國家的軍事和政權發展為主。
中國可以影響朝鮮的地方包括貿易、援助和能源供應。蘇聯1991年倒台後,朝鮮一夜間失去了最重要的經濟伙伴。自那個時候開始,它對中國越來越依賴,甚至變成幾近完全依靠中國。
朝鮮的石油供應中,有80%來自中國。中國在去年七月停止從朝鮮入口煤炭前,那個交易也曾經十分重要。但交易切斷後的一年,朝鮮經濟便崩潰。
朝鮮絶大部份出口產品都是賣到中國,或是經中國賣到其他國家。平壤當局收到的外國援助當中,約90%也是來自中國的。中國也是世上唯一與朝鮮有航空和鐵路交通來往的國家,直至2000年代中期,它的銀行也是朝鮮銀行系統與外聯繫的唯一途徑。
它們主要透過位於澳門的戶口進行交易,但是資產在上一輪的制裁中已經凍結。
聯合國新一輪制裁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中國的銀行,它們仍舊與受禁的朝鮮公司和中間人交易,雖然交易大多以間接的方式進行。
而外界大多認為中國最能以石油供應影響朝鮮,因為這對朝鮮的經濟影響最大,效果也最能即時顯現。
這個情況曾經發生:數年前,為朝鮮供應石油的輸油管曾經在平壤當局進行另一次核試前後關閉數天。所以說,中國是願意在這方面發揮它的影響力。
但完全中斷供應,跟短時間暫停供應可不一樣。許多分析都認為這會為朝鮮政權引爆危機,甚至令它有倒台的危險。畢竟,朝鮮許多人都只能為自己維持基本生活,連這個也拿掉,可能會為這個社會帶來致命一擊。
反對這樣做的一方也有十分具說服力的原因,證明事情並不如外界想像般簡單。朝鮮2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都投放到軍事開支,它的石油儲備足夠支持數月,而在這段時間,它可以向韓國人口密集的地區發動攻擊,令每個人的噩夢都成真。
毫無疑問,這是自殺式攻擊,但世人都知道,應付不介意自我毀滅的人或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朝鮮也不會靜靜地崩潰。中國將要應對大量難民湧過中朝邊境,平壤也真出現權力真空,美國和它的盟友可能會趁機填補這個真空。如果事情真的這樣發生,這將會是中國的惡夢。
中朝關係最奇妙之處,是當世界各國都在苦惱該如何應付一個越來越有自信,而看起來又越來越強大的中國的同時,中國東北這個既細小又貧窮的鄰國每天都在自揭自己多麼的無能。■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