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 超級農業大國是如何煉成的?

后沙月光

對於一個大國來說,工業,農業猶如任督二脈,二脈打通,才能傲視群雄。


這次中國對美國使用了「大豆牌」,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發現中國對世界大豆市場依存度相當高,2001年加入WTO之後,中國大豆進口99%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三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誰是全球第四大大豆生產國呢?
就是中國自己。我們的產量雖然一直穩中有升,但遠遠趕不上國民日益提升的需求量。

以前說中國人飯菜沒有油水,現在誰家做菜會為了用油發愁?
出門去火鍋,擼串,店家遍地都是。

關稅一加,美國豆農會叫苦,中國還可以通過其它國家來進口大豆,那價格肯定會略漲。所以說特朗普搞貿易戰,是相互傷害,不過我們也不怕,看誰挺得住,大不了少吃些油水,順便減個肥。

我們要想自己供應大豆作物,大概需要增加七億畝左右的耕地。
這樣又涉及到糧食安全問題。糧食安全這個主動權必須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大豆算不算糧食作物?
我們現在三種糧食作物:稻米,小麥,玉米。是由自己保障基本供應(不低於95%),略有進口調劑。
大豆,從糧食作物中淡化出來,變成經濟作物,通過全球貿易體系來維持供應,買來都是用來榨油的,或是當飼料,滿足肉,蛋,奶的需求增強。
只有國產大豆是用來食用的,比如豆腐,豆漿,豆製品,因為這有個轉基因政策限制問題。

糧食安全概念有兩種:
一,自給自足,中國人傳統觀念。
二,糧食可獲得性。這是1974年羅馬世界糧食大會提出的。

親西方知識分子,對糧食安全建議就是從第二種出發的,用貿易來獲得糧食安全。

幸好沒被忽悠,如果我們的稻米,小麥,玉米由別人來保障,說白就是美國來保障,你還敢跟人家站着說話嗎?
美國控制着全球一半以上的糧食市場,壟斷糧食貿易。那麼它是如何成為農業超級大國的?

國家意志

要體現國家意志,必須要有強有力的中央集權,農業,工業皆是如此,有人說美國是靠「民主自由」強大起來的,你就當真的聽。

這片土地曾屬於印第安人,白人通過殺戮和驅離,佔領了這片沃土。美國建國時只是一個農業國,靠天吃飯。

前幾任總統,都是農家子弟,國民皆是農民,所以就沒有設農業部。
1820年,眾議院有了農業委員會。
1825年,參議院有了農業委員會。
1850年,全國進行農業種植區域規劃,實施小麥帶和玉米帶。
1862年,林肯設立了農業部,還不算內閣部,同時簽署《宅地法》,鼓勵21歲以上的美國男子向西部遷移,可免費獲得1000畝土地。
1887年,有了《孵化法案》,奠定了美國農業科技發展的基礎。
1889年,農業部進入內閣。
1902年,設立《開墾法案》,建立了灌溉體系。
1916年,《宅地法》修正,美國農場規模大大擴張,農業進入騰飛時代。

美國用了兩百年時間才在農業上超越所有國家,每一步都是有計劃有步驟的行動。不妨細看一下。

農民最需要的是什麼?
知識和教育。

如果沒有國家去引導農民學習農科技術,這個自覺性是相當低的。美國農民看到只是自己一塊地的收成,政治精英看到的是一個國家的未來。

1862年,成立農業部之後,國會通過了《摩里爾法案》,政府規定每個州,必須撥出總數不低於三萬畝(以下皆為英畝)公地,做什麼用呢?
創辦農學院,讓青年農民有地方進修學習。

1887年《孵化法案》,也就是《赫奇法案》,規定各州必須建立農業試驗站,州政府撥款15000美元用以扶持,1906年提高到30000美元。

農學院在各州成為了最高技術權威,用中國話說就是老師傅傳,幫,帶,凡是有好的技術,就由中央和州協同推廣,農學院認可的方案,不需要農業部長和分管副州長批准,就可以落實到位。

經費由聯邦中央,州,縣,三級負擔,各縣還有各代理教育機構,農民有知識之後,再由政府引導成立各種專來委員會,比如農藝,畜牧,家政等。「科技小能手」「“種田小能手」「養豬小能手」不斷湧現。

全國性的研究中心為馬里蘭州的貝蒂斯維勒研究中心,全國小的研究分中心有六百多個,另外有四個研究所專門研究加工,包裝,新用途等。

現在叫農業研究服務局(ARS,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分支已經設到海外了。

1914年,美國成立了聯邦農業合作社,在各州設立辦事處,向集約化,高效化進軍。

農業合作社如果是蘇聯搞的,就叫集體農莊,同樣事物不同叫法,有很多,比如克格勃特工叫秘密警察,FBI特工就叫聯邦調查員。對民眾而言,這是意識形態的潛移默化。

農業合作社對美國來意味着什麼?
一,研究成果可以及時運用到生產實踐當中。
二,全面防治病蟲害,控制病蟲傳播路徑。
三,研究經費得到長期的維持。

研究機構作用是什麼?
一,基本理論研究,不設方向,不固定目的。
二,新肥料對某種農作物的影響觀察。
三,田間試驗,美國這麼大,不同地域發展哪種農業必須為國家來確立。
國家還得解決濫砍濫伐帶來的水土流失問題。

美國地大人少,天然有機肥料緊缺,沒有化肥,美國人一天拉十斤屎都不夠用,還得搶屎。所以大糞問題,也是國家問題,怎麼解決?

搶島,搶那些鳥糞成山的小島,這個我以前寫過,有的國家還爆發過鳥糞戰爭,美國搶糞搶得可凶了。

到了1867年,美國開始生產磷肥,但質量很差。
1893年有了化學氮肥,一戰期間才有了鉀肥,二戰之後,新型混合化肥普及,美國農業產量一路飈升。
1974年由於受到石油危機衝擊,美國農業部鼓勵使用有機肥,威斯康星州的農民積極響應,拚命拉。但拉着拉着有問題,大糞根本不夠,城裡全改抽水馬桶了。

全世界都存在這個問題,都知道有機肥健康,但生活水平上來後,收集成問題了。中國十四億人口,可以考慮賣點大糞給美國嘗嘗。

農業劃區

要讓1500多萬美國農業人口(有人喜歡把這數字說得很少),養活了美國3億多人口,並壟斷全球貿易市場,沒有科學劃區是無法想象的。

劃區,本質是計劃經濟,不是市場經濟,如果靠市場經濟,美國農業要亂套。

有三種劃分方式:七大區,九大區,十大區。

限於篇幅,以九大區為例:
早期美國農業全部在東部,主要是大西洋沿岸,南北戰爭後,向中央平原和西部擴展。如何最科學的利用土地?
這必須由政府來牽頭研究,再作計劃。美國官方是通過農業普查,按照專業化程度和氣候條件來進行劃區的。

一,新英格蘭區
緬因,新罕布什爾,佛蒙特,馬薩諸塞,羅得島,康涅迪格六州。
這裡氣候寒冷,農作物生期不足半年,土質較差,但雨量充足,工業發達,城市人口多,適種牧草。
所以這裡農業生產以乳牛,蔬菜,家禽有主,農作物以牧草,燕麥等飼料作物為主。

二,中部大西洋區
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紐約三州。
條件與新格蘭區差不多,以前生產穀物為主,後規劃為乳業,水果。

三,中央東北區
俄亥俄,威斯康星,密執安,印地安納,伊利諾斯五州
密和威兩州氣候較冷,以乳業為主。其它三州是牛,豬養殖區,還是玉米和大豆產區。

四,中央西北區
明尼蘇達,伊阿華,密蘇里,北達科他,南達科他,內布拉斯,堪薩斯七州。
這裡春夏空氣潮濕,既是肉食牛,豬產區,又是穀倉。

五,南部大西洋區
特拉華,馬里蘭,弗吉尼亞,西弗吉尼亞,南卡,北卡,佐治亞,佛羅里達八州。
這裡屬亞熱帶氣候,無霜期200天以上,農業分三塊:煙草,棉花,綜合。

六,中央東南區
肯塔基,田納西,亞拉巴馬,密西西比四州
這裡是專業化的煙草和棉花產區,還養牛。

七,中央西南區
這裡位於美國正南面,是主要的水稻產區,小麥產區及亞熱帶作物產區。

八,西部山區
蒙大拿,愛達荷,懷俄明,科羅拉多,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猶他,內華達八州。
這裡多山,多沙漠,偏重畜牧業。

九,太平洋區
華盛頓,俄勒岡,加州,阿拉斯加,夏威夷。前三州是美國主要灌溉區,加州是農產品產值最高的農業州,資本最集中,大農場最多,以水果,蔬菜,畜禽為主。
華和俄是小麥產區,阿拉斯加就算了,夏威夷以甘蔗和水果為主。

七區和十區就不說了,反正我知道大家也看累了。
農業很枯燥,我是要寫美國妓院分布區,那可讀性就很強了。
但我們必須多少了解一下這個長期的對手。

專業化

美國現在農場大約為220萬個,規模越大的農場,專業化越高。有兩種因素造成這種局面,一是國家計劃,二是市場競爭。前提是高度機械化。

美國已經過了自給自足階段,大農場所從事的是商品化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機械使用率和勞動生產率越高,生產規模也越大。

美國農場的歷史進程特點是:大吃小。小農場很難生存下去,唯一出路就是被合併,成為大農場一部份。

美國一直在騙別人,老是宣揚「家庭農場」優越性,甘迺迪在1961農業咨文中稱:「家族農場是美國的基本制度」,經濟學家也說美國大農場沒有大發展。

事實上,美國農場最多的年份是1935年,全國共有681萬個農場。

1959年為371萬個,但耕種土地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

2017年,大約只有220萬個農場。

從681萬減到220萬,那些農場哪去了?
小者愈小,大者愈大。

這個減少過程意味着什麼?
土地集中,生產集中。

如果甘迺迪說的是真的,那麼美國農場現在應當是1000萬個以上。美國宣傳有個特點,它明明知道哪種是好的,但宣傳時是反着說的。它做的,跟說的是兩回事。

被忽悠的人不計其數,跑美國拍兩張照片,說家庭小農場多麼多麼自在逍遙,再過些年你看小農場能不能存在?

美國小農場減少,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中,小農場主破產失地(根本無法跟大資本競爭),失去所有權。
二,小佃農被地主(農場主)奪去土地,失去佃租權。

回想1862年《宅地法》,公有土地等於白送給西部開發者,有不少農民得到了土地,自耕自種。

但隨着資本主義發展, 小農土地被銀行,保險公司,地產公司,及農業資本家所并吞,農業必然走向兩極化,這是一個由慢到快的轉變過程。

毛澤東在五,六十年代,就很警惕中國農村會出現這種現象,土地性質改變意味着大地主重新出現。他老人家的農業路線,其實就是集約化,專業化,還大興水利,打造灌溉體系。跟美國本質區別是最終由國家控制還是由資本控制。

美國農業經歷近兩百年的發展,才確立了優勢,歷史留給毛澤東的時間很短。

今天,中國農業基本還可以,糧食作物能自給自足。如果只有三億多人,那就很成功了。

美國耕地面積世界第一,合計約373平方公里(56億畝),人口3.2億。

中國耕地紅線是18億畝,約為120萬平方公里,比美國少三倍多,而人口是美國四倍多。

有的人卻喋喋不休地勸中國把糧食安全全部寄托在國際貿易之上。美國56億畝耕地寧可輪休,也不開發商建用地,那些說中國放棄耕地紅線的人,不是腦子被驢踢了,就是良心被狗吃了。

美國這一路走過來,至始至終也沒有將糧食安全寄希望於國際貿易,對國內農業不扶持的大國只有英國,但人家有殖民地。

中國經濟發展了,我們不但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14億人要達到美國人那種消費水平。可是人家怎麼想?

2010年4月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奧布萊恩採訪奧巴馬時,奧巴馬說:
如果中國採取美國當前的高耗能生活生產模式,那地球承擔不了!
這是奧巴馬的原話,沒有必要誇大和洗白,他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美國高消費,我們辛勤勞作,OK,也可以,但特朗普指責我們貿易順差太大,要搶點回去。
我們也希望將來有一天,我們高消費,那美國去加班幹活,讓他們擁有幾千億的貿易順差,OK?但奧巴馬說這是地球災難。

那中國人怎麼做美國才滿意?
難道將來把美國當中國殖民地,專供糧食你們才滿意?不是有人鼓吹殖民有理嗎?誰叫你閉關自鎖。

走自己的道路是唯一正確選擇,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能去借鑒美國,學習美國,無論是農業還是工業。

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

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 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 達到自己的目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