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訪美:「各說各話」的貿易談判

不管貿易戰有沒有打起來,中美間的貿易談判仍在繼續。繼特朗普的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團上周訪華兩天返美後,美國白宮宣佈中國副總理劉鶴下周將赴美繼續經貿磋商。


作為中國主管經濟的副總理,劉鶴同時是中美貿易談判的中方首席代表,外界普遍關注這次訪問是否會改變雙方「自說自話」的局面,能為兩國貿易摩擦帶來多大轉機。
雖然尚不清楚劉鶴將在美國見到哪些人,但此次美國行本身已經傳遞很多信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劉鶴訪美「表達了美方希望就經貿問題同中方達成共識的願望,是積極信號」。
而此前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牽頭的美國代表團4月3至4日訪問北京,雙方短暫碰頭後沒有達成明顯成果,美方代表團離開中國時沒有就會談表態。

劉鶴訪美面臨的挑戰

從第一會合的談判來看,雙方自說自話、各執一詞,劉鶴訪美面臨較大挑戰。
美國戰略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y)向《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想要中國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但中國想要在保持「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讓美國市場對中國產品、投資全面開放,「將所有中國想要的東西賣給中國」。
但有專家認為談判仍有很多空間。
花旗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立剛認為,上周的談判美國要求太多,中國可能不會全盤接受,但中美在市場凖入、知識產權保護、貿易慣例及《中國製造2025》計劃等方面仍有很多對話空間。「雙方在這些領域都有一些迴旋空間,可以進行建設性對話」,他在與彭博的採訪中表示。

首輪會談評價不一

美國代表團返美後與特朗普會面,特朗普在聽取代表團匯報後發推表示,中國「被對美國的貿易獲利慣壞了」。
《金融時報》5月8日發表社論稱,特朗普對中國提出的要求是「非理性」的。文章稱特朗普提出的議程「極端」且「不可能」,中方的回應裏有合理內容,但也有「一樣荒謬」的部分。
而中國媒體對會談的評價更加積極。《人民日報》表示,中美同意繼續保持溝通,建立相應工作機制。《中國日報》則稱,儘管仍有「很大分歧」,但一個保持公開對話的機制已是「積極進展」。
新華社與《人民日報》評論稱雙方討論「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但一位中國政府人士就此向《南華早報》解讀時表示,「坦誠意味著討論激烈,高效意味著對話很短,建設性意味著雙方間仍有很大鴻溝」。

中美各列八項提議

兩國官方雖未公布談判具體內容,但其中一些細節已被中外媒體逐步公開。路透社、《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報》等媒體均披露,美國代表團會談中向中國提出八項要求,涉及削減美中貿易逆差、降低關稅及《中國製造2025》計劃。《紐約時報》詳細列出了要求中的八項內容:

  • 削減2000億美元貿易順差。今年6月開始,一年內削減1000億美元貿易順差,並在隨後一年內繼續削減1000億美元;
  • 將關稅降低至與美國目前同樣水平;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 採取措施停止對美國商業網絡的商業間諜活動;
  • 停止《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對中國高端製造業的補貼及其他優惠。這一計劃包含飛機製造業、電動汽車、機器人、計算機微芯片及人工智能等10個領域;
  • 接受美國可能會限制《中國製造2025》中涵蓋產品的進口;
  • 接受美國對中國在敏感領域的投資進行限制,中國不採取報復性措施;
  • 開放中國的服務業和農業,充分迎接美國的競爭。

而《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劉鶴領導的中方團隊也提出一份貿易框架作為回應,其中也包括八項內容,以下是其中幾點:

  • 停止對中國收購美國公司敏感技術公司的調查;
  • 停止威脅對1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 中國科技公司得到更好對待,允許美國公司與政府機構從中國公司處購買科技設備,解除對中興禁令;
  • 允許中國公司購買半導體等更多美國高科技產品;
  • 同意有效降低進口汽車關稅;
  • 同意與美國就放寬在中國上映的美國電影數量進行溝通。■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