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挑起印巴衝突的簡要概括及內外原因

6哥的話

關於印巴這次衝突的具體過程就不詳細展開描述了,這幾天網上相關的文章多的是,一抓一大把。下面簡略回顧一下這次事件的整個過程。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2月14日印度的安全人員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實控一側遭到自殺式襲擊,此次襲擊事件造成印度40多名安全人員死亡。事件發生後活躍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組織「穆罕默德軍」宣布對此次襲擊負責。印度方面堅稱巴基斯坦政府參與和策劃了此次襲擊,是幕後兇手。巴方拒絕印方的指責 ,但同時表示願意配合印方調查此次襲擊事件。

然而印度政府拒絕了巴方的好意,總理莫迪表態要做出「毀滅性打擊反應」。話雖然說的挺狠,但一開始印度方面並沒有採取軍事行動,只是在政治上不停地施壓,經濟上制裁巴方,2月15日印度取消了自1996年給予巴基斯坦的最惠國待遇;2月16日印度將從巴基斯坦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200%;印度還誓言要從地緣政治、貿易、外交等方方面面徹底孤立巴基斯坦……總之看上去印度的招數還挺多的。

儘管以上這些舉措被一部分印媒和西媒描述為這是自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度對巴基斯坦採取的最嚴厲的懲罰措施,但群情激憤的印度民眾,和死了家屬的內政和安全部門並不買莫迪的賬,他們要求政府必須對巴基斯坦採取更嚴厲的報復措施。

在內外壓力之下,莫迪政府選擇了升級事態,突襲巴基斯坦這一步,2月26日印度以轟炸所謂的「穆罕默德軍」基地為借口,派機群越境進入克什米爾巴實控區。據相關報道稱,這次空襲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度派出了由12架幻影2000戰鬥機,一架預警機、一架加油機和無人機組成的龐大的機群編隊。

據網友爆料稱,印度這個龐大的機群編隊的12架幻影2000戰鬥機中只有兩架裝載了轟炸用的激光制導炸彈,其餘10架掛載的都是中距空空格鬥導彈,更囂的是那一架預警機全程開着應答模式在飛。

印度為什麼這麼做呢?網友分析認為,印度轟炸「穆罕默德軍」基地是次要的,主要目的是由攜帶激光制導炸彈的兩架幻影2000侵入巴基斯坦領空,完成所謂的轟炸任務後誘導巴方作戰飛機跟隨印戰機進入克什米爾印方實控一側,然後由剩下的埋伏起來的10架攜帶空空格鬥導彈幻影2000伏擊誘騙進來的巴方戰機。

預警機開應答模式,連民用設備都能監聽到,目的主要是怕被誤擊,更主要的印方要藉此向世界直播這場對巴基斯坦的奔襲,可謂囂張至極。

如果得逞,印方的這次襲擊可一舉多得,既侵犯了巴方領空,轟炸了巴方領土,炸死巴方人員,還伏擊了巴方戰機。以印度人的德性,這樣的戰績結果足夠印度全國上下嗨上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

不過很可惜,想象或推演畢竟不是實戰,印度高估自己能力同時嚴重低估了巴基斯坦的實力,印戰機剛剛侵入巴領空就遭到巴方戰機攔截,巴方起飛兩架梟龍戰機對印機實施了驅逐,印方兩架戰機胡亂扔了一通炸彈後倉皇逃跑到印方一側,追擊的巴方戰機並沒有進入印方機群的伏擊圈,接近後釋放干擾彈,迅速返巴境內,印方的伏擊計劃流產。

事後為了掩飾失敗,提振士氣,蠱惑民心,印官方大肆渲染這次襲擊事件,稱印空軍越境進入巴領空,轟炸了「穆罕默德軍」基地,炸死300多名恐怖分子,即「穆罕默德軍」成員,然後戰機全部安全返航……(這300多名是咋計算出來的?又是通過什麼渠道得知的?6哥越來越佩服三哥了!)

當天巴方並沒有以同樣的方式和同等規模報複印度,僅以炮擊還以顏色。這一切讓印度人反而產生了錯覺,以為巴基斯坦怕了,不敢以牙還牙採取同等報復措施,印度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一時間印度全國沸騰了,開始慶祝,什麼印度空軍好樣的,飛行員是英雄,是全印度人的驕傲等等,各種自我欣賞和吹捧的調子和口號充斥在印度的大街小巷和網絡媒體上。

第二天,也就是2月27日巴方戰機瀟洒地進入印度一側,對印方目標成功實施了空襲,爾後又把攔截的印度戰機誘入巴方一側,用導彈將其中的兩架擊落(如果可能的話,加上直升機應該是至少三架,甚至更多),更主要的是巴方還俘虜了印方一名飛行員。

三哥裝逼遇到了雷雨天,被雷劈了。對於巴方宣布的結果,三哥只承認一架米格機確實被巴方擊落了,至於另一架被擊落後掉在印方一側的蘇系或幻影系戰機,三哥拒絕承認被擊落。三哥還說在這次交戰中擊落了一架巴方的F16,但被巴方否認。

三哥這次自己丟臉,讓美國(西方)不悅不說,還黑了俄(蘇)或歐洲一把,據說擊落米格機和另一架不確定是歐俄哪家的這兩架飛機的是中國援巴的梟龍戰機,這活廣告打的,成飛的股票漲了不少,這麼一來中國的成飛還得「感謝」阿三免費給自己的戰機品種提供的這次機會。

三哥的蘇或幻影系列,小巴的F系列,除非被對方抓了實錘,公布了現場視頻或影像圖片,否則就是即使被擊落了也不能承認,因為這關係到俄、歐和美現役產品的聲譽,三哥頻頻摔機還能以三哥維護、修理技術差和飛行員駕機技術不行來搪塞。如果說三哥的俄歐現役先進戰機被中國授權,巴基斯坦自產的梟龍戰機給打下來了,美怪賣給小巴的F16讓三哥的俄或歐系戰機給打下來了,除梟龍戰機外,這俄歐美的軍工產品聲譽無一不受到打擊,聲譽受損,產品銷路就成問題了,以後飛機就不好賣了。

在此次衝突中巴軍方反應之快,下手之准,可能令三哥特感意外,這些年三哥花重金購買多國空中利器,總覺得自己的整體軍事實力遠超巴基斯坦,從心裡看不起小巴。結果一場衝突讓三哥知道自己原來是虛胖……

巴基斯坦軍事實力在裝備數量上確實不如阿三,但在質量上還不一定比阿三差,更主要的是在作戰體系上阿三還有可能真不如小巴,你別三哥看似人緣好,俄歐美以等軍事強國都賣給阿三武器,這些傢伙並不把真東西,好東西賣給阿三,更主要的是阿三因進口武器過雜,數據不兼容,數據鏈不能正常完整對接,導致了許多問題。三哥家各種先進戰機雲集,看似珍珠挺多,但缺一個繩,死活就是串不起一串項鏈。一旦投入實戰,各種武器和平台之間的不兼容讓三哥先進武器的作戰性能大打折扣,陸基、天基和海基等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和交流應答更是問題多多。總之一句話,別看三哥的傢伙什挺多,但結果就跟狼吃了賣畫的一樣……

反觀巴基斯坦,早期軍品,尤其是大件,主要來自美國,美國佬在印巴之間兩頭煽陰風,點鬼火,吃了原告,吃被告,核心技術不賣不教給巴基斯坦,搞的小巴在與三哥的空戰中老佔不了上風。小巴靠向中國後,空中力量和技術火箭般提升,生產和罵馭戰機的技術更是一天比一天強,手把手的教,還把這次參戰的先進戰機的研發生產的整套技術授權給了小巴,更主要的某方已幫助巴基斯坦建立了獨立有效的作戰體系,巴方體系支撐不了的或不足之處由某方對接補充或全方位支撐,你說小巴能不厲害嗎?

衝突發生後,為了給阿三打氣找回面子,也為挽救自己售印武器的聲譽, 俄《觀點報》2月28日報道稱,巴空軍有100架中國制JF-17戰機,屬於三代半。美製F-16中,20架較為先進,為四代機。巴方沒有預警機、前線轟炸機、殲擊轟炸機和先進的無人機,因此無法與印進行長期作戰。相比之下,印度有270多架蘇-30四代半戰機、60多架米格-29四代戰機,50架幻影-2000。印度還有A-50等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和電子偵察機、各種軍用運輸機等,實力遠遠強於巴方。

俄媒的意思是搞下去巴沒有勝算,趁早低頭服軟不失明智之舉。事實是巴除了沒有阿三的吹牛能力,剩下的差不多都有。巴不僅有預警機,而且還是擁有兩種比較成熟、先進的預警機。一種是ZDK-03預警機,另外一種就是「愛立眼」預警機。巴還有察打一體無人機,先進的防空導彈「紅旗-16」等等。其它方面沒有的,上邊已經說了,功能缺失的由某方一應補上。你道這次衝突中巴方反應迅速,反擊給力,僅僅是因為戰機性能優越,戰機駕駛人員戰鬥系養高嗎?那可不是,阿三的一舉一動都被某方看的清清楚楚,你說小巴能吃虧嗎?

據說三哥讓那艘能用的航母離了母港,還關閉了應答系統,這明顯是欺巴基斯坦沒航母,用故作神秘製造緊張,嚇唬巴基斯坦。

小巴也不是吃素的,之前為應對可能的危機,關閉了自己的領空,現在又向巴印邊境派了重兵,並運去重型武器,以防不測。

至於三哥的航母,對今天的小巴來說就是活棺材,因為小巴有天地海三基觀察和監視系統(當然不全是小巴的),三哥想冒險那是自找不自在。

大體過程就是這樣,目前衝突雖有所降溫,但被巴在陸空上削了一頓的,丟了面子的三哥明顯不服,更主要的內外壓力迫使莫迪政府還不能就此作罷,必須保持南亞局勢適度緊張,熱度不能突降,阿三得撐一陣子。

對於由印度挑起的這場印巴之間的衝突,在一些朋友看來它單單就是印巴之間的事,理由是印巴之間一直不睦,之前印巴就發生過戰爭且一直以來時不時發生衝突,所以對於印巴之間發生衝突不應該感到意外,這次也一樣。

個人的看法可能與一些朋友的看法有所不同,6哥認為印度主動挑事巴基斯坦,除了莫迪政府的內政解困需要外,還有外交上的「被需要」且後者應該偏重些。

一,內部

就內政方面來說,印度這個國家從民到官,尤其是印度的政治精英和政客們,都比較奇葩,明知祖上並沒有闊過,現實中還就喜歡裝闊。當了幾百年的西方殖民奴隸,直到現在沒有任何長進,完全繼承殖民者的那一套,骨子裡都是西方殖民者基因和思維,行事方式也是竭力模仿曾經宗主國的強盜風格,試(「試」不是錯別字)強凌弱,多次挑釁中國,不時地嚇唬和打壓南亞小國,甚至出兵干涉周邊小國內政,一再與巴基斯坦發生衝突。不論是尼赫魯、辛格,還是莫迪,無一不是這樣的人。

印度學到了西方殖民強盜「內政不暢,外交找出路」的招式後頻頻在中巴身上試水,還差不多每次都能得逞,有收穫。

1999年與巴基斯坦發生的卡吉爾衝突是為了轉移民眾視線,轉嫁內部矛盾;2017年的洞朗事件是同樣的目的;這次挑起的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仍是這樣的目的。

1999年的卡吉爾衝突按下不表,2017年的洞朗事件發生的背景是這樣的:從2016年11月的「廢鈔令」開始,莫迪陸陸續續實行了一系列激進的改革。進入2017年後莫迪在印度全國推動實施了廢大鈔、沒收黃金、增稅的金融改革,這三項改革措施一項比一項激進且生猛,一刀比一刀砍的狠。

儘管莫迪的這三項改革適當增加了印度政府的財政收入,並一定程度上扼制住了印度內部資本的抽脫外流,但它們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激進而烈度夠大的市場化改革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亂而無序的換鈔打亂了民眾日常生活,因換鈔導致財富縮水引發了富人和一部分利益集團的不滿……

民眾上街游反對莫迪的改革,要求莫迪下台。富人和利益集團鼓動民眾鬧事的同時,讓他們的代理人組成的反對派反對莫迪並頻頻挖掘和爆料莫迪的黑料……莫迪的威望降低,支持率下跌,形勢越來越不樂觀。

儘管因改革導致的內部矛盾越來越尖銳,壓力越來越大,三大改革受阻,但莫迪的改革雄心並沒有因此打住,更不想讓自己的改革半途而廢,但這種內部局勢如果一直這麼持續下去,別說推進改革,莫迪能不能在總理的位子上呆住都是個問題。

當壓力持續增大,內部矛盾無解時莫迪又選擇了「內政不暢,外交找出路」的套路,6月18日莫迪政府突然派印軍越過邊境進入中方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製造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洞朗事件。在印軍與中國軍人對峙,印度政府與中國政府隔空外交喊交鋒的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莫迪成功地挑動起了印度的民族主義,自己在民眾中威望立馬得到了提升,支持率不斷提高,把矛頭指向中國的同時內部矛盾被掩蓋了,來自內部的壓力得以緩減,三大改革得以順利進行。

對印度的執政者來洗,通過對外挑釁轉移民眾視線,轉嫁內部矛盾這種套路雖然伴隨着一定的風險,但若能成功轉移民眾視線,轉嫁內部矛盾,就絕對值得一試。事實證明這套路還挺有效且屢試不爽,於是莫迪這一次又想故技重施。

目前莫迪的威望和支持率並不高,今年5月份即將舉行的新一輪總理大選馬上到來,時日無多,莫迪想實現連任難度不少。如此低的威望和支持率應該跟之前的三大改革有相當大的關係,因為三大改革折騰了兩年多,那隻不過是對財富重新進行了一輪的分配,討好了一部分利益集團的同時必然會得罪另一部分利益集團,這些利益受損的利益集團肯定會對莫迪不滿,不滿了就會反對。底層民眾又沒從莫迪的改革中受到多少益處或根本就感受不到,當這兩股不滿力量形成共識,走到一起後,印度內部的矛盾就開始突出了,與之對應的就是莫迪的威望和支持率一直在降。為了挽救選情,莫迪必先挽救和提升自己的威望和支持率,為此莫迪就必須展示自己對外強勢的一面,以便於轉移民眾的注意力,對外轉嫁內部矛盾。於是由印度挑起的印巴衝突就發生了。

二,外部

就外部來說,這次衝突表面上看似是印巴之間的事,實則是美國(西方)借印度這隻臟手對中的再次試探,這次印巴衝突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了洞朗事件的2.0版本。

目的相同,方式有別,結局一樣。所言的目的相同是指仍是替美國(西方)試探中;方式有別是指1.0版時是「裝死」,2.0版本時是「裝大」;結局一樣是指這次跟上次一樣,印度最終得自找台階下。為什麼這麼說呢?

你別聽印度那幫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政治精英和政客天天吹牛逼,總拿印度跟咱們比,印度那幫蠢民被這幫傢伙灌迷糊湯忽悠的暈頭轉向,還真以為印度已成了有聲有色的大國,能跟中國並肩媲美……

且不說印度的經濟總量(GDP)小,與中國不可同時而語,就是質量也存在很大問題,靠政府短期投資刺激及大筆軍購拉動和支撐起來的GDP增速是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這一點印的統治集團清楚的很,但印度民眾未必能看得出。印度的民眾就是這樣一直被印度的政客忽悠和消費的。

經濟體量小,經濟增速不確定等這些還不是問題的主要,主要的問題是印度的經濟虛的很,尤其是金融,一個外匯儲備才4000多億美元、外債卻高達1.5萬億美元左右且外債多是以美元計的國家,這就決定了印度在金融上對西方形成了完全依賴的關係,這種依賴性決定了印度金融的生死大權完全被西方掌握着。

美國(西方)在金融上對印度的施壓和敲打始終存在,2018年印度盧比持續下跌超過5.57%,兌美元匯率一直在下跌且跌幅還一直在持續上升。銀行拋售自身資產,數以千計的印度銀行業詐騙案被相繼曝出,涉案金額有的高達數十億美元。資產質量惡化導致了資金流出和錢荒,2018年印度凈流出資本多達十億美元之多。除了內部的錢荒、壞賬、雙赤字外,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和制裁伊朗等也讓印度吃盡了苦頭。

這種仰人鼻息的現狀決定了印度想要金融穩定,至少是在美國(西方)金融攻擊洗劫中倖存下來,就得聽命於西方,拿出具體行動納頭名狀,否則以印度如此小的經濟體量和脆弱的金融,只要西方想要搞垮印度的經濟(金融)且在印度沒有外力(中國)的幫助下,還是很容易的。實際中只要印度配合美國(西方)的戰略,這種施壓和敲打力度就小點兒,反之就增大。

那麼在大方向上印度做什麼才算是配合美國(西方)的戰略呢?

比如貿易戰、制裁伊朗、阿富汗「反恐」、圍堵中(俄)等。美國(西方)全球博弈的主要對手就是倆熊,熊二雖說軍事獠牙挺嚇人,但整體實力,尤其是經濟(金融)根本不足為慮。熊大就不同了,整體實力和方方面面的發展讓美國(西方)夜不能寐,圍堵、打壓和扼制熊大勢在必行,還特急。

2017年洞朗事件平息後,三哥跟二熊走的越來越近,尤其是跟熊大,三訪五通之後關係越來越熱乎,雖然三哥不時還跟小巴鬧騰一下,但南亞整體局勢出現了少有的平和穩定,這是美國(西方)不樂意看到的,不樂意看到的咋辦?施壓三哥挑釁搞事兒唄!

讓美國(西方)興奮的是,巴政局變動後新政府想法還挺多,之前一直熱熱鬧鬧的中巴經濟走廊似乎也有些降溫,巴新政府在中巴經濟走廊上一再「積極」表態,這從側面說明巴內部政局不穩影響到了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

阿三一直以來借中巴經濟走廊途經所謂的克什米爾爭議區為借口反對和抵制中巴經濟走廊……美國(西方)和阿三因反對中找到了利益契合點。

在克什米爾搞事兒,讓印巴關係緊張起來,這不僅會影響中巴經濟走廊,南亞局勢不穩定還能影響到中的周邊安穩及帶路的推廣……

當莫迪政府與美國(西方)勾兌利益,達成某種妥協後,阿三的這場軍事冒險就策劃出來了,這對它們來說可能是應付當前困局的最好辦法,於是印巴之間的衝突就上演了。

此次事件「穆罕默德軍」第一時間認領,其實挺蹊蹺的,活躍於克什米爾的各種民間武裝和恐怖組織出於各種原因做局挑動印巴關係緊張是可能的,但個人認為苦肉計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因為阿三也是巴基斯坦境內恐怖組織和反政府武裝的大金主之一,曾經被阿三資助和抉持的斯里蘭卡泰米爾猛虎組織就反噬過阿三,幹掉了阿三的在任總理。但個人認為美國(西方)借臟手搞事的可能性更大,包括美國在內的太多勢力不願意看到南亞的穩定了。至於阿三誣陷巴方支持的,6哥認為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原因是巴新政府成立前後汗總理一再朝莫迪喊話,表態要和印度改善關係,他的政府有什麼理由策劃和支持「穆罕默德軍」搞這場襲擊呢?與巴有什麼好處呢?難道是巴政府內部的親美(西方)勢力替主子出力做的局?

個人看法,此次衝突應該不會發展成印巴的全面衝突,大體類似洞朗事件,阿三會死撐一段時間,之後不了了之。

就我們來說,從大的戰略方向看,美國在我們周邊的折騰短時間內不會停下來,東邊做局被我們破了後,美國(西方)就會在南邊或西邊繼續做局,如此反覆,無非就是來來回回折騰而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