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特朗普這個腦洞,簡直了!

繼2019年3月25日簽署政府公告將戈蘭高地划給以色列之後,特朗普再發驚人之語。

2019年4月7日,據路透社報導,特朗普在4月6日的共和黨集會上表示,在承認戈蘭高地主權歸屬以色列這件事情上,他只是與美國駐以大使弗里德曼與女婿庫什納等人進行簡短討論後就做出了決定。

針對這則報道,世界忘記了嘩然,更多的人只能目瞪口呆和無語。

其實,特朗普這段講話所透露的信息,看起來是表現特朗普政府的自得與強勢,但在更重要的方面,特朗普卻暴露了今日美國中東政策的隨意性和缺乏長遠的指導性戰略。

大抵也可以這樣猜測,特朗普主導的美國或許根本就沒有國內各方意見一致的中東戰略。所以,才有特朗普在美國中東政策上任性揮灑的機會。

以至於美國在敘利亞撤軍問題上朝令夕改;在美國、沙特關係處理上着力方向多變,各個方向的力量內耗;在美國、伊朗博弈中一直強勢與露怯並存。

總之,美國的中東政策,好一個亂字了得!

好比特朗普可以隨時對世界說:嗨!今天我掐指一算,美國的中東政策應該是這樣!

那麼,造成今日局面的內在原因是什麼呢?

原則上,是美國中東政策的「驅動力」發生了改變,即今日美國中東政策發生了從傳統的政策驅動,向基於生意的純利益驅動的轉變。

利益驅動的美國中東政策,在利益浪潮中顛簸搖擺,應該是其必然的因果。

對通常意義的美國中東政策來說,中東的兩大強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構成了美國中東戰略的兩大天然支柱,他們應該既是美國中東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又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規則主導者。

或者,更準確的定義,以色列就是阿拉伯世界之外的一支槓桿,隨時準備着代表美國利益來撬動阿拉伯世界,按照美國利益有利的方向滾動;而沙特大抵是為美國中東政策定製的「壓艙石」,美國就算在中東玩得再瘋,有了沙特,美國的中東政策也不至於「翻船」。

但是,現實看來,特朗普主導的美國並不會太看重這些,隨心所欲、拿錢辦事或許才是今日美國鷹派政府中東政策的核心要義!

走在以色列國策前面的特朗普「禮物」

5次中東戰爭之中,以色列佔領了阿拉伯世界5塊土地。西奈半島埃及已全部收回,黎巴嫩佔領區因以色列迫於國際社會壓力,於1985年6月1日前完成撤軍而歸還,其餘土地至今大部由以色列維持軍事佔領狀態。

1981年,以色列曾動議在戈蘭高地推行以色列法律、管轄權以及行政權,但是,國際社會通過聯合國497號決議明確主張:決定以色列將其法律、管轄權和行政機構強加於被佔領的敘利亞戈蘭高地的決定是完全無效的,並且在國際上沒有法律效力。

世界不能夠忽略一個關鍵:以色列從來都沒有對阿拉伯被佔領土提出過明確的主權主張。

而美國承認戈蘭高地主權歸屬以色列,在原主權國實力降到冰點的當下,敘利亞已無力反對美國的決定,可算特朗普送了以色列一份大禮。

但是,在以色列自己都沒有提出這個主張的前提下,特朗普送給以色列的這份大禮,很明顯是美國走在了以色列國家策略的前面。其直接後果是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的政治和解進程直接就泡湯了,這樣的局面對建國以來就不斷面臨生死考驗的以色列來說,何時才能夠得到修生養息的外部環境?

當然,這不是美國要考慮的問題,站在美國的立場,原則上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緩和局面確實不符合美國利益,沒有以色列不停攪動中東局勢,何來美國借勢介入的機會?

世界真是奇妙啊,特朗普為歸攏2020選票而做的一個討好美籍猶太人的順水人情,竟然恰好符合了美國中東政策的戰略需求——將以色列堅定地置於阿拉伯世界的對立面!

美國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主張戈蘭高地的以色列主權等等,幾件事下來,以色列跟阿拉伯世界再無緩和餘地。

只是有個問題,美國對以色列的這一波強力助推,是否是以色列國家戰略最優的博弈路徑?一個長期處於戰亂環境的國家,且不停戰鬥的國家,會不會遭遇「剛則易折」的危機?

一個假定,未來的某一天,美國靠不住了,或者美國面臨整體戰略不允許再顧及以色列的局面。

那麼,置身毫無善意的中東,以色列要何以自處?

再次被阿拉伯人的洪流淹沒或許是宿命一般的結局!所以,特朗普的禮物,對於以色列的國家未來也有可能是一包毒藥。

近日,特朗普自上台之初就計劃推出的中東和平方案「世紀協議」曝光,據黎巴嫩媒體報導,美國政府將要求包括約旦、埃及、黎巴嫩在內的國家吸納巴勒斯坦人,以換取數百億美元的投資(投資而已,不白給!),從而避開奧巴馬政府主張的巴以兩國方案。

媒體披露的這個「世紀協議」就是個「動遷」協議,其思路就是將巴勒斯坦土地上的人民遷離他們世代生存的土地,交由約旦、埃及、黎巴嫩三國吸納。而趕走巴勒斯坦人之後,留下的土地自然歸為以色列管轄。其道理是將巴、以這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強行拆散一方,於是就消停了,中東就得到和平!

呵呵,特朗普這個腦洞~簡直了!

「世紀協議」的方案描述大抵是這樣:給約旦、埃及、黎巴嫩三國各自一筆錢,讓三國將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超過260萬巴勒斯坦人分走,而以色列人既獲得土地,又從此獲得和平。

原則上,這個方案就是一個「不公平」的方案,這個方案里所體現的還是一個強權:即阿拉伯人為解決「矛盾」承擔主體責任,而以色列負責享受果實。

對約旦、埃及、黎巴嫩三國來說,可以各自獲得幾百億美元的投資,但是之後就要為260萬巴勒斯坦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負責,相當於三國收了這些巴勒斯坦人的「安置費」。

但是這裡面有三個問題:

其一,安置260萬失去家園的人口,到底需要多少錢?這應該需要測算而不是任由美國來安排!

其二,最應該得到補償的260萬失去土地、家園的巴勒斯坦人什麼也沒得到,他們的生存權利與未來利益由誰來擔保?

其三,美國以一個國家的意志,有沒有權力來主張這樣的「大交易」?有沒有權力去「一言滅一國」?

現實是,美國還不是「世界之王」;約旦、埃及、黎巴嫩三國也不會有意願幫以色列背鍋;更為關鍵的問題是260萬巴勒斯坦人完全沒有支持美國主張的所謂「大交易」的理由。

如果最終特朗普「世紀協議」藉助龐大的美國力量強行成立了,那麼通過這場世紀大交易,確實是特朗普送給猶太人的一份重禮,也確實值得以色列此後對美國「鞍前馬後」來報答一番。

比如在敘利亞和平進程上為美國籌組更重的籌碼,比如在圍剿伊朗方面甘心赤膊上陣!基於此,中東真的能夠得到和平嗎?

沒可能的!看不見美國恨不得掐死伊朗嗎?

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那就是以色列是否真的有那個實力代表美國去完成對俄羅斯和伊朗拳打腳踢的對抗要求?

本質是美國為以色列畫了一個大大的餅!就看猶太人是理智還是貪婪了。

只有風險沒有機遇的沙特阿拉伯

在美國的任何層級中東戰略安排中,沙特阿拉伯這個國家,都是無可爭議的支柱性盟友,對沙特各種利益的維護,看起來都可以策動美國政策的優先考量。

比如在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一案的處理,相信世界的眼裡都可以看見美國屁股歪到沙特一邊,幾乎到了捏着鼻子哄眼睛的無恥地步,最後經過利益考量,在沙特付出了足夠金錢之後,美國毫不猶豫推進了卡舒吉事件真相的掩蓋。

這裡面還有個重要的歷史原因,就是沙特阿拉伯開歷史之先河——支持美元與石油掛鈎。很大程度上,也因沙特的輔助才成就了美元世界地位。

客觀評價,沙特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領頭羊、美國中東地區的絕對盟友,在履行盟友義務方面,一直是恪守維護自身利益前提下極力兼顧美國大哥的中東戰略利益。

但是,有三件事讓沙特心中充滿忐忑:

其一, 最近一張衛星圖片顯示沙特首都利雅得郊區的一個建築工地,正在迅速轉變為沙特的核反應堆,其工程進展遠超過外界預期。

鑒於針對伊朗擁核的問題,沙特之前也曾放言,一旦伊朗開發核武器,沙特將需要效仿,因此有關沙特核反應堆的使用以及發展方向,引發世界高度關注以及對沙特發展核武器的擔憂。

原則上,不能將沙特擁有核反應堆就是擁有核武器做關聯,沙特方面也明確聲明其反應堆將用於和平目的,且歡迎國際監督。

2017年7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也派出小組對該項目進行了核查,結論是並未發現項目用于軍事的跡象。

但是,有美國專家認為,沙特的核計劃具有相當的危險性。

美國大學核研究所所長彼得·庫茲尼克表示,考慮到沙特一直拒絕簽署IAEA有關限制核武器開發的協議,無疑沙特在建造核電站之後將逐漸發展核武器。

針對美國專家提供的依據,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明確表示:美國拒絕沙特擁有核武器!

是啊!一旦沙特擁核,很大可能性就是美國對沙特失去控制!

其二,沙特很清楚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為何寧願與美國撕破臉也堅持讓美國同意引渡「居倫運動」組織創始人費特胡拉·居倫(FethullahGülen)。

聯想受此牽連,於2016年12月,因涉嫌間諜罪和參與恐怖組織遭土耳其方面逮捕的美國籍牧師安德魯·布倫森。

一個答案呼之欲出,土耳其同樣也是美國盟友,而且是與美國有更加明確的條約意義上的「北約」盟友。美國一方面在借土耳其的力量介入歐亞大陸事務,另一手卻在台下施行掀翻盟友現行治權的策劃案。

2016年7月15日,發生在土耳其的「未遂政變」,就是美國臉上挺和氣、台下捅刀子的經典案例。

無疑,美國的選擇,給其它的中東盟友留下了受威脅的不安感覺,這是極其負面的觀感,包括沙特在內,不免疑惑自身哪一天也遭受「暗刃」的戕害。

其三,美國國內自2018年4月以來,就開始討論的《反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案》(NOPEC)。

該法案的基本訴求是:剝奪主權國家的豁免權,許可美國對歐佩克國家發起訴訟,指控這些國家以限制石油產出來拉高石油價格的行為。

本質上,該法案可以理解為美國利用其國內法,將世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置於美國的「長臂管轄」之下。或者說,是藉此剝奪沙特對歐佩克的主導,由美國直接出面謀求對世界能源市場方向及定價權的主宰。

《反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案》的出現,客觀上是事關沙特存亡、興廢的一次危機。

對此,沙特最近強硬放話:如果美國通過與實施這項法案,沙特將考慮動用石油結算「去美元」這個類似「核選項」做法予以應對。

可以看出,美國即將利用《反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案》來實施一場對全體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的大圍剿。

而歐佩克成員國手裡也有「核彈級」反制手段。 基於《反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案》,這次美、沙博弈,是沙特主導的歐佩克無力逃出生天?還是美元霸權被一劍封喉?

世界正拭目以待!

或許不難看出,美國其實不需要「盟友」,需要的只是跟班或奴僕。

被制裁困住的伊朗也有一戰之力

2019年4月8日,美國宣布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而伊朗隨後迅速作出回應,伊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發表聲明稱,將美國中央司令部及其下屬的西亞駐軍認定為恐怖組織。

這樣的變故,或者說美伊對抗的進一步升級,或許將美伊軍隊間之前尚算克制的平衡態勢徹底打破,美伊博弈進入隨時擦槍走火的狀態。

不能否認一種可能,或許美國和伊朗這兩個主權國家之間有了直接發生戰爭的前兆。不排除就像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那樣,美國尋求直接以軍事打擊的手段來消除美、伊之間的對抗局面。

眾多的證據可以證明,伊朗在中東擴張影響力的訴求(伊朗宣稱控制了中東的4個首都:德黑蘭、巴格達、大馬士革和薩那),是美國達成控制中東產油國進而控制全球能源市場的障礙。

因此,伊朗必然成為美國打擊的對象!

而今日伊朗絕非往日的伊拉克可比,兩國本質上有三點不同!

其一,伊朗有164萬平方米公里的廣闊領土,8000萬人口,高原山地地形占國土面積90%以上,適合山地游擊戰,美國進入伊朗的地面部隊或將因此無法避免大規模非對稱殺傷。

其二,伊朗軍工自主,戰力延續能力強過伊拉克太多,美國很大程度上無法用圍困和禁運來極限削弱伊朗的戰爭持續能力。

其三,伊朗國家的基礎架構是「政教合一」,美、伊博弈其實是「超級霸權」的裝備「碾壓力」對抗「政教合一」的精神「凝聚力」。

或許,美國人並不相信精神的力量。但是,精神力量並不因為不相信而消失。

我倒是很看好阿拉伯世界中伊朗什葉派的戰爭潛力。

伊朗軍隊的戰力到底如何?看看兩伊戰爭、敘利亞戰爭、也門戰爭,相信在近幾十年不間斷戰爭實踐中得到磨礪的伊朗軍隊,必然不是任人揉捏的存在,再加上「政教合一」的凝聚力,以及見過血腥的膽氣,估計可以磕掉任何對手的牙齒,其中也包括不可一世的美軍。

還有一種威脅性的可能: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會不會化整為零跟美國打一場美國本土的游擊戰。

更加重要的一點:特朗普政府打算為此花多少錢?伊拉克戰爭花了3萬億美元,那麼未來在伊朗戰場美國應該不會比這個花得少吧!

而在聯合國層面,伊朗並未違反《伊核全面協議》的任何條款,伊核協議的共同簽約方英、法、德、俄、中,或許都會主張伊朗在聯合國層面的合法性。

因此,2019年2月13~14日,華沙,美國主導召開針對伊朗的「中東問題部長級會議」,旨在發動世界之力圍剿伊朗,但是,德、法外長拒絕出席,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也以行程衝突為由缺席該會。

但是,美國也有堅持:擋了「世界之王」的路,就是伊朗不赦的罪過!

一個客觀的結論: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策劃美元與石油掛溝(以石油為美元的貨幣錨),美國就一直謀求藉由控制中東產油國來控制世界能源市場。

從那時起,世界就應該明白,對中東和平、安全和穩定問題,美國就不可能再提供任何助益。

因為美國恰恰是問題的本身!■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