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宣布參選總統的柯文哲,為何一直是藍綠的「最強假想敵」?

李碼齊

台灣即將在明(2020)年1月11日選出下一任總統,藍綠兩大黨的候選人也都已就定位,大選正式起跑。不過除了兩黨之外,政壇上始終存在著第三候選人的討論,這個人並不是兩黨總統初選的落敗者,而是台北市長柯文哲。

柯文哲在去(2018)年地方選舉僅以3567票、0.25個百分點的差距擊敗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但從他連任之後,幾乎各家民調都將其視為潛在候選人,甚至藍綠兩黨的初選民調,也把他作為假想敵。

為何這一位差點連任失利、從來沒正式宣布要競選總統的市長,會普遍被認定有參選總統的可能?這要從政治傳統、崛起背景與民眾支持等方面來談。

若想當總統 就要坐過台北市長大位

自從台灣1996年開放民選總統以來,「曾經擔任過台北市長」似乎成為歷任總統的必經之路,細數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人,都在台北市執政過,直到2016年才被蔡英文打破這個高懸20年的現象。

之所以會有這麼特別的紀錄,主要還是台北市長掌握了龐大的行政資源,每年平均有1500億至1700億的預算,無論是收入或支出,皆是全台各地方政府之冠,因此台北市長在施政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自然就容易有政績表現;加上台北市是首都,首都市長的一舉一動往往會成為媒體的焦點,台北市長的知名度也會比其他縣市長還高。

也正因為是首都,所以主要政黨提名的台北市長候選人,往往都是屬於「明星級」的政治人物,講求形象、資歷,具備這些條件的人也通常是黨內的明日之星,例如陳水扁、馬英九皆是如此,在做過台北市長後,競選總統便是順理成章之事。

然而,對民進黨來說,不見得要勝選,即便台北市長選輸也有機會獲得總統提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8年的陳水扁和2006年的謝長廷。

陳水扁1994年因為泛藍分裂而當選台北市長,四年後藍軍團結共推馬英九,讓陳水扁連任夢碎,不過卻成為他競選總統的起點;2006年謝長廷也是敗給國民黨的郝龍斌,2008年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台北市政治板塊長期以來都是藍大於綠,民進黨要勝出的難度很高,通常會被視為「犧牲打」,因此願意為黨扛下敗仗,反而能取得更高的政治能量。

既然台北市長是國民黨的囊中之物,為何柯文哲2014年會獲勝?事實上,這場勝利,正是奠定他今日地位的關鍵戰役。

「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 柯文哲史上第一人

柯文哲過去雖是醫生,但常對公共議題發表看法,也因為敢言、直白,逐漸開始成為媒體的寵兒,加上2012年馬英九總統連任後施政漸失民心,尤其是2013年的洪仲丘事件與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當時大環境對國民黨非常不利,加上2011年愛滋器官移殖的醫療爭議,監察院報告將過失責任歸於柯文哲,他在種種不滿之下,便順著這股政治海嘯投身政治,競選台北市長。

民進黨當時的政治目標是拉下國民黨,且眼看自家候選人的氣勢不如政治素人的柯文哲,便整合在野勢力,支持柯文哲與國民黨的連勝文角逐市長寶座。柯文哲雖得到民進黨支持,但始終維持無黨籍身分,競選期間也主打「超越藍綠」,民調遙遙領先連勝文,成為當年全國最受矚目的候選人。

此前民進黨在台北市選得最好的成績,是陳水扁2004年總統連任時的69萬票,被視為是綠營在台北市的「政治天花板」,所以柯文哲能否超越這個票數,成為當時的一大指標。

最終開票結果,柯文哲囊括85萬票,僅次於2002年馬英九的87萬票紀錄。進一步來看,2014年市長選舉的投票率是70.46%,與2010年的70.65%幾乎一樣,所以不完全是國民黨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導致連勝文落敗,而是有很多淺藍、中立的選民轉投給柯文哲,這個對國民黨的不滿情緒也從台北市外溢到全國,所以2014年地方選舉國民黨吞下空前慘敗的苦果。

無黨籍的柯文哲主打超越藍綠,加上國民黨受中央執政不佳影響而氣勢低迷,這些都讓柯文哲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民選的無黨籍直轄市長。而他前所未有的成功經驗,讓長年厭惡藍綠惡鬥的選民找到了新的政治寄託,正是這股民氣,讓柯文哲成為2020年總統大選潛在的熱門選項。

藍綠以外的第三者 全國各地都有人期待

如果對柯文哲超越藍綠的期待僅限於台北市民,那他參選總統的可能性也不會這麼高,正是因為2014年他成為萬眾矚目的市長候選人,而且也成功颳起柯文哲旋風,因此對他抱持期待的選民遍布全台灣,這可以從民調數字上得到證實。

根據長期在做調查的TVBS民調於7月17日公布的內容顯示,在人數比例佔最多的中間選民(27%),柯文哲擁有39%的支持度,領先國民黨韓國瑜的30%及民進黨蔡英文的20%,且這個是長期以來的趨勢,柯文哲在中間選民有明顯領先地位。

再來是區域分布,柯文哲分別在北北基有24%、桃竹苗33%、中彰投28%、雲嘉南27%、高屏澎22%的支持率,表示偏好他的選民不分南北,會成為藍綠的共同假想敵也十分理所當然。

最後就是在網路與媒體上特別活躍的年輕族群,柯文哲也享有高支持度,同一份民調顯示,柯文哲的青年支持度在20到29歲有45%、30到39歲則是42%,一樣遙遙領先藍綠候選人。這個年齡群體比較容易在輿論上取得話語權,只要有網路聲量,相對就能創造支持度,這點在去年的高雄市長選舉也再次得到驗證。

從以上種種來說,柯文哲符合擔任過台北市長的政治傳統,也是台灣近代政治史上第一位打著超越藍綠而勝選的無黨籍直轄市長,同時藉著白色力量的口號凝聚厭惡藍綠的中間選民,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成為最強的總統假想敵也就不足為奇。但從政治現實上來看,柯文哲選總統的可能性沒有想像中這麼大。

當柯文哲進入總統戰局 對誰影響比較大?

柯文哲近來最大的動作就是成立「台灣民眾黨」,為台灣政壇投下震撼彈,而這也讓他是否參選總統的猜測,逐漸明朗化。

柯文哲雖然沒有政黨包袱,但換個角度說就是沒有政黨的組織力與動員力,2014年柯文哲有民進黨的全力相挺而輕鬆獲勝,去年連任在兩黨夾殺下選得灰頭土臉,可見無黨籍光是選個市長就如此吃力,何況是全國選戰?因此組黨對柯文哲來說勢在必行,只是這不等於他要選總統。

但假設柯文哲真的決定參與總統大選,對藍綠兩黨都會造成衝擊。從多數的民調來看,柯文哲對蔡英文的影響最大,因為蔡英文在三足鼎立的情況下將會敬陪末座,反觀韓國瑜被影響的幅度比較小。

進一步來看民調數據,同一份TVBS的民調比較結果,在只有藍綠對決的情況下,蔡英文與韓國瑜都能凝聚自身政黨超過九成的支持,中立選民則是蔡英文以43%對40%的比例略勝一籌。一旦柯文哲加入戰局,他將從民進黨支持者瓜分21%選票,國民黨則是16%,中立選民甚至有39%的支持度,蔡英文僅剩下20%。

從這些數字都可發現,柯文哲在藍綠雙方都有票源,且能撼動蔡英文目前較佔優勢的中立選民,因此他若真的參選總統,對蔡英文的影響遠高過韓國瑜,也可說蔡英文將幾乎成為台灣民選總統以來第一位無法連任的總統。

不過從去年地方選舉之後,台灣的政治局勢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任何過往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都有機會發生,尤其柯文哲的支持基礎是站在投票行為難以掌握的中立選民之上。

無黨籍變成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劍指總統府還是立法院?

不過,柯文哲組黨的消息傳出,幕僚就透露了「贏得十席立委」的門檻,這個或許才是他組黨的最大目標。

柯文哲參選總統最大的障礙,就是他對各地的基層組織很陌生,只要選戰開打後,藍綠兩邊的選情繃緊,兩大黨支持者歸隊,屆時柯文哲支持度絕對會下滑;若在廣大的中南部沒有自己的人馬在各地當先鋒部隊,他根本打不進重人情的中南部基層。

所以柯文哲這次大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中南部人脈,無論是樁腳或區域立委候選人,這些人將會成為真正具有政治實力的「柯家軍」,而不是北市府那些天龍國思維、沒有在地方待過的文青幕僚。

這又會牽涉到另一個問題,柯文哲在陌生的中南部,要到哪裡去找區域立委候選人?這就要把目光放到國、民兩黨的立委初選,兩大黨的立委初選廝殺激烈,但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初選輸的人,不見得是實力弱的人。」

影響初選的因素很多,除了初選方式(電話民調或黨員投票)之外,就是牽涉到黨內派系的鬥爭,有實力但跟派系利益矛盾的候選人,就可能在小規模的初選中落敗,當然指的不是被非法做掉,而是因為選區小,選情能夠被操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有些長期耕耘、在地方經驗豐富的老將在初選中落敗,如民進黨的台南市葉宜津、嘉義市李俊俋、桃園市陳賴素美,這些是現任立委爆冷門輸掉初選,或是像國民黨屏東縣議員宋麗華,這種對初選結果頗有微詞的落敗者,他們的實力就比勝選者弱嗎?

以上這些例子藍綠兩黨都有,雖說不是人人皆會如此,但包括年初台南立委補選的陳筱諭在內,都是柯文哲有可能招兵買馬的「即戰力」。

這些在地方上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正好能補足柯文哲最缺的「陸軍」,但這樣也不足以讓柯文哲贏得明年的總統大選,遙想2000年的宋楚瑜,雖然也是無黨籍,但有整個省府系統的人脈幫忙打選戰,連他都功敗垂成,何況是倉促建軍的柯文哲?打不進去地方派系,總統選戰毫無勝算。

所以總結來說,柯文哲的目標是藉明年的立委選舉取得立委席次,在國會有真正的「柯家軍」,開始培養從中央到地方的人脈關係。即使2022年柯文哲卸任台北市長,他也能以黨魁身分領軍這群有政治實力的部隊,揮軍2024年的總統大選。■

来源:The News Lens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