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越界挨揍後一夜凍死17個?這後勤保障能力真是一言難盡

局座張召忠

2020年6月15日晚間,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越過了實控線並蓄意挑釁攻擊,中印雙方軍人爆發了激烈的肢體衝突並造成了人員傷亡。

據報導,一位印度高級軍官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當時有55名印度軍人與300名中國軍人發生了衝突,雙方並沒有開槍,而是用棍棒和石塊互相攻擊,最終造成了至少20名印度軍人的死亡,其中包括一名上校軍官,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印度士兵被俘虜。

對這起衝突事件的報導,印度媒體卻有不同的說法。印度媒體表示,印度總共死亡了23名軍人,其中有3名是在打鬥過程中直接死亡的,有17名官兵由於受傷而暴露在高海拔地區的嚴寒中凍死。而受傷的官兵則達到了130人以上,其中有24人是重傷,並且還有大量失蹤的士兵。印度軍官表示,衝突導致的印軍傷亡人數將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面對各種外國媒體的報導,一方面是55vs300,一方面是至少死亡23人,受傷130人,如果印度方面真的只有55人,那這些傷員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現在各種消息滿天飛,對於這些報導,我們也並不能確定其真實與否,但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在此次衝突中確實有20名士兵死亡,而且印度也已經為這20名士兵舉行了追悼會。

其實,發生衝突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在衝突中導致人員傷亡也是我們所不願接受的,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印度在此次衝突中導致大量減員的主要原因居然是氣溫,有17名在衝突中受傷的士兵因為氣溫過低而凍死,這讓人無法想象,也讓人不得不開始懷疑印度軍隊的後勤保障能力。

按理來說,印度處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西南側,海拔較為平緩,氣候適宜,對於後勤保障運輸來說有不小的優勢,中國處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東北側,嚴寒且海拔高,地勢崎嶇陡峭,物資運輸壓力較大。

而發生衝突的加勒萬河谷地區,海拔已經到達了5000米以上,溫度十分低,氣候惡劣,在這樣的低溫且大風的環境下受傷,如果不得到及時的救治和保暖,就極易發生生命危險。

這些被打傷的印度士兵,不僅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甚至連最基本的保暖都沒有保障,再加上在高原地區的奔跑和打鬥,導致身體出汗,還有部分人員落入冰冷的水中,這都讓印度士兵損失了大量的熱量,直接導致這17名受傷士兵被凍死。其實,但凡多一些後勤補給的保障,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

對於印度來說,其後勤物資並不缺乏,但是要想讓後勤保障真正能夠保障到前線的部隊官兵,卻是一件需要各方面協調,完美配合的事情。而這次衝突導致印度17名官兵被凍死,除了狂妄自大與過分自信,以及指揮官的指揮不當,更重要的原因是醫療以及物資的後勤保障沒有跟上。

為什麼印度的後勤保障這麼一言難盡?其實這與印度的國情和國內綜合實力脫不了干係。

印度作為一個全球綜合軍事實力排名第四的國家,雖然沒有多少自己生產的軍事裝備,但作為一個捨得花大價錢採購他國先進武器的國家,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自然也就成為了我們熟知的「萬國牌」。這種「萬國牌」的裝備,就對後勤保障提出了很大難度,不僅不方便通用化的運輸和補給,而且由於裝備種類繁多,對於軍隊物資調配也形成了巨大壓力。

印度的軍備,不論是飛機、坦克、大炮、防空導彈、艦船甚至是槍支彈藥,絕大部分都是從外國採購的,所以,各國的先進裝備,我們都能在印度的軍隊中發現,這也是印度整體軍事實力並不差的一方面原因。當然了,印度軍隊中也不全是先進武器,還有大量沒來得及更新換代的二戰各個時期各個國家的老古董武器,堪稱「萬國武器博覽會」。

雖然印度有大量先進的各國裝備,但有利就有弊,雖然印度可以花大價錢採購他國先進裝備來武裝本國軍隊,但是種類繁多的軍事裝備讓後期的維護、質量保障、人員熟悉與使用都成為了印度軍隊的一大難題,所以,你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印度空軍頻繁摔飛機了。

對於印度來說,一個班6個士兵,配備5個不同國家的槍枝,並且子彈口徑還不相同,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種操作一旦到了戰場上,武器裝備和子彈的不通用,就成了很大的問題,而後勤運輸也是如此,從運輸物資的飛機到車輛,再到被運輸的物資,這些都有很大的差異性。

所以,要保證戰場上各種裝備的完美配合,實現後勤物資的全方位保障,就更加努力的進行軍事裝備的自主研發,提高科技研發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軍隊更好的進行作戰,為軍隊提供更加完備的後勤保障。■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