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一些看似很不經意的細節,其實透露出太多意味深長的信息。
在創造了日本政壇的一系列歷史記錄後,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安倍閃電宣布辭職。
原因?
安倍的解釋,潰瘍性大腸炎又複發了,沒有自信能完成國民託付,於是選擇辭職。
不得不說,這個決定非常不簡單。
類似一幕,已不是第一次在安倍身上發生。2007年,因為這種病,安倍辭去首相職務;2013年,他重新出任首相,創造了日本政壇的歷史;但現在,疾病襲來,一切戛然而止了。
安倍不是一個尋常人物,他的一些歷史觀的做法,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執政這麼多年,他也經歷不少風波乃至醜聞。但實事求是地說,他是日本政壇一個不世出的政治家。
過去幾年,也寫了不少安倍的文章。早上重新梳理一下,這十個細節,或許能讓我們更清楚安倍這個人。
細節一、君子豹變
2016年,特朗普當選總統,安倍第一時間電話,撂下電話就飛赴紐約。
記得當時不少媒體嘲諷,為能成為第一個和美國新總統見面的外國領導人,安倍自降身份,沒有任何禮遇,甘於「覲見」。
安倍的解釋:他這樣做,只是遵循「君子豹變」。
說起來,「君子豹變」出自我們的古籍《易經》,原話是: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
意思大致是:大變革時期,君子會像豹子一樣聞風而動,順從改革;小人(在古代多指平民百姓),也要順應改革而進行改變。
安倍的原話是:「並非為保身而豹變,而是為了國家和民眾,可以捨棄面子,這是我們作為領導人應該有的姿態。」
細節二、一溜小跑
在國際政壇,安倍見的最多的大國領導人,可能是普京。普京最大的特點,就是遲到。去年有一次,安倍等了足足有兩個多小時。
輪到安倍遲到呢?
這段視頻,就在中國互聯網流傳甚廣。
當時是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到了和普京約定見面的時間,一看要遲到了,安倍一溜小跑奔向普京。
眾目睽睽之下,一溜小跑,確實有點滑稽,有失日本首相的身份。但這就是安倍。
事實上,一次去中國大使館做客。一看約定時間到了,西裝革履的安倍,也是一溜小跑,就衝進了會場。這就是安倍。
細節三、給中國拜年
日本採用的是公曆,不過農曆除夕,但去年除夕,安倍特意錄了一段視頻,給中國人拜年,這也是日本首相歷史上的第一次。
而且,他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中文,五個字:大家,過年好!
從發音上看,安倍應該練習了有一會兒了。
視頻不長,但安倍至少還用了三句中國俗語:
1,「百聞不如一見」,希望兩國國民加強交往;
2,希望日中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希望中國朋友們「芝麻開花節節高」。
也差不多從那時起,一度陷入低谷的中日關係,開始轉圜。
細節四、獨特坐姿
坐姿反映性格,安倍的坐姿尤其獨特。
第一次面特朗普,還未上任的特朗普端坐沙發中間,安倍則偏坐一隅,側着臉。對面的第一女兒伊萬卡,翹了個二郎腿。
還有一次,聯合國大會期間,安倍又去面見特朗普。
仍舊是紐約特朗普大廈,當了總統的特朗普倚靠在沙發上,安倍像小學生一樣的身體前傾,兩手緊握。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領導人,不同的姿態,不同的修養。
細節五、打高爾夫球
特朗普第一次訪問日本,知道特朗普最喜歡高爾夫,安倍二話不說,全程陪同打高爾夫。
為追上特朗普,年紀不小的他,一溜小跑想爬上沙坑,不想腳步沒站穩,摔了個四腳朝天。
前面的特朗普正眼都沒看到,自顧自在朝前走。
這個摔倒細節,被日本電視台一遍又一遍播放。
雖然很狼狽,但安倍後來自嘲:特朗普稱讚自己是他認識的最好的體操運動員。
細節六、戲劇性握手
特朗普上台後,有兩個與握手有關的新聞。
一次是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記者們面前,默克爾伸出了手,但特朗普裝作沒看到,默克爾很尷尬。
但輪到安倍,也是在記者們面前,特朗普抓住了安倍的手,足足搖了有19秒,就是不鬆開,安倍也很尷尬。
但美日關係和美德關係最近幾年的狀況,大家應該也很清楚。
反正,默克爾後來貼出了那張著名的「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照片。
安倍則一如既往,特別喜歡跟特朗普自拍。兩個老男人,總是一臉春光燦爛。
細節七、強硬外交
安倍奉行地球儀外交,任內走訪80多個國家地區,是日本歷史上出訪最多的首相。
在對華對韓問題上,他似乎處於守勢,但最終卻悶聲發大財——他幾乎沒做什麼讓步,就讓朴槿惠政府在慰安婦問題上作了妥協;當文在寅政府決定解除協議時,他不惜發動經濟制裁,迫使韓國作出讓步。
去年G20大阪會議,作為東道主的安倍,會見了所有參會的領導人,只有文在寅除外。
兩人唯一一次見面,就是G20開幕時,安倍迎接各方嘉賓,雙方有8秒鐘握手。有韓國媒體感慨:尷尬的8秒鐘握手,就是日本和韓國那一次的全部了。
峰會一結束,日本更對韓國進行了經濟絞殺,宣布:從7月4日起,限制向韓國出口氟聚酰亞胺和光阻層材料。韓國半導體業蒙受重創。
韓國舉國震驚。對於日本的種種表現,韓國一名官員就曾痛罵:“日本的無恥程度居於世界一流水平。”
但制裁仍在繼續。
細節八、日本牛市
在國際上,「安倍經濟學」雖然不乏爭議,但必須看到,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不算今年非常時期,日本經濟實際已擺脫通脹緊縮,走出了「失落的20年」。
作為經濟的方向標,日本股市更是讓人刮目相看。
兩個時間點:
1,2013年安倍再次上台時,日經指數為10230點;
2,8月28日安倍宣布辭職,日本股市大跌,但當天,日經指數仍收在在22883點。
賺錢效應,其實已說明了很多問題。
細節九、工作狂
去年創下執政時間最長首相的紀錄後,安倍曾公開表示,這是因為自己深刻反省了第一屆「短命內閣」教訓,每天都拼盡全力,接下來兩年,更深感責任重大,會以如履薄冰的心,不斷惕勵自己,不忘起步時的初衷,全神貫注處理好政策課題。
也算是日本版的「不忘初心」!
雖然出身政治世家,但安倍和夫人無兒無女,工作或許就是一種寄託。
2020年不尋常。按照日本媒體的統計,自從1月中旬以來,一直到6月20日,安倍工作了整整147天時間,每天清晨都去上班,一天都沒中斷過。
日本前財政經濟大臣甘利明16日就感嘆:安倍的責任感太強了,「以至於自己稍微休息一會兒,都會覺得有罪惡感。」
不得不說,安倍突然舊病複發,與「工作狂」般的過度辛勞,未必就沒有一點關係。
細節十,閃電辭職
8月28日的記者會上,安倍深深鞠躬,表達歉意,他說:
13年前潰瘍性結腸炎發作,當時辭去了首相職務,給國民帶來了很大疑惑與不安……上月中旬身體狀況突然出現惡化,消耗了相當大的體力,在8月上旬確診潰瘍性結腸炎再次發作。
我認為,我現在的狀態,已不能完成國民的託付,不再合適繼續作為首相,因此我決定辭去首相職務。
病情不容樂觀,與其最後陷入被動,還不如主動斷舍離。
當然,作為強勢領導人,安倍或許也可以像有些領導人一樣,邊治病邊治國,畢竟,他還未到卧床不起的地步。
但安倍就是安倍,他很清醒,這樣對國家不好,對自己也未必真有利。於是,乾脆利落,斷然宣布辭職告別政壇。
儘管,他也有無限遺憾。
他自己就說,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解決綁架日本人問題,還有日俄和平條約、修改憲法問題,「志向未酬就放棄職務,就如斷腸之痛」!
出師未捷身已病,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從另一個側面更提醒我們: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別以為你是誰,健康沒有了,一切都無從談起。
接下來,就是后安倍時代了,不排除日本再次進入一年換一個首相的日本模式。
當然,我們更要注意到,安倍也明確說了,他不打算完全離開政治,身體康復後,還要擔任日本議會議員。
這樣的一個狠角色,真的會甘心只做一個議員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