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軍到草莓兵——台軍到底是怎麼把自己玩廢的

雲石

中國的國慶節前夕,台灣「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在一場活動上痛批評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無知、無智、無恥」「歪曲歷史、指鹿為馬」。台媒稱近一段時間兩岸形勢緊張,陳廷寵當天直言若兩岸真的開戰台軍沒有戰力,「擋不住對岸的攻勢」,「戰力是0」。

鑒於陳廷寵的特殊身份,再加之兩岸關係眼下極度緊張,所以他這一波言論,在島內還是引起發了不小的波瀾。不過陳廷寵罵蔡英文之政治言論,雖然兩岸輿論因為各自立場頗有分歧;但關於台軍是廢菜這一節,大家反而異議並不太大——大陸網友自不必說,就連島內的人,好像也有很多人把台軍當做垃圾看待。

當然,台軍混到這個是人就可以嘲笑幾句的田地,其實也不奇怪。不光是對岸的突飛猛進,嚴重拉大了兩岸軍事實力對比,襯托的台軍越來越菜;就是台軍自己,也確實表現的越來越弱雞——隔三差五的演習和訓練事故就不說了,在蛙人在游泳池里接受蔡英文檢閱的笑料也且不提,光是把服役兵期縮短到四個月、野外打靶還要搭個遮陽棚這樣的騷操作,就已經讓人大跌眼鏡。這樣的軍隊,但凡稍微有點腦子,就知道他們到底有幾分戰力。

拋開立場,台軍衰到現在這個樣子,還真的挺讓人惋惜的。畢竟這支軍隊也是從國民革命軍演變過來的——好多支部隊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當年的北伐。直到現在,雖然咱們都習慣了叫他們台軍,但它在島內的官方正式稱法依然是國軍。

當然嘍,即便是國軍,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也是一群弱雞。但實際上,說它弱雞,那也得看跟誰比。跟一路把他們攆到台灣的共軍比,那確實是弱雞無疑。但擱到當年的全球範圍內,其實國軍也當得上二流強軍的名頭。別的不說,就當年解放軍挺近大西南後,被從雲南攆到緬北山林的國軍李彌殘部,都還多次以少敵多,以弱克強,把緬甸國防軍以及增援來的印度志願兵打的滿地找牙,搞得緬甸政府不得不跑去聯合國哭訴,要美國人給老蔣施壓,把國軍撤回台灣。

所以,這支台軍,按說應該是不弱的。實際上,直到20世紀末,台軍無論是武器裝備、技能水平,軍心士氣,其實也都是在標準線以上的——至少有一支正兒八經的軍隊的樣子。沒想到混到今天,居然成了一幫敵人和自己人都看不上眼,是個人都可以羞辱兩句的草莓兵——也不知一手創建國軍的孫中山和常凱申,以及國軍歷代先輩看在眼裡,會不會氣的重新又活過來。

那麼,國軍(台軍)為什麼會淪為現在這個樣子?主流的看法是信仰缺失。畢竟以前的國軍,都是以反攻大陸為念的。不過隨著形勢的發展,反攻大陸淪為一枕黃粱,甚至島內社會思潮都發生了逆轉,從自詡的華夏正朔,轉變為去中國化,搞台獨,這種情況下,國軍信仰崩潰,思想混亂在所難免——既然都不知為何而戰,那戰鬥力大幅下滑也就不足為奇。

這種解釋正確嗎?在過去,可以說是正確的。但擱到現在,其實就不一定了。

為什麼說現在就不一定?原因很簡單——二十多年的去中國化下來,台灣的社會思潮轉軌已經基本完成,台獨已經登堂入室,成為主流。這種大環境下,現在的台軍,也已經完成了思想認知的轉圜。虛幻的反攻大陸,已經讓位給維護台獨,成為台灣現役軍人的普遍認知。

所以,再說什麼思想混亂,其實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的台軍,在為何而戰方面定位,應該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抗拒統一,死挺台獨。

既然不是思想混亂,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台軍衰落至此呢?在雲石君看來,其實說白了就是兩岸軍事對比嚴重失衡大勢下,台軍職責和功能的虛泛化。

表面上看,台軍應該是為保衛台灣割據政權,或者說是保衛台獨分裂勢力而存在。但隨著兩岸軍事實力對比的嚴重失衡,台軍的這種作用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在大陸的強大軍事優勢下,如果兩岸真的爆發戰爭,就以台軍這點實力,還不夠給解放軍塞牙縫的——說得不好聽點,大陸如果真的想快刀斬亂麻,以它的火力和現在的軍事科技水平,台軍連舉白旗投降的機會都沒有,只有坐等被殲一條路可走。

而最要命的是,這種趨勢連一點逆轉的可能性都沒有,反而在不斷加大。畢竟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是建立在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基礎之上的。以台灣現在的地區綜合實力,就是把財政經費全砸進軍事,台軍跟解放軍相比依然是全不夠看。

所以,所謂抗拒統一,死挺台獨的自身目標定位,對台軍來說其實跟當年的「反攻大陸」一樣,都是虛泛化,泡沫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當然,兩岸現在依然分裂,台灣也依然抗拒統一。但之所以這種局面依然還能持續,原因並不在於軍事,而在於政治,在於中美關係——既大陸不想在強大到完全可以無視西方對抗制裁之前,因為區區一個收復台灣,而把中美關係置於無可輓回的冷戰境地。至於軍事上,以大陸現在的實力,想復台可以說是易如反掌——無論美國是否干涉。

說的更明白點,大陸隨時可以復台,只不過,大陸想追求一個最好的復台性價比,把復台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影響降到相對最低。基於這種邏輯,大陸才願意暫時容忍兩岸分割現狀,容忍台獨在島內繼續囂張幾年。

所以,所謂兩岸關係的問題,本質上是中美關係的問題,兩岸關係的解決,取決於中美兩國的實力博弈和政治平衡,其實和台灣本身想統想分沒多大關係,跟台軍是投降還是抵抗,那就更是沒半毛錢關係。哪怕現在台灣一個當兵的都沒有,只要中國基於中美關係考量,認為時機尚不成熟,照樣不會復台(當然,前提是台灣不在台獨上越過紅線);而如果中國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哪怕民進黨搞全民皆兵,給井蛙們每人分一把槍,全變成蝦兵蟹將,以大陸的實力,把他們收拾服帖照樣是不費吹灰之力。

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其實現在的台軍,就是個擺設而已。有它沒它,實際上都沒有任何區別。只不過面子上,台灣不可能說沒有軍事力量,故而哪怕是明知這幫貨屁用沒有,也得維持著這樣一支規模的軍隊存在——以忽悠百姓,讓他們有膽子搞台獨搞分裂,抗拒統一,進而投票給自己。

所以,樣子工程,這才是今日台軍的真實定位。

而既然是樣子工程,那台軍一切奇葩現狀,也就都有了原因。

對民進黨而言,它只需要有這樣一支軍隊擺在這裡,證明台灣有抵抗大陸的軍事力量存在就行了,剩下的,就是靠輿論上的吹噓壯膽忽悠,去蠱惑民眾。至於到底蠱不蠱惑得了,其實也和台軍到底能不能打沒什麼關係——蠱惑的成功,那是因為民進黨輿論成功,或者美國打雞血給力;如果蠱惑不成功,你把台軍建設得再好也沒用——因為你不管怎麼建設,真實情況就是他們在解放軍面前都注定不堪一擊。

當然,雖然不看重台軍,但軍費還是給了不少的。但之所以給這麼多,不是因為要強軍,而是要借這個名目買美國裝備,給美國變相交保護費。而在保護費之外,真正留到台軍手頭的,其實就很少了——畢竟就算有這錢,還不如去發福利搞民生,討好民眾買選票,犯得著真用在一幫虛頭巴腦的樣子貨頭上麼?

沒有足夠的軍費,或者說軍費都用在了買美軍淘汰的二手破爛上,那留給台灣軍隊這幫大頭兵的,自然就少了——他們的訓練經費,日常軍事開支,乃至軍餉,都會因此受到壓縮。而一分錢一分貨,你沒有足夠的錢,用的裝備又是過時淘汰的二等貨,軍隊戰鬥力當然就會直接縮水。

而與此同時,為了迎合選民,台灣當局也不得不放鬆對軍人的要求。

雖然是樣子貨,但軍隊還是要存在的——所以台軍必須隨時有新生血液補充。但問題是:

一方面,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懸殊,所以台灣人都知道如果真打起來,當兵的肯定會大概率成為炮灰;另一方面,當兵待遇越來越差,又要因為當兵而影響學業和事業,所以就更沒人願意當兵。

這就形成了矛盾。

這個矛盾怎麼解決?沒法解決。畢竟兩岸軍力差距擺在這裡,雖然井蛙們在喊台獨時,都多多少少會以軍隊給自己壯膽,但內心深處又都明白軍隊其實就是炮灰;與此同時,台軍越來越差的待遇,以及對事業和學業的影響又無法消除。基於這兩點,想讓他們主動參軍是不可能。

那就強制嘍?畢竟台灣以前都是徵兵制,每個男人都有義務服兵役。但問題是,台灣是西式民主制度,政治上又極度混亂;藍綠為了搶選票無所不用其極,想著法的迎合選民,所以強制參軍這種嚴重忤逆民意,引發選票大幅流失的買賣,根本就沒人願意乾,也沒人敢乾。

既不敢得罪選民,又要維持台軍規模,那怎麼辦?兩種辦法,第一,由徵兵制逐漸向募兵制過渡,由民眾義務服兵役,到允許民眾自願報名服役,賺取收入。

本來這也沒什麼。很多國家都有募兵制,即便是解放軍,現在也有義務兵和志願兵的分別。不過問題在於,在台灣當兵待遇太差,淪為炮灰概率太高,退役了也沒太好的保障安置措施。所以募兵制也只能招到實在沒什麼本事,社會上混不下去的廢材。

但就是這樣,大家也依然不願意參軍。那麼辦?只好降低服役標準,所以台灣義務兵服役期限會從最早兩或三年逐漸的減為一年,及至破記錄的區區四個月。至於日常訓練,也都敷衍了事,甚至野外打個靶,都得把遮陽棚先搭好,否則這幫少爺覺得太辛苦撂挑子,再往後就更沒人願意乾了!

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而惡性循環還不止於此。鑒於台軍待遇如此之差,軍事技能又如此廢菜,還每年浪費那麼多軍費(雖然大部分都買了美國破爛,但這破爛最終也是台軍在用——所以賬還是記在他們身上)這樣的軍隊,在民眾眼中自然就淪為痞子丘八的代名詞,名聲臭的無以復加。而當局為了迎合民眾,更是不會為軍隊撐腰,一旦出什麼事兒,都是先打軍隊的板子,借收拾他們,讓民眾感到滿意。

這麼搞下去,台軍自然毫無榮譽感可言,別說外人了,連自己都越來越看不起自己。久而久之,那支源自北伐戰爭,打過軍閥,抗過日,跟共軍撕了幾十年,甚至在中南半島錘過緬甸、印度正規軍,也算是戰功赫赫的國軍,淪為萬人嘲諷的草莓魚腩,也就在所難免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