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蕩中,全球資本押注中國

貓哥的視界

貓哥按:熟悉我的老讀者都知道,從2018年初,我就堅定看好中國崛起的前景,堅定看多中國做多中國。

包括在上證指數跌到2400點的時候,堅定看多中國股市前景;

包括在2020年5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7的時候,我多次在歷史文章中堅定看好人民幣匯率升值前景,認為「下半年人民幣會有一波較大的升值」。

包括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堅定看好中國到下半年將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

不僅堅定看多做多中國,甚至我對移民以及過去頗為流行的「全球資產配置」不屑一顧,在我看來,全球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移民或者將資產轉移到國外去投資是捨本逐末。

現在這些前期預判一一得到印證。

在資本市場,上證指數已經突破3600點;在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到6.48;在全球資本投資取向上,2020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直接投資國家,2020年全球外資對中國大陸投資為1630億美元,而美國則為1340億美元,僅僅在一年之前,美國獲得的外資投資還高達2510億美元,而中國為1400億美元屈居第二。

雖然這個外資投資變化有新冠疫情的因素,但是從長遠來看,新冠疫情催生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的衰落看似偶然實則是一種趨勢性的必然。

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當下堅定地看多中國與做多中國,就是18世紀初看多做多英國,20世紀初看多做多美國。

今天給大家轉載一篇文章,詳細闡述了當下全球產業資本瘋狂湧入中國做多中國史詩級的畫面,目睹這個畫面我恍惚之間有種時代潮流滾滾而來不可阻擋的感覺——

這種感覺不僅能緩解短期不同行業波動帶來的焦慮,更能讓我們有一種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參與感。

眼光看遠一點,胸襟開闊一點,你就會發現當下是最好的時代!

作者:華商韜略公眾號來源:華商韜略

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產,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百億美元項目開工,星巴克、沃爾瑪加速在中國開店,貝萊德、摩根大通不斷增持中國資產……

疾風知勁草,世界動蕩中,全球企業家和投資家都在堅定地做多中國。

1、只有中國市場才靠得住

2020年12月18日,星巴克在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未來10年將把全球門店3.3萬家擴張至5.5萬家,中國是其發展的重中之重。

2020年,飽受疫情衝擊的星巴克,全球業績出現10年來最大虧損,卻在中國市場實現了快速恢復和增長。自9月起,星巴克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已重回增長通道,第三季度營收環比上漲了46.9%。

天津首家星巴克臻選旗艦店

數據顯示,僅第三季度,星巴克就在中國新開了259家門店。與此同時,其宣佈將在北美地區關閉600家門店,以降低運營成本。

11月16日,星巴克還總投資11億元在江蘇崑山動工興建亞洲第一個大型烘焙工廠——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

緊緊抓住中國市場的,不只是星巴克,也是全球大公司的一致選擇:在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震蕩和不確定性下,中國市場成為全球經濟的「壓艙石」,也是諸多跨國企業2020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市場。

數據表明,2020年,BBA三大豪車品牌在華銷量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奔馳在華累計銷量為77.43萬輛,同比增長11.7%,它在全球每賣3輛車,就有1輛出自中國;寶馬、奧迪在華銷量也分別增長7.4%、5.4%,創造了他們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最佳銷售紀錄。

此外,日產、豐田、沃爾沃等全球知名車企也抓住了疫情帶來的私家車需求上揚的機遇,在中國實現了逆勢增長。德國《商報》甚至稱,「中國再度成為德國車企的拯救者!」

當然,被中國市場「拯救」的,遠不止各大車企,耐克、斯凱奇、可口可樂、歐萊雅、強生等各個行業都在從中國受益。

耐克2021財年第二財季(2020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大中華區營收22.98億美元,同比增長24%,單季度營收首次突破20億美元。

斯凱奇(SKECHERS)第二季度銷售總額同比下降42%,中國市場卻增長11.5%,成為其財報亮點。斯凱奇首席運營官戴維·溫伯格說,「中國提供了一個復蘇、穩定、增長的模式。」

此外,在全球銷量嚴重下滑的情況下,可口可樂2020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增長14%;歐萊雅上半年在中國市場增長17.5%;強生第三季度也在中國市場取得了近17%的增長……

路威酩軒、古馳等全球頂級奢侈品公司也在中國市場迎來了新一輪增長。貝恩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23%,但中國市場卻增長了48%。

法國工業巨頭施耐德電氣,全球工業工具引領者、西班牙工具製造商EGA-Master等也憑借中國市場實現了業務增長。2020年3月,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表示,因為歐美工廠停產,除了中國市場之外沒有收入。

「只有中國市場才靠得住」,面對疫情,中國市場不僅是許多跨國企業的「避風港」,也是其實現業績增長的關鍵引擎。

2、建廠、開店、投資停不下來

2020年1月7日,總投資達500億元人民幣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建成投產,第一批國產版Model3正式交付,ModelY項目也開始啓動。

在投產儀式上,抑制不住喜悅的馬斯克跳起舞來。

能讓馬斯克跳舞的,恐怕也只有中國市場。

此前特斯拉連虧了十幾年,終於依靠中國市場成功翻身。不僅如此,上海超級工廠開工當天特斯拉股價也創出新高,馬斯克的身家跟著暴漲至449億美元。一年後,ModelY在中國上市不到一周,股價連續衝高,將馬斯克送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

不僅是特斯拉,戴姆勒、斯堪尼亞等外資卡車巨頭也不斷加快在中國的國產化。

2020年初,中國因為疫情衝擊,經濟幾乎陷入停滯。彼時,西方輿論紛紛唱衰中國稱,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的中國經濟將加速衰退,外資企業也將加速撤離中國。與此同時,美、日等國借機推動「製造業回流」,德國也在倡導「貿易多元化」,呼籲德企探索中國之外的投資目的地。

於是,很多人擔心將出現外資撤離中國潮。實際情況如何呢?

日媒JBpress新聞網曾撰文稱,日本政府4月份出台的用於資助日企回流的專項資金並未起到應有作用,僅有5%的日企申請補貼,而且在這些日企中,主要目的也不是撤出中國市場,而是要借機重組。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說,「我們不會考慮離開中國,沒有第二個中國,道理就這麼簡單。」

路透社稱,與德國政府「貿易多元化」的思路不同,德企一直在試圖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尤其是在疫情爆發後,「多虧中國」成了許多德企的共識。

北京奔馳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方銘博稱:「我們無意將工廠撤出中國,也從未討論過這件事,因為我們在這裡的運營正逐漸穩定。」

……

疫情不僅沒讓外資企業離開中國,相反,即使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一批外企仍在爭分奪秒地加快在華投資佈局,其中不乏大手筆的項目。

2020年4月,全球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總公司投資100億美元的廣東惠州乙烯項目開工。當時該公司已做出決定,將2020年的資本支出削減30%,從330億美元減至220億美元,這也意味著,它是在集中全球資本押注中國。

埃克森美孚加大佈局的同時,5月,另一大化工巨頭巴斯夫也在廣東開工了投資百億美元的新項目——巴斯夫廣東新型一體化基地項目。

2020年1月20日,就在武漢「封城」前三天,美國老牌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簽約,將新興市場總部設在了武漢。

此外,沃爾瑪、開市客、正大集團、羅森、樂高中國、宜家、優衣庫等全球知名品牌也加快了在中國開店、投資的步伐,日本雜貨店LOFT、丹麥運動潮牌hummel(大黃蜂)、意大利咖啡鼻祖Lavazza(拉法扎)中國首店也紛紛登陸上海。

高盛集團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的半導體設備、材料以及醫療保健領域的大多數企業,也在擴大中國的生產。

是什麼讓美、日、德等外資企業,在本國「召回令」「專項補貼」「貿易多元化」等政策之下,仍然堅持留在中國,並不斷擴大投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得很實在:搬遷並不是將各種設備打包裝箱,運到太平洋另一頭那麼簡單。相反,企業要為此付出高昂的轉移生產的成本。

以特斯拉上海工廠為例,其所在的臨港新區聚集了一大批本地供應商,絕大多數都在周邊幾公里範圍內,僅此一項,就能省下大量真金白銀,這還不算大到讓人無法忽視的中國市場。

商務部公佈的最新數據,再一次顯示出外商們加碼佈局中國的熱情:

2020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99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折合1443.7億美元,同比增長4.5%;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實現了引資總量、增長幅度、全球佔比「三提升」。

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連續五年下降和疫情衝擊的雙重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尤為難得。

3、不投資中國非常危險

2020年,外資在中國的實體投資不斷加碼,金融市場也沒落下。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2020年,外國投資者配置了價值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國股票和債券,2020年也被外媒稱作是中國資本市場全面爆發的年份。

事實上,2021年,這樣的全面爆發仍會持續。匯豐前海證券一項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在全球900多家機構投資者和大公司中,將近三分之二計劃要把在華投資平均增加25%。

疫情之下,和實體投資一樣,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資產配置中同樣扮演了「避風港」的角色。

世界頭號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里奧一直強烈看好中國,他曾高調宣佈,「不投資中國非常危險」。

與巴菲特、索羅斯齊名的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也表示,「相比美股,更看好A股,將持有更多的中國股票。」

在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集團貝萊德看來,中國是一個獨立於新興市場的投資目的地。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海外頭部基金對中國股票的持倉市值由二季度末的4860億美元,大幅提升至5510億美元,環比上升13.4%,折合人民幣約為3.58萬億元。其中,貝萊德、摩根大通、先鋒領航、資本集團和富達基金5家機構持倉金額超過了半數以上。

具體來說,中概股是海外機構加倉的主要對象。例如,橋水基金就在2020年三季度增持了京東、拼多多、百度、蔚來、百世等多只中概股。

此外,美股、港股中的中國互聯網龍頭企業,A股中的消費股、醫藥股等也深受海外投資機構的青睞。

除股票外,中國債券也是境外投資者的首選。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份末,共有905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25萬億元。

中債登1月7日公佈數據顯示,僅2020年,境外機構在中債登托管的債券面額就淨增10078.71億元。

在負利率、美債收益率持續走低的背景下,高收益的中國債券優勢明顯。

2020年11月,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對同期美債的溢價已高出252個基點,創歷史紀錄。再加上中國國債納入國際指數以及一系列開放措施,外資已連續超過兩年加倉中國債券,而且這個勢頭仍將持續。

此外,安全性也是外資選擇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新冠疫情使各國政府和跨國公司開始更加註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因素。

中國經濟表現出的韌性,給了外資投資中國的信心和安全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而事實也證明瞭上述預測。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初步覈算,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

疫情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管是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刻,還是在已從疫情中快速恢復的當下,外資加倉中國都是明智的選擇。

4、風景仍將這邊更好

2020年11月29日,國家發改委表示,202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

2020年11月4日,第三屆進博會在上海如期舉辦。為搶抓「中國機遇」,許多外企高層寧願隔離14天,也要親自來參加。

此次進博會,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連續參展比例近80%。開展之前,米其林等35家進博會展盟成員更是與進博局一連簽下三年的展位。

14億人口的超大市場、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貿易大國,使中國在全球貿易以及產業鏈、供應鏈上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無論「製造業回流」「供應鏈去中國化」,還是「貿易摩擦」,都無法改變外企日益依賴中國的現實。

近年來,有一些外資企業,離開中國又回歸中國,或者「糾結」後最終選擇留下,都是很好的例子。

2018年5月,LG宣佈手機業務退出中國後不到三個月,又宣稱再度回到中國市場;

2019年8月23日,日本高島屋董事決定繼續上海高島屋百貨的營業,不走了;

2019年雙11,德國阿迪達斯宣佈,將關閉兩年前重啓的德國工廠,重回中國;

2020年8月,日本電器巨頭松下也宣佈將在廣東佛山市投資建廠,重返中國市場。

……

外資不願意離開中國,或者走了又回來,除了看中中國市場、中國製造這些「硬件」之外,中國堅持不斷擴大開放的承諾以及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等「軟件」因素,正在成為更多外資企業選擇中國的原因。

近幾年,中國通過建設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開啓「雙循環」等一系列行動,不斷向世界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營商環境方面,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過去兩年間,中國在營商環境方面取得顯著進步,營商環境指數位列全球第31位,較上一年上升了15位。

政策方面,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資法》,為外資在華發展吃下了「定心丸」。12月28日公佈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擴大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的範圍,並對其中符合條件的外資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

而外資企業和機構也在用行動,不斷向中國投出信任票。

2020年12月,中國外交部公佈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約82%的美企表示未來3年不會將生產遷出中國;近70%日企對中國的市場潛力抱有高度期待;44%英企表示2021年將加大在華投資。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2019年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在相對下降,而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在相對上升」。新冠疫情出現後,這樣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後疫情時代,中國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國。《日經亞洲評論》稱,在這個病毒肆虐的世界上,中國市場成為最後和最好的希望。

拯救者、避風港、最好的希望……成了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市場在外資眼中的代名詞。事實上,這並不是中國市場第一次拯救外資。

1997年亞洲金融海嘯,中國「0001號外商」正大集團,就是依靠中國市場絕處逢生。

據謝國民回憶,當時正大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怎麼掙錢了,而是怎麼去還錢。危急關頭,謝國民賣掉了蓮花超市的大部分股份,將還債後剩下的錢全部投資了中國市場,正是這一決定讓正大集團起死回生,順利渡過危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龐大的市場再次成為外企擺脫經濟疲軟的希望。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9年,世界500強公司中已有約490家在華投資,約佔總體數量的98%。

新冠病毒出現後,全球經濟震蕩,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所帶來的「確定性」,又一次成為外企走出危機的希望。

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總值4.06萬億元,同比增長8.8%;中國同東盟、歐盟等貿易夥伴雙邊貨物貿易總值也分別增長了7%、5.3%。這表明在疫情帶來的全球貿易萎縮的大背景下,中國依然是全球貿易乃至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經濟扛住疫情衝擊後,許多機構都預測中國經濟2021年增長率將保持在8%左右。世界銀行發佈的2021年1月期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中國經濟2021年將增長7.9%;英國知名投資集團施羅德(Schroders)更是看好中國經濟前景,預測全年增幅將達9%。

當中國經濟從疫情中快速恢復時,美國經濟卻因疫情惡化而陷入漫長的衰退中。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GDP已達到美國的66%,2020年將超過美國的70%。在這樣的勢頭下,多家機構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比此前預測提前了整整5年。

後疫情時代,在外資紛紛加碼佈局中國的同時,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那一天,或將加速到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