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後僅一天就沒啥動靜了?

天涯補刀

前兩天,緬甸軍方突然扣押了總統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等人。隨後,緬甸軍方宣佈,開始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國家權力被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

昨天,緬甸軍方宣佈對緬甸現政府進行大規模改組:國務資政府部,計劃、財政和工業部,商務部等19個中央政府部門的24名副部長被解除職務。

這件事引起了世界的震驚,然而,我們發現:發生這麼大的事後,緬甸境內竟然異常的「平靜」,甚至連一個像樣的示威活動都沒有。

按照常理來說,昂山素姬所在的政黨獲得了議會476個席位中的396個(而與軍方結盟的反對黨僅獲得33個席位),應該是深受老百姓的愛戴才是,但是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以後,為什麼就沒有人出來支持昂山素姬呢?

難道是軍方實施了暴力、血腥的鎮壓?

並沒有!

從我們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緬甸軍方並沒有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緬甸軍方不僅恢復了通訊和上網功能,而且昂山素姬還可以通過推特發表聲明(只是被限制在自己的住所不能隨便外出)。

發生這麼大的事情後,緬甸一點亂像都沒有,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原本一件大事活生生的從熱點新聞中淡出去了——短短的一天時間,就已經沒有什麼人再關注了!

那麼,一個矛盾的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昂山素姬深得人心,為什麼老百姓不上街去支持她?如果昂山素姬不得人心,那麼為什麼會獲得那麼多的選票?

今天,我們將給大家揭開這個謎底。

其實,在中國的網絡上,或者在世界輿論界,關注點有兩個:

第一,緬甸軍政府極其腐敗,緬甸人民在軍政府的獨裁統治之下,沒有自由,而且生活艱難;

第二,昂山素姬代表的是「民主」,緬甸在她的帶領下,經濟飛速發展,深受老百姓的愛戴。

這兩點對嗎?

不對!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軍政府都是獨裁的,也並不是所有的獨裁都是壞事。

什麼叫做「軍政府」?

軍政府,也稱軍事專政,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治權力由軍隊所擁有,大部分人員均來自軍隊之內的軍人。

簡單的說就是:行政、立法和司法都由軍方控制,國家元首、省長、市長、立法會、法院等要職都是軍方的人。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採取過軍政府。

我們就以被譽為「民主」的發源地歐洲為例,很多國家也都採取過軍政府,其中希臘、波蘭、西班牙等國甚至在二戰後也實施過軍政府。

一般什麼時候會實行軍政府?

當一個國家處於嚴重不穩定的時候,或遭受外敵入侵、或對外發動戰爭、或內部發生嚴重動亂,這個時候,國家就需要採取軍政府,讓軍方來主導一切,一切都要圍繞著軍事鬥爭進行開展。

緬甸,自從建國以後,整個國家幾乎就沒有怎麼穩定過,所以幾乎都是處於軍政府的管理之下。

緬甸從1948年獨立,1962-2010年一直處於軍政府的統治之下,時間長達48年。

緬甸為什麼會不穩定?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緬甸的主要民族是緬族,佔總人口的比例為68%,這個比例雖然高,但是遠不足以對其它民族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二戰前,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被稱為「英屬緬甸」。

英國殖民緬甸的時候,採取所謂的「均勢政策」,打壓主體民族,扶持少數民族,刻意製造緬甸內部的矛盾,讓其相互制衡,達到所謂的「均勢」,從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我們舉兩個典型的例子:伊拉克和敘利亞。

一戰過程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等站在一起,戰敗後被肢解為40多個國家,其中就包括伊拉克和敘利亞。

戰後,伊拉克交給英國「托管」,敘利亞交給法國「托管」。

伊拉克國內的什葉派人口佔多數,遜尼派佔少數,於是英國就把政權給了少數的遜尼派;敘利亞的遜尼派佔多數,什葉派佔少數,於是法國就把政權給了什葉派。

你的人數少,但是我把權力給你,這樣雙方就可以達到「均勢」:你的人數少,但是卻掌握著國家的大權,人數多的一方必然不滿意,必然要反抗,那時你就必須求助於我,那樣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答應你的「請求」,干涉你的內政;你的人數少,你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必須要給我各種好處……

英國殖民緬甸的時候採取的也是這種政策,打壓緬甸主體民族,支持少數民族,讓少數民族有了一定的對抗主體民族的能力。

第二,緬甸的少數民族所佔區域大多為山區,易守難攻。

二戰結束後的1948年,緬甸獨立。

緬甸獨立後,緬甸的主體民族自然想統一全國,而少數民族自然也想實現獨立(沒有哪個民族不想自己獨立成國的)。

緬甸共有7省7邦,其中7個省所在地幾乎都是平原,主要是緬族人的聚集地,在英國統治緬甸期間,把它們稱為「緬甸本部」;7邦就是少數民族聚集地,每個邦對應一個主體民族,克欽邦對應的就是克欽族、撣邦對應的就是撣族……

七個少數民族聚集地都是山區,易守難攻。

這七個邦都與其它國家相鏈接,比如克倫邦、克倫尼邦和泰國接壤,撣邦和泰國、老撾、中國接壤,克欽邦和中國、印度接壤,欽邦和印度、孟加拉國接壤,若開邦和孟加拉接壤……

你說周邊的國家希望不希望緬甸統一?

比如,緬甸的撣邦北部有一個地區叫做「果敢」,在1894年的時候還是中國的領土(1897年被划入英屬緬甸),你說中國甘心不甘心?

有些事情,我們也不便多說,大家懂就好。

說明:果敢共有32萬人左右,大多是華人,他們使用漢語和人民幣,甚至課本都是漢字——下面的圖就是果敢的老街,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中國的一個小鎮呢。

同樣的道理,緬甸的撣族(Shan)與泰國的泰族(Thai)、柬埔寨的泰族(Tai)、越南的泰族(Tai)、老撾的佬族(Lao)、中國的傣族(Dai),屬分布在不同國家不同叫法的同一個民族,都是泰民族的一部分。

你說泰國是怎麼想的?

所以,緬甸的少數民族的形勢非常的複雜,緬甸政府想要統一整個緬甸的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這就是緬甸軍政府能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緬甸主體民族想要統一緬甸,少數民族則想要獨立,所以雙方不停的發生衝突,但是由於受地形和外部勢力影響,緬甸始終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下,或許就能明白緬甸軍政府為什麼能存在那麼長的時間了。

現在的緬甸,其實和中國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差不多——緬甸名義上有一個合法政府,實際上政府軍和地方武裝處於割據對峙的狀態。

想想民國時期的中國,那時的中國也是軍閥割據,然後孫中山成立軍政府對軍閥勢力進行討伐。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軍政府大元帥,進行了3次北伐,均以失敗而告終。1925年孫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號召。

孫中山去世前的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建立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中有五位出自於黃埔軍校),蔣介石擔任校長。

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繼承了孫中山的遺願,繼續北伐,最終取得勝利,中國實現形式上的統一。

蔣介石不是文職,而是軍方的人物,所以本質上來說,也是軍政府,只不過蔣介石不僅僅有軍事才能,他的政治才能也比較高。

北伐勝利以後,所有人都稱呼蔣介石為「蔣總司令」,他認為這個稱號不好,有「軍政府」的嫌疑,於是他推動立法,規定「國民政府主席兼任陸海空三軍總司令」,然後由身為主席的自己擔任。

在1912年-1935年的這段時間內,中國採取的也是軍政府統治。

所以,大家不要把「軍政府」想像成「洪水猛獸」。

當國家處於不穩定的時候,只有槍桿子才能保證國家的穩定,軍方獨裁也就成了必然。

軍政府存在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但是軍政府也是有毛病的。

雖然軍政府對穩定國家有好處,但是它是有天然的缺點的——打仗在行,管理國家則未必在行。

一個將軍能管理好一支10萬人的軍隊,但是他未必能管理好一個村、一個縣——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相對要好管理些;你要是用管理軍人那套來管理老百姓,那麼老百姓就會罵你獨裁——老百姓是最難管理的,各種利益交錯、雞毛蒜皮。

不要說一個國家了,有時一個彼此之間沒有利益衝突的微信群,都很難管理。

政治,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最高深的一個學科。

緬甸由於內部不穩定,國內分裂勢力非常嚴重,再加上外部勢力干預,緬甸政府遲遲無法穩定國內形勢,也就無法安心發展經濟,從而導致國內經濟形勢一直比較差。

雖然軍政府始終無法搞定國內問題,但是緬甸軍方在國內還是有很深的根基的——試想:如果我們中國也有那麼多不受政府控制的分裂勢力,政府決定用武力解決問題,那麼就算經濟困難點,我相信大家也都是支持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緬甸軍政府在國內有根基,為什麼昂山素姬還能獲得那麼多的支持?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緬甸軍政府統治48年也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國家統一,老百姓也有點承受不了了,尤其隨著緬甸經濟形勢變好,老百姓想要安寧了。

我們來看看緬甸的經濟形勢:2010年前,緬甸已經處於軍政府統治之下長達48年,經濟非常差;2010年,緬甸進行了民主改革,軍方代表吳登盛當選總統,經濟快速增長,人均GDP比2000年的時候增加了接近10倍;2015年,「民主鬥士」昂山素姬當選緬甸國務資政,緬甸經濟基本保持穩定。

特別說明:緬甸最高領導人是總統,但是由於昂山素姬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是英國國籍,不符合當總統的條件(她的丈夫於1999年逝世),所以給她特別設立一個「國務資政」,相當於「垂簾聽政」,是緬甸實際的最高領導人。

上面這個圖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瞭緬甸經濟形勢變好並非昂山素姬的功勞,因為在昂山素姬之前,緬甸的經濟就已經開始大幅度增長了。

既然在昂山素姬之前緬甸的經濟就已經變好了,為什麼在軍政府統治期間就那麼差,實現「民主化」以後經濟就變好了?難道真的是「民主」的功勞?

錯!

是中國的功勞!

我們再來看一個圖:緬甸的人均GDP增長走勢和中國GDP走勢相關性非常的好,緬甸的經濟增長幾乎是跟中國同步。

那麼,到底是不是中國的功勞呢?

是的!

因為隨著中國的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加大了對緬甸的投資,從而帶動了緬甸的經濟發展。

2004年的時候,中國對緬甸的投資只有400萬美元,到2011年的時候已經上升到2.1億美元。

到2018年的時候,中國對緬甸的累計投資已經達到了202億美元,佔外資總額的26%。

對於緬甸來說,只要和中國搞好關係,那麼就能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便車」。

事實上,緬甸政府也是這麼做的。

2011年,緬甸軍方代表吳登盛當選總統之前,緬甸軍政府就加強了和中國聯繫:2009年12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緬甸能源部簽署了中緬原油管道權利與義務協議;2011年4月,中緬皎漂-昆明鐵路項目備忘錄簽訂……

很顯然,緬甸的經濟是由中國帶動的。

只不過,由於中緬合作嚴重傷害到了美國的利益。

特別說明:一旦中緬油氣管道開通,再加上中巴經濟走廊,美國在馬六甲幾十年的佈局將付之東流。

2014年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以後,想要用緬甸來牽制中國,而緬甸軍方則想要借助美國來「要挾」中國……

2015年,在緬甸撣邦發生「2.9緬甸果敢衝突事件」,緬甸政府軍和果敢同盟軍發生激戰,雙方將戰火延伸到中國邊境,於是便有了「3.15解放軍進入中緬邊境事件」,中緬關係開始急劇變差!

在中國軍事、經濟的雙重壓力下,最終緬甸看清了形勢,不再受美國蠱惑。

2015年,西方人傾心打造的「民主鬥士」和「帶路黨」昂山素姬上台後,發現緬甸想要發展根本就無法離開中國,於是採取務實主義,徹底的和西方「分道揚鑣」了。

2017年,擱置2年多的中緬石油管道正式開通;2018年,停滯3年的中緬皎漂港項目框架協議正式簽訂,中緬雙方股權佔比為70%:30%……

同時,在2017年11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內比都與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昂山素姬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中方提議建設「人字型」中緬經濟走廊,打造三端支撐、三足鼎立的大合作格局。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緬甸在軍政府實際統治期間,經濟在中國的帶動下,已經變好;

第二,緬甸在美國的「慫恿」下,想要以中緬石油管線「要挾」中國,對中緬邊境的果敢同盟軍發動攻擊,導致中緬關係變差;

第三,受中緬關係影響,昂山素姬看清形勢,再次加強了和中國的合作,保持了緬甸的經濟穩定——在她的任期內,完成了中緬石油管道的開通、皎漂港項目、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中緬經濟走廊),且緬甸央行在2019年3月宣佈人民幣為緬甸的官方結算貨幣……

至此,我們可以明確的得出結論:緬甸軍政府在民間依舊有龐大的支持率,在軍政府統治後期,緬甸因為靠近中國而讓經濟快速發展,昂山素姬上台後進一步加強了和中國的合作,這才讓緬甸的經濟穩定下來。

簡單的說:無論是軍政府也好,昂山素姬也好,只要緬甸想要保證國內穩定(否則就給緬甸邊境的少數民族秘密提供武器和資金)、只要緬甸想要保持經濟發展,就必須要加強和中國合作。

或許有人會擔心:美國會不會再次在緬甸搗亂?

緬甸已經受過一次教訓了,更何況雙方協議已經簽訂,如果緬甸反悔,那麼將要承受巨額的賠償。

另外,如果緬甸離開中國,美國或其它國家會在緬甸建設石油管線嗎?會投資緬甸的港口嗎?

它要那管線、港口幹什麼?!

分析到這,我們只剩最後兩個問題沒有解決了:

第一,既然軍政府在民間的影響力依舊很大,為什麼在選舉中會大敗?

其實,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難理解,我們給大家一個選擇,假設我是老闆,你給我打工,這個時候我採取兩種不同的口氣和你說話:

第一種口氣:今天,你必須要把活幹完,不幹完就別想回家。

第二種口氣:今天的這個工作很重要,我們必須要把它乾完,我陪著大家一起加班。

你更喜歡哪種?

很顯然,是第二種。

其實,這兩種口氣就分別代表軍政府和文職政府:軍政府只求結果,不講情懷;文職政府在追求結果的同時,會和你講點情懷,讓你要相對舒服些。

這就是為什麼昂山素姬上台後經濟並沒有什麼好轉,但是在選舉中卻大勝的主要原因。

第二,昂山素姬被軍方「政變」後,緬甸老百姓為什麼連一個像樣的示威都沒有?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回答,我們繼續來舉例。

假設我是老闆,以前我一個月只給你開5000元,現在我每個月給你5萬元,而且對你非常的好。但是,由於某種原因,我把公司賣給別人了,別人成了你的老闆,他給你開的工資依舊是5萬元,但是他對你可能不太好。

這個時候,你會反對他嗎?

你當然不會反他了,雖然他對你說話的口氣沒有我好,但是他給你開的工資依舊是5萬元,依舊是以前的10倍。

緬甸人也是這樣,十年前,緬甸人的人均GDP只有100多美元,現在有1000多美元,增加了10倍,你覺得他希望國家再次進入混亂中嗎?你覺得他希望再回到以前一個月只賺100美元的時代嗎?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才讓緬甸在發生那麼大的事情下,整個國家竟然那麼平靜。

那麼,緬甸軍方的「政變」有沒有中國的參與呢?

我認為,沒有!

道理很簡單:無論是軍方執政也好,昂山素姬執政也好,只要他們想要發展就必須要依靠中國,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在他們之間站隊,要是站錯了,反而容易發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那麼,中國知不知道這件事呢?

我認為,必然知道。

無論是緬甸軍方,還是昂山素姬,都離不開中國,他們必然要徵求中國的意見,所以中國是肯定知道的。但是,中國給他們的答案可能是:那是你們的內政,我們不干預。

大家不用擔心緬甸的局勢變化,也不用擔心美國會搗亂,現在的美國在緬甸根本就沒有什麼根基,緬美貿易額僅有2億美元(不足中緬貿易的百分之一),它的影響力是極其有限的。

亞洲,是我們的地盤,不是誰能輕易動得了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