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堵塞「後遺症」:全球多個集裝箱港口或迎來大擁堵

余萍萍

蘇伊士運河堵塞造成的「漣漪效應」正在發酵。

誠如馬士基全球海洋網絡部門負責人Lars Mikael Jensen 近日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的觀點,外界以為只要因蘇伊士運河「堵塞」而滯留的船舶全部通行之後,全球海運就能順利恢復如常,「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這之後的善後工作才真的開始」。

根據供應鏈可視化平台Project44的最新數據,蘇伊士運河堵塞已導致船舶累計延誤1072天。其中,預計多達190萬TEU的貨物牽涉其中,而這麼大體量的貨物將會給全球多個大型集裝箱港口帶去困擾。

蘇伊士運河的堵塞將導致多個大型集裝箱港口在短期內承受船舶到港需求激增的衝擊,因為多家航運公司正加快速度,試圖讓服務恢復正常。

根據Project44的數據,加上昨天已經在港口或拋錨等待卸貨的83艘船(合計299,310標箱),目前已有超過37萬TEU的集裝箱正在駛往新加坡港口。鹿特丹港的情況也類似。目前有15艘船裝載了196600 TEU貨物,將在下周抵達。而鹿特丹港的現狀是,已經進入港口加上在泊位等待的船舶數量已有85艘。新的船舶抵達將不可避免地使得船舶進港排起大長隊。紐約港口正面臨7.65萬TEU貨物的積壓。目前是有的船舶已經抵達港口,有的仍在從蘇伊士運河入境;馬來西亞巴生港(Port Klang)的積壓量為10.39萬TEU;迪拜港口正面臨75879TEU的貨物積壓。

港口正在試圖清理積壓的貨物,但是班輪准班率也將隨之受到影響。以天數來計算的船舶到港延誤時間也在增加。Project44計算出,上海-鹿特丹的貨物延誤已上升至7天,而去年同期為2.79天。

上海-紐約的航線,今年3月份的平均延誤時間攀升至8.05天,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09天;而深圳-漢堡航線的延誤時間攀升至9.23天,而去年同期這一時間為3.52天;深圳-新澤西航線的平均延誤時間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2.92天,去年同期這一時間為0.29天。

鑒於世界各地的集裝箱碼頭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貨物積壓,保險公司警告稱,這可能會影響整個集裝箱供應鏈,並增加貨運犯罪——尤其是盜竊的風險。

TT Club (一家世界領先的運輸和物流保險公司)防損總監Mike Yarwood解釋說:「貨物不僅受到船舶延誤的影響,當集裝箱最終到達目的地港口時,那些參與卸貨的港口員工以及最後一公里的運輸公司,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連鎖影響。也就是說,一旦貨物抵達,潛在風險就就將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港口和貨運倉庫發生盜竊的風險加大,需要更加關注安全問題。無論它出現在存儲區還是臨時倉庫,只要任何時候貨物不移動,它都有可能被偷。」

Lars Mikael Jensen表示,全球供應鏈所受的影響遠未結束,接下來無論是前往歐洲或亞洲,積壓的船舶都將在大約同一時間抵港,這勢必會引起港口擁堵,同時導致之後的船期隨之延誤,「我們認為蘇伊士運河堵塞的連鎖反應持續到月中下旬」。

本月早些時候,馬士基對此已經做出反應,曾一度暫停接受來自亞洲的短期貨運合約,但現在已恢復接單。不過,馬士基要求客戶只運送緊急貨物,並且在船舶靠港後卸除全部貨物,再運送至原本預定送達的其他港口,使船舶在歐洲與亞洲無需進一步北行,促使船期遭耽擱後縮短航程以盡快回航。

也就是說,3月下旬發生的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加上遭遇疫情本就脆弱的供應鏈,還將持續對整個鏈條上的船公司、港口、貨主施壓。面對可能到來的衝擊,各港口應該提前計劃以應對大擁堵。■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